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月二龍抬頭 一年都有精神頭

一年之計在於春,而一年的鴻運與精神則在於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在民間傳說中,這一天,神龍會蘇醒升天,興雲布雨,人們此時焚香禱告,以保一年的風調雨順。

01春龍節

關於「龍抬頭」

今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為「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關於「龍抬頭」,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語道「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另外,也有研究者認為,所謂「龍抬頭」,抬的其實是「縱貫東方天宇的龍星」。古代人們習慣用二十八星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以此星宿的輪迴來把握季節的變化規律,以「觀天測時」,指導農事。把這二十八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每個方位有七個宿。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之連線有如龍形,稱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兩星(角宿一和角宿二)恰如龍之雙角。

在農曆二月初二,太陽西垂,繁星初上,在曠野上向東望,會看到東方蒼龍星座的角宿一明亮地升起,這是一年之中,東方蒼龍星座第一次在太陽落山之後即刻升起,所以稱「龍抬頭

02二月二龍抬頭

歷史記憶里的「龍抬頭」

據傳,「二月二,龍抬頭」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這以後,二月二被定名為「農耕節」。有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見面,今日紙上又相逢。」這首詩說的就是此時的事。

到唐朝,古人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

宋代宮廷在二月初二也有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

至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中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更多。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遼中縣誌》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面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雲。」

03 二月二剃龍頭

多彩民俗

二月二剃龍頭: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精神飽滿、時時吉祥,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大地回春,萬物更新之際,理髮迎新,正合一年蓬勃之氣。

祭祀龍神: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炒豆子),比作「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飲食多以「龍」為名: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接「姑娘」: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