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內博物館教育大有可為

原標題:國內博物館教育大有可為

上海博物館將教育活動從館內辦到館外,業界認為:博物館應具有推動社會向更高文明水平邁進的擔當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融合11家博物館教育資源的上海市博物館教育聯盟正式成立。上海博物館首次把教育活動從博物館內辦到館外,推出「哈有勁———行走上海」活動,邀請青少年家庭與專家一起漫步申城,研讀歷史。

教育,被提到博物館功能之首,其背後是國內博物館人在認知上的轉變:與國際一流博物館相比,國內博物館教育缺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博物館不能將眼光僅局限在館內,而應該具有推動社會向更高文明水平邁進的擔當。

補博物館教育之短板,需從「童子功」練起

「上海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樣的底蘊散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等待人們去發現、欣賞。我們的活動便是在用腳步丈量上海的歷史文脈。」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這樣闡釋「哈有勁———行走上海」舉辦的初衷。之前一次試走活動中,15組家庭跟著領隊老師觀摩了土山灣美術館、光啟公園、天文館、徐匯藏書樓、徐匯中學。「以前只知道我們有很多高科技的遊樂場,沒想到家門口就有這麼深厚的歷史。」參加完這次試走活動,10歲的小男孩曹宸意猶未盡。

「補博物館教育之短板,國內博物館目前迫切需要練『童子功』。」楊志剛直言,青少年是一個人智能發育、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推出適合他們的教育活動是博物館的職責所在。據透露,從1952年建館以來,上海博物館便有意識地針對青少年開展教育活動,從最初簡單的宣講活動,到如今每年近千場各類活動。

2016年底,上海博物館在常規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全新的「親子兒童教育平台」。

該平台針對4到14周歲的兒童及其家庭,截至目前已推出30餘種200多場活動,包括親子導覽、繪本閱讀、手工活動、行走考察等,營造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的良好氛圍。未來,上海博物館東館還將設立一個專門針對青少年博物館體驗的常設空間——「探索宮」,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裡面有互動性展陳、有場景,通過體驗和互動探索人文世界的奧秘。

教育功能的實現,要融入博物館日常的方方面面

2015年,《博物館條例》的實施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在這一博物館行業首個全國性法規文件中,「教育」兩字被提到博物館三大功能的首位,它的後面是研究和欣賞。其實,從1905年人自辦的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誕生伊始,啟迪民智就被看成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放眼世界,教育活動豐富與否、質量高下不僅是一座博物館能力的體現,也是當地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誌。

博物館教育專家陳曾路指出,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實現,要融入博物館日常運營的方方面面。與國際上知名博物館相比,國內博物館的差距在於理念。在大英博物館,不僅有專為殘障人士設計的電梯、洗手間、輪椅等硬體設施,也有標本觸摸、導盲犬服務、聲音增強系統、音頻解說導遊等專門性的服務。而如何為殘障人士服務,是每位員工的必修課,甚至包括前台、講解員到保安、保潔員,如果輪椅在上坡中間有停頓,10秒鐘必有專人來提供幫助。陳曾路說:「這份對殘障人士的用心,是最有溫度的教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