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人民的老對手布熱津斯基去世了,他的政治謀略仍將幫助美國遏制中國

摘 要

歷史業已證明,美國對的政策也不會例外:打壓甚至徹底消滅內部尤其是權力體系內部反美愛國鷹派力量、扶持壯大親美賣國的買辦力量,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關鍵目標。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當地時間5月26日,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著名地緣戰略理論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去世,享年89歲。

布熱津斯基1928年3月出生於波蘭華沙,於1938年離開歐洲,踏上北美的土地,1958年加入美國籍。作為哈佛(Harvard)等大學的優秀學者,布熱津斯基逐步攀上權力頂峰。作為他個人的特色,他在美國政策圈內一直保留了外國口音,卻成功地躋身美國白人上層社會,成為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權威人士。

「美國是一個可以讓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不用改名都能名聲鵲起的地方。」正如一個笑話說的那樣。

1977-1981年,布熱津斯基擔任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此外,他還曾於1961年作為時任總統肯尼迪的外交政策顧問,也是美國前總統約翰遜的科學顧問,以後又為漢弗萊和麥戈文競選總統時充當顧問。他曾經獲得總統自由勳章。

布熱津斯基被視為美國最具重量級的智囊之一,當代著名政治理論家、地緣政治學家、外交家,其代表作《大棋局》及《大抉擇》被認為是國際關係研究領域「必讀書」。

布熱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及《大抉擇》中,繼承併發揚了地緣政治學鼻祖麥金德在《歷史的地理樞紐》中闡發的地緣政治思想,明確提出亞歐大陸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中心的觀點,認為美國要繼續保持世界領導地位,必須控制亞歐大陸,尤其是「全球巴爾幹」(Global Balkans)地區。

自2007年,歐巴馬參選美國總統開始,布熱津斯基從幕後走向前台,直接參与制定美國對外戰略。即便是表現的「特立獨行」的川普,其對外戰略尤其是對華戰略,也仍然在因循布熱津斯基等人的路線。布熱津斯基雖然去世了,但他的政治謀略仍將深刻影響美帝國主義的戰略走向。

布熱津斯基等人制定的「美國對外政策元原則」

美國是一個由一小撮壟斷資本家(金融、石油、軍工產業等等)組成的集團所控制的國家。美國所有對外政策的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實現美國真正的幕後統治者(壟斷資本家們)的利益最大化。

美國將所有的國家吞併並不現實,因此,在各個重要的國家扶植親美政權甚至傀儡政權就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最高目的,是它的元原則。

布熱津斯基等當代美國的地緣戰略大師,早就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手段來對付那些想保持獨立自主的強硬反美國家。這裡簡述六個手段:第一是用金錢、經濟利益收買各個國家的精英階層。第二,是用美國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給各國政要及知識分子、群眾洗腦,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第三,如果他國政權內部無法滲透,那麼就扶植反對派及民間力量,通過選舉或者顏色革命的方式更換反美政權。第四,扶植敵人的敵人,挑撥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衝突與戰爭。第五,收買該國軍隊里的力量,當該國軍隊內親美力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以軍事政變的方式實現政權更替。第六,出動軍隊,以武力威懾或者直接消滅某個強硬政權,然後組織傀儡政權。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歐巴馬與布熱津斯基關係密切,布熱津斯基可以說是歐巴馬對內對外政策的教父。二戰結束以來,在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戰略大師的策劃下,美國地緣政治玩得爐火純青。

比如,當蘇聯聲望如日中天時,直接向蘇聯人民宣揚反共的自由資本主義已經不合時宜,中情局為了對抗蘇聯,在全世界扶植一批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比如,在中情局策劃下,寫出《動物莊園》《1984》等作品的奧威爾聲名鵲起。儘管奧威爾對資本主義的反感不亞於對斯大林體制的反感。比如小布希通過媒體給美國國民洗腦,全國的媒體散布普天蓋地的謊言,聲稱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種場景和《1984》里描述的情節多麼相似。在奧威爾《動物莊園》原作的結尾,象徵著資本主義制度的人與象徵著共產極權制度的豬最後握手言歡,共同壓迫其他動物,而中情局資助的《動物莊園》動畫片只需將結尾刪改就能掩蓋奧威爾的本意。

比如,為了對抗伊朗,美國扶植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挑動了兩伊戰爭,儘管薩達姆並不是完全徹底的傀儡。當薩達姆逐漸不聽指揮拒絕出賣伊拉克的石油給美國輸送利益時,老布希發動了對薩達姆的第一次軍事打擊。十幾年後,老布希的太子小布希乾脆派兵直接將薩達姆幹掉,因為經過10年左右的運作,薩達姆軍隊里的將領已大多被美國收買。

再比如,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在蘇聯周邊資助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興起,最終使蘇聯兵陷阿富汗。911后,有記者採訪布熱津斯基時問道:有沒有後悔當初扶持本拉登。布熱津斯基十分輕蔑地回答:當時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那個時候最恐怖的敵人是蘇聯。

我們知道,1991年12月25日19時38分,蘇聯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徐徐落下,代之的是白、藍、紅三色俄羅斯聯邦國旗,從此蘇聯正式成為歷史。

而1991年11月,剛卸任一年多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美國休斯敦的一次公開演講將真實歷史的蛛絲馬跡暴露到我們面前:

(以下是撒切爾夫人的演講內容)

【蘇聯是一個對西方世界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我講的不是軍事威脅。從本質上講,軍事上的威脅並不存在。我們這些國家裝備精良,包括核武器。我指的是經濟上的威脅。藉助計劃政策,加上獨特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刺激手段相結合,蘇聯的經濟發展指標很高。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過去比我們高出一倍。如果再考慮到蘇聯豐厚的自然資源,如果加以合理地運營,那麼蘇聯完全有可能將我們擠出世界市場。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蘇聯的政治形勢長期保持十分穩定。我們由此陷入了困境。不過,很快便得到情報,說蘇聯領袖逝世后,經我們幫助的人可能繼任,藉助他能夠實現我們的想法。這是我的專家智囊的評估意見(我周圍始終有一支很專業的蘇聯問題智囊隊伍,我也根據需要促進和吸引蘇聯境內對我們有用的人才出國移民)。這個人就是米·戈爾巴喬夫。我的智囊們對此人評價是:不夠謹慎,容易被誘導,極其愛好虛榮。他與蘇聯政界大多數精英關係良好,因此,通過我們的幫助,他能夠掌握大權。
「人民陣線」(指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也就是戈爾巴喬夫執政的蘇聯後期,在波羅的海等加盟共和國境內興起的、以「求主權、謀獨立」為旗號的民族政治勢力組織)的活動不需要太大的花費,主要是一些複印、印刷設備的開支和對骨幹的資金支持。而支持蘇聯礦工長時間罷工的花費要多得多。
專家智囊中間圍繞以下一個問題爭論激烈、分歧很大:是否推舉葉利欽作為「人民陣線」的領袖,進而推選其進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接下來成為俄羅斯領導人(以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對抗)。智囊團多數人的意見是反對葉利欽的提名,考慮到他的過去經歷和個性特點。
不過,後來經過多次接觸和約定,還是決定「推出」葉利欽。葉利欽費了很大的力氣,勉強當選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隨即便通過了俄羅斯主權獨立宣言。有人發問,俄羅斯獨立於誰?整個蘇聯當時不都是圍繞俄羅斯為中心構成的嗎?蘇聯的解體真正開始了。在1991年「8·19」事件期間,我們也給葉利欽以極大的支持。當時蘇聯上層少數人隔離了戈爾巴喬夫,企圖恢復維繫蘇聯統一的制度。葉利欽的支持者堅持住了,並且掌握了控制強力部門的絕大部分(雖然不是全部)實權。
其餘所有的蘇聯加盟共和國,藉機宣布自己的主權(當然,多數共和國在形式上並未排除聯盟地位)。這樣一來,事實上現在蘇聯已經解體了,不過在法律上蘇聯還存在。我負責任地告訴諸位,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就會聽到法律上蘇聯解體的消息。】

歷史業已證明,美國對的政策也不會例外:打壓甚至徹底消滅內部尤其是權力體系內部反美愛國鷹派力量、扶持壯大親美賣國的買辦力量,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關鍵目標。完成了這個目標,從獲得穩定的持續不斷的利益輸送不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布熱津斯基--幕後操縱者會讓世界更危險

在歐巴馬高調組建被媒體譽為「夢之隊」、「豪華陣容」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團隊時,一個讓人熟悉的身影在台前幕後時不時出現卻讓我對美國新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產生種種疑慮,這個人就是布熱津斯基。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被譽為當今美國外交界的領軍人物,其聲名可與基辛格媲美。他曾任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對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的變化產生過重要影響。他雖早已離開政壇,但因與政、學、商等各界往來甚密,依然對美國政治、外交政策發揮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布熱津斯基4歲時隨父母從波蘭移居北美,后取得美國國籍。他先後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俄國問題研究中心和國際問題中心、國際動態研究所、俄國問題研究學院,當代問題研究聯合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喬治敦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迪安-威特-雷諾茲公司,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學院,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大學或研究機構執教或從事研究。他在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述頗豐,曾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他所著的《大抉擇:美國站在十字路口》、《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大失控與大混亂:21世紀前夕的全球混亂》等書確立他在美國外交界無可辯駁的權威,無論是美國的外交決策部門還是世界各國外交研究部門均將他的著述作為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布熱津斯基有豐富的從政經歷。他曾充任美國務院政策計劃委員會委員、肯尼迪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約翰遜總統的科學顧問。他政治生涯的頂峰是出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是70年代末美國外交政策的實際操控者。布熱津斯基因在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影響而在也十分知名。

布熱津斯基之所以能「學而優則仕」,關鍵的原因是他和金融壟斷資本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英、美等國,國際壟斷資本通過資助的秘密精英社團來操控國內政治已是不爭的事實。從19世紀末英國的羅德·塞西爾圓桌會議、到一戰後由美國威爾遜總統的「精神教父」豪斯創建的外交協會,再到1954年成立的匯聚歐美精英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秘密精英社團不斷發展,對政府的影響力不斷增強。70年代初,為了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以金融寡頭戴維·洛克菲勒為首的國際金融資本找到布熱津斯基作代表,在外交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三邊委員會,吸收美國、西歐、日本的大銀行家、工業資本家、政府要人和學界精英參加,定期開會,協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同時通過由委員會構築的關係網,向各國政府輸送他們的代理人,以達到控制各國政府,為壟斷資本的利益服務的目的。

正是布熱津斯基於70年代中期發現了當時任喬治亞州州長,原為花生種植場主的吉米·卡特,推薦給戴維·洛克菲勒等寡頭。在國際金融資本的操縱下,本默默無聞的卡特在1976年的總統大選中一舉擊敗民主黨內眾多候選人和共和黨在職總統福特,成為美國第39 屆總統,而布熱津斯基則被任命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實際操控美國的對外政策。

卡特被認為是戰後最無能的一位總統,在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下,只任滿一屆,便黯然下台。但布熱津斯基所掌舵的美國外交卻對改變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布一反基辛格主張的均勢戰略,在世界各地挑起衝突和對抗。他指派中情局滲入阿富汗,企圖顛覆親蘇政權,引起蘇聯入侵;他發動、資助伊斯蘭極端勢力來對抗蘇聯,播下伊斯蘭恐怖主義之苗;他拋棄伊朗巴列維國王,扶植霍梅尼政權上台,人為在中東製造緊張局勢,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從而維護和鞏固了搖搖欲墜的美元霸權地位;為遏止蘇聯全球擴張態勢,將其注意力引起其周邊地區,他引誘伊拉克和伊朗交惡,引發兩國間長達8年的戰爭,人為製造出從阿富汗到西亞的「弧形危機帶」,也為日後的海灣戰爭埋下伏筆;他在西歐部署導彈,與蘇聯直接對抗,使世界面臨熱核戰爭的威脅,但此舉也將蘇聯拖入軍備競賽的軌道,耗盡有限的資源造成最後崩潰。

在備受詬責的卡特政府中,布是最得不到民眾好感的閣員。因此,他離開政壇后保持低調,但一直沒有放棄試圖在幕後操縱美國政治的企圖。

在歐巴馬從政經歷有著諸多疑團,引起美國一些獨立分析家的注意:

歐巴馬的從學經歷頗為曲折。他在洛杉磯的西方學院就學兩年後於1981-83年進入在哥倫比亞大學。他在的自傳和他的擁躉為他所寫的傳記中,對此經歷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以奧在普通大學大一、大二期間相當一般的成績能跨入屬於頂尖大學的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已屬奇迹,但他在長達450頁的自傳《父親的夢想》中僅用短短數行描述此經歷,讓人費解。而布熱津斯基離開政壇后重新回到哥大掌管俄國問題研究學院,歐巴馬當時主修政治和國際關係,畢業論文題目是蘇聯裁軍問題,正是布氏的理論專長。據稱,70年代末,同為三邊委員會成員的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等人出版了《民主的危機》,稱美國將於2010-2030期間產生巨大的民主危機,會走向專制政府,布熱津基斯和亨廷頓之流一直在物色能帶領美國渡過危機的未來領袖,歐巴馬在哥大的經歷不能只稱為是一個巧合。

歐巴馬的成長似受到由大財團操控的非政府組織的「特別照顧」。歐巴馬的母親一直服務於福特基金會,歐巴馬離開大學后先後在一些福特基金會下屬的基金會從事社區工作,他以此積累政治資本,一步步走向政壇。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我們注意到,福特基金會、索羅斯「開放社會」、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學院以及其他幾個基金會,這些前幾年熱衷於在海外輸出民主、通過「顏色革命」來顛覆他國政權的非政府組織又衝上美國政治的前台,為歐巴馬競選成功搖旗吶喊。

歐巴馬從政經歷也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他競選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和競選聯邦參議員過程中均有許多疑點。1995年,在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期間,歐巴馬靠司法訴訟贏得了強勁對手帕爾默;2004年,奧參加聯邦參議員競選時,無論是奧在民主黨內的大對手赫爾還是共和黨的競選對手瑞恩,均在選舉最關鍵時被捲入司法訴訟而敗下陣來,而且法官有很明顯的違背司法程序的現象。歐巴馬神奇的政壇上升經歷,連奧的媒體「吹鼓手們」也只能尷尬地歸結為「神助」。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期間,希拉里·柯林頓一直與歐巴馬不分伯仲,而民主黨預選的「超級星期二」前後,美國各大媒體突然轉向,對希拉里口誅筆伐,要求其退出大選,成為迫使其最終退出總統大選的最關鍵因素,為歐巴馬走向白宮掃清障礙。

非政府組織、司法部門、媒體對歐巴馬的「特別關照」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錢在起推動作用。

早在歐巴馬宣布參加大選之初,布熱津斯基就已從幕後走向前台。2007年8月,他出版了《第二次機會:三位總統與超級大國美國的危機》,抨擊老布希、柯林頓和小布希三位總統錯過了歷史給予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機會,呼籲美國新的領導人把握歷史機會,維護美國永久霸權。此書在美國引起轟動,打擊了與三屆政府有關聯的希拉里、麥凱恩等總統候選人的聲望,為一個與三屆政府沒有淵源的新人執掌美國政權造了聲勢。隨後,布熱津斯基以首席外交顧問的身份率全家加入歐巴馬的競選團隊,被稱為歐巴馬的「外交教主」。他的大兒子馬克曾任柯林頓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俄羅斯和歐亞局局長,也成為歐巴馬團隊中的外交顧問。女兒米卡就職於全美知名的有線電視網MSNBC,此電視網對歐巴馬「造星運動」特別不惜餘力,甚至被指有違新聞的公正原則。他的另一個兒子揚雖沒有明顯加入歐巴馬團隊,但同樣在美國外交領域十分活躍,揚為國防部東歐和北約事務的副部長助理,是2007年美在波蘭等東歐國家部署導彈的積極策劃者,此舉導致美俄交惡。

要分析布熱津斯基通過對美外交政策施加影響從而給世界帶來的哪些方面的危險,可從其從政經歷及著述中尋找線索。

1、各種手段遏制的崛起

布熱津斯基是中美建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這麼做不是出於對的熱愛,而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通過打「牌」來達到牽制蘇聯的目的。隨著國力的上升,美國和西方已普遍將視作一個會向美國霸權發起挑戰的重要對手,試圖採取各種手段加以遏制。在中美經濟關係相互高度依存的今天,採取武力等直接對抗的方式已不足取,最可能採取的辦法是針對經濟的「軟肋」—能源入手。

2007年11月30日,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布熱津斯基稱要採取一切手段來遏制從非洲獲取石油、能源和其它戰略性資源。在奧競選過程中,他的外交團隊曾明確主張轟炸蘇丹、巴其斯坦。未來,美國很可能通過加大對非洲、中亞國家內政的干預,甚至有可能在重要能源通道上製造緊張局勢,干擾能源輸入和對外資源、能源合作,逼迫將眼光放到人煙稀少但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從而達到挑撥中俄相鬥,美國漁利的目的。對此,我們要高度戒備。

2、借「人類尊嚴」的旗號加大對廣大發展的分化、瓦解和控制

布熱津斯基2007年出版的《第二次機會:三位總統與超級大國美國的危機》被許多評論家視作是歐巴馬未來外交政策的指導書。在書中,布熱津斯基提出「人類尊嚴」的理念。他寫道,「到了21世紀,絕大多數發展家的國民處於政治活躍期。這部分人口意識到史無前例的社會不公正,對其權益遭到剝奪以及缺乏個人尊嚴的現狀深表痛恨。由於能普遍接觸到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他們形成了一個共同仇視和嫉妒的共同體,正跨越主權界限,對現存國家…以及全球等級體系構成挑戰。」

布提到「政治活躍期」會對、印度以及中東、東南亞、北非、拉美等地產生影響。他總結道,「美國只有認同的人類尊嚴的理念—其基本要求是尊重源於政治、社會和宗教的文化多元—才能克服將由全球政治覺醒帶來的風險。人類尊嚴涵蓋自由和民主,並超越兩者,它還包括社會正義、性別平等,以及最重要的,對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和宗教多樣化的尊重。」

在這些華麗的詞藻後面掩蓋不住的是布熱津斯基希望藉助他所謂的「全球政治覺醒」,用維護「人類尊嚴」借口來動搖乃至顛覆他國的企圖。美民主黨總統的對外政策從來不乏誘人的口號,但實際上卻在這些幌子掩護下進行著擴張霸權的行徑。如卡特倡導「人權」外交,但實際上卻實行與蘇聯全面對抗的戰略,將世界拖向戰爭邊緣。柯林頓總統為與法國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爭奪勢力範圍,在非洲推行民主化、多黨制,引發非洲大陸持續動蕩,在盧安達、剛果(金)、獅子山等國造成人道主義災難,流毒至今尚未肅清;為擠壓俄羅斯和打擊歐洲貨幣一體化努力,柯林頓還在「民族自決」旗號下發動科索沃戰爭,公然挑戰國際法準則,為以後小布希實行單邊主義墊下鋪路石。

按照布的邏輯,美國可以借「維護對文化和宗教多樣化的尊重」為旗號,不僅在西藏問題上對、車臣問題上將對俄羅斯指手劃腳;更可以用同一旗號,加大對廣大發展家的干涉,挑動不同文化、宗教、種族甚至部族之間的對抗,衝擊現有的國家疆域,削弱國家主權,造成現有國際關係的大洗盤,使發展家更加「巴爾幹化」甚至「碎片化」,從而為壟斷資本更好地控制各國掃清障礙。美國已在其對外政策實踐中試行了上述方案,前南斯拉夫一分為六,伊拉克一分為三,美國的頻頻得手必然會加強歐巴馬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冒險性,會乘非洲、中亞以及其他廣大發展家遭受經濟危機衝擊之危加大對他們的分化、瓦解和控制,從而進一步達到扼制等新興國家在這些地區獲取資源、能源之路,阻斷他們的崛起態勢。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盡在察網:www.cwzg.c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