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城市網路促「一帶一路」地區共同繁榮

從城市網路視角研究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既抓住關鍵又意義重大。國家地區之間無論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相互投資、人員交流,還是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互鑒,都將落腳在具體的城市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必須也可以落腳在城市之間。在信息時代,更加凸顯城市及其聯繫與合作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帶一路的平台和載體

21世紀是城市世紀,世界超過一半人口聚居在城市裡。城市作為人類集中從事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活動的空間載體,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動源、經濟增長的引擎、文化發展的平台、權利決策的中心。在全球化突飛猛進,信息化日新月異,世界經濟空間由地點空間向流動空間變動,在地區間競爭與合作越來越廣泛深入的背景下,城市日益變得重要。

一帶一路沿線城市超過全球城市份額的一半。從城市的視角看,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地區和國家,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等世界上城市分佈相對密集的多個巨大板塊,所涉及的城市人口、城市數量和城市區域面積均佔全球一半以上。一帶一路沿線不同規模、性質和類型的城市及其被一些交通、商貿等主幹道及支線聯通,構成多支交錯的軸狀、帶狀或網狀的開放性區域系統,正在全球城市體系和城市網路中,形成相對獨立、蔚為壯觀的絲綢之路城市網。

全球城市體系的網路與格局決定全球的發展與格局。全人類發展也是人類各民族、各地區內部及其之間以城市(鎮)為平台和載體相互交流與聯繫的結果。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當代,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間有機聯繫越來越成為促進地區間開放合作與互利共贏、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絲綢之路城市網將重塑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發展、合作、交流和聯繫將改變區域格局並重塑世界格局。貫穿歐亞非三大洲的古代絲綢之路是沿線地區、城市(鎮)之間平等與包容合作的典範,繼續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絲綢之路精神,倡議復興和拓展傳統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互利合作,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區域合作與各國繁榮發展意義重大,對世界發展、繁榮與共贏意義十分重要。

從城市網路視角研究建議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既抓住關鍵又意義重大。在全球城市時代,國家地區之間無論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相互投資、人員交流,還是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互鑒,都將落腳在具體的城市裡,發生在具體的城市之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合作必須也可以落腳在城市之間。而在信息時代,更加凸顯城市及其聯繫與合作的重要性。信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地區之間的貨物、人員、資金、技術與信息的聯繫、交流甚至一體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摒棄過去歧視與排除的交流方式,開啟平等與包容的合作模式,發揮沿線城市在區域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和區域發展中的載體和平台作用,促進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和共同發展。需要從城市的視角,通過研究與分析沿線地區城市發展與城市間聯繫狀況,對於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現狀、問題、機遇、挑戰、動力與趨勢,進而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共贏。

城市維度下的一帶一路發展現狀

城市的第一特徵是聚集,第二特徵是聯繫,城市網路的綜合表現是城市間的中心性(聚集)和聯繫度(聯繫)的經緯網路,城市網路的具體內容是要素網路、產業網路和商品服務網路。城市網路的決定因素是城市間的硬體條件和軟體環境。從城市視角對這一區域的發展與聯繫格局進行測度和因素分析發現:

第一,在聚集水平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呈現「U發展格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發展水平(人均GDP),總體上隨著到上海(或倫敦)距離的增加而先遞減、后遞增的空間形態,出現東西兩端凸起、中段凹陷的西提「U」型格局。其中,東端(等)城市整體發展較快,地區間差距較大;西端(歐洲)城市發展層次高,經濟增速相對滯緩;中段地區(中亞、西亞、南亞、東非等)城市發展水平總體較低,城市間發展進程不一。

第二,在聯繫水平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過頂的聯繫形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間聯繫具有由東西兩端核心城市主導、跳躍過中段地區絕大多數城市的過頂聯繫形態。其中,東亞、東南亞、西歐、中歐等次區域核心城市在生產性服務業全球網路聯繫上的地位及優勢突出,倫敦、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迪拜、北京、米蘭、孟買、莫斯科位居前十強。北非、東北和中亞等次區域城市與一帶一路其他城市聯繫上整體表現欠佳,一些城市相對封閉、孤立。總體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城市的聯繫度與城市收入水平正相關,不同規模城市的全球聯繫水平存在階梯性差異,城市的經濟密度是城市對外網路聯繫的重要基礎。

第三,在城市體系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浮現出不規則城市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發展及聯繫格局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呈現出一張輪廓已浮現的不規則城市網,該城市網具有如下特徵:(1)輪廓已浮現,形態不規則。沿線城市網路輪廓已經出現,整個網路呈現出由兩端高節點城市牽引,以北京、上海、香港和新加坡一線為第一邊,以新加坡、孟買、迪拜、米蘭、巴黎和倫敦一線為第二邊,以倫敦、莫斯科和北京為第三邊的非規則三角形形態。(2)中心是邊緣,邊緣是中心。城市網路空間結構及形態獨特,集中體現為地理中心區是城市網路的邊緣,地理的邊緣區是城市網路的中心。(3)兩端已成網,中間帶軸狀。東西兩端(歐洲和東亞)城市網路化發展特徵明顯,多中心外圍結構交疊。中段地區(中亞、西亞、東非等)城市間局域狀空間結構佔主導。(4)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產業體系構成了一帶一路城市聚集與聯繫的主要內容,硬體環境、軟體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深刻影響著沿線城市網路及一帶一路的結構形態及演變進程。

城市維度下一帶一路發展演進的未來判斷

結合基礎設施聯通、制度環境優化、商品服務貿易、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網路演變等方面多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現實背景,基於城市網路和區域發展演進規律進行判斷。以城市維度的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未來將呈現:

第一,五大重點區域差異化變動的新趨勢。1)歐洲延展:一帶一路西端的歐洲地區,城市網路化發展程度較高,未來將出現網路化外溢,呈現向外延展發展態勢。(2)東亞加密:隨著東亞地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城市體系將發生深刻的變遷,城市數量、城市人口與經濟產出在空間上將呈現加密之勢。(3)印非崛起:印度和非洲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正處於持續發展的階段,未來增長潛力將逐漸釋放,並緩慢崛起。(4)中亞上升:雖然短期內由於自身條件的制約與虹吸效應的存在,中亞在整個一帶一路城市網中有下沉可能。但是,長期來看,中亞地區可以分享與一帶一路兩端聯通帶來的發展外溢好處。即便在短期內,借鑒加入WTO的經驗,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外溢紅利。(5)中東分化: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的中東地區,處於連接東西方和歐亞非三大洲的戰略要地,未來該地區不同城市的既有優勢、劣勢將被固化、強化,呈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分化發展趨勢。

第二,三網四帶的歐亞非一體化新格局。1)東亞城市網:以上海、北京、香港、東京、首爾等東亞特大型城市為核心,以周邊中小城市(鎮)及其腹地為輻射區的多層交疊聯繫的城市網。(2)歐洲城市網: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構成的歐洲跨國城市群網。(3)南亞城市網:以孟買、新德里等中心城市以及曼谷、雅加達等全球聯繫度強的城市共同支撐、擴散輻射的南亞城市網。(4)第一歐亞大陸橋城市帶:以第一歐亞大陸橋為交通幹道,通過諸多交通支線串聯交織,形成連接東北、俄羅斯南部與歐洲北部的點狀分散、面狀集聚的城市帶。(5)第二歐亞大陸橋城市帶:在原有陸上絲綢之路基礎上,擴展形成以第二歐亞大陸橋國際化鐵路交通幹線及高速鐵路為主軸,以沿途的、中亞、西亞與歐洲重點城市為支撐、各個支線串聯城市為腹地的第二歐亞大陸橋城市帶。(6)海上絲綢之路城市帶:以海上航線為主軸,從東部沿海城市逐步延伸,連接東亞、南亞、西亞、東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沿海區域,形成以點帶線、以線擴面的海上絲綢之路城市帶。(7)非洲西部沿海城市帶:非洲西部沿海人口相對稠密、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的城市帶。

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建議

基於聯繫和發展的現狀,順應全球發展和聯繫的規律和趨勢,完善絲綢之路城市網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一帶一路繁榮,為此建議:

第一,網狀延伸:促成歐亞非大三角城市帶。一帶一路沿線全球聯繫優勢突出的城市為節點,以陸橋為軸,高鐵突破、空中快運、海上大運,陸海並舉,點軸推進,擴網成帶,讓沿線不同性質、類型和規模的城市有機融入城市網路,形成以東亞南亞經濟圈為一角、歐洲經濟圈為一角、非洲經濟圈為一角的歐亞非大三角城市發展帶。

第二,帶狀擴展:加快沿線區域一體化進程。有序推進多條陸、海大通道的建設,促進東亞城市網與歐洲城市網向內陸方向上帶狀擴展、輻射,弱化歐亞內陸地區封閉性約束,降低中亞地區面臨的下沉風險。加快設施互聯互通,消除制度障礙和貿易壁壘,促進商品服務、生產要素等自由流動,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一體化。

第三,多極支撐:集聚中實現協調均衡發展。發揮城市及城市網路的發展帶動作用和聯繫支撐作用,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先行發展區域和新興經濟體的城市群的密度。保證連接性基礎設施的建設,擴大不斷增長的經濟密度所帶來利益的受惠範圍,形成多極支撐、協調均衡一帶一路發展新格局。

本文摘自倪鵬飛研究員在城市百人論壇2017春季論壇——「城市視角下的一帶一路』」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作者:倪鵬飛,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城市百人論壇秘書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