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建築中的「北窗」,為何在古詩中備受青睞?|詩與建築

建築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李白《贈崔秋浦三首》

在古典詩歌中,「窗」的出現頻率是極高的。

這一建築中非常重要的實體要素,為何頻頻出現在古詩中?

中式建築中的花窗

更為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窗」按照朝向可以分為北窗、南窗、東窗和西窗,據統計,在《全唐詩》中,共有129首詩寫到「窗」的朝向問題,其中「北窗」(或「北牗」)出現了73次,大大超過了南窗、東窗和西窗這三者的總和。

作為建築構件,為何「北窗」在古詩中備受青睞?

及至到了宋代,文人更喜歡寫「窗」,21085首宋詞中,寫到「窗」的就有1879首!但是在宋詞中,「西窗」代替「北窗」成為文人們情有獨鐘的用詞,「北窗」的出現次數是34次,而「西窗」則多達92次!

為什麼在宋詞中,「北窗」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自然離不開對傳統文化與文人心理的分析,但引入古建築的角度,也是一個非常有趣與有意義的視角。

PART I

為何窗頻頻出現於古詩中?

「窗」,古字作「囪」,本義是天窗。《說文》曰:「囪,在牆曰牗,在屋曰囪。象形。」所謂的「在屋」也就是在屋頂,這說明「窗」的本義其實指的是天窗。不過在後世文獻中,「窗」「牗」往往不加分別,屬於同義詞。

窗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建築中的呢?

這其實是難以考證的。不過根據西安半坡遺址的考古發掘,發現當時房子頂部已經開洞,大約是為了排除住宅內燃火產生的煙氣,因此我們大致能夠知道,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窗」的雛形。

西安半坡遺址2號圓形大房子,已經出現了「窗的雛形」。

到了西周,從當時的青銅器「獸足方鬲」中,已經可以看到窗的原型。

西周青銅器「獸足方鬲」上的「窗」

這可能就是「窗」在此時開始進入文學視野的原因之一。

第一部詩歌總集、產生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經》,就第一次有數篇作品出現了「窗」的意象,如「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牗戶」(《豳風·鴟鴞》),這裡的「牗」即是窗。

不過此時「窗」還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體現的只是實用功能,尚沒有承載文化審美的深層內涵。

戰國漆器上的建築,上面有「窗」的形象

在漢代明器中,已經可以看到有欞的窗格,至此,窗已經完全成型了。

廣西館藏漢代明器,上面已經有帶欞的窗格

尤其是漢魏六朝以後,古典園林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花窗、半窗、隔扇窗、漏窗等多種形制的窗子,窗越來越被裝修得華美綺麗。

明清時期漢魏風格的花窗

可以想見,隨著窗的完全成型與發展,這也是漢魏六朝以後,以「窗」為題材的詩歌開始增多的原因之一,「窗」也開始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和審美價值。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牗。——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

這些詩歌內涵相對還比較簡單,藝術表現還不夠豐富,是詩人通過「窗」的意象,將人與景、內與外聯結起來,營造出的初步的空間美學。

到了唐代,「窗」的意象才真正被注入了開闊、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唐代的詩人通過「窗」感受到的是壯闊的山水、無限的江山和浩渺的宇宙。

檐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李白《過崔八丈水亭》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

此時的「窗」承載的已不僅僅是實用功能,還具有傳統文化的深刻審美意義。

宗白華先生曾從哲學的高度,對詩畫中「窗」的獨特審美意義進行過論述,指出詩人喜歡從門窗之中吐納廣大世界的空間意識。

宗白華

這一點在唐人詩歌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古人具有這樣自由奔放的文化精神,通過「窗」這一建築構件來抒發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窗」本身所具有的建築特性分不開的。

的古建築以木構建築為主,在結構上屬於框架結構,是用柱子來承重的,因而「窗」的大小和位置比較自由。有的窗用於建築的兩面或四面,而且木架構的結構形式,使得窗能夠連續組合,形式自由,富於變化,有的甚至可以在面向主要景觀的整面牆上開滿窗,創造出開敞通透的空間、化實為虛的空間。

古代建築木構架

西方的建築樣式,由於大多是石質建築,在一個個窗洞中安裝窗扇,因此相比較木構建築整片連續地組合成通透的「幕式牆」一樣的長窗,西方建築中的窗陷於厚牆之中,大大小於建築中的窗,室內採光受到限制,式樣與圖案變化也要單調得多。

巴黎聖母院之窗

文化性格的差異體現在各個方面,作為建築實體要素的「窗」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正如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過的:「古希臘人對宇宙以外,自身周邊的自然世界好像並沒有發現。他們更多地把建築孤立起來去欣賞。而古代人就不同。他們總要通過建築的門窗接觸到外面的自然界。」

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

因此,古人將「窗」作為與天地對話的行為模式,通過「窗」感受到自然的變化與自身心靈的拓展,故而在詩歌中對「窗」情有獨鍾。

古人將「窗」作為與外界自然對話的渠道

PART II

為何「北窗」在古詩中備受青睞?

「北窗」在古詩中備受青睞,除了《全唐詩》的統計,在《先秦魏晉南北朝詩》與《全宋詩》中也有體現,兩者之中,「北窗」出現的次數分別為13次和190次,所佔百分比分別為54.2%和57.0%。

房屋坐北朝南,「北窗」即是房屋后牆上所開的窗戶。梁蕭琛在《難神滅論》中說:「東閣延賢,南軒引景,北牗招風,西欞映月。」反映的正是北窗良好的通風功能。

因此,從建築學的角度來講,北窗可以說是夏日住宅中最重要的建築元素,承擔著古人消暑納涼的重要功能,在沒有空調等製冷設備的古代,「北窗」在夏日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蓮塘納涼圖》,明·仇英

古人的很多詩句體現的就是「北窗」的通風消暑功能:

炎月北窗下,清風期再過。——孟浩然《晚春題遠上人南亭》

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韋應物《夏景園廬》

齋后將何充供養, 西軒泉石北窗風。——白居易《喜照密閑實四上人見過》

……

當然古人也寫出了「北窗」在冬日招寒缺陽的劣勢,南窗冰雪消融之後,北窗還寒氣逼人:

后嶺有微雨,北窗生曉涼。——杜牧《西山草堂》

已盡南檐滴,仍殘北牖堆。——齊已《春雪初晴喜發生至》

但古人仍是把「北窗」作為重要的建築元素,靈活運用於夏日納涼的。

只是夏日消暑的實用功能,僅是古人對「北窗」情有獨鐘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古人對陶淵明隱士風采、傲世高蹈之風的嚮往與讚許。

五代·白釉鏤雕宮殿人物枕

這事和陶淵明有什麼關係?

起因在於陶淵明寫了一篇被認為是遺言的訓誡文《與子儼等疏》,其中寫道:「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古人北窗下卧

陶淵明在此處使用的仍是「北窗」的通風消暑功能,但是由於其本人在後世文人中所具有的巨大文化影響力,「北窗下卧」不再僅僅作為夏日消暑的功能,而是被看作隱逸之風、超然洒脫的人格表現,引歷代詩人追慕效仿:

誰將五斗米,擬換北窗風。——李商隱《自貺》

歸來北窗下,復采東籬菊。——吳均《高士詠·陶征君》

微風北窗卧,真可上羲皇。——米芾《山林堂》

……

「北窗」已經由作為建築要素的消夏實用功能,演進為文人墨客的美學和象徵意義。

在當代,「北窗」被使用得最明顯的地方,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先生為《建築師》雜誌所做的專欄「北窗雜記」,一直寫作了將近20年,並出版了《北窗雜記》圖書。其中仍不乏有借用「北窗」美學和象徵意義的地方。

陳志華教授所著《北窗雜記》

PART III

為什麼在宋詞中,「北窗」的吸引力被「西窗」取代?

雖然宋詩中「北窗」的出現頻率依然大大高於其他朝向的窗,但在宋詞中,「西窗」已經取代「北窗」,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窗的朝向。

為什麼?

在宋代之前,唐代主流的窗式樣有可能是直欞窗,現存建於唐代的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及佛光寺東大殿,使用的大都是直欞窗。

五台山南禪寺大殿的直欞窗

佛光寺東大殿的直欞窗

在唐代壁畫建築群中,主要建築物也多是直欞窗。

敦煌唐代壁畫里的建築群也多是直欞窗

這樣的窗的式樣,從外觀看去是比較單一的,這與當時的工藝與材料對建築的限制有關。而且直欞窗本身就是固定在建築的牆體之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固定無法開啟的。

山西明代陽曲大王廟也是直欞窗

到了宋代,經濟文化繁榮發達,建築技術和藝術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李誡奉旨編修了《營造法式》,明確將大木作與小木作進行了區分,木構架的柱、梁、枋、額、斗拱、椽等承重結構屬於大木作,門、窗、藻井等裝飾結構屬於小木作。

大木作,古建築的承重結構

小木作·花窗

這樣的區分和獨立,使得窗的形制更為豐富發展,可開啟的窗被大量應用,裝飾的靈活度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出現了巨大變革的格子門,在建築外立面木構牆面形成了美觀的裝飾效果和良好的採光功能。從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到窗的類型與外觀的發展。

《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築之窗

「窗」作為建築構件,其審美意義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此時文人心態上不再有唐人策馬揚鞭的激情,轉而流連於幽窗小閣之中,在淺斟低唱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因此宋詞之中不再以氣魄見長,而是更為凸顯細膩的心思、綺麗的特點與感傷的情懷。

香閣深沈,紅窗翠暗。——李之儀《留春令》

柳困玉樓空,花落紅窗暖。——周紫芝《生查子》

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張炎《月下笛》

……

至於為何宋人喜用「西窗」而非「北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宋人喜愛化用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意。

李商隱使用「西窗」的原意,是由於「西窗」在建築文化中,指的是婦人所居之室的窗子。

何當共剪西窗燭

唐人受陶淵明「北窗下卧」的影響,在詩歌中對「北窗」情有獨鍾;宋人受李商隱「剪燭西窗」的影響,在詞中頻頻提及「西窗」: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秦觀《滿庭芳》

西窗自剪寒花,沈吟暗數歸期——方千里《四園竹》

正西窗凄凄,斷螢新雁——王沂孫《三姝媚》

……

同樣的,這裡的「西窗」也已經沒有了李商隱詩中的溫馨之感,帶上了凄冷、陰鬱的色調。

五台山延慶寺大佛殿:破子欞窗

作為古建築中的重要元素,「窗」在古人心中除了具有消暑納涼的實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面向外界的「取景框」,使自然風景經過「窗」的過濾后,成為人格化的風景。

「窗」、「北窗」、「西窗」等等,無非都是這人格化的風景的體現與表達。

(作者:叢綠 編輯:俞菲)

微信名: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

微信ID:SJTU-IRCAHC

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一支聯合國內外多學科方向、較早從事建築遺產保護的產學研團隊,研究方向與實踐領域包括:建築遺產保護理論研究、安全監測、病症勘察、修復技術、傳統建築再創作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