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只是無人駕駛,新科技正從根本上改造汽車行業

在看今天的推送之前,大家先一起來思考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當無人駕駛汽車成為主流的時候,那時的汽車還會有方向盤嗎?又或者說,方向盤會變成什麼形態?像遙控器還是iWatch?

回到今天的主題。關於汽車科技的發展,大部分人尤其是行業外的人的認知都還停留在滴滴出行、特斯拉、無人駕駛系統等這些經常被曝光的事件和領域上。

其實,作為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科技給整個汽車行業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比如這個領域的玩家都一致看好無人計程車,關於遙感器出現了明顯的流派分歧,上個世紀延續下來的汽車設計理念也正發生變化……

今天星河研究院就通過CB Insights的一份報告來詳細介紹一下汽車科技領域的6大變化。

1、變化一:關注度超出想象 ,自動駕駛汽車的報道量遠超AR/VR

自動駕駛汽車,又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提及。通過CB Insights的趨勢工具量化關於「自動駕駛汽車」或「無人駕駛汽車」的媒體報道,我們看到從2017年開始,數量已經超過了無人機或AR/VR。

雖然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現在是Alphabet公司旗下的Waymo)是最早開始的項目之一,但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也開始加入到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發中來。

2、變化二:大量資金注入初創企業融資直線上升 2017或再創新高

通過私募市場的投融資活動我們可以看到,汽車科技領域初創企業的融資數量直線上升,在2016年達到了三位數。主要是GM 2016年3月收購Cruise(加上2014年Mobileye的上市,以及其他幾個大型車載通訊公司的退出活動)而引起的熱潮。按照這個速度,預計2017年的融資數量會打破去年的記錄。

截止到目前,汽車科技領域逐步趨於成熟。種子階段的項目數量雖然仍占最大的比例,但由於十年前的初創企業目前已經到了中後期,因此各個階段的融資數量趨於平衡

汽車科技的關注程度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支持者,投資者數量自2012年開始持續增長。而且投資者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以智慧城市和硬體為主的投資者紛紛湧現,企業風險投資部門(CVC)佔了絕大多數,包括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航空航天企業和百半導體廠商。

3、變化三:一致看好無人計程車 ,robotaxi正成為眾多企業努力的目標

許多創業公司和大型企業正在努力轉變上個世紀的運輸模式,從獨立擁有和運營車隊到共享的自動駕駛汽車、按需服務。這個願景包含的一個內涵是汽車也將從內燃機轉變為電動汽車。

已經有縮寫詞來描述這種未來汽車科技的各種技術融合了,例如ACES(autonomous, connected,electrified, and shared vehicles,自動駕駛、聯網、電氣化和共享)。當然這些技術領域都有初創企業在奮鬥。然而,這些領域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從工業製造到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演算法等專業知識。所以看到初創企業和大企業聯合研發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這個領域的玩家通過很多模式來達到最終的電動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服務:

(1)合作

初創企業與汽車OEM廠商、供應商和科技公司等大型企業之間已經有了協作的夥伴關係和網路。多方合作夥伴關係也日益普及,例如百度與Bosch和Continental,寶馬-英特爾-Mobileye的合作,又加入了Delphi。許多自動駕駛系統開發商,例如Waymo,正在明確尋找多個OEM合作夥伴。Lyft也在公開兜售其開源平台為了開展自動駕駛的技術合作。

(2)投資併購

與上述相關的是直接投資的數量在擴大,例如GM 5億美元投資Lyft,以及10億美元收購Cruise Automation;Uber收購自動駕駛貨車公司Otto。我們也看到了更富創造性的投資架構,例如福特10億美元投資Argo AI,以便能吸引更多的人工智慧專家。

(3)垂直整合

公司正在大力開發完整的電動無人駕駛汽車的解決方案。特斯拉就希望其電動汽車與自己的自動駕駛軟體和Tesla Network的共享乘車服務能結合在一起。Alphabet擁有的Waze在加州推出了拼車功能,雖然與共享乘車有所不同,但仍然引起了人們的猜測,該技術將來可能與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協同。

4、變化四:流派分歧明顯 ,自動駕駛真的需要感測器嗎?

許多著名的工程師離開谷歌和特斯拉之後都在創業或在初創企業工作,因此由前谷歌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部門創建的「家族樹」持續增長(下圖)。Robotaxi初創公司Voyage有一個特別有趣的起源故事:其CEO Oliver Cameron是教育獨角獸Udacity的VP,負責無人駕駛的課程,而Udacity則由DARPA Challenge和谷歌汽車的連續創業者Sebastian Thrun所創立。

當然,這也導致了偷取知識產權行為的法律訴訟,例如Waymo針對Uber的訴訟,這也直接導致Otto聯合創始人和前任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的離職。爭議的核心是Waymo專有的LiDAR(激光雷達)感測器設計。

LiDAR本身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像Waymo這樣的企業將昂貴的感測器作為自動駕駛平台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卻認為LiDAR不是必要的設備。特斯拉和其他的初創企業,例如AImotive、Starsky Robotics和AutoX正在開發基於攝像頭的系統,他們認為可以比基於LiDAR的自動駕駛系統更快速和/或更廉價的投放。

而這只是自動駕駛領域爭論的一小部分,是首先從車隊部署還是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是過渡到自動駕駛還是越過部分自動化直接到自動駕駛等問題也是爭論的主要話題。

5、變化五:科技創新向上下游滲透 3D列印、混合現實、AR/VR出現在產業鏈上

更廣泛的看,LiDAR也是未來自動駕駛生態系統中提供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LiDAR感測器主要是由Velodyne公司生產的(福特和百度在2016年向其投資1.5億美元),但製造成本複雜且昂貴。雖然如此,這些感測器仍然在以創紀錄的速度被訂購,導致交付時間延長至數月。

許多創業公司也希望能在自動駕駛感測器和感知設備的巨大蛋糕中分一杯羹。其中許多都希望改進現有的LiDAR技術和/或大幅降低成本,如獨角獸Quanergy。還有的初創公司正在開發替代品,如Oryx Vision的納米天線系統和Chronocam先進的CMOS攝像頭感測器。

感測器和視覺技術僅僅是汽車供應鏈面臨的主要價值轉變的一個例子。自動駕駛的技術也推動了諸如車對車/車對任何事物(V2V / V2X)通信硬體、高清晰度映射、半導體等領域的投資併購活動。

在製造業中,3D列印在消費級全面失敗,但在像建築這樣的工業領域復甦。汽車也不例外,製造商在工業快速成型和金屬加工的3D列印領域也頻頻進行戰略投資。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技術也被用於車輛開發過程中,以節省時間和成本。

混合現實技術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技術通過在現實場景呈現虛擬場景信息,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和用戶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的信息迴路,以增強用戶體驗的真實感。

零售初創企業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市場也有所增長,由於二手車市場還不太規範,初創企業都在搭建在線平台和點對點交易模式。零售商也在嘗試AR / VR技術,這可以很好的與線上購買協同,進一步減少對實體零售的需求(儘管經銷商仍然收到許多法規保護)。

6、變化六:重新思考汽車設計理念 ,以駕駛員為中心的設計是時候改變了

汽車科技、電氣化和共享乘車的進步會帶來更清潔、無所有權的自動駕駛時代。但技術的進步也需要汽車設計和文化的根本變化。特別是美國,共享模式可能與個人通勤模式和偏好相對較低的個人車輛設計相衝突。

特別是在密集的城市中心,大型汽車(例如無人駕駛公共汽車和擺渡車)可能需要加入小型汽車來達到對交通模式和道路密度的預期影響。廣泛連接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將給上個世紀以駕駛員為中心的設計範式提供重新思考的機會。專為車隊服務而設計的車輛也是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

開源汽車公司OSVehicle將推出全球首款模塊化自動駕駛汽車Edit,其可拆分為五大部分,因此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裝配汽車,像這樣的模塊化平台對於自動駕駛汽車和車隊發展早期要求的靈活性設計可能至關重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