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地理答啦:洛陽和長安為什麼不是北宋都城的首選?開封東京汴梁?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交通漕運優勢。隋朝開通大運河,其中的通濟渠(汴河)途經開封,最後入淮入江。因而開封便成為鎖控江淮的咽喉重地。特別是唐中期以來,北方藩鎮割據,戰亂頻頻。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相對穩定的南方地區,中央對南方依賴增強,故而苦心經營開封,使它在戰亂的環境中迅速崛起。延至五代後周時,開封交通更加便利。從水路有通往南方廣大地區的汴河,通往齊魯的五丈河,通往陳蔡穎許的蔡河。陸路更是四通八達。所謂:「大梁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荊湖之運漕」。便利的交通能將物資快捷地運往開封。而此時的長安和洛陽,由於一直是各派軍閥爭鬥的戰場,受到較大破壞,特別是關中地區,經濟更是凋弊不堪,以至皇帝也不得不率臣下就食於洛陽。物資運至開封易,轉運洛陽尚有相當難度,更不要說關河遙遙的長安了。另外一個方面,趙家政權吸取中唐以來的教訓,對待地方採取弱枝強幹的中央集權政策,京城駐有大量的精銳部隊。解決城市人口和如此眾多軍隊的消費問題,當是首要問題,開封以其便利的地理交通成為建都的首選城市。

二、政治地理優勢。長安和洛陽以山為塞,以河為池,形勢險固,易守難攻。開封地處中原,無山川之險,四戰之地,形勢渙散,不利於守。這是定都的不利因素。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當政權強大時,它的位置卻是有利控制中原的。開封「西索溫洛,東鎮齊魯,背依燕趙,面控江淮」,戰國梁惠王據此而霸中原。而且經過周世宗的改革和奪取江淮,開封的地位更加鞏固。從北宋代周到宋太宗二次北伐,這一時期宋政權在戰略上是攻勢而非守勢,要著手一系列的統一戰爭:南方仍存在若干名義上臣服的割據政權,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開封的位置都比洛陽優越得多。以開封為都利兵利戰。從後勤保障上講則可節省民力。即使統一完成後,趙宋王朝削弱地方的守內政策也客觀上要求以開封為首都。一旦出現反叛可以從開封出發,迅速地予以鎮壓。在這樣的歷史格局下,以開封為都從政治和軍事上來講都是很重要的。

三、歷史和城建優勢。五代以前,首都設置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擺動,隨著南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開封城的崛起,五代以來,都城則在開封和洛陽之間交替。開封先後成為梁晉漢周四個政權的首都。歷代悉心經營,特別是后周世宗時期,一方面,取土虎牢修築開封外城,使開封成為歷史上第一座三重城牆的城市,城高池深,有效地彌補了不利於守的缺憾。另外一方面,令王朴經營規化城內,拓寬道路,綠化環境,又允許臨街開店,取消了坊市分離制度,促進了商業的繁榮。至宋取代後周前夕,人口已達百萬,實際上已成為全國第一大城市。此時的開封已經初步具備了帝都的風範。而洛陽則因戰火頻仍,面目已非往日。因而選擇首都,開封自然是當仁不讓。

四、官僚群體意識的有力影響。宋代周是以兵變形式實現的較為平和的政權更替,趙匡胤再三告誡兵將不得擅劫府庫,凌暴后帝。一改往昔兵變惡習,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穩定民心的政策,不僅穩定了政局和社會生活,而且對開封的發展也起了有益的作用。所以在趙匡胤欲西遷洛陽時,晉王趙光義敢於提出「在德不在險」的定都方略。另外,追隨趙宋起家的將相也多為後周舊臣,他們大多在開封安家多年,安土重遷的意識無疑應佔主流,所以定都開封更符合他們的群體利益,受到他們的支持。

總之,以開封為都固然有較大的缺憾,同時也並非太祖本意,但卻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諸歷史因素積累的必然。所以,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以開封為都應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