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畫創思|形神關係的另一種詮釋——品孫其峰「治藝十六字訣」

縱觀古今藝術大家,可以發現他們一般會將自己畢生的藝術實踐經驗提煉成精闢的藝術格言傳遞給世人。這些格言猶如夜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斗,照亮後人的藝術征程。如唐代張彥遠的「意在筆先,畫盡意在」、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北宋黃庭堅的「欲得妙於筆,當得妙於心」,這些話語言簡意賅又蘊含深邃的哲理,對廣大學藝者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而集畫家、書法家、教育家於一身的孫其峰先生的「治藝十六字訣 」也有著相同的作用。

為孫其峰先生造像 張苠 作

「不求形似,不離形似,貌離神合,似非而是」是孫其峰先生基於長期的藝術創作、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等方面而體悟、總結出的藝術精髓。「不求形似,不離形似」講的是「形」在形神關係中的地位,即「形」不是表現的最終目的,但又是表現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貌離神合,似非而是」講的是「神」的內質與特徵。孫其峰先生的「治藝十六字訣」和齊白石的「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多精彩內容zgshb2015投稿:[email protected]

孫其峰先生對形神關係作出了新的詮釋。他在強調神似的同時又提出「不離形似」的主張,避免了空談「神」的虛無主義傾向。實際上,一幅生動的畫作少不了對形象的塑造。大寫意繪畫以及一些抽象繪畫不是通過臆想得來的。那些點、線、面及其構成是畫家得造化啟迪后,經主觀再造才應運而生的。在創作中,「形」與「神」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形」是「象」的外殼,「神」是「象」的內核。作為造型的基本元素,「形」需要畫家費一番心思去思考和經營。世間萬物為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而畫家則應通過心源的律動把繁雜的自然景觀加以凈化、重構,再造成自己的「心象」。這一「心象」便是鄭板橋所說的「胸中之竹」。至此,距完成作品還有一個「手中之竹」的過程。在運用筆墨的過程中,偶發的神來之筆又常能生髮出「新象」。

對「形」的塑造而言,只知物象其貌是遠遠不夠的,還須了解「象」背後的知識。比如禽鳥的喙和爪的特徵與其各自的生活習性有關。鷹的喙不但鋒利,且有向下彎曲的鉤,這是由其捕獵的需要決定的。食穀類的鳥常要刨土覓食,其喙和爪故短而粗。游禽喙扁平便於捕食小魚蝦,爪間有蹼利於划水。不同禽鳥又有不同的生存環境,欲得其神就要經營好補景問題。比如畫鷹,或高空飛翔搏擊萬里,或立於巨石與蒼松之上盡顯雄健英姿。如把鷹畫在牡丹叢中,就會顯得不倫不類,鷹應有的雄武之神就不復存在了。又如畫伯勞鳥,背景常是長有刺的枝幹。因為食肉的伯勞鳥會把獵物掛於刺上撕扯進食。這樣的背景能顯現出伯勞鳥的彪悍之神。當然,也有補景與所描繪的禽鳥習性毫無關係的。如將生活在沼澤地帶的鶴畫於松樹上,這似乎不合情理,但合心理。這種約定俗成的組合能寄意於象外。對於展現形神,表現手段的嫻熟和多樣也十分重要。比如畫一棵冬樹,老乾的用筆應是散鋒,用墨應為渴墨,方顯其蒼勁之感。新枝的用筆應為中鋒,用墨應為飽墨,才能寫出新枝之潤。畫寫意樹木應以書法用筆入畫,在皴、擦、點、染的過程中注意把握乾濕、濃淡、焦潤的關係,還要展現出提按、頓挫、疾徐、方圓等筆法,做到心到筆隨、跡斷意連,方能寫出樹木的神采。這些都是對孫其峰的「治藝十六字訣」的延伸理解。由此可知,「治藝十六字訣」是對繪畫經驗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後學也需要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對其細細咀嚼、慢慢消化,才能領悟其中的要旨與精義,從而使藝術品位不斷得到提升。

張苠,又名張為民,1937年生於北京。美協會員,民間美術學會理事,天津市美協榮譽理事、人物畫專委會委員,天津北辰書畫院院長,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家。出版有《張為民畫集》《鄉情》《張苠速寫》《張苠畫集》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