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常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老年人為何相信?

小時候的鄉村是落後閉塞的,但也有許多輩輩相傳的「文化」與「敬畏」,它們就像一根根人生的底線,讓人不可逾越。比如對生命的敬畏。常常會回想起這樣的情景,每逢寒冬臘月,有年老卧床的病者,見人就會叨叨:「看來我是過不去今年這個坎了。」

來人就勸:「你想多了,就你這福氣,長命百歲啊!」老人聽罷,只是笑笑,然後又有氣無力地說:「這世上哪有百歲人啊,我已經活過七十三了,夠本了,你看誰誰誰,沒熬過六十就去了……」

「七十三」與「八十四」之所以會成為前輩人心中的死亡之坎,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也確實有許多人沒能邁過這道「坎」。何也?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坎」,而是一組關係緊密的「坎」——

一是平均壽命的坎: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腎為先天之本,腎好才能長壽,送給大家一個好方法,找文末小編要,不花一分冤枉錢!

古人由於生活與醫療條件的原因,壽命大多不長。根據相關史料推測,各個朝代的平均壽命都不高:唐高祖李淵69、唐太宗李世民52、唐高宗李治55、唐中宗李顯55、唐睿宗李旦54、[武則天81]、唐殤帝李重茂20、唐玄宗李隆基78、唐肅宗李亨52、唐代宗李豫52、唐德宗李適64、唐順宗李誦45、唐憲宗李純43、唐穆宗李恆29、唐敬宗李湛18、唐文宗李昂32、唐武宗李炎32、唐宣宗李忱50、唐懿宗李漼41、唐僖宗李儇27、唐昭宗李曄37(非正常死亡,被被鴆殺)、唐哀帝李柷17(非正常死亡,被被鴆殺)。

唐玄宗(劇照)

唐二十一帝,沒有一個是死於「七十三、八十四」的,二十一帝計922歲,人均44歲;如果加上81歲的武則天,二十二人計1003,人均45.6歲。近者如清朝——清前期(1840年之前):北方男子45歲,女子50歲;南方男子47歲,女子51歲。清後期:北方男子31歲,女子33歲;南方男子32歲,女子34歲(這個階段,遭受空前災難,內外交困,鴉片肆虐)。

預期壽命並不是真實壽命

新成立后,人口的平均壽命增長迅速。1960年至2015年,55年間國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了32.64歲,增幅達75%。據世界銀行數據,1960年人均預期壽命為43.35歲,1970年為58.68歲,1980年為66.52歲,1990年為69.03歲,2000年為71.73歲,2010年為75.01歲,至2015年為75.99歲。

在古代,能有幸活到「七十三」、「八十四」的已是人中祥瑞,孔子與孟子是當時的高壽老人。民間還有句俗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人是扛不過七十歲的。

二是心理暗示的坎:有些長壽老人即使活過了七十歲,進入古稀之年後,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夏冬兩季更是難扛,所以,一旦病情加重,年齡鄰近「七十三」與「八十四」 的老人,便會想起那句「要命」的老話,心理上一遍遍地暗示自己活不過這個坎了,結果還真就有人倒在這個「坎」的前面。這點並不是老黃的猜測,現代許多癌症患者「被自己嚇死」的不在少數,如果內心夠味強大,病魔也會怯而遠之的,反之,就會被病魔吞噬。

這個話題咱不討論

三是「傳播學」的坎:因為大家都相信「七十三、八十四」是道坎,如果哪家老家恰好倒到這個「坎」上,便會被人們拿來做證據,被人一遍遍地說起,而病逝於其他年齡段的人往往因為沒有「新聞」價值而被忽略了。

我們都可以高壽,努力吧兄弟們

現代「傳播學」中有個受眾的選擇性行為,這種選擇性行為包括受眾的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也是我們選擇性的記憶,我們其實是被這種「選擇性傳播」給欺騙了。

孔丘

古人常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老年人為何相信?老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那時流行有這樣的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到!」說的是人到老年,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兩道坎,絕大部分人都邁不過去的。人過古稀,「七十三」與「八十四」這兩個數字猶如魔影,總在垂幕之年的老人眼前晃來晃去,我們現在明白那是種迷信的說法,但老輩人卻對此深信不疑。

圖文來自網路,更多精彩知識請關注小編微信dsT115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