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達芬奇到倫勃朗的肖像畫展,觀眾邂逅的是藝術家,還是模特

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展覽「藝術家與模特的邂逅:從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的肖像畫」雖以達芬奇和倫勃朗入展覽標題,但最值得一看的還是荷爾拜因,他的作品遵循的現實主義實現的並不是簡單的對事物的藝術轉化。除此之外,展覽只是讓觀眾遇見「重量級」的人物,而非邂逅真正的藝術傑作。「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本期刊發的是英國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對此的評論。

倫敦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可謂世界上「最奇異」的博物館之一,其獨特之處在於其他博物館中難得一見的帶有「文藝復興」「巴洛克」等標籤的肖像畫在此卻顯而易見。也許正因為如此,在此展出的作品畫中的模特往往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其次才是畫家本人,因此我們便會發現英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肖像常常在此陳列。走進展廳,事實也正是如此,你會遇見許多「重量級」的人物,卻不常邂逅真正的藝術傑作。

事實上,在國家肖像畫廊永久收藏的展品中只有兩幅偉大的畫作——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所作與「亨利八世」真人同等大小的肖像畫,以及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在1908年所作的保守黨領袖亞瑟·巴爾福(Arthur Balfour)的肖像畫,而此兩幅作品都是對性別、權力的研究。

「藝術家與模特的邂逅:從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的肖像畫」展覽現場

但最近一切悄然發生著變化,伴隨著為肖像畫作品所設立的獎項以及一系列以時尚為主題的回顧展,倫敦國家肖像畫廊開始展出真實的藝術。賈科梅蒂和畢加索的作品曾經以展覽的方式呈現,未來一場以塞尚作品為主的重要展覽正蓄勢待發。同時,倫敦國家肖像畫廊還精挑細選了一些早期繪畫大師的作品以主題形式展示,正在展出的「藝術家與模特的邂逅:從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的肖像畫」(The Encounter:: Drawings from Leonardo to Rembrandt)其中之一,其中展出了為「亨利八世」留下肖像的畫家荷爾拜因所畫的一位不知名的「都鐸王朝」女子,作品題為「戴白色冠巾的女人」(Woman Wearing a White Headdress,約1532-1543年),看向作品時,便會發現,這位女子帶著一種冷酷的鄙視和沉著的眼神注視著你,而此種眼神不禁讓人想問:安妮·博林(Anne Boleyn)是否正是憑藉著這樣的姿態迷惑住了亨利八世?

荷爾拜因,戴白色冠巾的女人,約1532-1543

然而,我仍對國家肖像畫廊的重塑持懷疑態度。它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因為它現在已將自己定義成了一種「時尚」。「邂逅: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肖像畫」中的一些細節都可加以佐證。雖然此展覽涵蓋了一些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但它仍然對他們不加以重視或是僅僅加以輕微的重視。

倫勃朗,面部研究,1636

儘管本次展覽的主題是「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的肖像畫展」,但它實際上僅僅包含了一幅達芬奇和一幅倫勃朗的畫,如此指出或許太過愚鈍,但這樣的安排絕不可能是因為擔保貸款方面的困難,因為策展人擁有得到全英國最精美收藏品的途徑。既然他們從德文郡公爵那裡借來了至少四件巴洛克時期藝術家安尼巴爾·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年)的作品,那麼為什麼不額外借一下達芬奇所作的迷人的「麗達與天鵝」(Leda and the Swan)呢?

卡拉奇,Giulio Mascheroni肖像,1593-1594

將達芬奇的名字放在展覽海報上,但在展覽中少有其作品,這使人感到有些許丟人或是勢利。我能想象出展品選擇者一邊嗅著手中的雪利酒,一邊說:「我想我們必須放置達芬奇的作品以滿足公眾的要求」的景象,而這無疑是不公平的。

達芬奇,男人體,約1504-1506

隨後他們便在極其有趣的業務上獲得了成功——即從16和17世紀藝術家最古怪的畫作中選出最不著名的作品。如果你終其一生都在等待著Leendert van der Cooghen或弗朗西斯科·德·羅西(Francesco Salviati,1510-1563年)的素描,那麼這次的展覽便是為你而設的,因為這些不算主流的藝術家所作的肖像畫並沒有特別引人注目。

弗朗西斯科·德·羅西,向左轉頭的男孩,1540年

然而,至少他們的畫作並不像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萊昂哈德·拜克(Leonhard Beck,1480-1542年)所作的兩幅不討人喜歡的年輕人的肖像畫那麼難看,因為這兩位年輕人看起來都醉醺醺的,而藝術家本人可能也喝了太多的啤酒。

萊昂哈德·拜克,戴著紅帽子的男子,約1500-1515

所謂「藝術家與模特的邂逅」也許只有荷爾拜因作品切題,且帶來了真正且令人振奮的感覺,這些繪畫使觀眾感覺到16世紀的人們仍栩栩如生。比如,約翰·戈達斯韋爾(John Godsalve)的素描中便可窺見的害羞模樣令人難忘;如果瑪麗·佐奇(Mary Zouch)的身份證明無誤,那麼我們便能從這張臉上看出性格與能量。這些作品的傳神度,似乎可以感覺到畫家筆下的模特就在展廳中。

荷爾拜因,約翰·戈達斯韋爾肖像,1532-1534

荷爾拜因,疑為瑪麗·佐奇肖像,1532-43

在此次展覽中,存在著一些巴洛克風格藝術家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所作的堪稱「漂亮」肖像素描,但是這位神奇的大理石雕刻匠實際上可以使用石頭呈現的雕塑作品比畫在紙上的更為栩栩如生。他所完成的以其情人Costanza Bonarelli為原型的大理石半身像現存於佛羅倫薩的巴爾傑洛博物館,比在此次展覽中展出的繪畫作品更有自發性,也更為符合感覺論。

貝爾尼尼,男子肖像,1630

同樣,米開朗基羅之師多梅尼科·吉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1449-94)的繪畫擁有莊嚴的人文主義色彩,但在盧浮宮的一幅描繪一個小男孩著迷於其祖父的變形鼻子的畫作中,卻缺乏了那令人難以置信的現實感與悲傷感。

多梅尼科·吉蘭達約,老年女子頭像,1485-90

也許這便告訴了我們一些關於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藝術的信息,這些作品確實可以直接得讓人放下防備,也可以顯得極具自發性。然而,它們也嚴格遵守紀律、控制和設計,因為自發性或外表很難取得絕對的成功。

荷爾拜因,John More 肖像,約1526-1527

一幅畫不一定傳遞某人的生活,因為它僅僅來源於直接觀察。荷爾拜因所遵循的現實主義實現的並不是簡單的對事物的藝術轉化,而是對一個藝術奇迹的創造。如果策展人減少一些內心中奇怪的熱情對自己的推動,而更精確專註於藝術史,那麼這個有趣的展覽便會是一次與藝術奇迹之間真正深刻的邂逅。(作者系《衛報》藝評人)

「藝術家與模特的邂逅:達芬奇至倫勃朗時期肖像畫展」於2017年7月13日 - 10月22日在倫敦國家肖像畫廊展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