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一本書,會教你把個人管理做到極致

記得在這款軟體,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英語學習?這篇文章中,我介紹了一下如何用印象筆記這款軟體作為載體來優化自己的英語學習。當時我在文章里說,「印象筆記這款軟體可以挖掘的東西有很多」,確實是這樣的。我還推薦了一本書——《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不知道有沒有人去看了這本書。

現在,我想結合這本書的要點和自己的使用經驗,來分享一下我們到底可以用印象筆記來做些什麼,以及它能怎樣地改善我們的生活。

連續兩次推薦這款軟體以及那本書,可能有朋友認為我在打廣告,然而這真不是廣告,是真的覺得很有用才分享的,人家打廣告也不可能找我這個無名之輩吧……在知乎上被人噴過打廣告,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

00 緣起

在今年四月份,我無意中讀到一本書,就是這本《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作者李參。當時並未對此書抱有多大期許,一是因為在之前我已下載了印象筆記這款軟體了,並未覺得它多麼神奇;二是因為我那時從來沒接觸過「知識管理」和「個人管理」這些概念,簡單說就是,有些「渾渾噩噩」地生活著。

但用一個晚上將此書讀完后,我對作者的敬佩與感激之情簡直是難以言表,我的觀念得到了徹底的刷新:天吶,原來一款軟體居然有這麼多可以挖掘的東西!原來一款軟體用到極致後會對生活帶來如此大的改變!原來真的有人將生活過得如此井井有條!當時便在豆瓣寫下了短評:

再想想自己之前的生活,簡直太對不起那些逝去的時光了。蘇格拉底他老人家說得好,「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好了,說了這麼多,估計各位也看煩了,前戲完畢,我們直接進入正題。我打算分為三部分來講一下:

  • 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
  • 我們為何要了解這些東西?
  • 基於本書和我個人使用經驗的使用方法分享。

01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

就像我在豆瓣短評里所說的那樣,本書以印象筆記這款軟體為載體,講述了信息管理、知識管理、時間管理以及最終的個人管理這幾大主題。

別被這些高端名詞嚇到了,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這些東西我們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實踐,只不過這種實踐是無意識且雜亂的。舉個例子,你每天都會刷微信刷知乎吧,看到好的內容你會收藏會整理吧,這就是信息管理;你經常會看書並做讀書筆記吧,並將讀書筆記保存到筆記軟體里,這就是知識管理;你每天都計劃著不同的時間塊做些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

而這本書所做的,便是教我們將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變得有組織有邏輯,變得體系化,實現高效生活。

全書分為六個章節:建立思維的秩序、建立信息的秩序、建立個人知識體系、建立個人信息庫、建立個人任務管理系統、記錄你的人生軌跡。其中,尤其推薦閱讀第一、三、六章。

此書最大優點在於,它不只是單純介紹具體用法,這些用法在網上就能找到,幹嘛要看書呢?它更是向我們傳遞一種人生態度,即要有整理、記錄、反思的習慣,過一種有條不紊的生活。「不是印象筆記怎麼用,而是怎麼用印象筆記」。

02 我們為何要了解這些東西?

其實看過「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之後,關於為何要了解這些東西你心中也許有答案了。我們看書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要用書中的內容來指導生活,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本書當然也不例外。拆開來講,我認為我們了解這方面的東西好處有三:

  • 過一種井井有條的生活

本書作者就是這一好處的最佳證明,在閱讀過程中,你會發現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安排得有條不紊,作者的目標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假如我們只是置身於每天的瑣碎之中,渾渾噩噩地被生活裹挾著向前走,這樣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 嘈雜的時代里,保持清醒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在生產內容。我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刷知乎、刷微博,但這些東西真的有用么?知識不再系統化,而是越來越碎片化,如果經常看這些被加工過的知識,慢慢也會迷失其中。這種情況下,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一些知識管理就非常有必要了。有了知識體系的骨架后,看到一些新知識就知道該歸於何處。那麼具體該如何操作?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下文會略表一二。

  • 渴求成長

井井有條的生活也好,保持清醒也罷,其實最終都是為了獲得成長。不斷追求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聽起來有些雞湯,但確實如此。

03 基於本書和個人經驗的使用方法分享

我不會介紹那些細枝末節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新建筆記、如何建立筆記本、如何添加標籤等,這些基本功能一看即會。我想著重分享一下「我們可以怎樣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讓印象筆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而這也是李參老師這本書所提倡的。

打開你的微信、知乎等app的收藏夾看看,裡面一定收藏了很多內容吧?但我敢打賭,大部分內容你收藏之後便沒再看過,或者看過了,但也只是看過了,沒對你的生活產生什麼實質影響。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原因之一便是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收集、整理和消化信息的方式。

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是有必要的,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措施來優化這個行為。我建議可以使用印象筆記作為我們收集與整理信息的終端。這個過程大概分為三部分:

  • 找到固定的瀏覽時間,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后先不要看,直接保存至印象筆記的默認筆記本中。
  • 整理好文章后,打開印象筆記進行閱讀。
  • 加工信息。對讀完的文章進行加工:重命名、分類、加標籤。也可以進行二次編輯,加上自己的感想。

通過這個流程,我們可以最大化地放大碎片化閱讀的價值,使讀過的東西真正為我所用。而不是看似每天讀了很多東西,卻都如風般消逝。

②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上文已經說過構建知識體系的好處和必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了迷失在各種碎片信息中,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

可以用兩種方式來構建:

  • 深度閱讀與淺閱讀相結合構建

閱讀無疑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來源。淺閱讀剛才說過了,而深度閱讀主要指沉浸式的、以紙質書為工具的閱讀。我們讀每一本書,最好都要記讀書筆記、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整理出全書的思維導圖,這些你自己輸出的東西便是我們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如圖: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你便可以按照類型建立不同的筆記本,比如說心理學的知識放到一個筆記本里,經濟學的知識放到一個筆記本里。這就是你獨一無二的知識體系。

  • 根據個人關注領域和目標構建

這個也很好理解。比如說你在學英語,那便可以為英語學習單獨建立一個筆記本組。將一些學習乾貨、待讀英文文章和自己的學習記錄等放到這個筆記本組裡。

比如說我想學編程和日語(日常立flag),那就為編程和日語分別建立一個筆記本組,將與之相關的一切放進去,當資料收集地差不多后,便可以著手學習了。

構建知識體系這個話題太大了,一兩段文章只能說出一些皮毛。就先說這麼一點吧,以後可能還會寫與之相關的文章。各位可以自己去看一下相關的書,文末會給出推薦。

③ 記錄人生軌跡:記錄、回顧、反思

這可以說是高階使用技巧了。記錄的重要性無需贅言:提高意志力、幫助明確下一步行動、積累經驗等。GQ智族的總主筆何瑫曾發過這麼一條微博:

看到第二點了吧?用別人的話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太嚴密,但我認為他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這本書的最後一章便是介紹如何用印象筆記來記錄一生的軌跡,這一點我做得不太好,沒有養成記錄與回顧的習慣。作者李參介紹了自己每天記晨間日記、記錄時間日誌、以及進行周回顧的方法。

鑒於個人經驗和篇幅所限,這一部分就說這麼點吧。幾句話實在說不完,但沒關係,日子還長,咱不急著在一篇文章中講完。

.

好了,我大概介紹了一下這本書和自己的一些經驗。一篇文章能寫出的東西太少了,事實上,這些話題足夠寫出好幾本書出來。我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可以起一個引導作用,引導各位有意識地去進行個人管理,包括信息管理、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從而擁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最後,推薦幾本相關的書:

《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李參
《你的知識需要管理》田志剛
《好好學習》成甲
《Evernote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電腦玩物站長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
《晨間日記的奇迹》佐藤傳
《精力管理》吉姆•洛爾

光讀書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自己要去實踐,並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最終形成自己良性循環的個人管理系統。

文章首發:公眾號「孤讀者說」(注意是孤「讀」不是孤獨),一個關於英語、閱讀、成長的公眾號,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到那兒找我吧。

福利:
把上面推薦的幾本書整理到了一個文件夾里,關注公眾號「孤讀者說」,後台回複數字「1」,不加引號,即可獲得。祝各位閱讀愉快,也歡迎交(lai)流(liao)~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