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公眾號簡史:內容叢林里的野心與生機

再過幾天,微信公眾號誕生就滿 5 周年了!

5 年前,沒有訂閱號,文章也不顯示閱讀量;5 年前,年入百萬的大V 還很少,我們也還在做別的,記者編輯、學生,或是藍領...

時間像一把鈍刀,慢慢打磨了一切,不管是整體商業結構,還是你我的命運、生活方式。

這 5 年,公眾號的出現究竟帶來了什麼,又將去向何處?

2011 年,第一版微信誕生的時候,只能用 QQ 號登陸。和後來的小程序不同,被 QQ 視作內部競爭對手的微信,在剛誕生時,並不是很被看好。

第二年 8 月 23 日,已經有了近 2 億用戶的微信幾經迭代,推出一個後來幾乎改變了商業結構的功能——。

5 年前,訂閱號還沒有出現,只有服務號,文章底部也不會顯示閱讀量、點贊數,還沒人為 10W+ 瘋狂。

那時候不講究什麼內容為王、運營驅動,一篇百度上隨便扒下來的文章,就能幾百上千粉。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句口號從公眾號誕生以來,就從沒變過。

一開始,公眾號的使命是成為第二個淘寶,對接線下商家和中小企業,所以當時申請公眾號,是要提供企業營業執照的。

誰能想到,後來大批創業者、傳統媒體人、草根創作者的湧入,讓這個原本需要打電話推銷求著別人來申請的工具,變成了如今誰都繞不開的互聯網基礎能源。

去年公眾號 4 周年,有人說,「感謝公眾號,讓我少奮鬥十年」。

如今,又一年過去,唱衰之聲卻變得愈發響亮,我們開始思考,公眾號的出現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它最終又將去向哪裡?

1

公眾號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公眾號誕生之前,博客和微博已經顛覆了傳統的傳媒結構,信息發布和傳播的權利,轉移到了普通大眾手裡。

2012 年,人們開始用起了智能手機,互聯網的重心也從 PC 端轉移到了移動端。

但微博上 140 字的碎片化閱讀,能滿足的需求仍然有限,公眾號的誕生,加速了傳統媒體的雪崩。

2013 年 8 月微信推出 5.0 版,微信公眾賬號被分成訂閱號和服務號,訂閱號開始向所有組織和個人開放。

自媒體的概念,從那個時候開始,第一次在被創造並廣泛應用,各路創作者瞬間湧入。

在這裡,個人魅力被無限放大,很多大 V 從中崛起,年入百萬者眾多。

二十多天後,數據統計功能正式上線,傳播開始被量化。

10W+ 開始成為每個新媒體人的夢,圍繞數據所展開的一系列工作,讓公眾號運營走向更加專業的方向。

2014 年 3 月,騰訊向所有通過認證的服務號,開放微信支付介面,5 月推出微信小店功能,7 月新增推廣功能,也就是流量主功能...

最開始著眼 B 端對標淘寶的公眾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發展,公眾號叢林生態里,開始滋長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生機。

在這裡,商家們用最低的成本,快速發布相關資訊,進而實現著用戶服務、品牌建設、銷售販賣等任務。

2015 年 1 月,原創聲明功能上線,同年 8 月,讚賞功能開始邀請內測,10 月份公眾號數量突破 1000 萬個。

面對越來越繁榮的公眾號媒體生態,以及外部各種新聞客戶端的競爭,微信通過不斷開放各種介面和功能,為內容生產者提供了最佳的生存土壤。

到現在,公眾號數量早已超越 2000 萬,不管是企業、專業媒體機構還是個人,公眾號都已經成為標配。

估值上億的自媒體十點讀書、同道大叔、一條,分分鐘走在輿論浪尖的咪蒙、一大波年入百萬的 KOL ,這些叢林中的強者,又是如何一步步在規則中成長起來的?

2

公眾號所激發的商業可能性

搶下公眾號紅利的第一波傳統媒體人,羅振宇算一個,2012 年底,羅輯思維率先開通了微信公眾號。

辭職之前,羅振宇做過央視主持人,但比起崔永元、柴靜等人,他不算出名。

2010 年 3Q 大戰,從央視辭職后嘗試過不少品牌、公關培訓的羅振宇 ,負責主持診斷騰訊,一戰成名,成了騰訊公關部的座上賓。

也是在這個時候,羅振宇結識了 NTA 傳播創始人申音,2012 年,兩人合作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趕上了公眾號的第一波紅利。

「最開始的時候,羅老師想做一個自媒體,安安靜靜的,就沒想到做那麼大。」

杜若洋說,羅振宇一開始是沒有自信的,做 5 年能追上人家《冬吳相對論》就算是不錯了。

羅振宇很早就意識到人格化塑造的重要性,為了塑造 「羅胖」 這一半虛擬形象,羅振宇沒和任何人商量,就在公眾號上做起了每天 60 秒語音。

他甚至親自在後台回復每一條留言,家庭糾紛、成長困惑、職場焦慮,每次都會寫上一大段。

很快半年內,羅輯思維就從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品牌,羅胖也因此成為了全民知識偶像。

2015 年 10 月,B 輪融資結束后,羅輯思維估值達到了 13.2 億人民幣。

2016 年,得到 APP上線,半年後,「營收突破 1 億」 的消息便傳了出來,知識服務真正成了一門賺錢的行當。

對於 「羅輯思維」,以及 「吳曉波頻道」、「開始吧」 等新型企業來說,公眾號流量聚集的能力就像是一個碩大的培養皿,當它們吸夠了養分,枝葉便要伸展到更廣闊的天地中。

而對於像 「有贊」 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商來說,公眾號的意義或許更加廣闊,它不止是一個培養皿,更是一整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在用戶集中的地方,跟他們交朋友,擁有自己的固定流量和用戶... 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意識到,微信公眾號所帶來的商機。

2013 年 5 月,白鴉推出了 「口袋通」,同年 11 月,微信遭到淘寶封殺,白鴉立馬意識到,巨大的機會來了:「我不知道我會做成什麼樣,但我知道這是個大傢伙。」

他說,有贊原來是個交易工具,現在可以做支付了,能觸碰到交易的底層。

2016 年,據相關數據統計,有贊全年交易額已突破 130 億元,在做電商的公眾號中,70% 使用的都是有贊。

不光是電商服務,千聊、小鵝通等直播工具讓基於微信的知識付費變得更加便捷;

i 排版、秀米、135等編輯工具,為廣大運營者提供了極大的工作便利;

地心引力等新媒體教育機構,更是在輸出方法論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的商業價值...

的整個商業結構,正在因為微信公眾號的出現,而呈現出巨大的轉折和改變。

3

你我的命運也被徹底改變

2016 年 6 月,羅輯思維和真格基金給 「辛里有束」 工作室投資了 450 萬元,那天恰好是胡辛束的 24 歲生日。

今年 4 月 13 日,胡辛束的名字出現在了 2017 福布斯榜 「亞洲地區 30 歲以下 30 位精英」 里,與她一同出現的還有劉雯、吳亦凡、ofo 創始人戴威。

這一切,兩年前剛開通公眾號的她,一定想象不到。

同樣幸運的年輕人還有創立公眾號 「阿司匹林博物館」 的越哥,同樣是 90 后女生,同樣運營著一個幾十萬冬粉的情感號。

2008 年某節數學自習課上,越哥曾畫下自己夢想中咖啡館的樣子,這個夢在心裡一放就是 9 年。

2014 年底,一篇 300 萬+閱讀量的爆文,讓她意識到或許能在公眾號上先創建一家線上咖啡館。

2017 年,已經通過公眾號實現財務自由,並且擁有大波忠實冬粉的越哥,終於在北京開了一家線下咖啡館,「夢想照進了現實!」 她是這樣說的。

微信公眾號的出現,讓無數像胡辛束、越哥這樣的人,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自我價值。

就像 「深度軍事」 創始人思明洲說的:「沒有新媒體,我們也就是小飯館里,喝著二鍋頭侃大山的主兒。」

除去這些風光無限的自媒體人,更多企業小編才是公眾號生態下最基礎的存在,他們日夜加班、追熱點,為企業創造源源不斷的收入。

公眾號的出現不僅改變了這些大V 的人生,千千萬萬像場妹這樣的普通運營者,也因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篇篇圖文、短視頻,成為我們安身立命、實現價值的重要武器,我們在死磕標題、討好冬粉的路上,也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靈魂洶湧。

就好比畢業前的 20 多年裡,場妹從未想象過如今會坐在這裡,用心碼著一篇 「公眾號簡史」 給我的一小撮冬粉們。

4

過去未過去,未來卻已來

第 5 個年頭,在經歷一些列超速發展后,公眾號運營者圈裡漸漸掀起一股不容忽視的唱衰之風。

小馬宋、和菜頭、馮大輝、三表、池建強、魏武揮等眾多 KOL 都加入到了唱衰大軍中,從業者更是人人自危。

部分數據下滑不可否認,原因有很多,平台競爭激烈、內容飽和、用戶時間被擠占、審美疲勞等等。

為此,微信官方也做出了不少調整和努力。

年 3 月,微信公眾號開放賬號遷移; 4 月,微信公眾號允許自主註銷,開始清理部分殭屍號;

5月,微信推出 「微信實驗室」 功能,其中包含 「搜一搜」 和 「看一看」 兩個子功能,這意味著微信也加入了內容分發的戰役,「去中心化」 正在被弱化;

7 月,微信大幅提高了原創文章的流量主分成比例。

現在看來,這些改變帶來的影響有限,微信公眾號仍舊在等一個真正的大招。

即便這樣,早年同樣被唱衰的微博、淘寶全都沒死,與其說公眾號開始衰落,不如說它進入了穩定期。

內容極度豐富之後,競爭也在不斷加劇,低打開與高增長同時存在,面對下半場廝殺,我們比拼的是耐力和創意

專註垂直細分領域內容創新、模式創新,用運營驅動增長、用內容獲取用戶,是接下來的可預見的努力方向。

公眾號仍舊是無可替代的發聲平台這裡依舊彙集了最多的冬粉和最大的流量,公眾號的影響,也還在持續發酵。

在下一個風口到來之前,我們只能牢牢守住這方土地。

沒看夠,點閱讀原文試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