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瘋狂的充電寶:一門好生意or一場鬧劇?

一夜之間,共享充電寶火了。既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沒想到平時隨身攜帶的充電寶也能成為繼汽車、腳踏車之後新的共享對象。情理之中的是,共享經濟領域似乎從一開始就不是創業者的舞台,更像是資本方競相追逐的市場。尤其在國內共享經濟異常火爆的當下,投資人正在積極尋找下一個突破口。這時候,無論共享後面加上什麼詞綴都會被資本方關注、追逐,瞬間追跑至風口。不是共享充電寶,也會是其他共享X。

共享經濟的又一個風口來了?

共享充電寶的風口起於今年清明節前後。據公開數據統計,從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時間就內有5筆融資、超過20家機構入局,總融資金額逼近3億元。

5月5日,聚美優品高調宣布以3億元人民幣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股權。CEO陳歐宣稱這是其親自抓的一個項目,並表示:「聚美優品對該項目的投資無上限,未來3個月內,將繼續注入幾十億的資金。」隨即,王思聰在其朋友圈發了一句「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娛樂區紀檢委與為自己代言的明星CEO的你來我往,成功將共享充電寶推上了全網熱議話題,其百度指數瞬間飆升。

5月9日早間,共享充電寶行業內三家企業「小電」、「Hi電」、「非常電」幾乎同時發布了最新的融資消息。其中「Hi電」宣布在4月中旬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小電」則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輪3.5億元融資(小電科技38天內完成3輪融資,累計融資超4.5億人民幣,是充電寶行業內至今拿到融資額數量最多、最快的公司),「非常電」宣布獲得早馳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在剛剛過去的4月和5月初,共享充電寶吸引了數十家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構。其中,公開披露融資的有12家、融資金額近12億元,這個數額是2015年共享腳踏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參與投資機構近50家。投資人包括IDG、金沙江創投、元璟資本、SIG、高瓴資本、鼎暉投資、眾為資本和昆仲資本等。BAT中的兩家已經入局,騰訊成為「小電」的戰略投資方,「來電科技」也已和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務。

可以說,共享充電寶在融資速度和規模上已經遠遠超過去風口上的前輩們。

為何引來資本的瘋狂湧入?

從共享充電寶本身來看。

首先,電能是基礎,這是個百億級別的市場。手機、平板、手錶、筆記本電腦等小型用電設備需要移動充電解決方案。隨著用電設備數量的增加,共享充電寶來電能夠在多場景,通過多產品形態提供電能移動網路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電能基礎設施網路的建設 。

其次,充電寶是剛需。數據顯示,2017年移動設備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3億,每天大概有10億多次充電行為,其中有1億多次發生在除了家、辦公室之外的區域里。這就是創業者眼裡共享充電寶背後倚賴的極大的市場空間。隨著5G的開發,流量速度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低廉,人們對流量的使用也將更加頻繁,手機電量的消耗也會更快。這時,如果可以實現充電寶的「隨取隨還」,就將大大提升手機的使用體驗,人們也就可以隨時隨地用流量來視頻、通話、打遊戲等等。

再次,相比共享腳踏車,共享充電寶產品成本低、客單價、運營成本等都低。這就意味著在同等市場費用下,充電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鋪開更大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回收成本周期短。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算了一筆賬:目前,充電寶每天流轉率為0.7-0.8次,單日收益平均約2元,充電寶成本大約在90元一台,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一個機櫃的整體成本(包括充電寶、運營成本、維修成本等)大約在4500元左右,不出半年就回本了,加上收取的100元押金,也為丟失損壞提供了保障。而對於一輛共享腳踏車來說,回本的周期至少是3-4個月。

當然,投資人蜂擁而至,並不是為這些,事實上,以上各方面本身尚且存在質疑。

資本湧進共享充電寶背後最大的邏輯在於對線下流量的搶佔。

如前數據,2017年移動設備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3億,放眼全球,預計到2021年,手機用戶數將達到55億。而伴隨著手機應用越來越豐富,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將愈發嚴重,線下流量的價值不言而喻。

佔據更多的線下流量意味著對用戶大數據的積澱,對大數據的積澱又意味著對線下支付場景的把控更具優勢。當共享充電寶搶佔了足夠多的線下流量時,廣告的精準投放也將打開新的想象空間;未來,也許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將變得更加多元,對於其附加服務的探索空間也會更大。

此外,「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雖然很有道理,但是「風險越大,利潤越大」這句話更吸引投資人。朱嘯虎投資滴滴200萬美金,最終能夠換回幾千萬,「找獨角獸」是朱嘯虎的目標,餓了么、滴滴成功了,百姓網、拉手網卻沒有成為行業領先者,但在最初每個項目都有機會,就好比騰訊投資了摩拜,但有騰訊股份的滴滴又投資OfO,投資者不會放棄一點機會,尤其是在時下熱門的共享經濟。誰投的企業成為「獨角獸」,誰也將在自己的領域成為佳話。

投資人很焦慮。這麼多年來,O2O到微商經濟、從P2P到IP熱潮、從網紅經濟到直播、短視頻等,互聯網領域多少獨角獸都錯過了,但幸好現在還有共享經濟,有滴滴、摩拜、ofo在前,當前即便是虧,誰也不願意再錯過下一個獨角獸。

質疑:真的是高頻、剛需嗎?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按照運作模式,共享充電寶大概分為三類:

一是以來電為代表的移動場景、移動共享模式,在醫院、商場、機場、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放置共享設備,用戶可以在其中一個地點取用,再去另一個地點歸還;

一是以街電為代表的固定場景、移動共享模式,在咖啡廳、餐廳、KTV、酒吧等小型場所放置共享設備,用戶在同一地點進行充電寶的租賃和歸還;

一是以「小電」為代表的固定場景、固定共享模式,直接在桌面上放置固定的充電寶和數據線介面,用戶坐下后可以立即進行付費充電,不需要交付押金。

借取方式各家大同小異:掃碼—註冊—付款—借出—歸還,整個流程和共享腳踏車差不多。收費標準一般為前0.5-1小時免費,超過時間每小時收費1元。初次借用時,大多需要支付100元押金。

先說剛需問題,僅從移動設備用戶數據上看,是剛需。但一個更重要的現實是:在沒有共享充電前,這7%的需求就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解決,用戶可以在外找到充電需求。目前從我們自身的使用規律來看,我們在出行之前,通常會做兩手準備,一是盡量充滿電,二是帶個輕便的充電寶。

移動充和應急充是共享充電寶瞄準的兩類使用場景,但在這兩種場景中使用,要滿足的條件有三:一是正好急需充電,二是沒帶充電寶或充電器,三是願意付錢,前兩條是很隨機的情況,而最後一條又非常主觀,這都不是企業能夠控制的。

使用場景在實際體驗中也有頗多尷尬。在來電為代表的移動場景、移動共享模式下,用戶需要滿大街去尋找租賃和歸還的櫃檯,通過註冊、交納押金、掃碼支付等方式進行充電,實際上要花費額外的操作成本;在以街電為代表的固定場景、移動共享模式下,用戶如果單純是為了尋找充電寶,則需要進咖啡店、餐飲店等進行額外的消費,又或者有些店主會免費提供充電線和充電介面,根本不需要接入共享充電寶;在小電這類直接將充電寶固定在桌面上的模式,則需要用戶在同一張桌子前停留較長的時間,這就排除了許多水吧、快餐店等講究「翻台率」的商家——商家和用戶都希望「吃完就走」,而不是為了充電做額外的停留。

因此,這幾種模式下充電寶的使用率和閑置率是否能維持在保持盈利的平衡點,還需要進一步論證。以共享充電寶當前的押金解鎖、以小時計費模式來綜合計算,其並不比消費者自己購買一個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充電寶划算。

當然,市場是可以培養的,用戶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迅雷創始人程浩就表示,當全北京城的每一條街道都是共享腳踏車時,就沒有人會自己買腳踏車了,同理,如果未來的商場、街道、車站、餐廳都鋪滿了共享充電寶設備,那人們也就不需要自帶充電寶了。小電創始人唐永波更加樂觀,當共享充電寶做到北京150萬台,全國4000萬台時,就能實現人人都不用帶充電寶的效果。他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將會陸續有一批城市實現這一目標。但是,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技術,共享充電寶本身的技術含量,以及科技的發展。

雖然來電科技創始人再三強調自己擁有30多項專利,但在大眾眼裡,充電寶的技術壁壘並不高。何況,再有技術含量的充電寶也並非不能複製,來電用充電櫃,別人可以換成桌面式、吸附式,不過是把充電寶放在了不同的包裝盒裡。

共享充電寶最大的威脅在於技術變革,這幾乎是共享充電寶的死穴。共享充電寶極可能被手機無線充電和快充技術等外行「殺死」。三星的部分手機即可使用非鏈接方式充電,三星最新發布的Galaxy S6和S6 Edge手機均支持無線充電技能,並且支撐多種無線充電技能——Qi無線充電、PMA無線充電以及WPC無線充電技能。蘋果iPhone8也在近日確定搭載無線充電。去年底華為已宣布研發出了20秒充滿電量的石墨烯鋰電池。另據國內媒體報道,國內無線充電IC可於今年內實現手機批量供貨,這就表明的智能手機市場將進入無線充電甚至是快充時代,充電幾分鐘通話幾小時很快會成為標配,可別忘了那句很魔性的廣告詞「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

這些新技術發展,對充電寶行業來說,是一場革命。就像早期智能手機常備數塊電池,很快就被不可拆卸式電池消滅乾淨一樣。未來,充電寶也必然退出舞台。

共享充電寶另一個大威脅在於它的不安全性。主要有兩層意思:

一是充電寶本身產品質量問題,雖然市場經過多輪洗牌,行業的產品安全性顯著提供,但仍然存在劣次品流出的可能,充電寶爆炸傷人的新聞並不少見。

二是共享充電寶平台對於用戶信息的獲取,並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來進行保護。一旦發生信息泄露事故,平台用戶的個人信息、銀行賬號等隱私就將大告天下,更有甚者可以在充電寶里內置wifi、SIM卡、GPS等,這就會造成用戶全方位的數據泄露。今年315上,就曝光了免費充電樁的貓膩:用戶手機連接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充電樁,照片就被泄露,簡訊就被查看,賬戶就被消費,這一切都發生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對於消費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誰也無法確認,會不會有別用用心的人利用共享充電寶,私下提取用戶智能手機內的信息。

總之,在企業和資本方看來,這可能是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他們隨時可以掏出包里隨身攜帶的充電寶,然後觀望,最終會選擇一家免費的產品去體驗。

是下一個共享腳踏車?還是資本的鬧劇?

共享充電寶和共享腳踏車的模式有很多相似之處:繳納押金,分時計費等。但是從需求來看,共享腳踏車讓之前有腳踏車的人可以放棄使用自己的腳踏車,更讓沒有購買腳踏車的人,會去使用腳踏車,但共享充電,其對個人充電寶的替代性沒有那麼強。簡言之,共享腳踏車解決的是用戶最後三公里的問題,可以說是大家的一種需求,它解決了之前沒有被解決的問題,這是剛需問題。但共享充電寶並不屬於高頻剛需產品,它有太多隨機,不可控,還與用戶目前的習慣相悖逆。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資本蜂擁至共享充電寶,一個直接原因是共享腳踏車的成功。

誠如文章前面所說,共享經濟更是投資人一展拳腳的領域。

資本更看重推高行業公司市場關注度與估值之後,在高點退出大賺一筆,這符合資本追逐高利潤高回報的本性,資本不會去考慮對於所投資的項目長期的行業前瞻性,而是考慮如何更快的搶市場圈錢。

至少在投資人眼裡,手機電池容量大增、快充技術、新能源充電技術等各種電池技術是黑天鵝事件,一時半會很難出現。可以說共享充電寶投資者是一種反向對賭思維,這種思維與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是逆勢而行的,打的是時間差。

他們也基本被套路化了,都希望找到一個有效的投資渠道與項目快進快出獲利,通過一個簡單而高效的模式鎖定高頻需求,不斷複製這種老套的無聊的資本遊戲,卻讓當前科技領域的創業充滿了嗜血而又投機的無趣氣息。

而當前的資本方有一點是看清了,在當前的共享經濟創業項目中,他們的力量比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更有效率,能推動線下共享類項目更快速的做大,所以資本的賭性與亢奮開始展露無疑,而且自認為如果迅速做到行業第一,賠率很低,因為滴滴就是成功的先例。

聯想創投執行董事顧正斌就談道:「如果不是資本進入,我們很可能不會如此早地討論共享充電寶。這是一件比充電寶租賃更大的事。」

的企業與資本都不擅長進入到一個非原有經驗的世界,於是不斷在一個已有的熟悉的資本模式中不斷的兜圈圈,而且即便當前的共享腳踏車也遠遠還未到勝負落定或者說成功的時候。

它們的危機都在於重資產模式,並且都沒有意識到資本驅動的生意會呈現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數量型增長並不能帶來質的提升與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反而帶來不可控的成本黑洞以及給城市的環境污染與公共資源侵佔帶來巨大的負擔,在這種非理性的由資本催生的巨嬰型偽共享模式下,一旦燒錢投入終止,資金鏈一斷,危機會很快浮現。

雖然大量的資金提供可以幫助大部分創業公司成功度過早期的困境,但資本的介入也意味著這些企業要快速地成長,而這樣的成長是否適合所有的創業公司以及這些團隊能否快速調整好自己的腳步,如這些充電寶創業公司,從幾十人到幾百人,管理者對下級的分配還能像之前一樣面面俱到嗎?一旦腳步踏錯,就可能出現「易到」這樣的危機,創始人被架空,早於滴滴的網約車平台反而被後來者超越。

另外,如滴滴這樣的網約車平台,成為獨角獸之後又該如何變革,除了企業擴大,並沒能讓它再上一個台階,單論租車而言,這和計程車公司之間也就相差了一個互聯網平台而已,沒有辦法利用好平台,資源被白白浪費,當初燒的錢又有什麼意義?

還有一點比較麻煩的是,網約車、拼車到共享腳踏車以及充電寶,幾乎每一個項目都帶著「共享經濟」的外衣,一開始大家覺得這是社會的進步,是時代的變遷,對租車、租充電寶充滿好奇,但是當資本方進入,戰爭一打響,蜂擁而至的產品鋪設反而讓普通人不明所以。比如,共享腳踏車出了摩拜,又來了OfO,充電寶一下來電,一下又是街電,普通人一時之間根本判斷不了它們到底有何區別,也不明白這些公司這到底是在比賽還是在正經地做生意。

最後,如果有一方提出免費使用,這條路就會一直走偏,吃瓜群眾更覺得這就是一個笑話,等下一個共享風口出現,他們就可以隔岸觀火,等出現免費使用的那一天再好好觀摩你的產品。

充電寶在當下的好處是不可否認的,據說有公司實現收支平衡,這想必也是剩下的幾家發憤圖強的動力,然而在資本的幫助下它的未來會走到哪一步,是否會被快充和無線充電替代,目前還不得而知,投資方現在也沒有長遠的計劃,反正都入局了,不如留待時間和市場去檢驗。

作者:亦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