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細數那些年,保險讓我們掉過的坑(奉上乾貨:避坑大招)

"胡說"薦語:我入過保險,沾光過,也上當過。現在,某儲蓄所誆騙我的4萬元保險,還沉靜地卧在某張單子上呢。

原來,保險,並不一定保險。我們原來遇到的保險,竟然藏著很多坑讓我們跳。郭德綱說,高手背後有高手,能人背後也有人「弄」。我們有了點錢,如何理財,如何投資,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增加些保障,的確是一門學問。

剛剛在發文前,看到某八卦大號發出一篇廣告文章《每年花一千買保險發生意外可以賠付20萬!詳細開八怎麼買保險最!省!錢!》,已經將近十萬閱讀了,看來又有無數冬粉要掉坑了。乍一看好像還算份保險,但價格黑過莆田黑診所。

保障意識近十年來逐漸普及,可惜國內眾多保險產品遍布大坑,除非你不買,否則大多都掉坑,加上現在還有新媒體推波助瀾,這「坑」跳得更歡了。

如果說「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銀行理財,屌絲死於P2P」,作為精算師,我要再加上一句:「全民死於保險理財」。

到底是坑太大容易掉?還是人太傻往裡跳?

我姑且先講幾個掉坑的故事,朋友們自己來思考判斷。

1

第一個掉坑的故事,發生在我的諸多冬粉朋友身上。

前幾天,後台還有一個冬粉問我:

「孫老師,我前幾年買了一款保險產品,一年交幾萬元保費,交款三年後,每三年就可以返還一筆錢,退休以後每年還可以拿到一筆錢。另外還有分紅,分紅最高檔最終能拿回的保證保障,可以達到已交保費的五倍。您覺得這是好的保險產品嗎?」

從我幾年前開公號開始,這樣的疑問每隔幾天就會在後台出現一次,版本大同小異,比如到養老時返還,到孩子上學時每年返還,到孩子成人創業時返還等等……關鍵詞都離不開「保本」、「返還」。

這樣的產品看起來很美,其實卻是典型的保險頭號深坑——

此類分紅險乃2008年股災的產物。

前一年乃股市最瘋狂的2007年,保險公司兜售了大量的投資連結保險(投連險)。2008年A股從6124點狂跌到1600點,這些投連險也讓投保人虧得一塌糊塗,群眾對保險公司的信心也消失殆盡。

為了追求業績,保險公司設計並推出此類分紅險,美其名曰「迎合市場」,果然擊中客戶軟肋。

細究此類分紅險的幾個特點,就知道為何前面有「高保費、無保障、低收益」這樣一長串形容詞:

第一,對於中產家庭來說,一年保費幾萬元絕對不菲,佔用大量財務資源,此乃保費之高;保險期橫跨幾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錢,還要損失大量本金!

第二, 保費等於保額,此乃完全無保障;因為保費高昂,投保人以為自己花了很多錢,已經有了充足保障,殊不知完全相反!

第三,所謂保單收益(包含分紅和固定返還金),實際在財務現金流分析工具里精算下來,真正的回報比一年定期還低,此乃低收益。

別驚訝,當年我作為精算師為就職公司設計產品時,參照的就是當時的一年定期利率。

保險公司收了大筆保費后,用各種投資手段獲取巨額收益(比如舉牌萬科),但這跟投保人半毛錢關係沒有。

還有人篤信香港市場的同類分紅險,收益水平比大陸高,以為去香港買同類分紅險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這是個錯覺。

香港的同類產品,只是由於金融管制比大陸寬鬆,收益比國內此類產品高,但依然走不出「高保費,無保障」的怪圈,對於中產家庭來說仍舊然並卵。

以上一句話概括,此類分紅險佔用大量財務資源、絲毫沒有保障,還讓家庭形成誤區,以為自己買了許多保險,保障充足。

分紅險恰恰風靡市場多年,真乃害人不淺第一大坑。

這個坑有多大?有人估計是萬億規模。

2

第二個掉坑的故事發生在我媽身上(沒錯,我再次「家醜外揚」了)。

幾年前,我偶然發現,我媽背著我在銀行買了一份「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

拿回來一看,居然是一份躉繳的萬能險保單。

我頓時哭笑不得,防不勝防啊!連有一定學歷的中產階級都掉坑,何況老人呢?

「萬能險」的名字實在誘人,沾了翻譯的光,英文原文是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niversal恰好有「萬能」的意思。

它可以隨時提取賬戶,不用像分紅險一樣遭受本金損失。如果買的是期繳萬能險,可以買到較高的保障額度,較為靈活。

但銀行大量銷售的都是躉繳萬能險,那就「萬萬不能」了!

躉繳的萬能險是前述「大坑」分紅險的升級版本,把不透明的保險公司的分紅,變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讓你看得清清楚楚。

但如果把每個月萬能險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會發現跟同期的貨幣基金收益幾乎如出一轍。(貨幣基金是什麼收益水平,大家看看各種「寶寶」就知道了)

當年我在就職公司設計萬能險時,找的投資渠道就是給某外資銀行做同業存款,即把收到的萬能險保費存入銀行,簽訂銀行同業存款利息水平協議,獲利后在扣除保險公司利潤、賬戶管理費后,再把剩餘收益返還給客戶。

所以,躉繳萬能險除了流動性強,還真是換湯不換藥」的坑之所在。

已經掉入上述二坑的朋友們,該拿保單怎麼辦?理性冷靜地做出思考和選擇吧。

前幾天,我們團隊一位同事吐槽說,近兩個月她接到了三四通來自不同保險公司和銀行的營銷電話,內容大同小異,但基本說法都是:

「只要您每個月存幾百元,劃歸到指定賬戶,10年後返還所有交的錢,同時可享受10-20萬元不等的意外保障(各家公司的保障金額略有不同)。只需要定期儲蓄,不損本金又可以返還,還有意外保障,一舉三得。

同事畢竟在我們團隊,對保障較為熟悉,早已對這種坑習以為常,直接呵呵忽略。

返還型意外保障,一年要求投保人交幾千甚至接近萬元的保費,一存10年,意外保障保額卻僅有10-20萬元。

這大概是什麼概念呢?我舉個實例:

意外險保費費率在諸多保險中非常低,假如購買保額為100萬元的消費型意外險,一年保費也就只要幾百元到一千元不等而已。

把交返還型意外保障的保費,放在銀行中定存,從利率中摳出一部分,就足以買到10-20萬元的意外保障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就是返還型意外保障的實質,只不過這次羊毛被織成了毛衣(這毛衣你還不一定穿得上)。

算起來,你還不如自己買一份100萬的消費型意外保障,每年把等同於返還型意外保障保費的錢定存進銀行,這不比返還型意外保障的保障高,收益也更高?

這種坑雖不大,但密集轟炸也很煩啊。

4

以上是老坑,再說說互聯網時代的「新坑」。

近年來互聯網發達,社交關係和同情心在網上也更容易被頻繁利用。不知何時起,朋友圈開始互助與眾籌信息滿天飛。

有名的網路保險互助平台如「 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等。不少冬粉看到這類平台後問我:

孫老師,我了解到網上某個互助平台,最低只要交1元,萬一得了重疾就可以得到最高10萬元封頂的保障。這可不可以參與?

這種互助形式,還真不是新鮮事。

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石匠中就有一種互助基金組織,向每一成員收取會費以支付個別成員死亡后的喪葬費,這被業內看做是保險的古老雛形。

雖然互助會組織籌集了資金,但並沒有合適的監管,科學的風控,沒有精算師也沒有核保員。成員每人交點錢,萬一誰家出事了,互助組織就按照當初商定的金額進行一部分的賠款。

隨著互助的發展,人越來越「聰明」,越是身體不健康的人越會參與這樣的互助,出險概率越高,拿到錢的可能性越大。

於是,參與互助的出發點不是出於對保險的需求,變成了對錢財的貪心,嚴重違背了保險本質。

最終,互助組織要維持下去,會遭遇巨大挑戰。

互聯網+互助組織,將會如何發展,如何解決上面的問題,我真的想不明白。

如果要參加互助組織,最好抱著一種平和的助人心態。如果能得到幫助固然是意外驚喜,沒有得到幫助就當捐獻愛心。

如果你要解決家庭保障的缺口,千萬不要依賴「互助」形式,一旦耽誤大事將追悔莫及。

再說眾籌,一般是在當事人罹患重病後,家人通過某些官方眾籌平台向大眾求助善款的一種方式。

朋友圈裡常見的「我的同事生病了,大家救救他吧!」、「孩子遭遇癌症,幫幫我們!」之類的眾籌信息,轉發人往往號稱與求助人有一定利益相關,為信息的真實性背書。

這種慈善方式無可厚非,但信息真實性一旦經過社交工具擴散,很難核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也無法預估籌款是否能圓滿解決問題。

我們不妨把問題想深一層:

與其出事後手忙腳亂,為何不一開始就購置好充足的疾病保障,非要等到出了事,才想起臨時求助呢?

每個人都肩負責任,既然患病是生命中無法預料、無法避免的事情,責任就對應著一份保障,人一旦出險就會影響家庭財務,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眾籌,才想起自己需要家庭保障時,往往就晚了。

5

大坑年年有,每年都很多。客觀上,我們不能奢望它們自動消失。

但好歹我們也是受過教育,積極生活,每天學習以求不被時代淘汰的人,為何還老掉坑裡?

本質上是思維出現了誤區和盲點。如果不改善和修正,只會反覆掉坑。

我總結了幾個最容易導致中產階級掉坑的心態,分享給大家:

第一 |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掉坑第一核心原因。

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個是顛倒了保障的目的。比如一提到買保險就先想保本、返還、收益,最後才考慮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

另一個是顛倒了保障對象的重要性和順序。比如許多家庭想到買保險,首先是要保孩子,反而忽略了家庭支柱。

擺脫本末倒置的心態,要從整個家庭的保障需求考慮(如家庭支柱收入、全家的健康醫療開支等需求),更要防止因父愛母愛嚴重泛濫,忽略了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財務的基石,孩子並非是家庭財務來源。

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斷卻又無保障,那才是滅頂之災!

第二 | 不想看病急著開藥

談起保障,大多人第一個問題就是「哪個公司的產品好?」

所有的關注點全在產品上,根本不從家庭需要何種保障,需要多少保障出發考慮問題。一說到要從家庭財務診斷做起,就退避三舍。

這與生了病去看醫生,不聽醫生診斷直接催促開藥,有什麼區別呢?

醫生不用診斷,就直接開藥,什麼樣的醫生能給你開出一副包治百病的葯?

只關注藥品廣告,不管病因,你不掉坑誰掉坑呢。

第三 | 總想一張保單搞定所有問題

當家裡許多財務上的需求聚集在一起時,許多人往往就被攪糊塗了。

最典型的情況,莫過於當家庭支柱的保障、孩子的教育金、夫妻的養老金、老人的醫療金等需求都存在的情況。

許多人分不清緊急順序,被五花八門的產品功能迷惑,乾脆期望用一份保險搞定所有問題,進而掉坑。

事實上與保障相比,其它目標雖也重要,但都是延時需求,只有保障需求最為緊迫。

切記——家庭坍塌是瞬間的,而其它目標的達成是漫長的過程。

最後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這裡,恭喜你已經成功邁出了構建家庭保障的第一步:繞坑

下一步,就是要開始思考如何構建家庭保障,計算家庭保障所需,此文就不詳細說明了,絕對乾貨,絕對實用(笑)。

作為一個精算師,不僅和昔日的行業「唱反調」、還「自曝家醜」。如此辛苦碼字,反覆呼籲,只為無人掉坑

冬粉福利

只要在公號「孫明展-真理財」上報暗號「胡叔 +你的手機號碼」,即可免費獲得孫明展老師及其團隊贈送的價值800元的量身定製的家庭保障規劃一份。定製化規劃服務包括: 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現有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分析比較;基於家庭狀況和需求的綜合保障規劃構建。

了解更多家庭保障、家庭財務規劃的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精彩的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