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有一種風景叫「民國范兒」

《民國風度2》 作者:從玉華陳卓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資料圖

寶木笑

民國時期,人們從「臣民」向「國民」轉變,社會從「帝國」向「民國」轉向,一大批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學問家、大藝術家、大作家等真正可以「大」字開頭的精英一起構成了一個群星閃耀的民國天空,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一起升華出一種腔調,一種「民國范兒」。

如今,很多人拿民國期間的民生凋敝和戰亂頻繁做武器攻擊「民國范兒」,說民國范兒不過是一小撮兒人的小布爾喬亞情調,恰似小瀋陽和趙本山小品里的「蘇格蘭調情」,是可鄙而可笑的。在這個意義上,《民國風度》的第二部相比之前反響火熱的第一部更像是在做著一種縝密的論證。

在討論「民國范兒」時不妨將眼光放寬,那不是一道新舊社會數據對比的數學題,而是一種關於精神的討論和反思,「民國范兒」的精髓和真諦與心有關,《民國風度2》講述的正是那些可敬可佩的民國人以時間為磨石砥礪本心的故事。

風骨:此心光明形似狂

「民國范兒」這個詞最早應是陳丹青提出來的,當年正值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陳丹青以他的新作《國學研究院》向母校祝賀,這幅畫後來成為某著名刊物「民國范兒」專題的封面。

陳丹青在談及「民國范兒」時曾多次說:「所謂民國范兒,首先是一種趣味、一種風尚、一種美學。和如今滿眼所見不一樣,民國范兒並不單指權貴,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勁。」在《民國風度》系列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民國范兒」那種獨有的風骨,那風骨直追魏晉,西方的啟蒙思想某種程度上加速了自我的覺醒,明亡之後被壓抑近300年的儒家傳統的「士子氣」得到令人驚嘆的釋放,留下了無數令人拍案稱快的典故。

「民國范兒」的這種風骨,這種源自千年以降對讀書人底線和良知的堅守也許正是今天的我們最為心馳神往的,雖然這種堅守在很多時候是以「狂」的姿態顯現於世人眼前,但對「狂」進行定義本身又帶著多少犬儒和奴性,誰人又說的清楚?

如果從《民國風度》的冰山一角稍做引申,在那樣一個舊王朝剛剛倒塌,打著各種算盤的列強環伺的時代背景下,「民國范兒」對良知底線的那種堅守,那種對家國民族大義的信仰,在不知不覺中拾起了崖山之後、明亡之時中華民族無奈中掉在地上的最可寶貴的傲骨,因此民國年間的那批人中無論忠奸,其熱血沸騰、冒死犯禁者最多。

風韻:皓首窮經執若痴

《民國風度》的整個系列多講述的是學者和大師們的「民國范兒」,誠如書中所錄,百年之前,正是現代化發軔之時,現代教育和學術的基本框架從那時開始構建,的知識分子和學術從傳統轉向現代,很多人用「大師雲集、群星璀璨」來形容那個時代的知識界其實並不為過。

更為重要和可貴的是民國時代的知識分子雖然個性鮮明,私生活也五花八門,但無一例外都將學問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說,「民國范兒」是建立在真學識基礎上的一種風韻。

號稱「三洋開泰」的辜鴻銘(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是民國里「拽」得不得了的人物,搞得魯迅心裡總放不下他,寫雜文總是拿其當反面的靶子。

當年辜鴻銘在北大絕對是一道耀眼的風景。這位大名鼎鼎的教授腦後拖著一條長辮還嫌不搶眼,每天拉他的車夫也要特意雇上一位拖著長辮的老頭兒。但在學術上,辜鴻銘確實牛叉,女作家凌叔華曾這樣描述辜鴻銘:「若不服氣,與他(辜鴻銘)辯論,大都逼的面紅耳赤,還得賠笑拉手,盡禮而逃……」

辜鴻銘的典故如果是民國知識分子魏晉風度這枚硬幣的一面的話,那麼《民國風度2》則揭示了民國走來的知識分子皓首窮經執若痴的另一面,也在更深的意義層面回答了為何民國的知識界「大師雲集、群星璀璨」的真正原因。

在歷史學、方誌學、文獻學等多個學科都作出開創性貢獻的來夏新素以「縱橫三學,自成一家」聞名,但老人一直自謙只是「一個讀書人」;徐雪寒先生被吳敬璉評價為,「如果顧准在學術思想上是一個泰斗級的人物,那麼徐雪寒的才能是表現在多個方面的」,徐一生坎坷,但對學問和知識的信仰從未動搖;史學大家顧頡剛最器重的弟子劉起釪被台灣、日本等地研究《尚書》的學者奉為「一面旗幟」,甚至1992年日本18所大學20位教授聯名寫信邀請其前往日本講學……

讓人唏噓的是,劉起釪的晚景十分凄涼,在其生命的最後6年,他在南京郊區養老院一間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過著與世隔絕的困頓生活。與其相伴的除了護工和同屋另一個病重老人,就是簡單的飯菜、夾雜著藥水和屎尿味的空氣。一次護工不在身邊,他伸出一隻手去夠床頭柜上的辣椒醬,因為手抖得厲害,瓶子失手掉在地上摔碎了,老人就用手抓地上的辣醬吃。就是在這樣的凄涼晚景中,老人還總是捧著一套《尚書校釋譯論》,片刻不肯離身……

風情:與君一曲廣陵散

《民國風度2》有個小細節讓筆者印象極深,楊絳先生當年被叫去日本憲兵司令部接受盤問,那個時候「憲兵司令部」和「鬼門關」基本上是能划等號的,但楊絳先生出門時還不忘帶了一卷《杜詩鏡銓》,連日本人見到這樣景象,也不由笑著說了一句:「杜甫的詩很好啊。」

「民國范兒」之所以能展現出這樣的風情,也許在1929年陳寅恪為王國維撰寫的那篇著名的碑文中便揭示了答案,陳寅恪先生與蔡元培校長一樣反覆強調著十個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民國范兒」中旗手般的人物胡適也鮮明地倡導「健全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胡適是這樣表述的:「真正的個人主義就是個性主義(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兩種:一是獨立思想……二是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一個新社會、新國家,總是一些愛自由愛真理的人造成的,絕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

因此,我們能夠從「民國范兒」的風骨、風韻和風情中時時處處感受到一種審美的趣味,而這種趣味絕不低級,其內在含有一種高度思想化和個性化內涵,讓魏晉之風在東西漸進的時代背景下迸發出耀眼的光彩。

「風情」雖不是「愛情」,但在那種雄強耿直和純粹率真的性情環境下,民國時的愛情確實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風情」。沈從文小說寫的極好,但訥於言辭,沈愛上了自己的學生張兆和,一天一封情書,雷打不動,看張不被打動,沈竟然要自殺。張兆和於是帶著沈從文寫的情書去找校長胡適告狀:「老師就這樣對我。」結果「新三從四德」的胡適竟答道:「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張兆和直接頂回去:「我非常頑固地不愛他。」

張兆和畢業后回蘇州老家,沈從文拿著一大包文學名著拜見張兆和的父母,臨行時沈鼓起勇氣對張說:「如果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後來張兆和給沈從文發了一封電報,只有8個字:「鄉下人喝杯甜酒吧。」於是我們看到沈從文一生寫過的最美麗的文字:「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民國風度2》寫了很多從民國走來的學者和大師晚年的情形,有的熱鬧、有的落寞、有的孤獨、有的凄涼,但不管是哪一種,這些老人身上總是能夠讓人感覺到一股「氣」。換句話說就是,「范兒」隨身養了一輩子,帶了一輩子,哪怕就是到了風燭殘年也是一般俗物學不來的。

《民國風度2》為何要耗費更多的心力去寫大師們的晚景,文字背後欲言又止的東西又為何物,這自然要留給讀者自己評說,筆者只是彷彿看到那些從民國走來、歷經波折磨難的老人們在夕陽的餘暉中雲淡風輕地喃喃自語:「人生百年,已證我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