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興縣李氏來源與發展,興縣姓李的快看過來!

追根朔源話李氏 記歷史中的李氏

李姓起源

史載李氏最早發源地在今河南省鹿邑縣,在以後的漫長繁衍遷徒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豪門望族。其主要的望居之地有:隴西郡,趙郡,范陽郡,頓丘郡,渤海郡,中山郡,襄城郡,江安郡,梓潼郡,梁國,南陽郡等三十多處。其中以隴西郡,趙郡,李氏最為著名,影響最大,明朝初年,李氏才逐漸流居海外。

興縣李家灣村史

約二千五百多年前由陝西一支李氏族人遷徙到興縣李家灣村生息,當時該村有座磚瓦窯名字叫李家窯灣村,李氏族人來到后先落腳在磚窯上做泥瓦工,經過勤奮努力,後來成為了窯主並擴大成兩座磚窯。

經過幾代人的共同打拚成為全縣最大的兩座磚瓦廠,對興縣的建築史上起著主導作用。

李家窯灣村經過幾代的繁衍,人丁興旺,從后灣居住擴展到前灣后更名李家灣村,族系的分支是李家灣五百年前先分出石嶺則一支族人,石嶺則又分支到窯蒿塔一支族人。而李家灣也由於族系的龐大,二千年前分成上下李家灣族,一千年後下李家灣族又分支出西圪塄族。西圪塄族共有三兄弟,後代人以李油旦為首的三門族系,後代人以南溝門前李憨牛,李貴全父子代表的二門族系,以康寧鎮程家溝為代表的一門族系。

李家灣村西圪塄系與程家溝第四代清字輩相近的李世長同輩,現有人員較親近的有李油旦、李吞兒、李挨棟、李買兒、李計全;具體支系不祥。

由於動亂年代族人們為了生存四處奔波,解放前從內蒙遊走了一支族人將家譜帶走,他是為了日後回鄉尋根,但這支族人從內蒙又流落到甘肅,蘭州一帶,開放后2007年尋過一次根。灑落在興縣境內親近的族人有花子村李碰堂、李斌迎系列的一支李姓,有吳城村李十斤、李黃孩、李引來系列的一支李姓,有任家坡李上興、李花牛一支李姓。

李家灣村在二千年前是最興旺發達的鼎盛時代,經濟繁榮,書香門第,耕讀傳家,文化人才普及,出過幾名秀才,二名貢生,一名縣太,李家灣道情已流傳有二千年的歷史,還有每年正月十五轉九曲,是李家灣獨創的文化內涵極高的娛樂活動,李家灣也是全縣新潮引領者,李家灣全村女人穿紅鞋,穿花鞋,痛行時!在抗日戰爭期間李家灣又是120師賀龍司令部駐地。

榮辱興衰五百年

程家溝李氏家族史

興縣李家灣村在鼎盛時期族人們漸向鄉間置地擴展,有下李家灣西圪棱一支族人在農閑時習以獵狐,對南川鄉間甚熟。在程家溝、薛家溝兩村置地千畝,由一門兩兄弟的一家,老大理內,老二理外,在1823年間老二遷居程家溝發展。

程家溝村貌

隨後生下曾祖父兄弟五人,在曾祖父們的共同打拚下家業日益興旺。由單純的種植業又擴大到養殖業、釀造業,又將產業分支在薜家溝發展。逐漸擴大到南川好多村莊都有租出去的土地和牛羊。又開了私塾,出了一名秀才李清潤叔叔,太原念書往返坐轎,後來在國民黨政府做了財政局長,相當於現在的縣裡第三把手。

由於產業的龐大,常遭受外人的騷擾,和無賴之人的敲詐。後來將李家的青壯年都經武術受訓,用來看家護院。臨縣白文鎮是興臨二縣集會聚結的地方,每回古會中常有打架發生,而每次打架都是臨縣地頭蛇打興縣人,自從李家學會了武術后又憑李家兄弟人多,白文再打架就是臨縣人吃虧了。有時候能打上三四天架,把人往死里打,李家的人也有時身負重傷,用擔架抬回家中一二位,卧坑養傷。既然那麼敢打人,也憑當時任白文鎮之官是薜家溝薜姓之官,他也正是李氏家族的老親,所以讓李家在興臨二縣大抖威風。

程家溝祖居

當財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婦女們四點鐘就摸黑做飯,長工們五點摸黑吃飯,因為點燈還怕費油,兄弟們每人帶領一班代工幹活,半晌由祖父們輪流抽查農務情況。每回去白文趕集,最窮的人也吃塊餅子,而李家是員外人家了,不管是東家還是辦事人員,每位都在走的時候帶上了乾糧,不準出門盤纏,這乾糧是頭天晚上將最小的土豆煮熟后,皮也不讓剝掉,裝在袖筒內,置買完畢吃上幾棵連皮土豆充充饑。由於艱苦的創業和苛刻的節約,產業升至南川之首,稅收縣屬前四位。

產業正在興旺時,那時煙土在泛濫,每個村子也都種植罌粟。財主們流行抽大煙,程家溝的曾祖父們和幾位姨太太整天沉迷於煙土中。使程家溝的產業衰落,兄弟們就此分了家,分家時都認為抽了煙土之後這幾家沒救了,有多少財產也不夠揮霍,所以就隨便給了些就算分了家。使這幾家的子弟們也跟著受了罪,幾代都是窮困潦倒。而薜家溝的產業是不斷上升,在唐曾祖父去世后,做了全縣最大的事務。起經、做道場、法事做了一個月,連同打掃窗戶都是和尚們做,椐說和尚們為了拿走十幾年的好醋,把饃頭倒上醋在火爐上烤乾、再倒上、再烤乾,一百多號和尚回時每人拿了一袋子,開支了好大一筆白洋,聞名方圓百里。

程家溝村陽崖上一角

後來時局開始動亂,先是逃荒人流和河南發生水災的災民三四十號人湧來,住下吃喝個把月才離去,隨後又有災民不斷湧來,都是大戶們接應。又後來就是日本人來搶,國民黨來要,再後來就是共產黨征,軍糧軍費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年青勞力也參戰了,產業的大廈開始傾斜。到共產黨發動四大號召運動中,今天要軍鞋,明天征軍費,後天征軍糧,窮人每戶一斗,大戶一百擔,負擔不起不由你拳頭一揮,大家說一聲同意,限五日內交清,違者斬。家中只有老弱婦人一齊上陣,以日繼夜碾谷拚命交。後來乾脆交不上,雇上人將各村租給人種的土地和租養的牛羊以租價賣給租種戶主,用來交公糧,後來又來了抽文書吃大戶運動,還是借過錢、糧和欠租的,凡有文字記載的欠條、借據、書寫成文的債務叫文書,在村公所的監督下,當場抽出扔進火盆中燒掉,表示債務永久終止,中午還要吃上頓好飯才走,一年的功夫李氏產業就徹底垮台了。到了土改運動中基本沒有財產了,貧農們只分了幾眼窯洞和幾位姨太了,有幸的是沒有了財產,李家又一直是重恩德講義氣之人,土改運動中沒有被打死過人。

程家溝救命圪嘟

解放后是政治強勢的年代,李氏家族都因成份高被打壓,過著忍辱負重的生活,這一段落是李氏家族最低潮時期。為了生存人們四處流浪,從太原流走的一支隊伍經過磨難后終於吃上了公飯,有了固定的生活。到文革後期李清濤叔叔因當兵退伍後任康寧中學校長,在他手下的教師都是當時稀缺的大學生人才,後來在縣裡掌了權,深知他人品正直老實誠厚,將他調任縣糧食局局長,他手下的侄兒李沛也隨後當過縣審計局局長,商業局局長。

因李家原就有的聰明基因,又經過磨難,改革開放后家族的人全都活躍起來,走在了開放大潮的最前列,各家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徹底的改善。現在最有影響的企業是李信興的金龍水泥廠,在全省同行業中並列前位,他本人已成為一位副縣團,李瑞堅的瑞昌物資公司是興縣鋼材行業老大,李提則在離石的油坊也很出色,文化人才方面,李瑞明的兒女們現在是很出色!能給李氏家族辦實事的還數山西一院的李世民,由善於人際交往,凡是家族中的人看病就醫都非常方便!

程家溝祖墳

李家的先輩們注重仁、義、禮、德、孝的教育,多少年來從未出現過殺人越貨,坑蒙拐騙和政府作對的忤逆不孝之類人物,而樂善好施,仗義耿直的秉性從血脈中流傳在每位人身上。由於朝代更替,時局的動亂,先人們不斷退世,生活的流浪中家譜失傳,家法,家規,家風隨之淡忘,人口已升至一個營的人馬,隔輩同名同字的,同輩同名的屢見不鮮,已到了互不相認之地,給大家的交往帶來不便。為了讓大家團結起來,起到凝聚力的作用,為讓每位李氏家族之人都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家子弟,你可了解一下家族史,看看家譜,盡量不要給祖宗丟臉。

以先輩為榜樣,切記:「窮要剛骨,富要恩德」和「有德無才家難昌,有才無德家易破,和平處世家聲遠,忠厚傳家萬世長」的父母的教誨!愛國為義務,養家為責任,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子女,奉獻於社會,這才是對祖先們的最好安慰!

據考證從1823年間,經過風風雨雨200多年的歷程,程家溝李氏家族業已十代,由一人繁衍至今,發展成為400多口人,可稱得上名門望族了。並且成為南川首富,被稱之為康寧李家。

五服以下支系圖

編者簡介:

李文慶,男,漢族,國小畢業,農民,1951年12月25日生,居住於興縣固賢鄉楊家圪台村。

曾編寫過《黑茶山的故事》《二舅白懷忠》《父母親的故事》《康寧新墳文字》等書籍。現自捐資金編寫成《李氏宗族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