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急需解決的金融風險是「金融脫實向虛」?

華夏時報()記者 石省昌 北京報道

7月5日,由新聞社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第二屆「財經V論壇:金融安全與創新」在北京舉行。當前金融安全面臨哪些風險?金融創新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新金融是否會取代傳統金融?數十位知名專家與行業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金融安全面臨哪些風險?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防範金融風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風險在哪裡。她表示,所謂的系統風險就是金融風險的累積,把所有非系統風險管住了,並不一定就守住了風險底線。

左小蕾認為,過去管理風險,管理的都是非系統風險。每個機構都在管理風險,但實際上管理風險的同時都在向市場釋放風險。她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機后得出三點結論:一是危機與金融過渡虛擬有關;二是和二級市場非理性繁榮、推動有關;三是與淡化金融風險,放鬆金融監管有關。

「所以,現代金融最大的風險是脫實向虛。」左小蕾強調,金融業需要嚴格的監管。她舉例說,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高頻交易是技術進步,是證券市場的創新,但它是不是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不是改變了正常的商工秩序?如果沒有,就不是創新。「這個東西做什麼呢?實際上做短期的套利投機。」左小蕾認為,高頻交易並不是在推動本質的市場發展,算不得「創新」。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指出,要防範創新本身的風險,創新不是為了規避監管。他解釋說,如同在科幻電影中突然出現的技術或者創造的超人,但與此同時又會創造一個超級怪獸,超級怪獸的成長可能較快,這就是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因此,左小蕾認為,金融業需要嚴格的監管。因為金融市場實際上不是一個理性假設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前提假設是人的決策是理性的,而資本市場是非理性決策,所以不是一個真正概念上的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失靈的概念。所以這個市場失靈,它是自己不能自我調解的情況下,政府的監管非常重要。」左小蕾說。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帶來哪些改變?

在談到金融創新對金融業帶來的影響時,青年政治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永森認為,在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最大的特徵是界限在模糊,邊界越來越不清晰。

他表示,這種特徵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傳統金融過去更多著眼於大客戶,未來關注點可能向「八二現象」里的80%轉移;二是融合混業的趨勢在加速,新金融為混業的新發展帶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三是基於科技金融的效率在提升;四是資源的集聚速度明顯加快,可能通過跨界購併、跨界合作、跨界交融實現;五是在新金融趨勢下,傳統金融和新金融的融合必然會帶來風險管控的新特徵。

王劍輝則指出,金融創新也對制度框架產生了挑戰,比如數字貨幣,儘管這種挑戰很微弱,但它所帶來的長遠影響非常值得關注。其次,金融創新也對風險管控提出新挑戰,以前銀行應對的詐騙多是單據詐騙或電話詐騙等,有了互聯網以後,黑客通過網路對銀行系統形成威脅。另外,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會發生一種漸進的變化,科技手段的每一次提升都會使金融體系的集中度顯著提升。

新金融會不會顛覆傳統金融?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陳歡與王劍輝都認為,新金融的本質是金融服務,只是一種新業態或是新的營業模式,只是新金融在服務方式、風險判斷、把控手段等領域有一些創新。

「所以新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必然是一個補充概念,不會是所謂的取代或者所謂的顛覆。」陳歡表示,對新金融而言,金融風險具備的流動性風險等風險本質依然存在,只是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使以前傳統方式不太容易做的業務,在科技的賦能下得以實現,「比如相當多的領域是在和消費者有關的金融創新領域上」。

李永森也認為,從總體上看,傳統金融和新金融,更多的是重構、合作、共贏,一加一大於二的過程,「較少會出現所謂顛覆性的,淘汰出局的情況,可能比較少見。」

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則強調,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對服務於實體經濟、普惠金融,是最大的利好,證明其可以提升傳統金融的服務能力,並為傳統金融的風險管控、防範風險提供路徑和手段。「金融科技、金融創新在總體上是安全的,尤其是新金融業態。」楊東說。

楊東認為,目前來看科技驅動的生態的手段不僅僅幫助互聯網企業,也還能夠為傳統金融的革命性的變革提供契機,所以四大銀行已經跟BAT以及京東金融和宜信等等都在加強各方面的合作。所以傳統金融擁抱互聯網金融,擁抱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是一個好事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