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雍正朝的瓷器與藝術鑒賞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清朝入關后第三代君主,姓愛新覺羅,名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卒於雍正十三年(1735),是康熙皇帝三十五子中排序的第四位皇子,二十一歲受封為貝勒,三十二歲晉封雍親王,四十五歲登基,在位十三年,死後追諡憲皇帝,廟號世宗,年號雍正,人們習稱他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從登基到死亡傳聞不斷,留下許多話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史學家未有定論,是一位複雜的歷史人物。他為鞏固皇權,打擊對手,六親不認,極為殘酷,留下罵名;然而作為統治者,他剛毅果決,勇於革新、勤於理政、肅貪養廉、澄清吏治、掃除頹風、政局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上承康熙,下啟乾隆,是奠定「康乾盛世」的關鍵人物,一位出色的皇帝。

雍正,很多人能從正史里了解到這是一位暴戾兇殘的主,又'以勤先天下'著稱,更是一個'工作狂'.但穿越劇讓我們認識到了另一面的'四爺'雍正:並不刻板,更有男人味,也更懂女人。而歷史上的雍正是不是這樣的呢?通過歷史的點點滴滴可以了解到雍正朝政外豐富的文藝生活。

雍正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藝術水準也很高,喜歡繪畫書法,也喜歡命人給自己畫像。在未登基前,生活豐富多彩,品味高雅,更通達儒、佛、道三教思想。而從後來的行樂圖、書法中可以認識到這一點。而在登基后忙於政務,實為罕見的勤政皇帝,唯有藝術文玩才能寄託清閑。

在登基前,各個皇子都在積極爭取王儲,聯絡百官,而得寵的雍正一方面身負察審太子黨的重任,一方面竟大張旗鼓地交結僧衲,興辦法事。在《雍邸集園居》中,胤禛賦詩道:'千載勛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言詞之中,雍正將之喬扮成為一位惟願與山僧野老為伍,清心寡欲的'天下第一閑人'.

康熙五十三年,雍正寫下《金剛經》,款識留破塵居士,意喻看破紅塵。雖然這只是表面字意,也顯示了雍正嚮往自由閑適的生活。史書中記載他45歲登基開始,每年只在生日那天才給自己放假,每天工作至深夜。或許正如陶淵明詩句描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雍正心懷志趣,卻無暇抽身,只得寄情畫布間,充滿了孤傲與悠然的氣質。

而據文獻和檔案記載,命宮廷畫家繪製畫像是雍正的一大愛好。他的行樂圖數量眾多,大多寄情于山水,營造出寧靜、恬淡的氛圍,和其編選的《悅心集》詩文內容、意境完全一致。在這本冊子里,收錄了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王維的《山中與裴迪書》,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記》,劉禹錫的《陋室銘》,蘇軾的《述懷》等等。

青花瓷在雍正時期儘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於要燒造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為此,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年希堯、唐英根據旨意,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應該說,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對這時期瓷器的造型、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雍正時期在仿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體現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鎮御窯廠受雍正皇帝的影響,仿燒前朝作品達到高潮,尤以仿燒宋代五大名窯的色釉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準。

從仿燒的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紋飾色彩描繪逼真,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後期青花則比原作更精雅;沿襲康熙青花作品幾乎完全一致,如不註明年款,無法區別。

雍正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經明顯超過了永宣的水平,帶有雍正朝特徵。雍正仿永樂、宣德青花與真品相比較,真品圈足未經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經過打磨而呈滾圓的泥鰍背狀;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見火石紅,雍正仿品淘洗精細底部無火石紅;真品胎較厚重,雍正仿品胎較輕薄;真品青花中有分佈自然、深入釉底的鐵鏽斑,雍正仿品青花中無鐵鏽斑而有重筆點染、分佈規則的藏青點;真品青花中可見小筆繪畫的痕迹,雍正仿品青花中無此筆痕。

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條件的基礎上模仿,對於古瓷的缺陷,則是利用新的技術去克服。例如,宣德時期的玉壺春瓶是拉坯製作的,雍正時期的玉壺春瓶則是利用模具倒出來的;宣德時期的青料採取的是水洗法提煉青料,鐵鏽斑無法完全清除,雍正時期對青料採用的是火鍛法提煉,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鐵鏽斑。然而,為了達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沒有刻意使用含鐵鏽的青料,而是在繪畫時,在畫中使用青料點染,同樣可以達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見鐵鏽斑。

雍正民窯青花瓷有高中低三檔。民窯的高檔瓷與官窯瓷比較接近,民窯中檔瓷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口的外銷瓷,低檔瓷主要是日用瓷。高檔瓷中又包括三種類型的瓷器:仿古瓷,主要仿永樂、宣德、成化、嘉靖的風格;具有康熙朝風格的瓷器,由於康熙朝瓷器生產時間長,影響大,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所以雍正早期青花沿襲康熙朝風格的較多;本朝風格瓷,雍正朝,上自皇帝下至督陶官對瓷器製作都有著精益求精、銳意進取的意識,這種意識對民窯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雍正時期,瓷器對外貿易非常興盛,大量的西方商人來到廣州,希望直接與貿易。據國外有關檔案記載,1728年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設立了商行(夷館),172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設立了商行(夷館),1731年丹麥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設立了商行(夷館),1732年瑞典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設立了商行(夷館),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銷到荷蘭40萬件瓷器,運到法國的有6.8萬件。

往期佳文回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