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弘揚呂梁精神 打造文化呂梁

1、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陽剪紙。

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嵐縣麵塑。

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表演。

4、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汾酒文化景區。

5、歌舞劇《山裡娃》登上國家大劇院舞台。

6、《廉吏于成龍》受邀參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2015年新年戲曲晚會。

7、舞劇《呂梁英雄傳》榮獲山西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8、晉劇《劉胡蘭》參加了第十屆藝術節,獲得「文華劇目獎」。

人說山西好風光,右手一指是呂梁。

呂梁市位於晉西黃河東岸,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全市385萬人,總面積2.11萬平方公里,下轄13個縣市區(其中,10個縣、2個縣級市、1個市轄區)、161個鄉鎮、3112個行政村。汾陽、孝義兩市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汾陽市、中陽縣被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市共有28個圖書館和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近年來,呂梁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非遺保護傳承利用、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弘揚呂梁精神攻堅文化扶貧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夢」主題文藝創作。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開展以「夢」為主題的文藝創作活動,旨在通過多種文藝形式,推出更多文藝精品,把人們尋夢的理想展示出來,把人們尋夢的奮鬥表現出來。代表劇目有歌舞劇《山裡娃》。該劇由呂梁市民間藝術團創排,講述了呂梁山深處的一群農家孩子,他們夢想通過藝術的道路,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變命運的故事,展示了呂梁山厚重的歷史人文與現代都市的相融。該劇是巨變的真實寫照,是「夢」的質樸詮釋。該劇應邀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后又登上了深圳保利劇院的舞台,作為第十屆深圳文博會藝術節的重點演齣劇目進行了演出。

「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呂梁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呂梁文藝工作者不斷挖掘這些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並借重大紀念活動節點集中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藝創作。代表劇目有舞劇《呂梁英雄傳》和晉劇《劉胡蘭》。其中,舞劇《呂梁英雄傳》由呂梁市民間藝術團邀請國家級主創團隊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創排。該劇於去年赴京在劇院參加了山西省優秀新創舞台劇晉京展演活動,並作為壓軸劇目亮相首都。受到了首都觀眾的普遍好評。晉劇《劉胡蘭》由呂梁市晉劇院有限公司創排。該劇參加了第十屆藝術節,獲得「文華劇目獎」,這是呂梁建區(市)四十年來首次有大型劇目入圍國家級藝術節展演和專業藝術領域政府最高獎評比活動,填補了呂梁市的一大空白。

「黨風廉政」主題文藝創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活動如涓涓細流,蕩滌心靈,激勵每一個人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呂梁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和清代名臣孫嘉淦的故鄉。呂梁創排了晉劇《廉吏于成龍》和《孫嘉淦》。其中,《廉吏于成龍》由呂梁市晉劇院有限公司根據上海京劇院同名京劇移植而成。該劇2015年受邀參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2015新年戲曲晚會」。晚會上,呂梁市青年晉劇院和上海京劇院聯袂合作《廉吏于成龍》,晉劇、京劇同台一部戲,共唱廉政風。晉劇《孫嘉淦》緊扣廉政主題,尊重史實,真實生動地演繹了主人公於國忠誠、於民務實、為官清廉的履職之德。

2014年山西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獎中,呂梁市報送的電視劇《紅軍東征》、戲劇《劉胡蘭》、電視動畫片《樂在其中》、廣播劇《村官梁寶》、歌曲《再唱交城山》榮獲優秀作品獎;2016年在山西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獎中,呂梁市報送的舞劇《呂梁英雄傳》、電影《傘頭和他的女人》、廣播劇《大清廉吏于成龍》、歌曲《把自己寄回家》榮獲優秀作品獎。

非遺保護傳承豐富城市文化內涵

呂梁歷史悠久,是傳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全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項(中陽剪紙)、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15項、山西省級非遺保護名錄54項、市級非遺保護名錄100項、縣級非遺保護名錄354項;全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人、山西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6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90人、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18人。全市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共66家,其中,保護單位是企業性質、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開展傳承保護工作的有25家,保護單位是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的有21家,保護單位是鄉鎮(社區)和村委(街道辦)的有6家,保護單位是文化館的有14家。

呂梁市以非遺保護傳承利用為載體,建立呂梁市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該保護區轄交城縣、文水縣、汾陽市、孝義市四個縣市,內有國家級非遺8項、省級非遺22項、市級非遺30項。截至目前,該保護區已建立了4個非遺綜合傳習中心;掛牌成立了7個非遺傳承基地、45個非遺傳習所;對保護區內2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了調查研究和搶救性記錄工作;出版19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圖書。他們的經驗,一是所涉四縣市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文化部有關要求,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開展各類非遺保護工作。二是非遺普查、項目和傳承人申報同時進行。非遺普查涉及項目100多個,線索達2000多條,整理文字資料200多萬字,拍攝照片2000餘張,刻錄CD光碟200餘張,登記民間藝人500餘名。在普查過程中,從中篩選項目和傳承人進行申報,成熟一項,上報一項。三是以點帶面,注重非遺文化精品打造。孝義市投資30餘萬元,重新購入服裝道具,恢復了碗碗腔傳統劇目《狀元與乞丐》和大型木偶神話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編排練了大型碗碗腔現代戲《酸棗坡》、傳統戲《打老婆》、小戲《人偶情》《影戲緣》、皮影木偶神話劇《義虎傳奇》等文藝精品劇目。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注重非遺文藝活動開展。市級層面上,依託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豐富的非遺資源,呂梁市於2013年舉辦了「呂梁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博覽會」,保護區內具有代表性非遺項目全部參展,呂梁市其他縣(市、區)有先進傳承保護經驗的非遺項目也參加了博覽會,通過相互交流傳承保護經驗,進一步促進了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乃至全市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利用;縣級層面上,汾陽市依託「核桃文化節」,開展全市非遺項目展,已舉辦三屆;孝義市連續組織了四屆「孝義市非遺保護成果展」。五是開展「旅遊演示性保護」。即利用非遺的保護傳承利用為旅遊服務,實現非遺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交城縣以卦山、玄中寺等旅遊景區為中介,搭建平台,向遊客和群眾展示非遺項目,營造非遺保護文化氛圍。孝義皮影在磧口景區演出。孝義市正在打造的「華夏非物質文化博覽園」,將全市所有文物古玩、傳統絕技絕活、非遺項目、風味小吃等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集觀光、休閑、購物、飲食、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博覽園。

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展示特色文化生態

山西省文化廳於2015年啟動「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該工程旨在以村為單位建立基礎檔案體系和資料庫,通過保護和展示地方文化,推動全省生態農業、特色旅遊、文化建設。按照省廳「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實施步驟,呂梁市結合各縣市區鄉鎮社會經濟、民俗風貌的實際,2015年完成了13個試點鄉鎮的「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創建,共填寫各類文化資源登記表900餘份,搜集文化資源照片300餘張,布置展廳2000餘平方米,展出各類實物665件。今年新申報的38個試點鄉鎮正在積極開展工作中。他們的經驗,一是高度重視,完善工作機制。「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是對民間文化場所、文化實物、文化活動、文化技藝、文化習俗等資源的真實記錄。為此,各試點鄉鎮都成立了「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分管領導負總責、包村領導具體抓、下鄉幹部和村組幹部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推進各項工作全面開展。二是多方聚力,實現優勢互補。各縣市區文化部門因地制宜,制定了《「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實施方案》,整合下鄉幹部、村委幹部、文化站長、「三區」人才等四方力量參與工程實施,並進行專門培訓。三是實地勘驗,做到底清數明。在充分利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組織普查人員逐村逐戶進行勘察,收集相關資料,核實有關信息,全面摸清各試點鄉鎮特色傳統文化的數量、種類、分佈、價值及存在狀態,確保不遺漏、全覆蓋。四是廣泛動員,鼓勵基層創新。各試點在工程推進中,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積极參与,擴大普查範圍。臨縣三交鎮通過問、聞、攝、錄、算的方法,走訪了500餘名有文化素質的長者,拍攝了120餘處保存完好的文化遺存、遺迹,整理了2萬餘字的文字記錄,統計了1180餘個各門類數據,收集陳列了200餘件實物。從村落基本信息、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築實物、生產生活、廟會節日信仰、禮俗與遊藝、圖文信息、語言習俗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同時,為了便於工作,留存了一村一拍的村域村貌展版,建立了調查台賬與實物登記台賬。柳林縣孟門鎮劉家疙瘩村收集文化資源照片160餘張,布置展廳200平方米,展出各類實物7類400件,全部形成電子版與紙質版檔案,統一進行編號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該鎮計劃重點建設孟門桑皮紙製作技藝展館、孟門渡口商貿文化展館、紅色文化展館和劉家疙瘩民俗文化展館四個鄉村文化記憶展廳。

文化扶貧助物質精神雙脫貧

按照《呂梁市文化和信息扶貧行動方案》,呂梁市重點實施五大文化扶貧工程。

公共文化服務扶貧工程。市縣文化局帶頭鋪開了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標準化建設工程。按照省政府辦出台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服務標準,確定10個鄉鎮、100個行政村開展了試點工作。在5月4日全市脫貧攻堅夏季攻勢動員會上,呂梁市委印發了6號文件,明確方山和柳林全縣、其他縣今年脫貧的村按照省定標準建成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臨縣、汾陽開始了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試點工作。

文化產業扶貧工程。呂梁市公布了9大文化產業園區,汾陽市賈家莊文化產業園成為呂梁新地標。離石區文化局在信義鎮歸化村、新三灣村、上王營庄村結合鄉村旅遊組織文化企業進農村舉辦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抗戰文化題材的演藝活動,當地農民變演員,增加了收入。6月16日,市委、市政府在離石區信義鎮召開了特色文化進景區文化扶貧現場推進會。目前,臨縣紅棗藝術節、「青塘粽葉香」民俗文化節、嵐縣麵塑節、方山北武當桃花節、中陽金羅端午民俗文化節、柳林正月盤子文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已經成為當地文化扶貧的重要載體,受到群眾歡迎和黨委政府支持。

藝術創作和文化惠民扶貧工程。去年以來,市縣文化部門多次組織全市文藝工作者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採風創作活動,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特別是呂梁市文化局召開了「脫貧攻堅、生態建設」文藝創作座談會後,徵集到《呂梁護工》等一大批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戲曲、歌舞作品,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組織了調演活動,受到各方好評。在完成送戲下鄉的基礎上,市直院團開展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脫貧攻堅巡演和「深化脫貧攻堅、助力夏季攻勢」百日百場巡演活動,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非遺傳承和紅色文化扶貧工程。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視,呂梁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大批貧困人口依託非遺傳承增加了收入,擺脫了貧困。臨縣傘頭秧歌名傘頭出場費一次達到了1000元以上,有的達3000-5000元;嵐縣麵塑大媽一年依託麵塑可收入40餘萬元。臨縣大嗩吶、傘頭秧歌、離石彈唱進景區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孝義皮影走進臨縣磧口古鎮舉辦培訓班受到了磧口群眾的歡迎。呂梁市各級領導看到了非遺在文化強市和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今年啟動了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立法工作。8月9日,呂梁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確了市縣政府、文化部門的職責,成立了市縣非遺保護傳承中心,確定了市縣財政年度投入額度。針對呂梁沿黃四縣紅色文化資源集中連片特點,呂梁市文化局與沿黃四縣文化局著力抓紅色文化扶貧工程,呂梁市文化局正在籌拍《呂梁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紀錄片。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實景演出在臨縣南圪垛離石區高家溝等村正式對外接待遊客。

文化人才扶貧工程。呂梁市在嵐縣試行農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選聘宣傳文化員基礎上,市委出台意見給全市農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選聘1至2名宣傳文化員。選聘在本人自願申請的基礎上,採取「村聘鄉審縣備案」的原則一年一聘,選聘政治素質高、群眾口碑好、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體特長、長期在農村(社區)居住的人員,優先選聘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模範人物和優秀黨員,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基層宣傳文化人才短缺的問題。市縣文化局多次組織專題培訓提升基層文化人才素質,組織市縣文化工作者下基層服務,受到群眾歡迎。

本版策劃、圖文:山西日報呂梁分社

呂梁市文化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