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委外業務「謀變」

作為本輪金融去槓桿的重點監管對象,銀行委外業務

遭遇贖回潮,出現較普遍的浮虧現象,收益率則水漲船高。在新增委外收益率提升、期限錯配矛盾緩解后,資金大部分來源於銀行理財業務、小部分來源於銀行自營業務的委外業務有望迎來更規範、穩健的發展。

委外需求大

《金融穩定報告2017》指出,憑藉銀行廣泛的銷售渠道、較大粘性的客戶資源,銀行理財在全部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中佔比最高,運作方式包括:自主投資管理;購買其他金融機構產品;藉助其他金融機構投資;委外業務。

「銀行將理財資金委託給信託、證券、基金等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約定收益率,受託機構對日常投資承擔主動管理或投資顧問職責。」《金融穩定報告2017》介紹,部分中小銀行投資能力不足,委外業務在其理財業務中佔比較高。

國泰君安銀行金工跨界研究隊的邱冠華等分析師指出:「長期來,銀行業的專業優勢是在放款能力上,尤其對借款人償債能力的貸前審查、貸后監督管理等方面,有絕對優勢。但銀行從事委外投資時,對投資產品的研究、分析和遴選,並未構成相對優勢。尤其部分中小銀行,在這方面的投資分析能力更顯欠缺,而委外投資需求較為強烈。」「銀行在資產管理能力上比較薄弱,許多發行理財的銀行,尤其規模較小的城商行,缺少出色的投資研究團隊,在產品設計、風險梯度設計等方面能力欠缺,不能達到資產管理多樣化投資的需求。委外業務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展起來。銀行將大量理財資金委託給券商、基金等投資能力較強的機構,這就使銀行更進一步遠離了資管本質。許多銀行將整個投資環節全權交於券商、基金等機構,從項目調查、風險審查再到投后檢查,銀行完全不參與資產管理的真正環節,嚴重背離資管本質。」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指出。

「在強監管背景下,很多原本被包裝成投資業務的放款業務可能受到監管制約,銀行有必要加強重視真正意義的委外投資業務,使自己在放款業務受限的背景下,一方面保障流動性,另一方面儘可能提高資產收益水平。」邱冠華等分析師表示,精心研究、選擇投資產品,成為銀行非常現實、緊迫的需求。

存量委外浮虧普遍

3月17日,證監會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下發機構監管通報,明確機構定製基金相關監管要求。4月,銀監會密集下發監管文件,對委外業務造成一定衝擊。

對於委外業務贖回潮的原因,中信證券分析師章立聰分析指出,「首先,銀監會6號文明確提到"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審慎開展委外投資業務嚴格控制交易槓桿比率,不得違規放大投資槓桿";46號文將非銀機構利用委外資金進一步加槓桿、加久期、加風險等現象划入理財空轉套利範疇,並要求銀行自查。自此,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開展委外業務變得格外謹慎。其次,銀行委外業務負債端兩大來源——同業存單及理財的發行相應受到限制,一是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考核,二是53號文要求銀行自查將同業存單計入同業融入資金餘額后,是否超過負債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監管層意圖通過限制理財及存單發行規模,提升融資成本,進而壓縮期限錯配套利空間,迫使銀行知難而退。」

「除此之外,監管趨嚴,委外收益率競爭力略顯不足。以同業存單為例,監管高壓倒逼融資成本提升,導致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從4月開始一路攀升,6月初甚至紛紛達到5.0%的高位,替代效應顯著。彼時,直接投資同業存單既能獲取與委外相當的收益,又不觸碰監管紅線,似乎比投資委外更具吸引力。」章立聰指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延續至今的"去槓桿,防風險"大環境下,吸儲能力有限、負債成本較高的中小銀行一直以高收益為導向選擇委外產品的做法,風控弊端逐漸暴露,前期投資風險累積而難以為繼,又進一步觸發委外贖回潮。」

章立聰同時指出,浮虧現象的普遍存在制約了委外業務的贖回,「我們依據2016年年報數據,將機構投資者佔比99%以上的非貨幣基金視為"疑似"委外基金,共計635隻。剔除新發基金,算出近一年"疑似"委外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49%。」

就負債端而言,章立聰表示,「同業存單去年下半年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短期存單發行利率維持在3%左右水平,今年上半年利率在4.0%—5.0%區間高位震蕩,6月初發行利率更是一度高於5.0%,隨著去年資金陸續到期,銀行低成本負債不斷被置換成高成本負債,引發市場對委外浮虧的擔憂。綜合來看,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從去年下半年的3.8%左右穩步升至4.5%,平均利率更是在4.0%以上,整體高於同業存單。無論同業存單還是理財產品,銀行負債端成本均高於"疑似"委外基金的收益率,委外基金整體浮虧無疑。」

章立聰稱,目前銀行贖回委外資金動力不足,或將繼續觀望,等待市場進一步回暖。

新增委外收益率提升

章立聰指出,今年以來,新增委外約定收益率水漲船高,已抬升至較有吸引力的水平,目前1年期委外收益率達5.3%—5.7%,平均比年初上升0.50個百分點左右。「收益率水平的提高有助於銀行重拾對委外的信心。」章立聰表示,「在能滿足銀行穩健投資偏好的產品中,委外收益率已具有較高競爭力,有望再獲銀行青睞。」

「在走到最後贖回這一步之前,銀行必定已先設法通過高價發行存單、理財產品等方式融資,盡量為委外"續命",這與同業存單及理財產品收益率4月以來高漲相互印證。」章立聰指出,「委外贖回潮開始后,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在4、5月連升,但6月以來逐漸回落,表明銀行融資壓力已有所緩解。」

理財資金方面,章立聰表示,「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考核,可能導致短期內銀行新發理財規模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MPA考核的重點考察對象是廣義信貸增速,而非存量。目前來看,理財規模存量仍保持在28萬億元以上的較高水平,足以兼顧"滿足監管要求"並"保障自身流動性需求"兩點要求,進一步為委外負債端提供保障。考慮到理財產品對同業存單的"滯後效應",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已經回落,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7月初見端倪,未來有望繼續回落,進一步證實負債端資金續接壓力減校」

委外轉型

章立聰表示,適度合理的委外是有益於參與各方的共贏行為,委外可謂「大資管時代」的必然產物。委外作為銀行資金的重要投向,未來或趨於正常化,規模可能穩步提升,「但還有兩種情況值得警惕,一是隨著近期債市回暖,原本制約贖回的浮虧因素可能消退,委外業務出現盈餘。部分機構為鎖定收益贖回委外資金,或者銀行企圖收回部分資金,主動投資債市獲取收益。二是若委外收益率持續停留在低位,即使銀行不主動贖回委外資金,也有可能到期不續作,推升市場整體委外收益率水平。」

邱冠華等分析師指出,目前市場上較主流的投資產品,按結構大致可分為公募基金產品、各類專戶產品、一對一專戶或定向產品三大類。從投資範圍看,銀行自營資金只能參與債權類投資產品;銀行理財資金可參與更大範圍,但需符合合格投資人要求。公募基金產品一般包括貨幣市躇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專戶產品指「一對多」專戶理財產品,即由基金管理公司、券商資管、私募基金等機構發行,面向特定投資客戶,投資人在200人以內,每人投資額100萬元以上的專戶產品。一對一專戶產品,即單一客戶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起步金額要求幾千萬元。

楊榮則指出,銀行業要想回歸資管本質,必須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能自行設計風險層次明晰、定價合理的產品,並能合理進行投資,實現收益最大化。這樣,銀行可以減少對通道機構的依賴,減少委外業務,真正做到「受人委託,代客理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