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生苦難重重,你敢不敢走上少有人走的路?| 精讀《少有人走的路》(開篇)

人生何處不心理,待我為你八一八

(總第192期)

人生苦難重重。

這就是經典心理書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第一句話

幾年前看過這本書,然後不停在各種文章里見到有人引用書中的話,有一些甚至是我完全沒有留意的內容。

果然經典的書值得反覆地看,我決定再精讀一遍。

說句老實話,當初看這本書是因為有人大力推薦,導致看的時候還有點小失望,就是「也沒有好到驚艷的程度嘛」那種感覺,甚至還不如第一次看武志紅的書那麼刺激。

提到武志紅,是因為他們的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諮詢師視角」。

以前很多人請我推薦心理書,我都會先問他,你看得進稍微理論一點的嗎?

如果對方說「不」,我一般就會先推薦武志紅,或者畢淑敏。

因為他們擅長把心理寫得深入淺出,容易讀,而且都是諮詢師,書中很多題材都來自於親自診治的來訪者,真實感強,也有意思。

但武志紅的書也有一個問題。

他是媒體出身,做過媒體的都特別知道讀者想看什麼,他很擅長講故事,容易引起讀者的情緒反應。

這種情緒在剛開始的確是很有好處的,就像被針扎了一下,能夠喚醒麻木的心,激起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

但是接下去怎麼走,不同的人結果就不一樣了。

有一些人開始慢慢放棄武志紅,或者,不像開始那樣全心依賴他一個。不是因為他不夠好,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局限。

武志紅偏精神分析取向,精神分析本來就著力於深挖人性最深邃幽暗的一面,而且他的文章很多又是「為什麼家會傷人」這類主題的,極具顛覆性。

對一些不了解心理學基本原理、又缺乏厚重人格支撐的人來說,不小心沒準會變得更絕望和極端;

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對於處在深重苦難中的人,首先是救命,然後才能談到其它。

當年我老爸心臟病發作,有幸找到一個業內頂尖的醫生做手術。心臟搭橋手術後效果非常好,但其它部位卻出了問題。

老爸取血管的那個腿,因為動脈硬化很嚴重,手術完血管就徹底鼻塞了,傷口不能癒合,傷腿眼看著就紫了。

這位醫生的醫術高明,他所在的專門醫院也是以做搭橋術為主,他的手術早已排到了一年之後,確實沒有精力、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做善後了,所以我們乾脆轉到其它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轉到新醫院以後,大夫要求每天用碘伏消毒傷腿,但不採取其它促進癒合的措施,因為害怕感染。就這樣晾著等了好幾天,傷口一直沒有自然癒合,這時大夫就建議:截肢。

並且警告我,如果不截肢,你老爸的腿總不癒合就可能會因為感染而爛掉,然後全身都可能會爛掉。

當時我還沒什麼就醫經驗,真的被嚇壞了,準備聽醫生的。但老爸一聽說「截肢」這兩個字,臉色「刷」地一下變得灰白。

對他來說,失去一條腿地活著,可能還不如失去一條命。

所以那幾天我特別糾結,一會同意截肢、一會不同意截肢,把大夫都搞煩了。

有一天中午,我終於下狠心敲開大夫的門,大夫連看都懶得看我一眼就問,「你這次到底決定好了沒有?!」

我唯唯諾諾地保證,這次是真的好了。

但是剛離開那個大夫回到病房,準備向老爸宣布的時候,視線一碰觸到他帶著最後一絲希望看向我的那個眼神,我就又受不了了,當即變卦。

我把老爸送到中醫院讓那的大夫看,得到了可以收治的答覆以後,就趕緊辦了轉院手續。好在那個大夫是個樂觀型的,沒講什麼其它可能性嚇唬我。

後來,我一直慶幸當時的決定。

中醫院用了西醫絕對不可能接受的紅紗條(西醫怕感染),每天用中藥泡腿,三個月以後,我爸保住了腿。

我為什麼突然想到了這件事呢?

因為我覺得有的大夫擅長開刀救命,有的大夫擅長細水長流;西醫是一個路子,中醫又是一個路子,全能是不存在的,你不要指望某一個人、某一種方式就能徹底救你於水火,哪怕他就是最頂尖的神醫。

武志紅或者其他大神,對國人心理科普的貢獻是看得見的,但是誰也不能解決所有人的心理問題,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關鍵在於尋求幫助和正在學習的人,你是不是只需要這一種類型的「心理學」?你是不是,只想抓住這一根救命稻草?

有的人不是不能參透真實的人性,只是找不到更多可滋養自己的東西,所以做不到「發現即治療」,長期沉浸在憤怒中無法自拔,知道得越多、越沒法和這個世界和解。

就像中醫一樣,治病也不能只針對那些創痛,要同時「扶正氣」。

而《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當初讓我覺得無趣的地方,現在看來卻有了意義。

派克醫生語氣平靜,無法給人遇見神醫的驚喜感,對於長期處在把心理當離奇故事看的語境里,也顯得完全不夠「驚艷」;而且除了剖析人性以外,他還把大量的篇幅給了「自律」、「信仰」、「恩典」、「愛」這些不那麼「純粹專業」的東西。

這些東西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約束,所以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常常被忽視;但是沒有了這些東西的護衛,人很容易就走偏,從「愛自己」變成了自私,從治癒變成了更深的傷害。

一個有厚度的作者,同時又具備看透本質的犀利和智慧,這就不太尋常了。所以,M·斯科特·派克被人稱作「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那麼這本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停留了20年的書,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那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就算人人都知道自己有問題,敢於去面對和解決的人卻不多。所以說,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只有直面問題,承擔責任,我們的心智才會逐漸成熟。

派克醫生自稱,「我不屬於任何精神病學或者心理治療學派,也不單純擁護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或者行為心理學、形態心理學等等任何一家的學說。

我不相信通過單一的心理治療方式、單一的解決方案,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深以為然,這正是當代心理學的發展趨勢:融合

最後還要說,誰也不是神,包括派克醫生。

即便這本書很精彩,如果能同時看一些基礎心理書的話,還是會比只看某一視角的書更有利於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自己。

有機會再專門討論基礎心理書,比如,每個人都值得看的那一本。

人生苦難重重,你敢不敢走上少有人走的路?

總結少有人走的路》全書分為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四個部分,大概要15次左右全部讀完。

作者認為,這本書最終的主題就是「幫助,幫助,幫助。」

【預告】下一次精讀少有人走的路》之一,自律篇

心理八八的新欄目《精讀心理書》

八段錦會挑選一些經典的心理書,精編/解讀/總結書中的重點內容分享給大家,簡單、系統地展示書的全貌。每周更新一次。

精讀系列的乾貨程度比較高,因為把實例和很多論述過程都捨棄了,想要了解更多建議看原書。

還有不定期的贈書活動,只要留言就有機會,中獎率很高呦~

往期文章回顧:

樂嘉和王菲:無法複製的育兒方式?

自愈:如何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精讀《自愈的本能》之十

女人要不要成為「戰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