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洞察】他以千億美元征戰世界,卻在家門口被裡外合擊?

1

5月26日,瓴盛科技簽約儀式

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為29.8億人民幣,其中高通以現金的方式出資7.2億元,占股24.133%。

表面上看,這是又一家「正常不過」的合資企業,但消息剛剛宣布,便在國內半導體業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首先做出點評的是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他在朋友圈稱:「合資定位竟然是低端,這是引狼入室打亂仗。目標恐怕不是聯發科而是展訊。國字型大小資本不應該干這事。」

葉所長的評論引發軒然大波,不僅被多家媒體採用,還有報道據此將合資企業中的中方稱為「皇協軍」。爭論四起之際,葉甜春再度出面表態:「朋友圈評論兩句,居然有人拿去做文章,這不好吧?」

相較葉所長的息事寧人,另一行業大佬對該合資企業則是寸步不讓。

他就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期間,趙偉國接連轉發了「正反方」各一篇文章,並在評論中直接點名李濱、孟璞等關鍵人物。

2

2000到2010年之間,從PC熱潮到大蕭條,清華紫光的名字逐漸消失在了消費者的視野之中。期間,集團歷經多次資本與結構重組,轉變為如今的紫光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6月,從紫光「出道」、后獨自創業賺了大錢的趙偉國,重返紫光並掀起改革大潮,並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政策引導下,以「自主創新加國際合作」為「雙輪驅動」,確立了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主導,向存儲晶元與存儲器製造、移動互聯、雲計算與雲服務等信息產業核心領域集中發展的產業方向。

這一思路下,2013年起,紫光先後進入晶元設計、晶元研發、半導體製造、產業整合等一系列符合國家戰略意義的領域,而且每每出手都瞄準世界級目標。

在產品端,紫光設計了兩條主路,一是移動晶元(包括手機晶元和物聯網晶元),二是存儲設備。當時,大陸地區還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智能手機晶元,存儲器晶元更是至今沒有顯著成果。

這兩個領域均有極高的門檻,全球的「大玩家」始終是那幾家作為闖入者,紫光主打資本手段,通過併購、投資、合資的方式確立較高的起點,然後以此為基礎展開新的研發。

紫光主打資本手段,以較高起點為基礎展開新的研發

在大陸,紫光斥資18.7億美元和9.07億美元連續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成為世界第三大手機晶元企業,又與美國西部數據合資創立紫光西部數據公司,並引入英特爾90億人民幣投資,共同發展「展銳」(展訊與銳迪科)晶元事業;斥資25億美元收購原惠普旗下新華三集團51%股權,成為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網路產品與服務領軍企業。

緊接著,集團又創立長江存儲,並在成都、南京陸續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近1000億美元的存儲晶元與存儲器製造工廠,目標是全面構築從「芯」到「雲」的信息產業生態系統。

在美國,紫光擬斥資37.75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華爾街的消息稱,西部數據190億美元天價收購快閃記憶體晶元廠商閃迪(SanDisk)的背後,也和紫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期間,趙偉國還公開表示,計劃以230億美元收購另一巨頭美光科技。

在台灣,紫光宣布出資6億美元獲得台灣力成約25%的股份,成為這家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的最大股東。趙偉國還隔空喊話,希望「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併,攜手超越高通」。

聯發科是世界著名的IC設計商,在島內IT界的地位僅次於「大哥」台積電,在全球手機晶元領域,聯發科也僅次於行業霸主高通。

但是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砸錢計劃」,卻沒能收穫完美結局。

晶元和存儲器一向被視為國家和地區戰略級的核心產業,不容外資輕易染指。因為包括「政治」在內的原因,紫光入股力成、收購美光等多項計劃被叫停,投資西部數據更是在最後階段被CFIUS(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緊急終止。

3

+

台灣DRAM教父

高啟全被稱為「台灣DRAM教父」,曾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半導體企業——台積電的大將,也曾引領南亞科打敗英特爾。孫世偉則曾帶領台聯電實現翻身,將其市值擴大三倍。

挖角的同時,紫光宣布與「大基金」(國家產業發展基金)合資成立長江存儲公司,另在武漢興建全球最大3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廠。

舉個簡單例子:2016年第四季度,三星因Note 7事件遭受巨額損失,但當季,三星電子的季度利潤卻高達78億美元,同比猛增50%,其原因便在於存儲晶元的大幅度上漲。

該季,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等手機廠商都在搶內存晶元產能,導致其價格瘋漲,佔據DRAM市場47.5%佔有率的三星,順理成章成了最大贏家。

趙偉國給紫光存儲事業的使命,是希望將這些錢留在國內,至少成為一個平衡市場的力量,不要讓企業乃至全球下游企業如此任由兩三家巨頭宰割。如今已經是紫光大將的高啟全則強調:「一定要有人扮演在全球平衡三星的勢力,這樣的局面對大家都有利。」

因為這樣的理想,也因為有資本、有人才儲備,紫光也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顛覆韓系(三星+SK海力士)一家獨大局面的新力量。

4

高通是全球手機晶元業的霸主,代表著企業級的最高水平,其在CPU、GPU、基帶等方面都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基帶技術上一直都是市場的領導者。

基帶技術是手機晶元最大的難點,強如蘋果也沒搞定這項技術,三星的基帶水準亦是乏善可陳。

而在,則有三家企業在基帶技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分別是台灣的聯發科,大陸的華為和展訊。

華為做基站出身,基帶技術是其看家本領。整合這類技術,華為推出了海思晶元,供應自家手機,並據此規劃產品線,在互相支持間實現了手機品牌的大躍進。

展訊的相關技術則來自與英特爾的合作以及此後的自主研發。2014年9月,紫光引入英特爾90億人民的資金,讓出展訊20%股權的同時,也拿下了英特爾x86架構的授權。

2016年,英特爾在移動處理器端「投入超過100億美元,虧損超過70億美元」后,宣布退出手機晶元領域,其合作夥伴展訊接棒成了英特爾相關技術的最大受益者。

算上各類層級的手機晶元,目前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一隻手數得過來。其中華為、小米的晶元主要用於自家使用,聯發科和展訊的晶元則面向全球企業。

2016年,蘋果開始引入英特爾的基帶技術

高通營收減少的同時,競爭對手的發展卻越來越快。

在低端晶元領域,展訊憑藉遠超同行的服務與性價比,迅速做成佔有率第一。「芯智訊」的相關統計顯示,展訊2015年度的出貨量為6.3億顆,其中低端的2G晶元達到了3億顆,佔比高達47.6%,在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展訊的市場份額早已超過了聯發科。

但高通真正警惕的,應該還是展訊正立足低端市場的優勢,不斷發力衝擊中高端市場的努力。

2016年下半年,展訊領先聯發科發布了支持LTE Cat7技術的手機晶元,拿下移動的訂單;第三季度,他們又發布了全球首款4G功能機晶元SC9820。2017年,展訊與英特爾合作開發了14nm工藝的SC9861G,業界普遍認為其水平相當於台積電的10nm工藝。

5

表面上看,中資聯手高通與展訊聯手英特爾無甚差別,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該合資沒毛病,紫光也不應該對該合資說三道四的原因。

但事實上,兩個合資的內里差異巨大,其核心在於技術的獲取與進一步研發。

瓴盛科技的公開介紹顯示,其合作重點在於低端智能手機晶元的設計和銷售,主要是高通最低端的產品線驍龍200系列。

2016年,在高通驍龍系列里,驍龍200的出貨佔比僅15%。有評論稱:「出於『高通稅』等價格因素,驍龍200系列幾乎已經徹底退出了手機市場。」

低端產品對於高通而言是個可有可無的雞肋,集團從未在低端領域發力。眾所周知,高通一向通過高端產品支撐其利潤。出於產品的不可替代性,高通設置了相當不合理的專利授權費,其標準不以手機晶元單價為基準,而是以整機價格為基準,即便其他元器件里沒有高通的專利,也要給高通繳納專利費,這就是業界赫赫有名的「高通稅」。

通過高通稅,高通分享著各大手機品牌的增長紅利,2016年的財報顯示,其3G/4G晶元平均銷售價格為每部181至187美元,堪稱暴利。相較之下,其低端晶元的售價則低於10美元,幾乎沒什麼利潤可言。

低端市場利潤有限,高通看不上,但對展訊而言,卻是日漸強壯的根基。正是出於低端市場的穩固地位,展訊才有基礎衝擊中高端市場。

因而,對於高通而言,阻擊展訊的最好辦法,就是阻止其在中低端市場繼續壯大。

專打中低端的瓴盛科技,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其客觀上正是要起到這樣的效果。

但真正讓趙偉國憤怒的,或許還是:我千辛萬苦在國際市場打拚,在外資巨頭的夾縫中突圍,好不容易擠出一條路來,領著敵人來圍堵的,居然是自己人,而且是國企。

瓴盛科技中資方之一的大唐電信,曾是國產3G標準TD-SCDMA和4G標準TD-LTE的發起者,但其旗下的聯芯科技,發展卻相當艱難。

更有評論指出:高通只投了7.2億元,占股24%出頭,而晶元公司想要成長,動輒百億投資起步。低端市場拼價格,一旦開打價格戰,高通完全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幹掉對手。拿出可有可無的產品系列,不用操心具體經營,便能坐收專利費、增加利潤,同時還打擊潛在對手,這對於高通而言,實在是一件美不可言的妙事。

比如,假如雙方打一場百億級別的價格戰,高通最多只需承擔24億,出錢的同時,它還通過專利、授權等費用從合資企業處往回收錢。但僅僅這點支出,它就就能擊垮投資額幾百億甚至千億級別、正苦心致力於技術上更進一步的展訊。

一旦展訊倒下,沒有後續競爭者,為其暴利的高端產品支付成本的,終究是的通信產業與消費者。

幾家本土企業,其中不乏國企,聯合外資干這樣一件事,是一些評論將有關當事人評價為「皇協軍」的原因。

「如果此次與高通合作的是一家民營企業,我相信絕對不會出現論戰。可大唐和聯芯科技是什麼身份?國資企業!拿著國內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卻干著幫助外資打擊通信晶元行業的事兒,站在國有資本的角度,這是嚴重缺乏大局觀的行為。」一條評論如是說。

如果事實如評論所料,那對於展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甚至影響到手機晶元業的進一步發展,難怪乎趙偉國在朋友圈大發雷霆。

6

2016年,面板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一

突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企業必須懂市場,有資本手段,還有技術投入的決心與恆心,否則就會變成電腦晶元一樣,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始終沒有大的作為。

技術突圍對於企業、行業而言,是重中之重。以手機為例,手機品牌的集體崛起是近年間的大事件,但一大批企業依舊為晶元吃盡苦頭。

僅以小米為例:2015年,蘋果應用了史上第一款64位處理器,高通為了應對,倉促上馬了8核64位處理器驍龍810。結果驍龍810「慘案」不斷,受影響最大的便是小米Note 1。

Note 1是小米發力中高端的首款旗艦產品,810的各種缺陷,直接拖垮了小米Note 1的口碑,也打亂了小米的全部部署。

小米Note的失利被認為打亂了小米的全部部署

除此之外,因為專利侵權的指控,小米的海外戰略也極為不順,其原因也源自與高通的合作。2015年前,高通的授權協議規定,凡是使用高通晶元的客戶必須將專利授權給高通,並不得以自身專利向高通的客戶收取專利費。

白宮科技顧問曾向川普政府建議,針對大陸全力推動半導體科技,應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加強保護美國半導體業。而東芝出售儲存業務期間,日本政府更是直接提出,如果出售給大陸企業,將勸告東芝終止或重新考慮。

對於高通等跨國巨頭們而言,擔心這、擔心那,甚至動輒以「威脅」來比喻,其實質不過是擔心自己的利潤被分食、話語權被弱化。

比如,在半導體產業內,不論是高通的晶元還是三星的存儲,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利,如果真有其他勢力與之平衡甚至制衡,價格必將回歸價值,甚至改寫行業秩序。

但動不動被冠以「威脅論」的,政府政策對外資在這方面的作為卻一直相對友好。此次高通VS展訊事件,就有評論憂慮性地指出:缺乏一個類似美國CFIUS的部門,用以評估外商對華投資對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影響。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帶領展訊干出一點名堂,但好日子一天都沒過上,就要被別人趕過來摁在家門口打……一心想要在世界半導體產業分一杯羹的趙偉國和紫光,想必心裡不是滋味。

但這也就是現實,落後就要挨打。想要告別落後,則可能挨更多的打。被打趴了,回去繼續挨打;打不跨你,才會有「咱們做朋友吧」,共享市場。

對正從低端向高端進軍的企業而言,這幾乎是一個共同的宿命,甚至不只,全世界都如此。包括三星,其實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只不過,它曾經長期佔了一個優勢:幾乎被韓國以舉國之力來支持。

往期精彩文章,點擊即可查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