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信系雙管齊下涉足健康產業 資源亟待整合

2017年,中信資本在醫藥板塊的投資速度加快,在經歷了入股鳳凰醫療無望的重挫后,「紅色資本」又一次將目標轉向了哈葯股份。6月6日,中信資本一舉拿下哈葯股份的母公司哈葯集團45%的股份,成為哈葯集團除哈爾濱國資委外的第二大股東,讓業界側目。

儘管中信系收購了一些大小醫院、參股投資了醫藥上市公司,但中信系旗下的各種醫療資源看著仍讓人感覺像一盤散沙。反觀華潤醫藥、復星醫藥等行業龍頭針對性鮮明的收購戰略,中信系應該吸取的教訓頗多。

借混改之勢哈葯集團主力

6月6日,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收購,獲得了哈葯股份母公司哈葯集團總計45%的股份。憑藉著中信集團央企的背景,中信資本早在2004年12月1日,就和華平、辰能兩家公司以現金的方式向哈葯集團增資超過20億元人民幣,分別持有哈葯集團22.5%、22.5%和10%的股權。

此次中信資本更是通過旗下公司收購華平實體所持有的WP Iceland Investment Ltd全部股份,穩坐哈葯集團的第二把交椅。

事實上,哈葯股份實際控制人依然是哈爾濱國資委,但為了保持低調和強調這個事實,同樣占哈葯集團45%股份的中信資本於6月7日特別發布說明函,聲稱中信資本控股不謀求對哈葯集團及其上市公司哈葯股份和人民同泰的實際控制權。

之所以有這樣的顧慮,也是由於哈葯股份持有上市公司人民同泰 74.82%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中信資本一箭雙鵰,除了能間接持有哈葯股份20.78%的股份之外,還間接持有了人民同泰15.54%的股份。

中信資本並沒有公布此次的收購價格,但藍鯨健康可以大致估算一下。

以哈葯股份截止6月12日收盤價每股5.68元計算,中信資本持有的20.78%股份價值29.99億元。由於此次收購,中信資本購買華平實體所擁有的哈葯集團股份,占收購后中信資本擁有哈葯集團股份的一半,即29.99億元股票價值的一半,因此中信資本此次收購金額應該至少超過15億元。

成立於2002年的中信資本,註冊地在香港,為中信集團彼時按美國黑石集團等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模式打造的一家投資管理顧問公司,管理資金超過50億美元(約合320億人民幣)。主要股東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和卡達控股公司。

2014年,中信資本營業收入約1.05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約411萬元;2015年1-6月份,該公司營業收入約3180萬元,凈利潤約77.6萬元。

中信系投資涵蓋醫藥和醫療管理

2015年9月,原華潤醫療CEO張海鵬(筆名「馮唐」)加盟中信資本,出任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權投資部門高級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醫療領域投資。

時隔兩年後的2017年,中信資本不僅在4月投資了移動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還在5月,擬與人福醫藥(600079.SH)共同出資6億美元收購澳洲乳膠保護製品巨頭安思爾旗下包括傑士邦公司在內的全球兩性健康產業資產。

人福醫藥與中信資本旗下公司共同收購傑士邦公司90%的股權。另外,人福科技還擬出資不超過1.2億美元在新加坡設立全資子公司人福新加坡,再由人福新加坡與中信資本旗下公司共同設立合資企業新加坡健康護理。實際上,人福醫藥設立新加坡健康護理的目的則是為了收購安思爾下屬全球(除外)兩性健康業務全部6家子公司100%的股權。

除此之外,2016年12月12日,中信集團的全資一級子公司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中信醫療)宣布,將其控股的中信惠州醫院作為「醫康養模式」試點,嘗試開拓康復養老業務。

成立於2011年的中信醫療目前的主要投資項目包括中信惠州醫院、中信杭州整形醫院(杭州手外科醫院)和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同時還有汕尾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第三人民醫院的改制項目等。

為業內所熟知的是,張海鵬曾在華潤醫療時就參與改制了昆明兒童醫院,加盟中信資本后的關注點也一直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可見,中信系對醫藥健康領域的投資,既涵蓋了製藥等醫藥工業,也在醫療管理上早早布局,可謂籌謀已久。

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副董事長張繼勝曾說,中信集團是一個偏金融的全牌照大型機構,在資金及各項投資的成本上,可以通過金融手段再次降低醫療服務成本。

顯而易見,除了央企身份帶來的便利外,融資成本低也成為中信系資本投資的一個優勢所在。

資源整合存缺陷

資料顯示,作為一家地位重要、不受國資委管轄的央企,中信集團旗下一級子公司就有175家之多,涉及到醫藥板塊的一級公司就有屬於金融類的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屬於醫療和商務服務類的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醫療)等。後者擁有包括醫院在內的多家醫療機構,其中包括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杭州整形醫院、杭州手外科醫院、深圳中信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

但是,在擁有較豐富的醫療資源之外,中信系對醫療資源的整合難如人意,戰略意圖並不清晰。比較突出的例子是對旗下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21世紀,hk:00241)的處置。

中信21世紀原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2004年被中信集團收購併更名為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獨特優勢在於,不僅擁有當時國內唯一的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試點牌照,而且掌控國內唯一的藥品監管碼體系,在藥品流通領域可謂舉足輕重。

不過,彼時中信系竟然輕易放棄了對該公司的掌控。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聯手雲鋒基金以13.3億元入主中信21世紀,兩家分別持有股權38.1%及16.2%,這意味著阿里巴巴成為中信21世紀的大股東。

2015年10月,中信21世紀被正式更名為「阿里健康」,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進軍健康產業的旗艦。

中信21世紀的大股東之位拱手相讓后,中信系在謀求醫療板塊擴張時也並不順利。

2016年10月28日,鳳凰醫療(HK:01515)發布公告,將以12.4億港元的總代價,收購中信醫療旗下惠州、杭州兩家醫院。收購完成後,中信醫療將成為鳳凰醫療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華潤集團。

但是,這一入股鳳凰醫療的計劃最終折戟。2017年5月,華潤鳳凰(即原鳳凰醫療)宣布終止收購。有分析人士認為,是中信醫療的人事動蕩造成收購失敗。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信系下的醫療產業分佈在各個子公司,相互之間協調不暢。對於中信系的醫療產業來說,未來資源整合存在很大問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