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追趕超越在陝西︱陝師大李令福:引領關中水利走向第五次輝煌

文︱張勳(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管子》雲:「水者何也?萬物之本源也,諸生之宗室也。」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是一個具有悠久治水傳統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水文化。

「關中」就是我們常說的八百里秦川,東到函谷關、西到大散關、北到蕭關、南到武關。關中平原南面是秦嶺、北邊是北山、西邊是隴山、東邊是黃河,在這長約三百公里,寬約一百公里的平原上,渭河由西向東流貫全境,渭水與千河、石川河、洛河以及「長安八水」等河流構成了羽狀水系,為關中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關中地形圖

為了減少洪澇災害、方便農業灌溉和城市用水,開展漕運交通,關中積累了悠久的治水經驗。其中形成了4次治水的輝煌時期,分別是秦修鄭國渠、漢修白公渠、唐修鄭白渠、民國興修「關中八惠」。歷史證明,「善治秦者必治水、善治秦者先治水」,水利是關乎治國安邦和百姓安居的民生大計。

近年來,西安市啟動了「八水潤長安」工程,以「保水、飲水、治水」為重點,以再生水、雨洪水為主水源,計劃建設5條生態引水體系,打造7片濕地,生態修復10條河系,新建改造提升28座湖池。到2020年,全市生態水面面積達到7.6萬畝,濕地面積7.9萬畝。隨著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2017年將引水入關中,昆明池、廣運潭、渼陂湖、潏河濕地等水域工程的修建,我們認為關中的水利即將走向第五次輝煌,實現「山水塬田城」的和諧共生。

「引漢濟渭」工程

在城市的開發建設中如何樹立山水大格局,利用水資源解決城市用水、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產、城、人和山水自然的和諧?為此,方塘智庫區域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勳近期對話陝西師範大學李令福教授,共同探討以山水大格局融入城市開發建設之路。

李令福簡介

李令福為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古都學會副會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1項,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其他獎勵7項。參與陝西省及西安市城市建設,主持一系列實際應用性的科學研究,比如圍繞大唐芙蓉園的唐文化、漢唐昆明池的水文化、大明宮在歷史上的地位、復興唐華清宮的歷史依據、榆林歷史文化資源的特色、西安航天基地文化生態園建設等,共開展了十幾個相關的課題研究,為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以下為對話原文:

1借昆明池修復契機,重現關中水利輝煌

張勳:西安現有的水源地黑河水庫遠不能滿足城市持續發展的需求。為解西安乃至關中之缺水,陝西省決定,利用昆明池舊址的歷史低洼庫盆遺存,結合該處土壤天然防滲的地質條件,建設斗門水庫(昆明池)工程。現在昆明池的水源來自於「引漢濟渭」工程,在漢唐時期昆明池的水源在哪裡?

李令福:昆明池最初的水源應該是滈水,後來增加了潏水,由於汛期水量過大容易造成漢長安城的水害,於是通過人工整理使潏水和滈水部分水流匯入人工開鑿通向灃河的交河河道。通過對南郊諸河的整理,利用滈水古河道繼續向昆明池供水,在汛期通過交水把滈水與潏水匯來的多餘的水排入灃河。根據實地考察,香積寺以下今滈河流道的正下方遺存著一條寬闊的古河道窪槽,西北向沿今赤蘭橋、南雷村、堰渡村、東西干河、樓子村、三角村、大羊吉村、孫家灣、李柳樹一線趨於石匣村北。現地表上還有排水渠一條,降雨一多,便有大片積水地出現。其下正可注入昆明池,北接滈池,這就是滈水的古河道。

漢昆明池水系

張勳:昆明池是漢代上林苑最優美的景區之一,成為皇家貴族的遊覽勝地,是漢唐長安城的重要水源地,改善了漢長安城周邊的生態環境,今天我們修建昆明池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對西安城市用水和生態環境改善有什麼影響?

李令福:昆明池(今斗門水庫)的主要功能是「引漢濟渭」工程的調節水庫並向西安城市供水。在解決城市用水和改善環境上具有以下影響:一是水蒸騰對周邊空氣質量的改善;二是通過養殖水生動物對生物環境的保護;三是園林和綠化對周邊自然環境的提升;四是引水、排水和向城市供水形成的河網對西安河流、湖泊水循環產生的積極影響。城市用水包括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是相通的,水凈化處理后可以飲用、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可以工業化使用、蓄水池形成湖泊可以改善城市環境,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

張勳:唐代昆明池的文化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繼承漢代,這裡有最早的牛郎織女石刻;第二個就是唐代文人雅士遊覽歌詠;第三就是唐朝開始產生的關於昆明池龍王與龍女的神奇傳說。在昆明池的開發中,如何挖掘這些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使昆明池成為西安的城市文化坐標?

李令福:挖掘昆明池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一方面,昆明池(石爺石婆等石刻)、鎬京遺址、周靈台、靈沼、滮池等歷史文化遺迹古迹,為昆明湖遺址景區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昆明池是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湖、其獨特的七夕文化、水軍基地、上林苑、水產養殖、絲綢之路、供水和漕運等文化都具有深入挖掘的潛力。

挖掘昆明池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

張勳:昆明池項目與「引漢濟渭」工程相結合,通過斗門水庫內湖的調蓄功能,給灃東、灃西兩個新城的供水,預計可解決200萬人的飲水問題並和灃東、灃西的地下水聯合使用,具有泄洪和防澇作用,請問如何將昆明池與灃西新城的海綿城市結合起來,加強水的綜合利用,達到節約用水,澇時排洪,旱時取水的效果?

李令福:西咸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的非常好,我們去年參觀過。實際上就是生態水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昆明池和灃東新城和灃西新城的地下水是相通的,在雨水期多餘的水流向昆明池。在乾旱時昆明池將對周邊地下水進行補充,解決植物缺水的問題。

世界水利發展有五大階段,第一,解決水多的問題,防治洪水;第二,解決水少的問題,昆明池就是解決水少的問題;第三解決水髒的問題,解決水污染;以上三個解決了才能解決第四個,水景的問題;第五,生態水利,建設生態河流,回歸自然。

2大西安建設要保護山水大格局

張勳:隋唐時期,長安城在利用原有的昆明池水源和供排水系統外,通過開槽龍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黃渠、漕渠等解決城市供水問題,形成了東西南北縱橫相通的城市水利系統。近年來,西安市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有曲江池、北有漢城湖、東有廣運潭、西有昆明池,如何將其連接形成開放的水循環系統,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李令福:在八水潤長安的規劃中,從西面的昆明池可以行船到東面的廣運潭,從南郊的曲江池可以行船到北郊的漢城湖,目前還正在實施當中。目前的水循環系統主要是黑河飲水工程的水經過曲江水廠凈化供應城市用水。水廠余水部分輸送到曲江池,曲江池的水流向大唐芙蓉園,大唐芙蓉園流向興慶池,再到護城河,護城河流向漢城湖,漢城湖流向渭河。從秦嶺到渭河,水系穿過西安城,形成了開放的循環系統。

張勳:秦代修建了鄭國渠、漢代修建了白公渠,唐代修建了鄭白渠,近代李儀祉先生主持修建了「關中八惠」,西安周邊有「八水繞長安」,今天我們如何通過對水的治理解決西安的城市用水和生態環境改善的問題?

李令福:我認為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應該放在整個關中的大格局下來看,關中的水是最特殊的,一是擁有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幾十條發源於秦嶺和北山的支流匯入渭河,還有引漢濟渭工程對關中水資源的補充,所以水是夠用的。為了保護這些水資源,我們應該通過對秦嶺和北山的生態資源保護來提升水資源的涵養量,山水治理一體化,提高水資源涵量和質量,讓秦嶺和北山成為關中水資源的綠色屏障。

二是要整合關中生產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所有的城市用水、鄉村用水要有一盤棋的完整規劃。通過科學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用計算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配置水的利用。

學習以色列人善於通過技術取得水資源保護的效益,在獲得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又增加了經濟效益,提高整個社會在節約用水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上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把整個關中水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建設成的示範區,全行業、全領域對水資源統一核算和利用,走在全國的前列,實現關中水利開發利用的第五次輝煌。

張勳:在「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自貿區」「關中城市群」等核心國家戰略在西安密集投放的今天,西安已成為引領西部發展的橋頭堡和面向亞歐國家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在西咸新區託管后,大西安迎來了新一輪的城市擴張,在此過程中我們如何解決產、城、人和山水自然的和諧發展問題?

李令福:在古代,周秦漢唐時期長安水環境非常好,作為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世界文明的制高點,當時的水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特別好。在現在建設大西安和「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以水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是我們城市建設非常重要組成部分,解決不了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問題,歷史傳承和經濟發展是做不好的。

「八水潤長安」和「引漢濟渭」就是現代關中水利的開發、保護和利用。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地形保護沒有做好。對西安環境影響較大的銅人原、白鹿原、龍首原、鴻固原(杜陵原、鳳棲原)、樂游原、神禾原和細柳原等,基本沒有保護的意識,靠近城區的幾個均遭到破壞,沒有實現產、城、人與山水自然的和諧統一。「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描寫的樂游原,當時登上樂游原可以看到整個長安城,可以望到昭陵,現在只能看到高樓林立。

唐代,登上樂游原可以看到整個長安城,北望昭陵

水代表著自然,現在整個保護水資源的格局和思想有了,我們已經充分認識保護秦嶺和北山對西安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是「長安八水」保護好了沒有?八水之間的原保護好了沒有?房地產開發對原的破壞很大。西安的發展要注重對歷史名城資源的保護,就要對世界著名古都長安城的山水大格局進行保護。

我們現在只是保護有形的,像城牆、漢城牆遺址、豐鎬遺址等有名的歷史資源,對山水大格局的保護沒有做好。西安是世界級歷史名城,西羅馬、東長安,在建設歷史名城的過程中不能只關心GDP,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就是保護好漢唐長安城的山水大格局,實現山水自然、歷史文化和城市發展的融合,這就是東方文明都市的特色,這才是西安對乃至世界最大的貢獻。

張勳:如何保護和節約用水,促進水的效能最大化?

李令福:節約用水主要有兩種手段:總量控制和再生利用。總量控制就是要有關中水利一盤棋的意識,整體規劃、科學和合理利用。中水利用則是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是開源節流的重要措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徑,通過中水利用,生產用水、生活用水都可以實現循環使用,解決了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的問題。

張勳:從歷史上關中水利發展演變來看,秦嶺和北山山系是大關中重要的水源供給帶,唐以前關中水資源豐沛,孕育了周秦漢唐的長安文明,隨著唐宋以來對秦嶺植被的破壞,關中形成了汛期洪水,枯水期斷流,河流湖泊銳減的局面。在當前如何保護秦嶺和北山的生態環境,保護關中的水源地?

李令福:上個世紀我的導師史念海先生就提出保護秦嶺水源地,專門向西安市政府和國家林業廳寫過建議,意見得到了採納。現在秦嶺和北山的保護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秦嶺要建設國家中央公園,現在的開發建設都受到遏制,動植物保護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整體向好的方向發展。

編輯:潘鵬

設計:孫月園

追趕超越在陝西

轉型,陝西故事。方塘智庫將持續推出「追趕超越在陝西」系列研究文章,聚焦「一帶一路」、大西安、文化旅遊、創新創業等熱點,立體講述陝西省的轉型發展故事和追趕超越戰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