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天心岩茶村人的鬱悶:何時告別「人茶混居」

對於武夷街道天心村的一些茶農來說,即將開啟的春茶模式,也是煩惱倍增的開始。年復一年,他們不知道——何時告別「人茶混居」

一幢房子,既是茶葉加工廠,也是一家人吃住的地方。這種情況,被稱為「人茶混居」。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困在「人茶混居」的房子里的龔興國興緻索然。「今年,只能再湊合著做了」。22日,龔興國說。他的家,是一幢五層樓的房子,每一層114平方米。對於這個十口之家來說,如果單純居住還是挺寬敞的。

空間小,機器挨著機器,想做好茶很有難度

5台綜合做青機、2台揉捻機、1台炒青機、1台烘乾機,緊挨著擺放在一起。每一年的春茶制茶季,龔興國一家人、30多名工人,和這些制茶機械,還有採下來需要立即攤開的茶青葉,都要長時間使用這幢房子。「人擠人,機器挨著機器,每年做茶的時候,都要靠隨機應變。」龔興國說。

炭焙是武夷岩茶製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工藝獨到,清兩江總督梁章鉅(1775—1849年)多次考詢武夷茶事後,在《歸田瑣記》發出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現為武夷山茶企廣泛採用。炭焙茶所需要的焙坑,相當一部分企業都建在一個專門的焙茶間里。而這種情況,對於地方實在太擁擠的龔興國一家來說,卻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他們用的是那種可以移動的焙坑,需要焙茶的時候,尋找可以放置的地方,能放一個是一個。不需要焙茶的時候,就找一個角落,全部堆在一塊,節省空間。「方便是方便,只是焙茶的效果,比起焙坑來說,還是差距比較大的。」武夷街道天心村村主任、九龍窠岩茶廠廠長林小榮說。

在天心村,人茶混居的現象比較普遍

龔興國家裡的茶山,一年可采1萬多公斤的茶青葉,正常情況下,至少需要6台綜合做青機。遇到趕製期(雨天基本不採青葉,天氣轉好了便出現大量采青葉的時候),他家的5台綜合做青機便不夠用了。「雖然鄰居都是做茶的,閑的時候借用鄰居的機子也可以,但那些天,幾乎都是忙的。」林小榮說,「所以,他們家有時候,都會為了爭機子而吵架。」

龔興國的父母親有做茶,龔興國的弟弟龔興隆也做茶,難免有時候會為了能用上機子而爭搶。其實,不管是誰,看著青葉堆在那裡,心裡不急是不可能的。「去年,因為來不及做,還有2000多斤青葉沒采。」龔興國說。

「最痛苦的,還是因為地方小,很難做出好茶來。」龔興國說。炒青機緊挨著烘乾機,做茶的時候,空氣溫度、溫度沒法控制。林小榮說:「這種情況,就算是技術非常高超的做茶師傅,也夠嗆。」

為了能夠保證家裡能有一些好茶,每一年,龔興國都會特意選二天,精心製作一批質量上等的茶。「茶是不錯,但還不是最理想的。」他說。

有好茶青,有好技藝,就是缺少好的加工環境

「如果加工環境改善,我們村有絕對的信心,做出更多更好的岩茶來。」林小榮表示。

天心村共547戶村民,其中525戶村民做茶,但只有24戶村民拿到SC證。「加工環境特別是人茶混居的環境,是最大的約束。」林小榮說。

「一幢房子,功能齊全。」 大明岩茶廠廠長朱大明說。在他說的總共不到600平方米的房子里,集店面、廠房、審評、倉庫、包裝、吃、住於一體。長期以來,他廠里的茶,都在這密集的空間里製作出來。但朱大明始終覺得廠里茶葉的品質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於是,他今年計劃去買一套商品房,把人從這幢房子里轉出來,騰出儘可能多的地方來做茶。

因為人茶混居,青獅岩茶廠此前著了火,不得不新蓋了一幢樓

天心村,被譽為「岩茶核心第一村」。著名的「三坑兩澗一窠」(即九龍窠、悟源澗、流香澗、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都在這裡。天心岩茶村民間鬥茶賽,久負盛名,影響深遠。採訪中,林小榮告訴記者,像龔興國、朱大明這樣「人茶混居」的現象,約佔天心村的50%。今天天心岩茶村民間鬥茶賽上,肅德岩茶廠獲得了大紅袍狀元和肉桂金獎。其實,近幾年來,陳植貴當家的這個茶廠,都會獲得一些獎項,但無奈的是,他那十幾口人的一家子,也被困在了「人茶混居」的房子里。

水仙、肉桂,是武夷岩茶的當家品種,二三十年前,水仙、肉桂大量被種植,如今它們進入了豐產期。這也就意味著,相當一部分茶企、茶農原有的機械設備數量會出現大量的不足,倘若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添置新設備,不僅將影響茶葉品質,也將進一步激發「人茶混居」所帶來的矛盾。

看來,不管是茶葉品質提升的需要、「岩茶村」形象的需要,還是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都應該考慮如何解決「人茶混居」現象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