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餐桌上的海水魚是從哪來的?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餐桌上的海魚品種越來越多

在品味珍饈的同時我們是否想過

這些魚原本生長在哪裡

在通往餐桌的路上

它們又經歷了那些過程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水產品是人類可以獲取的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根據FAO公布的數據,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僅次于格陵蘭和日本等國的60+千克/年,和美國同樣位居第二檔,大概是人均48千克/年,那麼由於我們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了滿足人餐桌上的需求,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野生漁業資源捕撈國、世界第一養殖水產品生產國雙料冠軍。而且由於經濟的發展,一些不在周邊出產的水產品也被大量進口,所以我們餐桌上的水產品種類繁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4個來源:

許多朋友會下意識的認為,近海漁業資源匱乏,現代養殖又如此發達,那麼,絕大多數的海洋魚產品,應該都是養殖的吧?

流浪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不過太祖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認識這個世界,必須要經過仔細的調研。於是乎,流浪參考了各渠道的統計數據,最終發現了一個基本事實:

海洋魚產品最主要來源還是近海捕撈,其次是人工養殖,然後是遠洋捕撈,最後是進口渠道。

養 殖

根據《漁業統計年鑒2016》的數據,的水產品中,海水水產品產量佔了一半多一點點,大概是3400萬噸,其中養殖量又佔了一半多一點,大概是1875萬噸。

那麼是不是人餐桌上的海魚,有一半就是養殖的呢?還真不是,因為的海水養殖里,魚類是非常小的一個部分,這1875萬噸里,各種貝類就佔了1358萬噸,而魚類只有130萬噸

的海水魚類養殖起步晚,但是趕超的比較快,我的家鄉青島可以算是國內海水養殖的聖地之一,國內多次的海水養殖高潮都或多或少的與青島的高校、科研院所有關。比如我們所說的多寶魚——大菱鮃,這種魚是92年從英國引進的種苗,直到99年才由黃海水產研究所攻克了育苗技術,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讓大家理解,魚類養殖是有技術難關的,不是說野外隨便抓幾條魚,就會順順利利的繁衍生息的。

除了大菱鮃這樣的外來引進品種,許多原產國內的經濟魚類,由於野生資源匱乏,也大量通過養殖生產,比如大黃魚,就是目前養殖量最大的海水魚類,而福建和浙江是大黃魚的養殖重心。

這個圖裡有個非常有趣的品種,就是河魨,許多朋友以為河魨應該是淡水魚,其實不然,河魨在淡水海水都能生活,而的海水河豚養殖產業規模很大,尤其是大連、煙台威海一帶,產出的河魨常年供應日韓市場,在揚中的河魨節上,你也能吃到很正宗的海水養殖的大連河豚……(真是個魔幻的節日啊,為啥不在大連舉辦……)

具體到海水養殖的方式,那又可以分為多種,比如大菱鮃吧,一般是採用溫室大棚加深井海水養殖,來確保它需要的苛刻溫度,而大黃魚在福建曾經廣泛採用魚塘養殖,最近這些年,大型網箱養殖逐漸成為主流(可以避免近海的海水污染),其中尤以兩廣福建和海南最為成規模,一些先進的大型網箱甚至已經可以做到全自動化。

近 海 捕 撈

由於漁業捕撈技術的完善,以及水產品需求量的增加,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近海水產品資源普遍都處於衰退階段。尤其是的東海,還有地中海地區,都出現了無魚可捕的狀況,近海的漁獲基本都是些小型個體、或者性成熟提前個體,也就是俗話說的——魚子魚孫。

可儘管如此,的近海捕撈的魚類,依然達到了900萬噸之巨,其中產量最大的就是帶魚,達到了110多萬噸(也是唯一一種超過100萬噸的)。

可以看出,許多依靠近海捕撈的魚類,其產量都處於下滑狀態,而這種過分依靠近海捕撈的現狀,一方面是由於的漁業水平整體還比較低,第二個也反映出嚴峻的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現狀。同志們,再這麼吃下去,就真沒得吃了。

在這些依靠海捕的魚中,有一些是無法人工養殖的,比如帶魚,金槍(除黃鰭鮪魚、藍鰭鮪魚),還有一些也是最近這幾年剛剛攻克了養殖難關還沒有大規模推廣開來,比如銀鯧。還有的已經有了養殖能力,但是養殖成本比較高(這個成本可能是字面意義上的成本,也可以是說這種魚養殖難度比較大,比如容易死啊,容易病啊,長得比野生的慢啊之類的,相對而言成本就高了),比如鮁魚,黃鰭鮪魚和藍鰭鮪魚(這兩種鮪魚完全人工養殖是日本近畿大學的技術,不過好像國內還沒有)

此外,這900多萬噸里,並不都是在的近海捕撈的,還有一種近海捕撈叫做過洋捕撈,也就是到其他國家的近海去……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

兄弟們,聯合起來,打倒棒子……

那麼為了可持續的開發近海漁業,我們現在也在搞休漁期,而且越搞越嚴格,除此之外還有增殖放流,就是人工培育魚苗,放生到它自然生活的水域。最近幾年,還開始流行一種「海洋牧場」的概念,就是在近海人工投放魚礁,吸引魚群過來生活,這也算是近海漁業從「狩獵」向「放牧」的一種積極探索。

連雲港增殖放流對蝦、黑鯛

遠 洋 捕 撈

上一節里表格中的「海洋捕撈」,是不含遠洋捕撈的,而遠洋捕撈是目前開發潛力最大、各國最為重視的一個領域。

的遠洋捕撈開端於80年代,1984年,政府和幾內亞比索簽訂了漁業協定,85年,一支由13條船(12艘漁船+一艘冷藏船)組成的遠洋船隊第一次奔赴西非進行遠洋作業,自此拉開了遠洋捕撈的序幕,經過這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是全球主要的遠洋捕撈國,每年的遠洋捕撈量已經達到了219萬噸

遠洋捕撈都撈什麼呢?目前來看,最有價值、最成規模的,還是鮪魚捕撈和魷魚。

先說鮪魚,目前鮪魚類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總共有14個漁場,但是由於鮪魚經濟價值高,開發的已經比較充分,除了鰹魚之外,其他的品種幾乎沒有增長空間了。

而且為了保護一些瀕危的鮪魚類,國際上相關的限制很多,對鮪魚的捕撈,已經全面進入了配額管理,也就是說,會有許多區域性的漁業管理組織,比如WCPFC,IATTC,會對某個產區的鮪魚每年的總捕撈額定一個數量,比如、日本、法國三國漁船要來捕撈某產區的鮪魚,那麼就會提前訂好,今年的捕撈量是X噸,日本是Y噸,法國是Z噸。

那麼全球範圍內也是一樣,最後就可以算出來,今年總的捕撈量是XXX噸。這個限額是非常具有強制性的,而且由於這個限額,每個國家要增加的相應的捕撈船都要受到限制。

各種區域性漁業組織會有自己的管轄範圍,你到了這個範圍,就要受它的約束

那麼,我偷偷摸摸的多撈可不可以呢?恐怕不行,因為第一,這種國際性的限制條約,不僅限制,也限制其他國家,你多撈了,其他國家都在盯著你,你不按規矩,大家就抱團排擠和打壓你,這對這種大國來說,划不來;第二,的鮪魚大多都是出口的,你不守國際管束,你的國際市場就會受到影響。

那麼像朝鮮這樣的國家,反正在金將軍的帶領下我也不害怕國際制裁,是不是就可以無視國際準則呢?理論上好像是可以,但是朝鮮啊……你能把自己家門口的魚捕明白再說吧……

其次,遠洋捕撈的配額,是可以交易的……比如某個小國,它得到的配額可能超過了自己捕撈的能力,那麼它可以把多餘的配額賣給嘛,這也是被允許的。不過和政府預算一樣,有的時候,這個小國的配額也會調整,因為你既然沒有那麼高的捕撈能力,為啥要給你那麼高的配額。所以配額分配這也是國家之間博弈的一個過程。

而魷魚嘛,相對來說經濟價值低一些,所以目前還沒有配額管理。我們國家有許多漁船日夜不息的在南美捕撈魷魚,但是因為南美太遠了,一趟一趟回來運輸那可很不划算,所以一般都是漁船就定在那一直捕撈,然後定期有大船過去補給,並把漁船捕撈到的魷魚拉走。捕魷是個很辛苦的活,我一個同學(我去年就寫過他),三年前上了捕魷船,現在還沒回來,孩子都上幼稚園了,估計也根本就不認識他了。

當然,你可以說,既然在別的地區捕魚,那乾脆就賣給當地嘛,何必一趟一趟的回來,賺了錢再進口不就好了?確實是存在這個情況的,我們看上圖裡,確實有境外出售這一欄,但是總的來說,境外出售的量不大,而且還在縮小,為啥?你說為啥,境外哪有這麼大的市場……

遠洋捕撈,我們還有一些秋刀魚的捕撈(主要是在日本東部),竹莢魚捕撈(主要是在南美),但是量不是特別大,秋刀魚最大的捕撈者是誰呢?是灣灣。

還有一些潛力非常大的漁業產品,目前也是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比如南極磷蝦,這種小蝦儲量大的嚇人,但是一方面,南極不是隨隨便便找條小船就能去的,第二個,磷蝦這個東西很奇怪,出水之後必須馬上剝掉蝦殼,不然很快就爛了,那麼對你漁船的船上加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們國家目前也有磷蝦捕撈船了,但是還不成規模。

進 口

有許多漁業資源,在近海是沒有的,有的是在其他國家海區出產,然後你還得不到捕撈配額;有的是其他國家養殖的,你沒有養殖技術;還有的你能捕撈也有養殖,但是產量不能自足,這就需要進口。

就比如進口的大頭——三文魚吧。實際上我們國家也能養殖三文魚,但是總量不高,品質嘛仁者見仁,市場最喜歡的還是進口三文魚,挪威是三文魚的傳統產出國,三文魚這個東西也是挪威人帶到市場來的,甚至還帶給一個特殊的食用習慣——生吃(實際挪威人自己不怎生吃)。

前幾年挪威因為某些原因(此處麻煩大家自己查一下吧,管理員不讓發,我修改掉了)整的很不愉快,所以和挪威的三文魚生意斷了好幾年,給了其他國家可乘之機,現在挪威人回來了,但是市場第一的位置已經不在了,那麼目前市場上三文魚的最大進口國是哪些呢?冰鮮的三文魚(空運)第一是法羅群島,對,我估計90%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什麼島在什麼鬼地方,然後是智利,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冷凍的三文魚(船運)第一是智利,其次是英國,法羅群島,然後才是挪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意和政治,一定要分開,別和錢過不去。

其他魚類進口量其實規模都不大,因為進口主要是要考慮一個經濟效益,有很高經濟效益的魚市場面不一定廣(比如蘇眉魚),而且我們國家是漁業第一捕撈國,自己能捕到的品類非常多,其實並不完全依賴進口。總的來說,進口的水產品里,還是龍蝦啊,貝類的比較多,魚類比例比較小。

結 語

所以我們可以大概總結一下:

人餐桌上的魚,主要還是近海捕撈為主的,養殖、遠洋和進口為輔助。但是近海捕撈增長乏力,養殖和遠洋快速增長,以後應該是主力,進口魚類主要集中在中高檔規模不會太大。

寫了一個晚上,其實心裡還是很感慨的。漁業對於人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支撐這個大產業的人,卻一直又被忽視了。根據統計,目前的漁業從業者有將近2000萬人,其中漁民就有600多萬,這些人風裡來雨里去,有的好幾年看不到陸地,回不了家,能賺多少錢呢?統計數據很悲觀,去年的漁民人均純收入,也就一兩萬元。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不算高收入。

所以我們更別忘了,我們所吃到的所有的魚,都是這些人冒著酷暑嚴寒甚至生命危險為我們提供的,我們享受琳琅滿目的物質生活的時候,也要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