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80歲還能創作長篇小說,他是怎麼做到的?

寫作是一個辛苦的腦力活,很多作家退休之後就擱筆不寫了。但是,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先生,是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如今80多歲了,仍然筆耕不輟,相繼出版了長篇小說《這邊風景》《悶與狂》。他是如何做到的?怎麼才能夠一直保持旺盛的創造力?且聽他的切身感悟。

當年當文化部部長時,我一面當著部長,一面抓緊一切機會寫小說,這很難說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卻更像一種矯情,一種任性胡為,一種過分的個性張揚,一種無奈。我有一個特點,寫作進入情況較快,那時候一直處於待寫狀態,欲寫不休的狀態,欲噴發而不得不增壓壓緊的狀態。比如出差去某省某市,飛機坐了一兩個小時,下了飛機拉到賓館,離晚餐還有一兩個鐘頭,我可以泡上一碗熱茶先關上門寫小說。我好像有兩個腦袋,一個腦袋工作、開會、會見、談話,一個腦袋寫作。

長篇小說《這邊風景》,是2013年4月出版的,但是寫作時間是40多年前。這是一部描寫新疆農村的小說,基本上反映了當時真實社會的人和事。1972年我動了寫這部小說的念頭,還試寫了一兩章給身邊的朋友們看過,真正開始寫作是1974年。其間,青年出版社得知了這個題材後跟我約稿,把它列入了出版計劃。1978年,我還應出版社的要求專門到北戴河修改書稿。

因此,這部70多萬字的小說手稿,是用兩種顏色的墨水、兩個單位的稿紙寫成的:一半是用藍黑墨水寫的,一半是用純藍墨水寫的;前半部分的稿紙用的是新疆文聯的,後半部分用的是青年出版社的。遺憾的是,書稿修改完了,出版社和我均覺得在當時出版不太合適,就擱起來了。2012年,我夫人瑞芳去世,兒子在整理房間東西時讓它「出土」了,這才重見天日。

本文作者劉承波(右)採訪后和王蒙先生合影(攝影/周志浩)

和我同時代的作家,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沒有年輕時創作的感覺,覺得再寫小說沒什麼意思了。對此,我完全理解。寫或者不寫,寫得多或者寫得少,要因人而異。我個人暫時還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對人生、對生活的興趣還非常大,對文學的興趣也非常大,還有很多文學素材沒有用,還有很多文學寫作手法沒有用,就好比一個人還存著好多錢一直沒有用一樣。

因為年歲高了,以往的精力、滄桑、歷史等已經在各式各樣的作品中呈現過。但這些東西堆積到一塊兒以後,除了滄桑、歷史和時代,還有其他一堆感受,同時又是主觀的、與生命相關的那種切膚的酸甜苦辣、疼痛、憤怒和舒適。我把幾十年來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很多東西組織起來,就變成了長篇小說《悶與狂》,就變成了一大堆語言的狂舞,就變成了能量的一種淋漓的釋放。(文/劉承波)

【相關鏈接】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出生於北京,當代作家、學者;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53年開始創作後來紅遍全國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至今,其文學生涯已跨越了60個春秋,新近出版的文集45卷,1700餘萬字。

【作者劉承波,筆名奚流,號東湖居士,70后,現為東湖講堂總經理、總編輯,22年新聞記者職業生涯,著有《波瀾不驚——劉承波新聞作品選(1992-200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