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心不夠強大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最近在看《媽媽是超人2》,裡面有一個片段,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距真大啊,還是西方的獨立式教育好。」

《媽媽是超人》是一檔真人秀節目,裡面展示了幾位明星媽媽平時帶娃的日常。這期的內容是影星馬雅舒與外籍老公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分歧。

馬雅舒認為老公太過激進,而老公認為馬雅舒對孩子太過保護。結果兩個人不歡而散。

不過看幾期這個節目就會發現,這場爭執真的不能簡單歸結於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差異。馬雅舒要調整的,不是「式」育兒方法,而是要學會做一個內心更強大,更善於為孩子謀划長遠的母親。

01

馬雅舒的女兒叫米婭,快到四周歲了,是個漂亮的混血寶寶。可能是孩子太可愛太聰明,馬雅舒對孩子總是不忍心教育,經常是「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都管了」。

從節目中可以看到,馬雅舒家的客廳是沒有任何傢具的,她擔心孩子會撞到,沒跟老公商量,就直接把客廳搬空了。

每次到吃飯的時間,全家人就像在外野餐一樣跪坐著吃飯。

對於女兒的請求,馬雅舒也是盡量滿足。

節目中米婭想買麵包,馬雅舒最開始是想限制一下女兒的。但米婭開始大喊「我要吃」,馬雅舒看到女兒不高興了之後,便很快答應。

而且可以看得出來,她的神經非常緊繃,口頭禪就是:「愛登小心」、「米婭小心」!

帶著孩子去菜市場,小朋友對蔬菜和魚產生了好奇心,輕輕摸了一下。馬雅舒馬上如臨大敵,告訴孩子這些東西都非常臟,不能碰。

連孩子要摸一下門,她的反應都是「no」,「不可以」。

02

從這幾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在馬雅舒的家庭中,是以孩子為中心在考慮問題的。甚至可以為了孩子,犧牲掉一部分生活品質和一部分生活樂趣。

不能否認,馬雅舒是一位盡心儘力的母親。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種「時刻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做法,並不算成功。這種過度的擔憂和保護的不良後果,在米婭去幼稚園的第一天就凸顯出來。

3歲半去幼稚園,已經不算太小。但是米婭完全不能適應,她與其他的小朋友很疏離,不會自己吃飯,要靠別人喂,不會自己脫褲子上廁所。

老師告訴馬雅舒夫婦,米婭同齡的小朋友都是會自己上廁所的,馬雅舒這才想起要教米婭提褲子。可是米婭一直在拒絕,無論媽媽怎麼說,都不想自己動手。

馬雅舒要米婭試試看,米婭堅決的說自己不要。

馬雅舒幫米婭把褲子提上去一半,讓米婭自己動手再試試,米婭還是不配合。

拗不過女兒的馬雅舒再次妥協,直接幫米婭把褲子穿好了。

不難發現,米婭雖然還小,卻已經有了同齡孩子不多見的任性和固執。而造成米婭這種情況的,正是馬雅舒對女兒的愛。

當米婭想去用她的雙手去探索新事物,比如市場里的魚、遊樂場裡面的沙子、家裡的門的時候,媽媽告訴她「不行」,「不要」,「不可以」。孩子收到的訊息就是,探索新事物是危險的。

那麼當媽媽想讓她去嘗試新事物,比如上幼稚園、比如自己吃飯、自己提褲子,孩子首先想到是「不行」「不要」「不可以」自然也就順理成章。

而且絕大多數小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能夠對自己「獨一無二」的家庭地位有所感知,也會非常注意觀察大人們對他們行為的反應,一旦父母們經常對他們的無理要求妥協,孩子們會覺得自己非常的了不起,並且不斷的去試探自己「威力」的底線。

再有能力的父母,也無法保證把孩子一生都安置在一個無菌的環境里,讓孩子一輩子不遇到挫折和磨難,讓孩子永遠都做一個「巨嬰」。獨立,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而放手,也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在,像馬雅舒一樣寵愛孩子的父母不佔少數,看起來是父母過於強大,對孩子干涉過多,導致了孩子在各方面的弱勢。其實父母強勢干預的背後,往往源於內心的焦慮和對於孩子分離的恐懼。

換而言之,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人格健全,獨立而有力量。那麼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自己先內心強大起來,幫助孩子為日後的獨立做準備,幫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