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融去槓桿:史上未有之「大監管」的內在邏輯

除了防控系統性風險,此次金融整治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

文 \ 趙建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央行觀察專欄作家

來源: 央行觀察

產業去產能的虛擬鏡像,必定是金融去槓桿,這是現代經濟體系典型的宏觀勾稽關係。金融業是一個強監管行業,不同於非金融企業,其槓桿率受到非常規範的硬約束(巴塞爾協議等國際標準),按理說不應該出現槓桿的過度擴張。然而,金融機構的盈利訴求產生了圍繞監管套利的種種金融創新,產生了表外、表表外等不受或不直接受表內監管的影子銀行業務。近半個世紀的金融危機史表明,影子銀行業務的過度擴張往往是發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歷史的教訓讓監管當局憂心忡忡,「影子槓桿」成為本輪金融去槓桿的對象。而這些影子槓桿的投向標的,也主要對應著銀監會在表內限制的「兩高一剩」行業。穿透「層巒疊嶂」的交易結構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影子銀行的投向十之八九投在了政府平台和房地產行業上,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實際上並不多。這種現象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里曾分析過(參考《比資產、資金荒更可怕的是信用荒-2017年投資必須的深度思考之一》),在以抵押資產為信用中樞的商業銀行體系里,資產荒的背後是信用荒,而政府平台和房地產行業能夠最大限度的供給財政和土地信用。這樣,對影子銀行的去槓桿治理,背後意味著對政府平台和房地產等高度資金密集型行業的限制。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的另一件事情是,金融去槓桿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同炸彈拆引信,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好在監管部門具有特有的體制優勢,首先表現在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控制上,使得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一些行政的手段,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去槓桿。另外或許值得慶幸的是,這次金融去槓桿是主動的,影子銀行的野蠻生態還處在一定的可控範圍之內,「惡性細胞」還沒有廣泛擴散。以監管部門為主導的主動去槓桿,總會好於任憑市場瘋狂任性而最終以一種慘烈的崩潰實現自我出清。

從時間結構來看,川普上台和美元加息塵埃落定以來短暫的「風平浪靜」,以及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生產領域顯著的回暖反彈,為監管層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去槓桿「黃金窗口期」。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超預期的達到6.9%,實體經濟的「安全邊際」顯著增厚,而同時竟然沒有顯著的通脹壓力,人民幣匯率在6.9以下徘徊,距離7的關口也相對較遠,這都為監管進入「收緊周期」創造了幾年一遇的經濟金融環境。

從空間結構來看,央行和銀監會之間、貨幣政策和現場監管之間的組合和配合耐人尋味、值得把玩。首先,央行憑藉央媽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在貨幣市場上控制住流動性,採取市場化加息的策略以提高金融槓桿的成本中樞;同時套上MPA的管理框架,通過廣義信貸和逆周期資本約束等壓住中小銀行影子擴張的衝動。隨之,銀監會展開一系列的現場監管舉措,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連發近十個通知和意見,對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合規行為、套利行為,甚至創新、交易和考核等進行全面的監管治理。這次「大監管」舉措的力度之大,可能在的金融監管歷史上前所未有。

除了防控系統性風險,此次金融整治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眾所周知,近一兩年以來,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應已經衰減到「不經濟」的地步,也就是貨幣信貸拉動GDP的效果非常微小,但付出的潛在系統性風險對價卻越來越高。影子銀行的瘋狂擴張,使金融機構背負越來越重的「脫實向虛」罪名。雖然,無論環節有多少個、嵌套有多少層,最終的基礎資產仍然在實體經濟之中。但是,環節和通道的人為拉長,二級市場的過度投機,質押和代持的多次放大,以及資金在金融領域的扭曲閉環(比如大型國企利用信用優勢,從銀行貸款反過來買金融機構的理財),都可以看作是金融「脫實向虛」的證據。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的貨幣供給都只會停滯在金融市場上形成金融槓桿,卻很難在實體經濟領域形成擴大再生產的貨幣資本。

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主導,也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渠道,理所當然成為本次金融去槓桿的主要對象。對於一個依然依靠規模來實現利潤擴張的行業,去槓桿下的「縮表」當然是痛苦的,但總比結構失衡下的無序擴張到難以控制的局面要好。 監管當局正在利用這次難得的周期性時間窗口,修補和整固宏觀金融運行體系;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次微觀時間窗口,堅決進行資產負債的結構調整,以便為新的「暴風雨」來臨做好未雨綢繆式的準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