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領導者需要管理負面情緒?

1.6萬——這是普通人平均每天說出的單詞數。在腦際閃過而沒說出的話比這多得多。這些想法大多是混雜著各類情緒的對事態的主觀判斷,並不一定反映事實。其中有積極和有益的自我暗示,也有消極情緒。

人們普遍認為,組織應儘力消除負面想法和情緒:領導者的性格要麼堅忍要麼開朗,他們必須排除一切消極因素,表現出完全的自信。但這有違生物學的基本常識。任何一個健康人的體內,都存在一股意識潛流,產生批評、懷疑和恐懼的情緒。這屬於思維的正常功能,讓人可以預判、解決問題,並預防危險。

領導者的常見問題

在為全球企業提供人力戰略諮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負面情緒本身並不會帶來損害。領導者之所以遭遇挫折,是因為消極想法和情緒成了他們的心病。病症通常有兩種:把主觀推斷當成事實,對其堅信不疑(「上一份工作就是這樣……我真是天生的廢物」),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時畏縮不前(「我不能接手這項工作」);或是在支持者的鼓動下,強迫自己排除負面情緒(「我不應該這麼想……我絕對不是廢物」),甚至違心地做與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相衝突的事情(「我要接受這項新任務,一定要控制住局面」)。二者的通病是過分沉溺於內心的糾結,白白浪費了大好精力。

這是領導者的常見問題,而形形色色的自我管理「秘籍」,並不能解決問題,只起到反作用。我們觀察到,很多領導者在工作中反覆遭遇情緒困擾:對時間管理的焦慮、對他人成功的嫉妒、對遭到拒絕的恐懼,以及被輕視時感到的壓力。這些領導者會想辦法挺過去,例如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根據優先次序做好工作安排,或為了轉移注意力沉浸於具體任務中,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據我們了解,這些情緒問題通常已持續10年、20年之久,甚至可追溯到童年時期。

很明顯,領導者克服情緒困擾的方法並不奏效:大量研究顯示,試圖抑制思緒和情感,只會讓它們變得更強烈。在已故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魏格納 (Daniel Wegner)的一項著名研究中,一組參與者被要求不要讓自己腦海中出現白熊的形象,結果很難做到;禁令解除后,這組參與者思維中白熊出現的頻率遠高於對照組。如果你經歷過嚴格節食減肥,並在此期間對朱古力蛋糕和炸薯條產生過強烈渴望,想必就能理解這項實驗中的「白熊」現象。

高效領導者不會被情緒壓倒,但也不抑制自己的感受,而是努力培養「情緒靈活性」,遵從自己的價值觀,清醒、建設性地處理情緒問題。在瞬息萬變、高度複雜的知識經濟時代,能夠有效管理情緒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素質。倫敦大學教授弗蘭克·邦德(Frank Bond)等人的研究證明,保持情緒的靈活性可以排解壓力、減少錯誤、促進創新,助我們提升工作表現。

以內華達大學的心理學家斯蒂文·海耶斯(Steven C. Hayes)的「接受與實現療法」為藍本,參考我們在多個行業的諮詢經驗,我們建議領導者採取4種方法來培養情緒靈活性這一重要技能,它們分別是識別情緒規律、客觀化、接納自我和踐行價值觀。

情緒困擾實例

先看兩個實例。辛西婭是一名資深的公司法律師,育有兩個孩子。她曾為事業和家庭不能兼顧而苦惱:一方面,同事每周工作80小時,而她只工作50小時,擔心失去上升的機會;另一方面,她又為不能全心照顧家庭而自責。一個聲音不斷告訴她,必須好好表現,否則有職場失敗之虞;另一個聲音卻說,她必須做一 個稱職的母親,否則有可能家庭不和睦。辛西婭希望至少有一個聲音能消失,但事與願違,她依然左右為難。結果是,她無法下決心拓展事業,回家后卻常常在飯桌上強迫性地查看手機簡訊。

傑弗瑞的狀況有所不同。他是一家領先消費品企業的高管,正處於事業上升期,才華過人,有進取心,卻時常發怒。上司忽視他的主張、下屬違抗命令,或同事幹活潦草,都會激怒他。幾次情緒失控后,他遭到了上司的警告。他嘗試不把情緒發泄出來,卻感到內心受到嚴重壓抑,愈發怒不可遏。

這兩位職場精英都受困於負面情緒。辛西婭被內疚吞噬,傑弗瑞的內心充滿憤怒。辛西婭想把聲音驅走,傑弗瑞則把苦悶封閉起來。這兩人都不願直面自己的感受,他們試圖成為情緒的主人,卻一直被情緒掌控。

走出情緒困境的4個方式

幸運的是,辛西婭和傑弗瑞都意識到,必須調整和己相處的方式,否則不可能獲得成功和快樂。在我們的指導下,他們開始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改變。

識別情緒規律

首先,陷入負面情緒時,對此要有意識,這是培養情緒靈活性的第一步。做這個判斷並非易事,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陷入情緒困境的一個信號是,思維趨於僵化、自我重複。例如,辛西婭意識到,她的自我譴責像壞了的唱片一樣,無休止地重複。另一個信號是,當下的心理狀態像是過去經歷的重演。經過自省,傑弗瑞發現他對一些同事的看法(「他能力不足」,「我絕不允許他那麼跟我說話」),似乎在以前的經歷中有跡可循:在前兩份工作中,他都曾對同事有過類似的態度。傑弗瑞的情緒並非只由環境觸發,更源自他的情感和思維定勢。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首先要意識到自己身處困境。

客觀化

當你身陷情緒泥沼,你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無法冷靜評估實情。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像看待客觀存在物一樣看待情緒:一把鏟子只 是一把鏟子,同樣,思想和情緒只是客觀存在而已。「我對工作或家庭投入不夠」就轉化成了「我的想法是,我對工作或家庭投入不夠」。同樣,「我的同事有問 題,他把我惹火了」轉化成「我認為我的同事有問題,並且我感到憤怒」。客觀化能讓你看清,情緒只是一股轉瞬即逝的信息流,它不一定對你有價值。人類擁有跳出自身局限、反省自我的心智。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這種簡單的自我客觀化活動,不僅能提升工作表現和幸福感,更能改善大腦機能、促進細胞健康。當辛西婭放鬆下來,練習客觀看待情緒,負疚的幻覺終於煙消雲散。

接納自我

不要試圖控制情緒,而要試著接納它們。接納並不等於自我放任或陷入消沉,而是對自己的心境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仔細體會情緒的流動。做10 次深呼吸,看看會發生什麼。壓力可能稍有緩解,但你不一定能馬上與自己和解。相反,你可能剛剛意識到自己心情有多糟。此時重要的是,對自己和他人要有些同 情心,然後檢視你的處境:在你內心和現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在傑弗瑞不再壓抑怒火和挫敗感,不再朝別人發泄,而是正視負面情緒后,他終於看清了自己憤怒情緒的來源——工作中的關鍵問題沒能解決。他意識到,發火不能解決問題,必須採取建設性行動,尋求同事的配合,優先處理緊迫任務。隨著傑弗瑞接納並努力了解 自己的憤怒,負面情緒反而助推了他的事業發展。

踐行價值觀

一旦走出情緒困境,你就擁有了更多選擇。現在,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在實踐中,我們建議領導者以可行性為原則審視自己的行為: 你的選擇在長期和短期內是否有利於你自己和組織?你能否有效激勵他人共同完成組織目標?你是否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優秀領導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意識之流無窮無盡,情緒變幻莫測,但無論你身處何方,價值觀是你可以依靠的嚮導。

辛西婭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再次確認,家庭和工作是她生活的兩大支柱:她非常希望陪伴孩子成長,也對充滿正義感的事業滿懷激情。走出自我譴責和內疚的陰影后,她決心踐行自己的原則。她把每天回家吃晚餐視為頭等大事,其間屏蔽一切工作;她也為重要的出差放棄了幾次很想參加的學校活動。辛西婭最終獲得了平靜和滿足,因為她確信,她不再受情緒擺布,而是遵從自己的原則。

完全消除負面情緒是不現實的。高效領導者關注自己的感受,但不會深陷其中。他們知道如何釋放內心的空間,並在現實中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情緒靈活性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即使像辛西婭和傑弗瑞這樣長期堅持自我「療養」的人,也時常重蹈覆轍。但從長期看,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會讓領導者離成功更近一步。

本文作者蘇珊·大衛是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諮詢公司CEO;克里斯蒂娜·康格爾頓是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諮詢公司合伙人、執業心理輔導師

(譯/王晨)

作者:佚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