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為什麼讀博士?

思考是對自己的尊重

2015年底,我和大多即將畢業的人一樣在投簡歷、做實習,不知道未來會有怎樣的生活。一天,導師找我談話,希望我繼續讀博士,傳承他的學術衣缽。導師拋出的橄欖枝,對於當時茫然的我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經歷了幾個月的準備,我通過了博士入學考試,成為北師大文學院的一名博士生。

今天再去回想導師的意圖,他不僅想讓我傳承學術,更多的是對我的保護。轉眼入學已經半年多,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博士,我不禁考慮一個本體論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讀博士?

很多職場人說學生時代是「最好的時光」,因為當學生很輕鬆,確實也有很多人貪戀這種無憂無慮,躲在象牙塔里不肯出來。

的大學教育對於家庭經濟基礎的要求相對較低,只要能夠承受大學的生活費以及學費,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兒女能夠獲得高文憑,讀完博士找個更好工作。父母的這種想法與大學生的心理不謀而合,所以很多人讀博士,是為了逃避就業。

我的同學小美跟我一起讀了博士,我問她:「像你這種美女應該很好找工作啊,為啥非要讀博士?」她講了自己在某教育機構實習的荒誕經歷——因為在實習期間吃軟糖被開除,自此她對職場產生了很壞的印象。

小美喜歡外國文學,喜歡規律的工作,所以她選擇讀博士,希望以後能從事研究工作。她很享受現在的博士生活,讀書、上課、寫作構成了她博士生活的全部,繼續享受著 「最好的時光」。

與小美不同,很多人選擇讀博是因為求職受挫。

由於就業市場供需關係不對等,學士、碩士、博士都遭遇就業難題,許多學生只能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期待市場情勢的轉變。這隨波逐流的心態造成了博士人數的急劇增加,從而進一步加劇就業市場的負擔。

記得博士入學考試的時候,我抵達考場比較早,進來幾個跟我同齡的人之後,又來了幾個目測有四十多歲的人。由於當時對博士生群體缺乏了解,我以為是陪考的家長,結果那些「家長」成了我現在的同學。

我的很多博士同學是工作多年回到學校繼續讀書,有的人甚至和我父親同歲。他們有的純粹是為了學術情懷,有的是為了鍍金之後換一個更好的工作,有人本身就是大學老師,讀博士只是為了升職稱。

我的室友安大哥比我年長二十三歲,他之前是一名地方二本的副教授,考北師大文學院的博士考了五年,考上之後辭掉了工作。安大哥每天早出晚歸,圖書館、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我困惑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來讀書?

他跟我講,他一直就有讀博士的想法,一來是自己想在學術上有一番造詣,但苦於地方資源有限,所以來北京尋求名師指導;二來是想畢業之後找一個新工作,憑藉博士學位能升到教授職稱。

當然,這些目標的實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家庭前提——他的兒子拿到了斯坦福大學研究所全額獎學金。家庭沒有了負擔,他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還有位同學,之前是北京四中的老師,在複試的時候,導師很佩服她的勇氣,因為很多博士畢業以後也難以進入如此知名的中學任教。但她說自己的追求不在於此,而想尋求生活的改變。

聽到她的故事之後,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其實未來的生活很難有定數,沒有人知道三年後會不會如願以償。

在「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命題中,知識與命運之間並不存在必然性,而只存在可能性。或許三年的博士生涯,能夠提高專業水平和學術素養,但讓人憂慮的是,在經濟和工作層面,選擇繼續讀博,似乎很難使未來發生多大改變。

事實上,尤其是近幾年,這種跡象愈發明顯,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許多博士跳槽頻率幾乎和一般打工者沒什麼區別,很難找到稱心的工作。特別是隨著博士數量的逐年增加,好職位變得越來越少。

可以說,讀博士很大程度上是抱著撞大運的心理。

如今,人們對未來多了幾分不確定感,不是在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中,而是在懸念中。眼下的博士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神聖光環,處於「皇帝女兒也愁嫁」的尷尬境地,他們不僅面臨著求職就業的壓力,同樣面臨家庭經濟以至於擇偶的壓力。

在上公共英語課的時候,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同學徑直衝出教室接聽電話,過了一會兒又神情凝重地訴苦:「我的女兒又發燒了!」課後我很冒昧地問了她的情況,原來她女兒今年兩歲,一家四口生活在北京。兩夫妻都很忙,所以女兒只能託付給姥姥照顧。

她希望博士畢業后能找到一份解決戶口的工作,讓女兒能在北京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只不過現在家庭的經濟負擔全壓在丈夫身上,日子過得比較拮据。

成家有家庭的負擔,單身有單身的苦惱。網路上把「女博士」劃歸為除男人、女人外的第三類人,成了孤獨終老的代名詞,頗有歧視之味。但事實上,有些女博士的感情造詣遠比不上她在學術上取得的成就。

我的一位博士師姐一直忙於學術而忽略了終身大事,直到最近才發現自己的年齡段比較危險,憤而產生「恨嫁」心理。師姐覺得自己姿色平平,可能沒有人喜歡,於是整日沉迷一位美妝博主,被對方一通忽悠后,居然拿自己的獎學金去整了容。

我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她,不知道她現在長什麼樣,只覺得飽讀詩書依舊難逃世俗窠臼。這應該是這個時代茫然的縮影吧。

博士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目的是培養國家所需的各行各業從事科學研究的高端人才。

很顯然,這一定位決定了博士研究所的職業理想應當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奧秘,追求人類社會的永恆真理。

但是十分遺憾,不少博士生並沒有弄清楚「讀博為了什麼」便匆匆踏上了讀博之路。

他們有的是迫於就業壓力而讀博,有的是隨波逐流而讀博,有的是為了虛榮而讀博,有的是為了將來能夠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讀博,有的是為了鍍金而讀博……

大都出於外因或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讀博士,很少有人是發自內心,因為熱愛所學專業而讀博。

正確的讀博動機應當是出於對專業的濃厚興趣,出於實現自己學術理想的渴望,並為此甘願奉獻一生。這不是唱高調,不是言不由衷,讀博必須要有這樣單純的動機,並且要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才能靜下心來。

如今,外界紛擾太多、誘惑太大,如果沒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甘於寂寞的決心和勇氣,是做不出什麼出色研究的。

然而,當下「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我也是這些躁動的、缺乏勇氣的博士群體中的一員,讀博很大程度上是對我自己的保護。我不確定讀博幾年能有哪些改變,不過,就算征途不是星辰大海,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不管大家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沒有人可以對此過分苛責,畢竟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希望我和我的博士同學都能求仁得仁,無懼無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