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張小龍抽屜里有一本《葵花寶典》

最近張小龍的微信又做了一個小小的更新,能批量處理不常聯繫的朋友。

在此之前,微信更新的上一個「絕情」的功能是:可以讓朋友只看近三天的朋友圈。

⊙⊙⊙⊙⊙

張小龍的微信自從市場份額穩定后,基本上沒有再做過大的版本迭代,基本上只圍繞一些小功能上選擇推進。一系列的舉動,彷彿都跟市場主流背道而馳,別人增加信息量,它就縮減信息量;別人增強用戶聯繫,它就刪減用戶聯繫。

君不見阿里從「來往」到「支付寶」,都是絞盡腦汁想把用戶的時間都黏在社交上,都不管生硬不生硬,勉強不勉強,而微信,似乎對外界的一切「大勢所趨」都充耳不聞,只停留在圈裡玩兒自己的。

顯著的一個代表發生在兩年前,那時互聯網最熱的新IP則是直播,幾乎每一個互聯網平台和巨頭,就像網易新聞這樣的態度APP,都無一例外的開設了直播版塊。彷彿哪家平台沒有直播都不好意出去跟人打招呼似的。

就連微信的大兄弟QQ也火急火燎的上架直播。

可是,至今為止,手握八億用戶的微信,依舊對直播表示不屑,始終沒有接入直播功能的想法。

⊙⊙⊙⊙⊙

為什麼?因為一個好的產品,要做到優秀很容易,但要想一直強大,就得懂一個哲學思辨,即:價值閹割。

當所有人都張口價值閉口價值,從崇拜價值到迷信價值,你就要讓自己的產品看起來反而沒那麼有價值。

什麼意思呢?簡單講,就如字面意思,「絕後」,讓此價值不可再被遺傳與複製,存在唯一性與稀缺性。舉個通俗的例子,比如說我有一隻世界上二流的名貴犬,而且世界上只存這麼一隻,按照傳統「價值最大化」的觀念,那就是對它進行配種,規模化,我就可以賺得滿盆金箔。

可是,如果我現在對它做了絕育手術,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那就是它的存在會由配種價值轉換為觀賞與研究價值,甚至還會成為一種文化價值,而它作為一隻二流犬類,會遠遠超過所有一流犬類的地位。價值向來都不存在最大化,只存在模式的高低化。

明白了嗎?

張小龍和其他對手一樣認可價值,但對價值的價值觀兩者卻大相迥異。張小龍專註的是不可複製的價值,而他的對手追逐的是能夠複製的價值。

直播便是最好的例子。

⊙⊙⊙⊙⊙

沒錯,有了直播功能會顯得自己的產品緊隨潮流、貼近用戶、形成特點,但是,當複製的網一旦張開,功能增加最大的作用其實只是從一種千篇一律,走向另一種千篇一律。

這是絕大部分產品的平庸毛病。

做過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童鞋都知道,在產品開發的前期,是作「用例圖」,將用戶的行為軌跡歸納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邏輯鏈條。可是往往,這個用例圖會越畫越複雜,因為大家都會自以為用戶需要很多功能,一番討論之後,每一個都不能刪除,每一個都是必要的。但在現實中,用戶使用時所走的邏輯鏈永遠都只有一條主幹道,你做的那麼多交通網,他根本看不見也不想看見。

說到這裡,你可以想想淘寶出來十幾年了,你的操作軌跡變過嗎?支付寶出來十幾年了,你的操作軌跡變過嗎?可是這兩個產品,已經增加了上萬種功能,你可能都沒發現過更沒用過,尤其是支付寶那備受詬病、形同雞肋的社交功能。

相比較而言,前陣子微信就公眾號打賞功能與蘋果撕逼,雙方互不妥協,曾有評論講,如果真讓用戶二選一,相比很多用戶還是會選擇微信,而不是無法再用微信的蘋果。

⊙⊙⊙⊙⊙

這時孔二老師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能為自己進行主動「閹割」的產品,必然會獲得能幫自己閹割別人的用戶。

我們常講運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用戶變成信眾,本質的道理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批量管理不常聯繫的朋友」,微信將這個閹割的權利又一次下放到了用戶手上。上一次便是前面提到的「僅看三天朋友圈」。

這讓孔二老師我又想起了一門武功,《葵花寶典》。

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嘛。

但你可能不知道,關於這門神功背後,其實是一則極盡諷刺與凄涼的故事。

《葵花寶典》作為金庸武俠里的第一武學,這是無可爭議的,而這門武學的創始人,是個連名字都沒留下的太監。

⊙⊙⊙⊙⊙

金庸為什麼要這麼設定呢?

這其實是一種政治隱喻。因為武林對應廟堂,而廟堂之中,按宮廷的傳統套路,太監是權利和慾望的代表。後來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更是選擇讓韋小寶以太監的身份主宰沉浮,更是呼應了這一脈相承的主張。

這是代表政治與權利無處不在?武林也不例外?

非也,金庸是想以此告訴人們,這個太監不出名,證明它不是一個掌權太監,也不是像明朝魏忠賢那樣的野心權臣,否則人們僅憑仇恨都很記住他。同樣,他也不是一個匡扶天下的皇帝助手,原因與前面一樣。

也就是說,這個太監在宮中普通無常,沒人記住,唯一的有點就是極具武學天賦,但無心政治與權力,只作下《葵花寶典》作為畢生心得。

這裡潛台詞就是:《葵花寶典》來自一位站在權力中心,但對權力、財富、地位絲毫都不敢興趣的淡薄之人。加上,他又是太監,作為一個男人僅有的慾望也沒了,所以,金庸是想說,《葵花寶典》的創始人是位完完全全的無求無欲的純粹之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想被人記住。

連個太監都球都不求,你們求個球?

換句換說,他是一位懂得刪除自己不必要的慾望之人。

⊙⊙⊙⊙⊙

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比如「太監」是一個權力產品,它本身就是皇權下的產物,而他身處其中,想的是爭鬥是我要的功能?野心是我要的功能嗎?權勢是要要的功能嗎?

表面看伴君如伴虎,宮廷險惡,這些都是必要的功能,可是他都選擇了「一一刪除」,自我閹割,這些反倒讓他實現了人生所求。

人們也才能看到那本《葵花寶典》。

我們再看看《葵花寶典》的早期故事,很多人一定不知道,或者很陌生。

⊙⊙⊙⊙⊙

《葵花寶典》全本的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一位叫紅葉禪師的手上,有次,華山派耆宿岳肅和蔡子峰前來拜會,兩人分別看了這版全本,但兩人後來憑藉記憶所默寫出來的文本,卻互不相同。由此便衍生了華山派的劍宗與氣宗之爭。

也就是說,劍宗信的是蔡子峰默寫的版本A,氣宗信的是岳峰默寫的版本B。

後來日月神教從這兒搶到的《葵花寶典》也只是蔡岳的記憶版本,而《辟邪劍譜》也是由於聽了他倆的口述而延伸自悟所得。

而真正的全本,早已被紅葉禪師在蔡岳兩人偷窺后,為避免再生波瀾,給直接燒掉了。

所以說,後來市面上流行的《葵花寶典》,本質就是殘缺。

這是金庸的第一層隱喻:太監無求無欲而有全本,世人有求有欲而生殘缺。

⊙⊙⊙⊙⊙

蔡子峰和岳肅雖然有點不地道,但都稱得上是當時的武學奇才,而且心地不壞,不管誰默寫的對,但有一點是共識的:一定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自宮也能練葵花寶典。

蔡子峰最後悟出來了,只取其武學理論和招式之意,便有了後來成為令狐沖神技的獨孤九劍。從這點已經能看出獨孤九劍和葵花寶典同源了,東方不敗之所以用針,也是以針代劍,他還沒有達到手中無劍勝有劍的地步。

岳肅也悟出來了,可以先需創立一門純正溫厚之內功,作為練習葵花寶典之準備工作,等練成之後,再練葵花寶典便不用自宮。這門內功就是後來華山掌門的必學功課:紫霞神功。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笑了,是的,岳不群後來無論練辟邪劍譜還是葵花寶典,都是不用自宮的……

這便是金庸的第二層隱喻:不作就不會死啊。

岳不群作為《笑傲江湖》里比東方不敗、任我行更為激進的野心家,慾望之盛,把五嶽門派的所有「功能」都加到自己身上都不滿足,恨不得再把天下武林的所有「功能」收入囊中,後來就落得眾叛親離的慘死下場。

最諷刺的伏筆也在這兒,如果自負的與岳不群泉下有知,知道踏破鐵鞋無覓處,自己所窮盡心機的一切原來本身就已經擁有了,練葵花寶典不用自宮、不用犧牲,心底會作何油氣沒地撒的感想呢?

這便是金庸的第三層隱喻:對待無求無欲之物,若執迷慾望,畢生變故。

⊙⊙⊙⊙⊙

岳不群、東方不敗、林平之等等,都是證明,只要貪得無厭,最後即便獲得這門武學,都下場可憐。而相反,令狐沖陰差陽錯學得獨孤九劍,後來對再進一步也好不感冒,反而成為了這門武學最後僅剩的傳承者。

全本已毀,辟邪已失,葵花亦滅,僅剩獨孤。

最後擁有它的,是不想擁有它的人,而且還渾然不知自己已擁有。

令狐沖直到大結局都不知道自己所學的獨孤九劍脫胎自《葵花寶典》啊!

把《葵花寶典》翻譯成現代話就是:人們希望政府不要干涉市場,同也該約束自己,不能雙標,不能干涉用戶的時間、生活,以及人生。

要明白乾涉和服務的區別。

這就像處處想幫用戶去「刪除」朋友的張小龍,反而擁有了用戶。處處想幫用戶去「閹割」朋友的張小龍,反而擁有了如今互聯網最大的社交圈。

別人還在只看到一招半式,崇拜武林神話,正在猶豫,或已經揮刀自宮時。

張小龍的微信則低調的用《葵花寶典》的全本作為代碼,開開心心的生兒育女了。

-End-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