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四川脫貧春季攻堅:南充嘉陵區吹響集結號

人民網南充3月3日電(朱虹)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嘉陵區全區幹部召開誓師大會,吹響了2017年脫貧春季攻堅集結號。

2017的正月,南充市嘉陵區積善鄉天寶宮村的貧困戶唐國強一家過得格外開心,不僅脫了貧,唐國強還當上了「國強養牛專業合作社」的董事長。由天寶宮村「兩委」牽頭,採用眾籌模式不僅解決了合作社資金缺口,還給130多頭牛買了保險。

在嘉陵區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杜如先的辦公桌上,擺放一本《南充市嘉陵區2017年貧困縣摘帽實施方案》,這本厚達132頁的方案就是奮鬥目標。

農曆正月已過,四川南充的鄉村寒意逼人。走進嘉陵區,田間、地頭處處是工地,繁忙的春耕生產,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

在大觀鄉蔣氏祠村蔬菜基地,蔣成貴的二兒子正在對已經開花的菜心進行剷除,準備種上新的蔬菜。

安居工程:「五改三建」 改出農村新面貌

紅紅的燈籠高高掛,充滿藝術感的腰線,灰白相間的牆面與青瓦。來到龍蟠鎮毛家溝村,按照統一標準「改、建」的川北民居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均規劃了庭院種養業,令人欣喜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國家對我們這麼好,沒花一分錢就給我們重建了住房,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因病致貧的70歲村民吉素英激動的說,不僅重建了住房,政府還發了30隻雞苗供自己養。

龍蟠鎮副鎮長曾雲寶(右二)與毛家溝村支部書記付之榮(右一)慰問貧困戶吉素英。

據毛家溝村支部書記付之榮介紹,毛家溝村共改造農村危房21戶,拆除無人居住危房6處,改廚改廁硬化院壩及環境整治10戶。

記者走進大觀鎮蔣氏祠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一座座磚混結構的小樓正拔地而起。

據了解,嘉陵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標準,重點圍繞農民增收、住房安全、政策保障、安全用水、精神扶貧等方面實行「六個鎖定」。2016年以來,嘉陵區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五改三建」(改廁、改水、改圈、改廚、改路和建園、建池、建家)等民生工程,切實改善了農村困難家庭居住條件。

「為確實解決農村危房戶、無房戶、住房困難戶的住房保障問題,在2017年,我們區將將全面完成41個鄉鎮11024戶C、D級危房改造,8440戶非C、D級「五改三建」任務,共需補助資金4.2億多元。」嘉陵區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趙志倫介紹說。

產業扶貧:政府領跑村村建設奔康產業園

「貧困戶有勞力的可以選擇當農場主,沒勞力的當股東。」嘉陵區龍蟠鎮副鎮長曾雲寶介紹說,去年6月,大柏山村的富隆食用菌基地正式投產,全村53戶貧困戶全部入股基地。目前,基地年產各類食用菌300噸左右,能實現凈利潤30-40萬元,去年年底,每戶貧困戶最低都拿到了1000元分紅。

在龍蟠鎮大柏山村的富隆食用菌基地,村民們正在緊張分揀食用菌。在嘉陵區,不少貧困村都建起了類似的產業園,助貧困群眾快增收的標語甚是醒目。

「以前種莊稼一年能掙2000塊錢就不錯了,去年年中在食用菌基地入股2萬元,僅半年時間就分紅1000塊,另外我在基地打工掙了幾萬元!」龍蟠鎮大柏山村村民樸素英樂呵呵地說,「現在不愁掙不了錢,就等著『五改三建』的到來,到時候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

與一般的模式不同的是,大柏山村採取「政府引導+兩委參與+公司經營+群眾保底分紅」的發展模式,其產權歸村全體貧困戶和村集體所有。另外,作為該基地業主的林勇還同意了由村上制訂的「二次分紅」計劃:在效益好時,拿出利潤的一定比例進行「二次分紅」,用於還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周轉金貸款。

嘉陵區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趙志倫介紹說,嘉陵區在脫貧奔康產業園建設上強調「分類」,即按產業類別、地域範圍和帶動主體建園。以帶動主體為例,包括村支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能人四類,共同破解貧困戶缺技術、缺市場的難題。

在嘉陵區,像龍蟠鎮大柏山村脫貧攻堅產業園的共有60個,至2017年底,該區143個貧困村都將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實現「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

嘉陵區華興鄉五桐廟村宏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反季節水果——青見已經成熟,村民正在採摘。

金融扶貧:政府兜底用「金融槓桿」撬動產業發展

在一年之內由貧困戶變身董事長,唐國強做夢都沒想過。

在西充縣、蓬溪縣和嘉陵區三縣交界之地,以「積德行善」而得名的積善鄉雖地處偏遠,但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盼頭。

一雙手,推著手推車,不停地給肉牛加料添草。一排新建的圈舍,藍色的彩鋼瓦疊映著唐國強滿是憧憬的笑臉。

作為天寶宮村的第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牛長勢良好,唐國強正在給牛添食料。

「當時坐了100多桌,殺了6頭牛一下午就賣完了!」不善言辭的唐國強談起春節前鄉里舉辦的黃牛美食節,難抑激動的心情。如今的唐國強,不但有固定工資,而且有10%的效益工資及股金分工,僅2016年下半年,唐國強收入3.7萬元。

「我們在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后採取『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整合黨建扶貧專項資金、南充市農商銀行嘉陵支行的幫扶資金、86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周轉金以及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等資金,共籌集資金70多萬元,創辦了國強養牛合作社。」積善鄉鄉長任俊介紹說,建立國強養牛專業合作社只是第一步,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市場,我們鄉里搞了第一屆黃牛美食節,邀請各界人士參與,初步讓積善黃牛肉在南充市範圍內打響了名氣。接下來我們還要養牛的上下產業鏈著手,利用自身條件種植牧草和完善銷售環節,逐步把積善建設成為嘉陵乃至全市黃牛產業養殖、加工、銷售中心。

「積善黃牛」帶火一個鄉,折射出產業扶貧的重要性。

「除了國強養牛專業合作社外,村裡還以股份制的形式組建了茂彥養豬專業合作社、天寶宮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天寶宮村第一書記秦斌介紹說,為了積極鼓勵貧困戶入股,南充市農商行還發放了金融扶貧貸款160萬元。通過資金或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分紅、入園務工、貧困戶返租等辦法,建立不同方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與帶動主體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更多地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增值收益。

不僅如此,積善鄉還率先將養殖的牛全部納入保險。造成損失,由保險公司賠付,讓貧困農戶發展經濟更有「底氣」。

觀念引導:拒絕「等靠要」,用新的理念衝擊老思想

從當初鄉下的貧困小子,到如今的身家千萬,夢想正在照進蔣成貴的現實。

1988年,17歲的蔣成貴到深圳務工,28年後,他回到蔣氏祠村開始了他的返鄉創業夢。從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投入數百萬租地建棚,購置現代化的耕種設備,聘請規模龐大的專家團隊,種植的蔬菜遠銷北京,蔣成貴的「大手筆」給蔣氏祠村這個貧困村帶來了新的衝擊。他成為村裡種植蔬菜最高端的人。

「眼光變了,天地就大了。」蔣成貴的妻子說。

眼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嘉陵區如何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確保如期完成目標?如何做到全區20620戶貧困戶、65934個貧困人口全聚焦?

「扶貧不是發錢,脫貧不養懶漢」,「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在嘉陵區的鄉村公路上,類似這樣接地氣的的標語有不少。

「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是通過外在力量讓貧困群眾的心熱起來,真正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一立鎮黨委書記吳鵬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把「要我富」變成「我要富」,把「幫我富」變成「我能富」。

跑山雞作為一立鎮的一張名片,不少村都建起了專業合作社。

「站起來、趕上來、走得遠,必須拋棄『等靠要』思想」,在積善鄉黨委書記夏熙聞看來,在脫貧攻佔這場戰役中必須要把國家所有的基準扶貧政策用好用活,要大起膽子用。

「在脫貧攻堅中,要帶著感情、憑著良心,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思考謀划,尤其要圍繞『政策落地、難點突破、改革探索『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整合資源和力量,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嘉陵區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杜如先說。

人勤春來早,奮蹄趕秋實。嘉陵區委、區政府始終心繫脫貧攻堅這根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