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半年經濟數據揭示一連串隱憂

經濟半年成績單數據看起來不錯,但暗流涌動,仍有諸多隱憂。本文一針見血揭示了冰山之下被人忽視的一面,為作者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017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雖然GDP增速回升,但各項主要數據揭示出經濟結構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如果處理不好,還有惡化的可能。

01

GDP增長主要靠政府投資拉動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1490萬億元,同比增長6.9%,經濟增長好於預期。2017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農戶)28.0605萬億元,同比增長8.6%,幾乎佔到了同期GDP總量的3/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5.9422萬億元,同比增長21.1%。

根據上面數據,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上半年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來拉動。下面我會用數據說明,投資又主要依靠新增貨幣和信貸擴張的政府投資模式來推動。這在各地稍有經濟效益的投資項目過去20多年都已經完成,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差的情況下,不但政府盲目投資擴張難以持續,且將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快速累積巨大的金融風險。

2017年上半年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國家鐵路局7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達18.17億噸,同比增長15.3%。鐵路貨運量遠超GDP的增速,間接證明了經濟增長主要靠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資,靠消耗煤炭、鋼筋、水泥來實現。

2017年1-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在295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20954億千瓦時,僅增長6.1%。無論是全社會用電量還是第二產業用電量均低於GDP增速,表明GDP增長6.9%有很大水分。後面我會提到,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由於有色金屬採礦業、黑色金屬採礦業、石油加工行業、黑色金屬冶鍊等行業產品價格瘋狂上漲,即價格大幅上漲提升了企業產值,實物增長遠低於產值的增長。同時,這也是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增長的原因。

02

PPP成各地政府投資擴張的新方式

所謂PPP,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在國外,提出PPP投資模式的本意是利用私人組織的高效率,來實現政府項目的低成本投資、高質量產出。

目前PPP項目已經廣泛用於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公用、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投資,成為地方政府投資擴張的主要方式。通常由政府財政提供擔保,PPP中標人(項目實施的私人組織)拿項目本身做抵押到銀行貸款,主要利用銀行貸款完成項目建設。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PPP入庫項目11260個、總投資13.5萬億元。其中,簽約落地1351個,總投資2.2萬億元,全國入庫項目落地率升至31.6%,項目落地數和落地率穩步上升。請大家看清楚上面兩個數據,總投資規模13.5萬億,已經落地總投資2.2萬億。也就是說,目前的投資主要靠地方政府舉債來推動。GDP增長是各級政府努力舉債砸錢投資的結果。

那麼,這個PPP項目是否真的落到了高效率的民營企業手上呢?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簽約社會資本共419家,其中民營企業(含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163家,佔比39%;而在去年6月末,簽約的社會資本共119家,民企43家,佔比36%。有研究表明,實際上,民營企業中標的政府PPP項目,不到總金額的10%。也就是說,所謂PPP模式,只不過是換一個漂亮的說法,因為前些年瘋狂擴張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多數銀行信用已經破產,於是政府現在不得不重新換了一個漂亮的包裝來融資。

這些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怎樣呢?不說高速、高鐵這些最好的項目都有大量虧損,政府投資的市政公用、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幾乎都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項目。拿現在各地投資最火的捷運建設來舉例,現在連三、四線城市都在修捷運,可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人口密度極大的一線城市,捷運運營都在巨虧,不說收回投資,每年的運營收入只夠運營成本的30%左右,全靠財政補貼維持。地方財政又靠捷運沿線的地價飛漲,靠高價賣地來平衡。其他三四線城市都一擁而上建捷運,房地產市場本身有限,地價又不可能像一線城市那樣持續飛漲,這不是把銀行的錢往水裡扔么?

有人或許會問,銀行明知借給政府的錢收不回來,為何還給政府借錢呢,莫非銀行的人都是傻瓜?其實銀行的人都精明著呢。國有銀行都是國家的,又不是銀行行長的,政府以財政收入做擔保借錢,對銀行來說法律上沒有任何風險,而且一次貸款就是幾十億、幾百億,而且這些項目貸款的周期都很長,跟書記、市長喝喝茶就搞定。在銀行行長的立場,這樣的優質項目到哪裡去找?至於借給政府的錢,能不能收回本金、利息,過幾年跟這任行長有屁的關係。此外,只要土地價格飛漲,地方政府就能按時付息,而且萬一付不出利息,央行一張空頭支票,就可以以新換舊,銀行的壞賬就完全被掩蓋了。

這遊戲玩得下去,關鍵在於地價與房價的不斷上漲。

03

房地產投資高燒不退泡沫越吹越大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在去年「十一」調控和今年不斷加碼的調控新政干預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061萬億元,同比增長8.5%;房屋新開工面積857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6%,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4.9%;商品房銷售面積74662萬平方米,增長16.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3.5%;商品房銷售額59152億元,增長21.5%,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7.9%;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03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8%。

這一串串亮麗的數據,無可辯駁地表明,房地產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賣地收入和房地產相關的稅費,仍是各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今年以來,在一、二線城市受到嚴格行政干預的情況下,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飛漲,而且出現了居民排隊買房、一房難求的局面。房價為何如此堅挺,老百姓為何不惜舉債買房,原因就在於貨幣超發,人民幣日元化、韓元化趨勢太過明顯,讓任何有點財富的人想要保住手中財富,就不得不舉債買房與狼共舞。否則,要不了幾年,銀行存款的購買力就大幅縮水。

有關房地產市場和房價走勢的分析,我結論始終如一:政府已經無法脫離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因此只要政府無法切實做到精兵簡政、大力實施國退民進的經濟改革,而是像現在這樣為了維穩的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那麼各級政府和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必定會繼續大量舉債投資,央行必被迫繼續濫發貨幣來堵政府和國企的債務窟窿,通貨膨脹就會如影附隨,房價必定不斷上漲;政府所有的調控措施都只是讓房價漲得慢一點、久一點,而絕非讓房價降下來,也絕對降不下來。

04

央行瘋狂印鈔進一步吹大資產泡沫

7月12日,央行官網發布《2017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這意味著2017年剛過一半,M2已經較2016年底足足增加了8萬億之多,而流通中的貨幣M0餘額也已經達到了6.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6.6%。

一句話,貨幣發行量繼續瘋狂增長。央行繼上周凈投放5100億,創下半年單周新高之後,7月24日,央媽再次罕見凈投放了2200億,創下了五周以來的新高。

央行瘋狂放水的說法依舊,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逆回購操作、MLF到期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等等,反正就是放水有理,不放水似乎各大銀行就無錢支付,就要被擠兌關門了……

想想看,總共70多萬億的GDP總量,足足對應了160多萬億的M2,上半年M2增長速度比GDP增長速度整整高出36%,有誰還不明白資產一天比一天在快速縮水呢?於是,在國家嚴格限制個人購匯和境外投資的現實下,稍微手中有點錢的人只有一條路,買房變成不動產,讓資產價值跟隨通貨膨脹而上漲,而且從銀行舉債越多,就越能更早地躋身到中產和富人之列。

銀行放水,不僅導致資產泡沫越吹越大,而且直接帶動了其他生活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反過來又迫使企業不得不給員工不斷加薪,可是在人民幣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儘管依靠嚴格的進出口管制,保持了國內外商品價格巨大反差,但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終究還是受到國際市場的制約。換句話說,在人民幣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央行放水導致製造業生產成本在不斷上升,銷售價格卻難以同步上漲,最終讓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薄,難以為繼;同時由於生產成本上升,不得不提高產品銷售價格,使得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

05

進出口數據遠非外表那樣漂亮

前面提到,內需主要靠政府投資來拉動,一定有人拿上半年漂亮的進出口數據來說事。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31412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出口72097億元,增長15.0%;進口59315億元,增長25.7%。進出口相抵,順差12782億元,收窄了17.7%。

簡單地看,進出口數據非常漂亮,進出口都保持了2位數的增長。可是,在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宗原材料價格飛漲的情況下,金額的兩位數增長,未必意味著進口實物數量有多大的增長。

舉例來說明。去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最低每桶26.05美元,均價36.5美元;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在50美元上下振蕩,平均上漲了37%。倫敦銅價,去年上半年最低每噸4318美元,均價4757美元;今年上半年,每噸均價漲至5850美元(今天更瘋狂大漲至6353美元),上漲了23%。金屬鉛由去年上半年的每噸均價1.3萬元,漲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8萬元,漲了38%。國內鐵礦石主力期貨價格,由去年上半年平均每噸350元,上漲至今年上半年的569元,上漲了63%。螺紋鋼價格由去年上半年均價每噸2200元,上漲到今年上半年的3500元,上漲了59%;焦煤均價由631元上漲到1237元,上漲了96%;造紙類產品價格差不多都有60%以上漲幅。上述大宗商品價格,除進出口渠道通暢的原油和有色金屬外,其他都是國內以行政手段限產、保價,為大型國企脫困,人為炒高的價格。

這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同時也帶動了部分終端產品價格的上漲,因此海關進出口金額兩位數增長的背後,是進出口商品價格的飛漲,而非實物量的巨大增長。

海關統計數據還顯示進口增速大於出口增速,貿易順差收窄17.7%。這首先意味著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差,其次意味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失去了基礎。

即使不做經濟研究的人,任何經常出國的百姓去國外商場逛逛,就會發現國外很多產品的價格並不比高。那國內外這麼高的差價,國家靠什麼維持的呢?如何讓國外物美價廉的商品進不來,而讓質次價高的商品大量出口?秘密在於:一是進口環節的高稅收,這包括關稅、17%的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等,還包括名目繁多的進口環節收費;二是出口環節的高退稅和補貼,光是17%的增值稅全額返還,就超過幾乎所有製造業的平均利潤水平;三是進行外匯使用額度管制,沒有外匯再便宜的東西你也沒有支付手段;四是設置各種看不見的招標、採購門檻,比如變態的技術指標、苛刻的在地售後服務,把進口商品無形中擋在門外;五是以食品安全、生態和環保安全為由,禁止進口國外物美價廉的生活消費品,典型的如美國牛肉和其他農產品。

在這樣的貿易體制下,國家得到了大量的外匯,國內民眾的生活質量卻不得不做出犧牲。如果政府繼續靠大規模舉債投資,央行為避免銀行破產不得不繼續不斷放水,為保人民幣匯率必然進一步加強進口與對外投資管制,對內將加劇製造業的生存困境,影響民眾的生活質量,對外貿易與投資摩擦也勢必越來越激化。

06

人民幣匯率保衛戰仍十分嚴峻

7月7日,央行外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0568億美元,連續第五個月出現回升,較2016年末的30105億美元上升463億美元。表面看來,人民幣匯率保衛戰取得了巨大勝利。真相怎樣呢?

按海關數據,上半年外貿順差有12782億元,摺合成美元約相當於1900多億美元,但是外儲餘額卻僅僅上升了463億美元,這說明外匯的流出速度大於創匯的流入速度。但這個463億美元的外儲增長裡面還有很大的水分。眾所周知,央行的外匯資產配置除美元外,還有部分歐元、英鎊、日元,最近二、三個月美元指數一路下跌,造成非美貨幣相對於美元升值,這樣以美元計價的央行外匯資產在賬面上自然也就升值了。

7月17日公布的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今年6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為21.5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個月減少了343.15億元人民幣。1到5月份,外匯占款一直在跌跌不休,總計下降了3929億元,而且是每個月都在下跌。而央行外管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17年的6月,銀行結匯9995億元人民幣,售匯1141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1425億元人民幣。這直接印證了外匯流出快於外匯流入的結論。

因此,雖然去年以來已經實施了最為嚴厲的外匯管制措施,但外匯仍然在源源不斷的流失中。其中除了進口付匯增長,最主要的是頂尖富豪們千方百計地向外轉移資本,以及部分外資撤離。這與印度自去年開始即成為世界第一投資目的地,形成鮮明的反差。對了,許多國人同胞可能不知道,印度每年還向提供47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呢,也就是印度每年從進口的金額多於出口近500億美元。

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加上央行大量放水,價格飛漲的資源行業又被國企壟斷,要保住人民幣匯率,必然導致終端出口產品競爭力持續下降,製造業困境有增無減,外資還將不斷撤離。

07

發電量結構惡化加重空氣污染

2017年1-6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295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其中,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222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這意味著本來佔比極大的燃煤發電,不但絕對數量在繼續上升,而且相對比重還在增長,表明能源結構惡化。火力發電被公認為是空氣污染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上半年火力發電比重的上漲,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將雪上加霜。

結語:

上半年亮麗的經濟數據背後,是央行加大貨幣供應,政府大量舉債投資的結果,加劇了經濟結構的惡化,吹大了資產泡沫,快速累積起巨大的金融風險;資源類價格的飛漲,讓壟斷國企效益大增,卻讓製造的產品走出國門越來越難,讓成本重壓下本已經營十分困難的製造業雪上加霜。這樣的發展模式註定難以持久。

此外,靠政府大量舉債投資、炒房地產快速致富的經濟發展模式,普通民眾難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就像現在許多地方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世界銀行設定的人均1萬美元的經濟發達國家標準,但民眾遠沒有享受到發達國家民眾那樣的生活質量,以及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福利。

因此,上周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政治局會議的決定,提出要嚴格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嚴控金融風險,可以講抓住了經濟發展的要害。但是,如果沒有切實措施平衡政府財政開支,就只能靠央行不斷加發貨幣來堵窟窿,也難以擺脫各地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最終也就難以扭轉經濟結構的不斷惡化,難以真正化解政府和國企高負債累積起來的金融風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