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改變成都命運的太守

成都,又名「錦官城」,因這裡古時絲綢紡織業發達,西漢時曾設有錦官管理,故有此名。唐代詩人杜甫寫詩,曾說「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也正指此地。

可是,在東漢的一段時間裡,這裡晚上竟不許點燈,以致再也聽不到織錦的織機聲了。好好一座美成都,一片死寂,一片窮困。

直到一個官員的到來,才讓這個城市再度錦緞飛舞,色彩如霞。這個人,名叫廉范。

《後漢書•廉范傳》記載,廉范,字叔度,是名人之後。他的先祖,就是那位和藺相如鬧矛盾、最後主動負荊請罪,終成就一段將相和佳話的大將廉頗。只不過,到了廉范一代,家道已經中落。他的進階,拼的是純個人實力,是從「舉茂才」始,也就是因才德優異被推舉為秀才。

步入仕途后,廉范曾當過雲中太守。東漢的雲中,在今天西北一代,和當時的匈奴族接壤,為邊塞一鎮。

在這兒,「匈奴人大入塞」,他們經常會鐵馬秋風賓士而來,搶劫打掠滿載而去,當地百姓實為苦不堪言。可自從廉范接任太守后,他親自帶著士兵英勇反擊,將匈奴人打得大敗,甚至於「由此不敢復向雲中」。可見,廉范實在是有其祖廉頗的風采。

然後,廉范又改任武威、武都兩郡太守,且保持了一貫的治理能力,「隨俗化導,各得治宜」。即上任后,他都能根據當地的民情民意而靈活治理,合理引導教化。因此,政績很是突出。

也正因此,朝廷很是看重廉范的才能,決定將一個燙手山芋交付與他治理。這個難治的地方,就是成都。

於是,建中初年,廉范「遷蜀郡太守」。

按說,蜀地是個好地方,此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之優勢,是得到一致公認的。

而且,這裡的絲綢紡織,更是天下第一。

所以,廉范接到委任狀,很高興地去了。在他想來,進了成都,大概人人綢緞飄揚,個個衣著整潔,絲竹歌吹,熱鬧非凡吧。可是,走進成都,他頓時傻眼了——這裡的一切,都和他想象的有天壤之別。

這兒的人,衣服破亂,蓬頭垢面,十分貧窮。

這兒的火災,頻頻發生,防不勝防。

他有些不解,連忙四處打聽:原本一個富裕之地,為什麼會變成了這樣?為什麼如今竟是滿城寂然,很少有「札扎弄機杼」的聲音?

大家嘆口氣,將實情告訴了他。

他聽罷,不由得為之一愣。

要說幾年前的成都,是絕對的大都市,據估計,人口在四十萬左右,呈現出民物豐盛、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紡織業,更是大踏步跟進,使得成都一代,成為繁華世界,幾乎可以和當時的中心城市洛陽媲美。

(古代蜀錦)

但是,人多,問題就多。成都也是如此。

古代屬於農耕社會,白天男女都必須下田勞作,過著「你挑水來我澆園」的生活,不這樣,鍋里就沒食物,畢竟民以食為天。至於紡織絲綢,就只能放在夜晚了。

而夜晚紡織絲綢,就必須點燈。這一點燈,問題就來了。因為成都人多,以至於「邑宇逼側」,地方狹小,大家房子緊挨著房子。古代的房子,大多為木頭建造,樑柱為木,窗子為木,傢具為木。在《阿房宮賦》里,杜牧也曾說過,「蜀山兀,阿房出」,宮殿需要木頭,民居也是這樣的。

可是,木頭建造的房子,雖美觀好看,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怕火。尤其是房子挨著房子的建築,更是如此:一處冒火,呼的一下,一連串的房子都燒起來,成了一條火龍。那時沒有消防隊,沒有消防龍頭,一旦火燒起來,大家只有乾瞪眼的份。

而夜裡織布點燈,稍不注意,燈一歪,火燒著蠶絲,或者點著布匹,就是一場致命的大火。因此,鑒於成都屢次出現火災,前任太守無奈之下,頒布了一個制度,「禁民夜作,以防火災」。

在他想來,這樣就一勞永逸了。

這個官員甚至很得意,覺得自己想出的這個辦法實在是高明。

可是,此制度下發后,成都的火災不但不見減少,反而更加厲害了。這位太守目瞪口呆,好在,不久朝廷就讓他下崗了,他帶著滿腦子的疑問,糊裡糊塗地離開了成都。

於是,火災增多的原因,就這樣留給了繼任者廉范來調查。

制度頒布,火災無數

經過徹查,廉范發現,原來火災增多的原因很簡單,也很無奈。雖然官府嚴令不許百姓晚上紡織,是為了杜絕火源,可是,百姓們做不到啊。大家都靠著紡織絲綢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晚上不讓紡織,那不是斷了大家的財路嗎?可怎麼行?

於是,對於前任太守的這個死板制度,大家也有辦法應付——晚上織布時,悄悄把窗子遮擋起來,讓外面看不見燈光,然後忙碌起來,「而更相隱蔽」。這樣做的,不是一家,而是家家如此,相互掩護。

但問題也由此產生。因為擔心讓官府知道,所以大家織布時,都如做賊一樣,十分謹慎。可越是謹慎,就越容易分神,稍不注意,不是蠟燭倒了,就是桐油燈歪了,很快引燃一場火災。火小的時候,違規的人當然不會大聲叫喊,怕引來官府,自己會受到處罰。於是,就一家人死命撲火。可是,木質房子,是那麼容易撲滅的嗎?直到火勢大了,撲不滅了,失火人家才大聲呼救,但也早已完了,火勢已經蔓延起來,成為一條火龍了。

也因此,「燒者日屬」,遭受火災的居民,一家挨著一家。

廉范弄清情況后,心想,不能沿用老辦法了。老辦法有兩害:阻撓了百姓紡織積極性,斷了他們的經濟收入;另外,間接造成火災頻發。

他想,自己應當進行改革。

於是,他上任不久,下發了一條奇葩的制度,一下讓成都百姓開了眼界。

廉范下發的第一條命令,是「乃毀削先令」,將前任太守那條不許紡織的法令撤銷了,老百姓晚上可以可著勁兒地織布。

大家一聽,大聲叫好。

隨後,廉范再次下發一個命令:所有人家,都要在家裡準備一個大木桶,或者大缸。大家想,幹什麼?腌菜啊?不是的,廉范接著下發第三條命令,「但嚴使儲水而已」,讓大家在水缸里裝滿水,而且政府會派人一家家進行檢查。

大家終於明白了,這個辦法太高明了,既不勞民傷財,又促進了大家紡織的積極性,更消除了火災隱患。如果有人不小心引發火災,一點兒也不用著急,旁邊就是大缸,缸里就是水,舀上一瓢一澆,火立馬就滅。

如此做法,簡單高效,且節約成本。成都百姓們,更是一個個眉開眼笑,積極擁護。

從此,成都的夜裡燈火一片通明,織機聲也響成一片,卻很少再有火災發生。

不久,百姓一個個家裡綢緞堆積,買賣剩餘,就裁剪了,給自己做衣服,給家人做衣服,一個個穿得長袍飄揚風度瀟洒,再也不是過去叫花子一般的樣子了。

大家高興了,就喜歡唱歌了,還編了一首歌謠,一邊勞作,一邊歌唱;一邊織布,一邊歌唱:

這意思是:廉叔度啊,你個老爺子怎麼來的那麼遲啊?現在,你來了,不禁止我們點燈了,我們高高興興,耕田織布。過去,我們窮得沒衣服穿,現在你來看看,我綢緞褲子就有五條啊。

歌詞里,充滿了風趣,也充滿著對一個善於改革的太守的稱讚。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