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個為 Beats 設計耳機的藝術家,筆下有一個華麗的奇幻世界|設計

Beats by Dr Dre 大概是最喜歡跨界合作的耳機品牌了。長長的合作名單里包括明星 Lady Gaga,時尚品牌 FendiAlexander Wang,潮牌 MCMUndefeated,還有諸如 Snarkitecture 這樣的設計工作室。最近,他們又和視覺藝術家 James Jean 合作推出了聯名耳機,是專門為市場設計的猴年特別版。

這款耳機以銀白色為主色調,表面有銀灰白相間的火焰圖紋,耳罩上有一圈金邊。使用白色意指一年以明朗、利落的方式開始,火焰則象徵把一些過往燒掉,帶來新的東西。因為是猴年特別版,耳機上其實還藏著猴子的形象,它被抽象化,隱藏在火焰紋路中。2016 年是猴年(丙申年),在五行中屬火,這就是這個設計中主要元素的來源。

James Jean 的作品常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華麗而繁複,充滿各種精緻的細節,有時你會看到其中出現純潔、平靜的角色,但更常見的畫面往往動態有力,帶著奇幻史詩感,流露出陰鬱詭譎的氣息。

James Jean 本人遠沒有自己的作品那樣張揚。接受我們採訪的這天,身材不高的他從頭到腳穿著一身低調的暗色系服裝,臉上永遠掛著淡淡的笑容,說話小聲但清晰,慢條斯理的。

Beats by Dr Dre x James Jean Solo² Wireless 耳機

James Jean 作品

James Jean 是美籍華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上一次來還是在 10 多年前,跟一個政府組織的交流項目來到這裡,那時他 21 歲,還是個學生。2001 年從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畢業后,他為 DC 漫畫創作封面,漸漸成為一名成功的插畫家,獲得過 7 次艾斯納獎(被譽為漫畫產業的奧斯卡獎)。2008 年,他從插畫領域淡出,工作重心轉入油畫創作。

Jean 有很多大牌客戶和合作夥伴,包括《時代》、《滾石》、《紐約時報》、ESPN 這樣的媒體,也和 PradaLane Crawford 等進行過跨界合作。儘管通常只專註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但他也對一個公司如何把藝術用在他們的產品中很感興趣。

去年夏天 Beats James Jean 發去郵件,想讓他為新年設計一個猴年特別款。James Jean 想到了「三不猴」的故事。「三不猴」是三隻分別用手捂著眼睛、捂著耳朵、蒙著嘴巴的猴子,告誡人們「不見、不聞、不言」,要謹慎善為。《論語》中還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說法。這三隻猴子的形象其實已經變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日本很常見;如果要舉我們熟悉的例子,emoji 表情中就有。也因為這樣,Jean 沒有特意去翻書就得到了這個靈感。

他認為人們用一個耳機聽歌,它們從口中唱出來,聽者還會對這些作品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表達,這就聯繫到傾聽、觀看和訴說。但他希望這個結合三不猴的設計更能反映當下的生活,便重新詮釋了傳統故事,讓它們能聽見、看見、說出。耳機的火焰圖案里隱藏著猴子眼睛、耳朵等部分。

James Jean 設計的「三不猴」圖案,但它們只會以很抽象的方式出現在耳機圖案中

通常在一次合作中,James Jean 負責創作圖案,然後那些公司會把它們應用於他們需要推廣的產品上。2007 – 2008 年與 Prada 的合作也與此類似。他為 Prada 的商店作壁畫,為他們設計秀場場景,創作動畫短片《顫慄之花》(「Trembled Blossom」)。他筆下的精靈、仙女、奇幻景象還出現在 Prada 的服裝,手袋,鞋子和包裝上。

在合作時,Prada 給了 James Jean 一個跟產品系列有關關鍵詞列表,上面寫著諸如「浪漫的」、「歷史的」、「科幻」這樣的詞語,他就基於這些詞開始作畫。在那之後,就和品牌一起考慮整個故事。在創作動畫片時,Jean 也參與了故事板的創作。

James Jean 說,作為一個平面藝術家和品牌合作,其實他的工作很「簡單」,雙方有各自的自由。品牌開發自己的產品,並將一些要求告訴他,讓他從自己的視角出發進行創作。有時候這些要求比較明確,比如他和時尚設計師 Philip Lim 合作時,是後者希望他在洛杉磯的旗艦店畫一系列名人肖像,和蘋果合作時,蘋果只是讓他把 iPad 和它的筆當成工具進行各種探索;也有時候,品牌想讓產品有故事性,像 Prada Beats 那樣。

在實際操作上,他們總會經過來回討論和嘗試,做出列印和放在產品中都非常清晰的圖像,能適合於產品的模型。James Jean 挺喜歡這樣的模式,客戶提出一些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給了他創作上的可能性與啟發。

James Jean 的畫作出現在 Prada 的產品、店鋪和一系列推廣活動中

和潮流品牌 the Hundreds 聯名推出的滑板

不作畫的時候,James Jean 會演奏音樂,他也可能在拍照或編輯照片,或者閱讀,看看關於自然科學和科技的東西,了解網上那些「奇怪的事情」。他自稱為一個看新聞上癮的信息消費者,總是對這個世界保持興趣,讓自己信息靈通。他不玩電子遊戲,不去度假,沒有周末,但從來不會感到緊張或壓力過重。「因為對於所做的一切事我都很有熱情和興趣。」James Jean說。「其實我做的任何事都像創作,儘管不是在作一幅畫。」

Q:Qdaily

J:James Jean

Q:你的作品通常很複雜,有時候還會出現奇幻的角色和景物。每次把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變成史詩般、超現實的藝術作品時,你經歷了怎樣一個思考過程?

J:藝術最偉大之處就是它總能讓你感到意外,無論於何時、在何處出現,它都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我並不總是有意識地去想具體的事情,只是創作一些圖像,把種種想法聯繫在一起。但在那之後,當我回過頭來再看,才發現也許曾受到某件事的啟發。

這就是藝術創作的魔力吧。好像我什麼也沒做,是藝術內在的精神在驅使著我創作出一件作品。我通常都只是在那坐著,在紙上畫各種想法,當想法不太合適,我就不斷地試,試圖解決問題。到最後回顧這個旅程時忽然意識到,「哦,我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嗎,原來這些作品來源於這裡。」

Q:每次開始一個新項目,創作的過程是怎樣的?你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J:我先畫草稿,在草稿本上畫自己最初的想法。一直試,畫了又擦去,一遍遍重來,最後才有了感覺對的成品。感覺自己走在一個正確的路上。創作一幅畫,總是個很長的過程,期間你需要摧毀一些東西。有時候會把自己的工作推回原處,重新開始,打破那種朦朧含糊、不明確的狀態,並再次推進它。

Q: 創作時「感到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這是什麼樣一種感覺?

J: 當看自己的作品時能從中感到平衡。我總是試圖讓自己的創作處於某種平衡,不僅是視覺上的,也是情感上的。當你把不同圖案放在一起時,出現在你面前的是所有不同的元素,有的柔軟,有的很剛硬,你的工作就是平衡不同事物所造成的的緊張感,你希望它們能夠很好地共存。就像微妙的試探。那個作品總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有些部分你想往回走一些,有些你又想向前推進。就是這種在緊張中尋找平衡的感覺。

Q:你還說過,「當事物是苦樂參半時才更有意思。當遇到純粹的美時,我總感覺被冒犯了。」為什麼這樣說?

J: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一種感覺,當看到一些東西過於美好,我們就覺得它很無趣。有時候我們就用「cheesy」來形容這個東西,不知道中文該怎樣翻譯這個詞,就像是……吃太多蛋糕了。但我們得平衡各種味道,喜歡甜,但也能欣賞苦。

Q:是不是我們從你每幅作品中都能讀出這種苦樂參半的感覺?還是說,你把它創作出來了,就任由我們自己去感知?)

J:嗯,在我很多作品中,裡面都有黑暗的元素,也有點荒誕和詭異,以此反擊那些看似美好的東西。這會讓我覺得更有意思一些。我也有自己黑暗的一面,這隱隱約約從作品中透露出來。

2015 年 James Jean 在日本東京舉辦個人展覽(部分作品)

Q2015 年,你在東京辦了個人展覽。作品里有不少東方元素和神話色彩。能跟我們講一講你的創作理念嗎?

J:那些作品都出自我的速寫本。我當時在速寫本上畫下了自己一些想法,最後創作出一系列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就像文化中的變異者。我在生活中聽到了什麼新聞,看到了當時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就從中汲取靈感,融入畫中。確實他們很多都近似於半人半神的角色。如你說的,看起來有神話色彩,就像是當代社會中的神話式生物。但我也希望他們能給人一種歷史沉澱感和恆久不滅的感覺。我喜歡畫這些角色,他們就像一直棲居在我潛意識裡一樣。

Q:當你說他們像是「文化的變異」時,你指的是不是它們遊離於主流文化之外?

J:它們來自我們現實世界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生態災害、恐怖主義、極端愛國主義,等諸如此類,都融合在一起。而在創作時,則需要注意圖畫的紋理,讓豐富的紋理層疊環繞……這些結合在一起,塑造出某個如同我們想象中存在的生物。

Q:你提到諸如恐怖主義這樣的話題。我想知道,在生活中,你會花時間思考哪些事情?

J:我經常看新聞,而且長期聽播客。一直是個信息消費者,每天要看太多信息了,有時候甚至對這些新聞上癮。科技、未來、互聯網,人們如何在網上互動,我對這些都很感興趣。它們造就了我的作品。所有不同的想法、觀點,都對我創造那些瘋狂的角色和生物起到幫助。

Q:在時尚和設計行業,人們很喜歡在 Instagram上推廣自己的產品和作品。你怎麼看 Instagram,把它當成一個個人空間,一個用來溝通的地方,還是別的什麼?

J:它是打造個人品牌形象的有力方式。現階段,很多人幾乎全然相信他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東西,但也有人也開始意識到,那些東西並非十全十美——比如說照片上看到的是一對情侶到世界各地旅遊,他們過著美妙的生活,而照片背後,他們其實分手了。那些看起來永遠完美的模特,其實他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拍出這樣的照片,要精心化妝、精心挑選漂亮的衣服。

Instagram 流行起來之前,我們看雜誌,也知道雜誌是「人造」的。但 Instagram 和其他社交網路的出現卻模糊了界限,人們覺得自己和品牌更接近了,能夠即時更新他們所關注的信息。你大可以在上面製造一種強烈的幻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一個藝術家,我對於創造幻覺倒是挺有興趣的。

圖片來源:Beats,James Jean Official Websitedangran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