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是最大牌的豆瓣影評人,為中國電影操碎了心

今天和大家講一件影視圈特別好玩的事。

很多影迷都有這樣的習慣,看完一部電影,上豆瓣打打分,寫一寫短評。豆瓣作為我們精神生活的角落,陪伴了我們十多年。

作為一個豆瓣的用戶,我從來沒想過,國內第一流的大導演,如果也到豆瓣上來為電影打分寫評論,會是怎樣的場景?

這個事情還真的成真了,2014年謝飛導演就入駐了豆瓣,而近幾個月來更是異常活躍,分享他近期所看的電影。

現年75歲的的謝飛成為豆瓣上最大牌的影評人。

他是第四代導演中最有成就和有國際影響的導演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我們的田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和《黑駿馬》 等。

其中《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在1993年同時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

謝飛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教數十年,是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等第五代導演的恩師。

自從他2003年身患非典之後,雖然近些年淡出了一線創作,但謝飛並沒有停止教學和對青年影人的扶持,他的脈搏伴隨著電影一起跳動。

從2016年9月起到今年上半年,九個月的時間,謝飛在豆瓣上評價的電影數量有越來越多,活躍度越來越高。

近到國內正在院線上上映的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一位真實、可愛的老電影工作者的形象呼之欲出。為電影能夠出現這樣多元化現象的充滿了欣喜。

同時拍攝過兩部藏族影片的他,也能看出他珍視電影文化的多樣性,在骨子裡還具有很強的社會關懷意識。

他很重視參加世界各地的電影節。近年來,他主要活動在第三世界國家,足跡踏遍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擔任上述國家電影節的評委。

謝飛看各種電影,誇讚或者批評某些電影的缺陷,將其書寫出來,這就像是一位典型的迷影青年在豆瓣上的日常動作。

電影史上的迷影導演並不少見,典型者如昆汀·塔倫蒂諾,而且我們知道像法國新浪潮導演與韓國的朴贊郁等人,都是從影迷身份出發,在雜誌上寫電影評論,隨後逐漸獲得拍攝電影的機會。

昆丁·塔倫蒂諾

謝飛和他們相反,是在「功成身退」之後,開始在互聯網上開啟了影評之路。

另外一點不同:上述西方導演,其影評重點是電影本體語言的探討,而謝飛的電影短評,則更多落在電影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的社會學層面之上。

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如此大牌的導演,75歲的高齡還活躍在豆瓣上,面對網友的疑問,他也在豆瓣發了一篇《我為什要寫豆瓣電影記錄?》解釋了自己參加的做法。

從去年開始,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在豆瓣里陸續寫了些自己看電影、看書的體會與記錄,沒想到「火」了起來,被炒為「最大牌的豆瓣影評人」。

其實我從來就不是個專業影評人,寫豆瓣只是為了記錄自己看片的經歷和體會。我常說,看電影與拍電影是兩個最好的學習影視製作的方法,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前一段讓學院把自己多年講授的《電影導演創作》課程全程錄製了下來,為今後教學或網路使用、存檔;在回顧自己起步走上電影導演的路途時,竟然發現了自己在高中和大學一二年級寫下的四大本的電影筆記。那裡記錄了我從16到21歲的五、六年中看過的每一部中外電影,不僅記錄了我當時的觀感,也包括看片時間、主創名單、製作單位和國家等細節,最顯眼的是貼著不少從當時報刊上剪下來的劇照、海報,以及明星肖像照片,十足的一個標準「影迷」!

直到新世紀的頭幾年,我有了個IPAD,突然想把這中斷了許多年的看片記錄繼續下去。每看了一部電影,不論好壞,喜歡不喜歡,都記下它的名字和內容,主要的觀感;從網上很方便地也可以查到些有價值的海報及製作情況等也下載記錄。這些不僅對我一直在從事的電影教學有用,對自己日常活動也是個有意義的記載。不幸得很,一次對IPAD操作系統的升級,把記了近兩年的看片記錄全丟失了!從此很長時間,再沒有繼續記錄的熱情了。

一些年輕人把豆瓣介紹給我,開始我註冊了,卻很少使用它;漸漸我發現了它的許多好處,它收集的電影和書籍種類和資料已經或超過了外國的IMDB(國際電影資料庫),而且有大量國內的專業和影迷、讀者的在線評論,功能在逐漸多樣。開始我只記錄了一些閱讀《三體》、《源氏物語》等文學作品的體會;16年下半年和今年初,去馬來西亞、尼泊爾參加國際電影節做評委,就開始把看到的每部電影的觀感記錄在豆瓣上,也從豆瓣的會員的評論中了解了許多有用的觀點與資料,覺得這真是個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文化網路交流平台。當然,這個平台上的記錄再也不會突然丟失了!

一些豆瓣的網友常問我,影評寫的太短了,希望多寫些。我謝謝這些朋友的閱讀與關心。但我真不是個專業的影評人,只想通過這些簡短的看片記錄,記下自己的思緒,也與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交流。

除了對於看過的電影進行觀後分享之外,他也不乏對於電影所存在的問題也毫不留情面的加以批判。

例如在寫的追思周傳基老師的一文中,就飽含著對高校政治化行政化的批判。

三十多年來,電影學院放走了多少有真才實學的、被譽為「學院招牌」的學者? 60,或65歲,多少正在教學與研究的大好時光中的老師被迫退出了學院,閑呆在家裡,或者到外面、外地的教學「野班子」里去「發揮餘熱」?

這是高校「行政化」、「市場化」,學校不能實行「教授治校」的惡果。

今天,這些話說了似乎也是白說。但,我還是要說出來,以告慰離去的周傳基老師。

作為一個曾今因為電影審查而放棄拍攝電影的導演,進而專心教學,他深知電影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還能仗義執言的說到問題的痛點,謝飛對好萊塢電影及其工業製作理念主導的電影業也感到憂心忡忡。

因此即使這把年齡也身體力行的為電影下一代教育添磚築瓦,例如他就在豆瓣上分享了自己在四川傳媒學院的演講錄像。

作為文革后開始拍攝電影的首批電影人中的一員,謝飛有著第四代導演共有的使命感,電影帶有深厚的人道主義關懷,擅長刻畫遭受創傷的人物的命運,創作了多部經典的電影。

如今步入晚年,專心教學,依然活躍在互聯網上,放開身份和架子,專註電影的分享和教育,熱心的跟網友交流。對影片優劣與否的探討退居次席,直抒胸臆的觀后感地下,更多是在暗陳電影病態的大環境,這真是體現了一位老電影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可愛和真誠的老頭,對於電影的熱愛無不讓人欽佩!

- END -

以犀利獨特的視角和您一起窺探

影視圈內真實、別樣的世界!

勾搭傳送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