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創 | 為什麼財務部多不受待見

如果企業集團做部門滿意度測評,排倒數第一的大概非審計部莫屬,排倒數第二的應該說財務部概率較大。審計部屬於找麻煩、挑刺的工作性質,不受待見好理解,財務部為何也是如此呢?

財務人員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乾,易受夾板氣,個中緣由是什麼呢?

較真得罪人

如果企業制度流程不健全,或制度流程執行不到位,經營中必然會湧現各類問題,這些問題最終都要流向財務部。

看到問題,別的部門或許能裝聾作啞,財務部不能。如果財務部想在末段矯正,多半會觸碰到各種利益,得罪人、激化矛盾就在所難免了。

服務意識不到位

財務部和審計部有共同的工作性質,都要履行監督職能。但財務部除了監督職能,還有服務職能,服務職能與監督職能孰輕孰重、如何把握,這會影響到財務部的觀感。

也要承認,大多數企業的財務部服務職能做得並不到位。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財務部最容易發生紛爭的窗口有三個:出納窗口、費用審核窗口、開票窗口。發生爭執時,財務人員往往振振有詞,你們不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

以費用報銷為例,幾乎所有企業的《費用報銷制度》都會規定「憑票報銷」,這麼規定源於稅務「以票控稅」。在財務人員的判斷中,沒有發票當然不能報銷費用。想過沒有呢,現實中存在費用發生后拿不到發票的情形。「憑票報銷」這樣一刀切的規定合理嗎?

我這麼說,不是要否定「憑票報銷」的規定,而是想強調做出這一規定前財務人員替業務考慮了嗎?監督職責無可非議,但監督與服務是辯證統一的。還是以無票報銷為例,現有的情形如何規範,新出現的情形如何留出通道,這是財務人員要預先考慮的,並應在制度中予以明確的。做到這些,就是服務意識的體現。

濫用謹慎性原則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財務人員反思,濫用謹慎性原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企業資金支出審批的流程變得越來越長。從內控的角度看,有三個人審批、相互牽制,資金支出的風險是能控制的。為何需要設置一長串的審批人呢?

我曾寫文章分析過這種情況。很多財務人喜歡打著加強內控的幌子,肆意把簽字流程拉得越來越長。多出來的簽批大體屬於兩類情形:

1

財務對業務思考不夠,沒有對有效簽批人進行識別。本來只需要三個人簽批,因為不清楚是哪3個人,結果就設計成了13個人簽字了。設計者的意圖是只要13個人含住了這3個人,風險就控制住了。

2

把知情權與審批權混同了。有些領導需要知情權,不需要簽批。很多財務人在設計簽批流程時,沒有考慮此中差別。

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就像魔怔一樣,幾乎會成為管理的趨勢。這種趨勢等於默認追求內控安全可以損害部分運作效率。

須知,濫用謹慎性原則的做派無異於給業務設置障礙。長此以往,財務部就成了別人眼中沒事找事的主。

不敢承擔責任

2015年年底,華為財務因《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被任正非先生簽發電郵怒斥,「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背後反映的是財務人的小心眼與趨利避害的算計。按流程審批,我沒有責任;不按流程審批,做成了事自己沒有功勞,做壞了要承擔責任。說白了,是財務人員不願承擔責任耽誤了事情。

制度流程規定的是例行性事項,突發事項、特殊事項如何處理呢?等到修訂製度流程后再處理嗎?等到層層請示報批后再處理嗎?這麼做可能貽誤戰機。僵化執行制度流程,這是一種收殮式的管理思維,企業會失去冒險精神,不敢開拓新的業務。

回到華為的案例,財務人員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職業判斷,看這次付款是否對公司有利,如果有利,就應該特事特辦。

這麼做,不算逾矩,華為的管理理念是支持的。早在2008年,任正非先生就做了《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的講話。華為《財經崗位行為承諾》第二點要求就是「敢於承擔責任」。

財務與業務是一體的,財務工作的價值要通過業務來體現。業務在攻城略地時、冒險時,財務不能隔岸觀火、視若無睹,而是要勇於助陣,一起祝捷。

用華為的話做個總結,「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

(點底端「閱讀原文」報名聽課)

千聊

會計微課堂由指尖上的會計傾情打造,周二、周四晚八點直播。會計微課堂聚焦實務,立足疑難,訓戰結合。一期課程一個主題,一期課程一個小時。打開微信即可參與,報名后可反覆收聽,往期課程亦可報名。

課程目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