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科學教育從「知識」走向「素養」

近日,《義務教育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出台,要求從今年9月開始,國小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重視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同時,新課標指出了國小科學教育是以科學課為核心課程的跨學科學習,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在新課標出台之前,成都已有不少學校「吃螃蟹」,重視科學教育的啟蒙。它們或在低年級開設科學課,或進行學科整合滲透科學素養,或結合當地資源開發實踐課程等,引導學生將科學思維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探索科學素養的培養。

這些探索或許可為學校和老師們在新課標出台後如何進行科學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讓科學離孩子近一點

兒童早期接觸科學學習,科學素養更容易提高。老師要將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等滲透於學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讓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

科學啟蒙要有「玩味兒」

川師附小的學生們正在做實驗

如何選取低年級科學課的內容,川師附小科學教研組組長王文婷告訴記者,內容盡量簡單,貼近學生的生活,主題少一點,明確一點,探究的時間可再長一點。

她認為,科學課應該要有「玩味兒」,比如「讓我們一起來玩」代替「今天我們來學習……」低年級孩子身心都處於稚嫩的狀態,使用中高段科學課堂上那種正規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學生產生約束,束縛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

教學語言要有「玩味兒」,教學內容也要「玩起來」。科學小遊戲、趣味小實驗、觀察小活動、科學繪本故事等,從「玩」出發,用「玩」來代替學習,對低年級學生更具誘惑力。鑒於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的特點,學校還採取樂考嘉年華的形式,讓孩子們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讓他們盡情體驗,拋開緊張和焦慮,把各類闖關「玩」個遍。

科學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

課程是學校科學教育最核心的載體和資源。科學教育不僅體現在科學課中,內容還延伸到語文、數學、美術等其他學科中。老師們要自然地將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史、科學精神滲透於各自學科的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進行全學科整合,成都市雙林國小開始了科創體驗與人文教育一體化實施的項目式課程建設,即「科創+」課程。學校汲取和融合項目式學習、主題學習、 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理念和方式,輻射全部學科教師,在統一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圍繞一個物體,開展學習和研究活動。全學科的參與,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

雙林國小的學生正在觀察樹葉

在班級「科創+」體驗課程中,雙林國小2016屆8班全體學生在閱讀完科幻小說《三體》之後,玩起了每周一次的科幻小說接力創作活動,最後,寫出了17萬字的科幻小說《破繭》,涉及了「蟲洞」「突觸」「引力波」等科學知識點。」該校課程研發中心主任王維令說,學生們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及跨學科知識,從而讓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在他們身上生根發芽、同生共長。

讓科學從書中走出來

科學課除了課堂滲透,學科整合,課外實踐也必不可少。學習科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

把課堂搬進校園、社區、大自然

科學課除了課堂滲透,學科整合,課外實踐也必不可少。學校要立足科學課堂,以教材為載體,把科學課的眼光放到校園、社區,放進大自然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證、質疑、創新等科學態度。

沒有高大上的科學實驗室設備,是不是就搞不好科學教育?地處三聖花鄉的駙馬國小給出了答案。校長張萬明表示,創客、科技館等都是載體,不同載體可以達到同樣的目標。比如,在有限的資源里,學校設置「過道中的科學」,讓學生體驗開放儀器,「科學文化長廊」為學生營造科學學習氛圍,同時,挖掘學校周邊科學教育資源,與三聖鄉的農場合作形成主題性的花香四季課程。

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自主探究

在未來社會,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由知識學習和應用所衍生出的能力提升更為重要。教育所追求的是帶給學生終生受用的東西,終生受用的絕不會是單純的科學知識,而是科學的方法、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科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正在成為趨勢,探究式科學教育則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理念。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自主研究項目的開展打破了現有教育中各學科之間的人為割裂,最核心的特點就是融會貫通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跨學科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學素養

讓科學「活」起來

建立大科學觀,在生活中學科學,在學科中學科學。學校要以科技活動為載體,調動學生積極性。

科學氛圍濃一點

校長是實施國小科學課程的第一責任人,校長首先要提高對科學課重要性的認識。在新科學校校長朱祥勇看來,學校的功能是營造科學土壤,課堂是主陣地。科學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要建立大科學觀,在生活中學科學,在學科中學科學。

國小教育是科學素養的根基,學校要營造科學氛圍,讓學生走進科學。

新科學校的老師正在帶領學生做實驗

科學不等於數理化,科學教育要了解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給學生播下科學思想的種子。」新科學校校長朱祥勇認為,科學素養需要時間浸潤,然後內化為能力,形成素養的一部分。學校教育要讓「愛科學,用科學」成為一種常態,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思維,敢於質疑和批判,而不是迷信權威。

科學資源多一點

科學教育涉及多門學科,校本課程和課外實踐的有效實施也需要大量資源,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挖掘,也考驗著每個學校。構建科學教育特色資源庫。同時加強與大學物理系、化學系、農科院等單位的科技教育項目合作,從而滿足不同年段、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針對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孩子的科學視野不開闊的現狀,駙馬國小利用高校、社區的豐富資源,開設了「社區科學拓展課程」,這些課程不定期地送教到校,以講座或互動的形式展開。

駙馬國小的老師利用周邊環境給學生們上課

學校毗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幸福梅林和白鷺灣濕地,這給學校科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校外資源。學校也利用家長資源給學生上課

科學老師自信一點

落實新課標也對國小科學老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挑戰。過去,國小科學課常常被邊緣化。提到科學老師,在業內有一個稱號,叫「大肚剩閑」:大著肚子不方便上其他的課了,其他學科挑完剩下的、閑著的就來當科學老師。

新課標提出來以後,我們的科學老師在教育領域會顯得更有價值。」川師附小邱華表示,在不少學校,特別是縣城和鄉鎮學校,國小科學教師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適應科學課教學的需要,科學老師也不被重視。

重視科學教育,就是增強了科學老師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新課標出台後,對學科的認識,也需要更多科學老師去探索,科學老師要更加自信才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