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東南亞評論]小國是否該「服從大國」?新加坡外交界開撕

李光耀去世已兩年有餘,但后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連最擅長的「小國大外交」都出現問題,以至於新加坡多名知名外交官就此展開隔空大論戰。

此次論戰緣起於新加坡知名外交官、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談到,新加坡應以卡達斷交風波為前車之鑒,強調「小國應有小國的作為」,並對新加坡外交團隊在「中菲南海仲裁」中的表現闡發了批評性的看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

不久,他的言論便引致比拉哈里、尚穆根、王景榮等資深外交官的指責,其中要屬比拉哈里的批評最刺耳,他認為馬凱碩在文章中的觀點「糊塗、虛假和著實危險」,並具有「嚴重誤導性」。

不僅如此,在比拉哈里看來,馬凱碩文章中的觀點具有十足的現實主義考量,因而他將馬凱碩的觀點解讀為「主張附屬關係作為國家關係常態」。新加坡前外長尚穆根則指責馬凱碩的言論「學識上有疏漏」,而王景榮則認為,馬凱碩的文章製造了「小國應安分守己,如果阻礙到大國政治就不應該維護自身利益」的印象。

此次論爭的焦點有下述幾方面:其一,新加坡的「小國」身份及對外交往思維問題;其二,新加坡是否該「服從大國」;其三,新加坡是否該強調和堅持自身的原則性立場。

「中菲南海仲裁」儼然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案例。馬凱碩等認為新加坡在這件事上做得不夠圓滑,他強調在中美等圍繞「仲裁」爭執不下的時候,新加坡不應該主動跳出來「站隊」表態,即認為「仲裁」合法,需遵守之;而比拉哈里等人則認為新加坡外交團隊根據現有情況維護了國家利益,並強調新加坡不能屈從於任何一個大國。

可見,雙方對新加坡與大國間存在的國家大小和權力不對稱的情形均有認識,但雙方對新加坡如何在其認可的原則和國際規範與國際政治大小國權力不對稱關係之間實現平衡,有著非常不同的理解。在本質上,此次隔空論戰是關於新加坡對外交往行為方式的論爭。

此次論爭,其背後的根源在於新加坡外交出現了諸般困擾,而這則由后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外交的變化所致。李光耀逝世后,長期維繫新加坡與中美等大國關係的領導人間的私誼不復存在,這使新加坡失去了通過國際規範來強勢維護自身利益的條件。

在這一情形下,新加坡的外交呈現出兩個顯著問題:其一是過分、機械地倚重「大國平衡」,將新加坡置於大國角逐中;其二是近乎偏執地強調西方世界的價值觀,並將其與「大國平衡」相掛鉤,在對外交往中缺乏足夠的靈活、變通。失去了領導人私誼建立起來的緩衝保護,新加坡在對外交往中難免面臨諸般問題。鑒於此,新加坡決策者和外交官確實應就后李光耀時代的本國外交進行深刻反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