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推薦:從「道」的層面解讀會計的一次嘗試--會計之道!

編者按:這是本人於2013年10月19日應浙江寧波市圖書館的邀請,給寧波市的廣大會計人員作的《會計之道》的報告,該報告經寧波市工作人員整理后,目前已收錄在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天一講堂》中。這篇報告是本人試圖從「道」的層面解讀會計的一次嘗試,大家好好閱讀,必將獲得啟發。

馬靖昊:非常感謝寧波的朋友們,也非常有幸得到天一講堂的邀請,來跟大家一起交流有關會計的問題,以及我對會計的一些感受和認識。

我一直認為,會計從人類社會一開始就伴隨著我們,並且伴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而產生。甚至可以說,會計創造了人類的數字和文字。大家都知道,我們原始人有很多在岩石上進行刻字、刻畫的行為,現代的藝術家們說這是早期人類的藝術品,是我們人類早期對藝術的一種感知,一種把握,實際上在我的眼裡的話,這些都是賬簿,這些賬簿都是我們原始人用來記錄財產和分配財產用的。

比如說當時有多少財產,怎麼分配,剩餘多少產品的問題,就是通過這種岩刻的形式記錄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原始社會,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那個時代的原始人最關注的就是填飽肚子,那裡還有什麼時間來玩藝術,也就是說,我們原始人通過石刻、岩畫等形式記錄和分配有限的食品和財物,這些石刻、岩畫其實是原始人的會計賬薄,你想想,原始人好不容易有點財產積蓄,單憑個人的記憶是靠不住的,因此,祭司只好通過石刻、岩畫的形式記載剩餘的財物,這就是原始社會的會計,它促進了文字和數字的產生。

這樣的話,文字和數字就應會計活動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說會計創造了人類歷史。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我們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會計了。也就是說距今二三十萬年之前,那時候的生產已經有了剩餘的產品,原始人他很聰明,通過那種石刻、岩畫的符號來進行記錄,這就是我們最原始的賬簿。

在國外,比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它們產生數字和的文字過程也是一樣的,也是應會計活動的需要記錄這些剩餘的產品,分配這些產品。通過記錄這些經濟活動促進了我們人類產生了文字和數字,我們不要簡單地、形而上學地認為舊石器時代的雕刻和繪畫是原始人類的藝術品。

可以說,我們會計的起源很早,起源於文字和數字之前,人類有了記錄和分配的這些會計活動,最終就促進了文字和數字的產生。我覺得我們浙江這一帶,特別是寧波這一帶,工商業特別發達,會計水平應該是非常靠前的,我目前所接觸到的,在會計領域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士,多半都是你們江浙這一帶的人。

近代這裡有師爺這麼一說,成為師爺的話,不但是要出力獻策的,也是要會賬房的,所以我們江浙這一帶是有會計傳統的。浙江在五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的活動。後來,我們有河姆渡的文化,有馬家浜的文化,有良渚的文化,這種文化裡面出現了很多岩刻,實際上就是我們早期的那些個字,後來又在甲骨上刻了,那麼大量的那些甲骨文實際上是記錄一種剩餘產品的分配。根據這些古字推算,有人認為漢字可能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現在能夠成批地看到的最古老的漢字資料,是商代後期的甲骨文上刻的那些文字。漢字產生,如果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應該來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那麼我們會計的產生也是一樣,至少來說產生了四千多年,這個說法是可以考證出來的。

在紹興的會稽山,距今4212年前就召開了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會計工作大會。那個時候是我們國家的夏朝,《史記》裡面有明證。大禹在會後就病故了,葬在茅山,後來諸侯們經過研究,將此山更名為會稽山,應該來講,會計這兩個字的由來是從我們浙江這邊產生的。「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會計兩個字就是這麼來的,也就是說跟咱們江浙這一帶是非常有關係的。後來,秦朝時在浙江設立了一個會稽郡,會稽人王充在《論衡·書虛篇》中引吳君高之語:「會稽本山名。夏禹巡狩,會計於此山,因以名郡,故曰會稽。」

我們大家很熟悉孔子吧,他老人家是一個偉大的倉庫保管會計。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經當過會計,可以說,我們從事會計這個行業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啊。我的朋友張連起說,孔子在年少時,他生活比較困苦,干過很多雜貨等等,比如掃地,打柴,推車,洗衣,挑擔這些累活,但他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學會了會計的本領。

會計是孔子的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為他娶得起老婆、養得起娃打下了經濟基礎,他當時在魯國季孫氏家裡擔任了一個委吏,這個委吏用現在的話就是管理倉庫的會計。孔子並不嫌棄這個職位的低下,畢竟可以養家糊口,他勤勉盡責,使自己的會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史料證明,他將會計、出納工作做得井然有序。

由於孔子有這些會計的實踐活動,他對會計的定義歸納得非常好,他說,會計當而已矣。這是孔子對會計的定義,一個當字,就把「應當、適當、恰當」這些會計的本質屬性全部涵蓋在內了。我想,今天的會計審計人員是不是應該從孔子那裡傳承一些會計人文香火。

的會計最先是產生在我們浙江,具體地點就是浙江的會稽山,所以我說浙江是有這方面的會計傳承。拿我自己的經歷作一個例子吧,我在工作過程中,發自內心敬佩的會計大師,就是你們寧波人,他的名字叫莫啟歐。他是你們寧波的一位會計大師,應該來講,在我心目之中是當代排第一位的,遺憾的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我介紹一下你們寧波的這位莫啟歐老先生,他是我原來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的同事,現在財政部的會計司以前叫會計事務管理司。他193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會計系,解放前他在美商企業工作,美商就是美國的外資企業,具體是在中美火油公司當CFO,這個CFO以前叫會計主任,他自己還在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上海商學院、之江大學等院校都擔任過教授。1953年他調到財政部以後,基本上歷次的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包括會計科目、報表這些都是他負責起草和審定的。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也就是1991年,我大學畢業后直接分配到財政部會計司工作,二年後,我就遇上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參與到了「兩則兩制」(兩則是指會計準則、財務通則;兩制是指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的改革中,1993年的會計制度是一次重大的改革,是跟西方的會計制度全面接軌的改革。在我的印象之中,我們會計司的同事,在改革之中遇到的很多疑難的會計問題,都是請教莫啟歐老先生的。

莫啟歐老先生有一個特點,他講的你們的那個寧波官話,口音特別重,要是掛電話的話,你要問他問題,根本就聽不懂,只有到他們家裡當面去問,才能聽懂他的話。神奇的是,不管什麼樣的會計問題,到了他老人家那裡,一定是可以得到圓滿解決的。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會計大師了,他無時無刻不擁有會計思維。可惜莫老在1995年就去世了,我記憶非常深刻,到八寶山給他老人家送行時,我心裡就想,他的會計知識是無法繼承的,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當時想這就好比無形資產減值一樣,他的無形資產沒了,全部沒了,知識沒法繼承,是很可惜的。

這裡我給大家展示一張珍貴的照片,記錄了會計改革的中生代力量與會計世紀名家歷史性的聚會。當時,我記得是1994年,我跟這些會計界的老前輩年齡上應該相差半個世紀了。他們當時都有七八十歲了,像楊紀琬、葛家澍、婁爾行、閻達五等。莫啟歐老先生是在這裡,左邊的第三個,楊紀琬是第五個,閻達五是左邊第四位,婁爾行是右二,葛家澍就是那個照片中右一的。現在活著的就剩下葛家澍了,葛家澍現在九十多了,可能有95歲了。本人是最後一排站在中間的那一位。我當時是會計司年齡最小的,應該說,這張照片也是當代會計歷史上最珍貴的一張,因為這是這些老一輩會計大師們一生唯一一次都聚在一起的照片。

那麼,我認為會計之道實際上最終就歸結到一個字,它是「錢」道。我會一直圍繞「錢」這麼一個字來論述會計的,當然也圍繞這個「錢」字,論述審計、財務分析之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脫離了這個「錢」字,我們的會計的道路可能就會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我們在實踐中一定是要把握住這個「錢」字。

延伸一點來講,歷代文明之間的衝突都與錢有關,具體到我們個人,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最終也是與「錢」有關聯的。

冷戰以前,我們人類社會的財富分配,是靠戰爭來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我們所有的戰爭,無非就是一個資源,一個錢的重新分配的過程。但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各個方面都提升了,現在這種熱戰不容易行得通了,我們很少再搞熱戰了,不過,人類之間的戰爭不處不在,只是形式不同罷了,現在是側重在金融領域搞貨幣戰爭,當然,這也是與錢有關的。

美國的金融體系為什麼能那麼發達?美國華爾街這麼一小撮所謂的金融精英,他們通過制定和修改會計準則,包裝這個、那個金融產品,比如將那些次級債產品包裝起來,賣給全世界人民,這就需要會計準則進行配合,讓這些所謂的不值錢的東西更有價值,你把不值錢的東西變成值錢的東西,那就要改變那個會計上的歷史成本原則,只有突破了歷史成本,你才能夠去改寫資產的價值。所以說就有一個公允價值準則,這實際上應該來講是美國華爾街掠奪全世界財富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社會,終極上,其實還是一個會計問題,也就是錢的問題。

我想,任何學問最終都要上升到哲學的層面,只有站在哲學的高度,站在道的高度,才能夠真正去把握它、領悟它,這就是所謂的開竅。開竅就是悟道,悟到了道就開了竅。

我們的會計其實也是一門哲學。比如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它說每一個門衛、保安都是哲學家,為什麼?因為他每天都會問人的三個終極問題,這是我們小時候生下來就一直在問的:「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套在我們會計上其實也是一樣。比如說你是誰,我們會計上是對每一項交易做的事項要進行確認,也就是說我們要給它起一個名字,要將它歸到一個項目里去,這就是會計科目。你從哪裡來,也就是說你這個資產是從哪裡來,這個錢是從哪裡來。最後你到哪裡去,也就是說你用到什麼地方去的,進到什麼項目裡面去了。那麼我們既然已經將會計上升到這個哲學層面,那麼就要用道來解說會計了,這就是今天要講的會計之道。

用老子的話來講,我們學什麼樣的東西,要真正學到家,就是學會用它來進行思維。比如說我們學老子的文章,那麼我要用老子的思維去思考。比如講到考試,那麼我們就要從命題人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思維去趨同命題人的思維,這樣,我們才學會了考試。再比如我們要將會計真正學到家,那我們應該要有會計的思維。

從道的角度來解讀會計的話,可以將會計總結為一個錢字,也就是錢道。所有的會計要素都要以錢為中心去展開。但是我們目前的會計體系,也就是近一百年來的會計體系,走入了一個誤區。會計報表告訴我們的信息,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太大用途的。我就不知道哪個老闆會說,我要了解一下企業賺錢的情況,你把那個利潤表給我看看,我想很少有老闆會這麼說。他首先要了解的是,我賬上還有多少錢,我還有多少錢未來可以收回來,我還有多少錢可以用於購買原材料,還有多少錢可以發工資。

他是圍繞錢來思考的,而不是問企業還有多少利潤?肯定是問還有多少錢,問還有多少利潤沒什麼用處,至多能夠說明一下未來的盈利能力,利潤可以用嗎?你賺很多利潤的話,可能根本就沒有用,因為它不完全是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財務信息,應該是支離破碎,反映不出就是我們真正所要的「賺錢」的信息。

因此,我們不少企業有外賬也有內賬,因為我們是以發票來扣稅的,有時沒發票但是確實有真實的業務,有時有發票但是業務又不符合相關規定或者根本就是找來充數的發票,你說會計賬上反饋的信息能全面嗎?況且我們沒有收到錢也可以確認收入,沒有將錢花出去也可以確認費用,這是現代會計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說,把會計的核算結果跟現金流給隔離開來了,也就是企業的利潤跟現金沒有什麼關係了,是不是?

老子《道德經》有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為什麼說道生一?首先做企業我們都要有資本,資本是什麼?就是錢,它可以衍生為資產,也就是說道生一。資產通俗地講,就是說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錢的東西。如果說你不能給企業帶來更多錢的東西,或者說根本就不是值錢的東西,那它是資產嗎?

所以說我們看資產就看這個資產值多少「錢」,我們分析報表就很簡單,所謂分析資產的質量就是分析這些資產值多少錢,是不是?這樣,很多會計概念理解起來就容易了,比如資產的折舊、減值,理解起來就很簡單,為什麼說要有這些提取活動?因為它不值那麼多錢了。那麼,同樣的道理,利潤的質量我們也是要看它利潤的含金量,所謂的含金量就是含錢量,是不是?

一生二,就是說由資產的形態和來源兩個角度考慮,這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也就是說資產等於權益。

二生三,就是說權益可以根據它是由債權人還是由股東提供,分為債權人的權益和所有者的權益,也就是說變為資產等於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

老子道德經中講的三生萬物,在會計上,就是說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三個要素再加上那些動態的會計要素,又可以分為收入、費用、利潤,一共六個會計要素。六個會計要素又可以根據它的需要去細分。比如那些資產又可以分為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又有存貨,存貨又有產成品,產成品又是什麼東西呢?可能是手機、電腦,可能是其他的一些產品。凡是能以貨幣計量的項目,都可以反映到會計要素裡面去。

那麼我們會計反映的到底是什麼呢?以錢計量的,可以以錢來計量的這些東西,就反映到我們這個會計體系裡面。不能以貨幣計量的東西,它是屬於一個經濟範疇了,它脫離了我們會計的範疇,但是我們目前的會計體系很多時候已經突破了這個會計的範疇了。

那麼所有的會計要素中,錢,也就是貨幣資金,它是最重要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一個企業要是沒有錢,它就沒有營運的物質基礎,其他的生產要素也不會產生。我們做企業首先要用錢買原材料,買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才能開始營運。我們營運最終的目的是什麼?肯定是通過銷售產品賺回更多的錢。

那麼,資產可以理解為可以變成錢的東西,負債的話就是理解為需要還的錢,股東權益就是兩者相抵后剩下來的錢。也就是說,自有的錢減去需要還的錢,所剩下來的就是歸股東的錢。那麼對於收入,我們要把握住錢的凈增加,我們要注意到有些收入在會計上確認為收入了,但是錢並沒有增加,這就是我們會計核算上可以把錢和收入成功地隔離開來。費用是錢的凈消耗,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目前有些支出在會計上確認為費用了,但是錢並沒有減少。利潤本質上是賺到的錢,也就是說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之差額,它是直接反映錢的運動,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目前利潤的構成很複雜,很多不是錢的東西都塞進去了。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為陽,它是資金的佔用,權益也就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為陰,它是資金的來源。企業擁有或控制資產進行經營,也背負著對於債權人和股東的義務,債權人要還錢,股東要分紅分利。「沖氣以為和」,說明各會計要素可以相互轉化並始終保持平衡。為什麼?你有了錢之後為了生產,就要通過採購轉化為原材料,是不是保持平衡了?你用了多少錢,進了多少材料,進了多少固定資產,等等,都是對應的,都是保持平衡的。

在複式記賬法中,我們都遵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律,借可以視為陽,貸可以視為陰,換個記賬符號也未嘗不可。也就是說「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也就是說在記賬時,一項會計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另一項會計要素髮生相應的變化。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我們會計好像是很神秘的,實際上是「借貸」兩個字鬧騰得。其實借和貸,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賬符號而已,我們記賬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說現金、固定資產這些東西,我們要解決的是它的增增減減問題,還有負債,增加了多少負債,還了多少負債,也是解決負債的增增減減問題,而不是解決借和貸的問題。

「借貸」它只是個記賬符號,但在披上借和貸這個外衣之後,很多人就暈了。我今天就想徹底幫大家解決這個「暈」的問題,可以說是我兩個月前才悟出來的,這就是我發現的「左右手記賬規律」,從思維上拋掉這個借和貸兩個字,借和貸只是會計準則規定的記賬符號。

正是由於借和貸兩個字,讓外人覺得我們會計好有學問,好神秘。我總聽別人說:「哎呦,你們會計很複雜,賬是怎麼整的?會計報表如何才能讀懂?」好像會計還真是一門高深學問。實際上這個借和貸兩個字,是民國時期的兩個會計學家,一位是謝霖,另一位是孟森,將日文中的借貸兩字用「拿來主義」的方式直接引入的,他們兩位是留學日本的學生,在日文裡面的借和貸的話是跟英文裡面的意思是一樣的,不會引起歧義。但是在我們中文裡面,借和貸是同義字,大家覺得借錢和貸錢有什麼區別嗎?我們學生學基礎會計至少得學一個學期,五十多個課時啊,實際上就是去搞清楚借和貸兩個字。你說借和貸兩個字就把會計搞得神神秘秘的,這是很不對的。

很多人說聽不懂我們的會計語言,因為我們自己都把自己給繞暈了,我們會計的地位要提升的話,一定是要讓外人聽得懂我們的會計語言,這樣在經濟領域,才有我們會計專家的發言權。我有一個體會,搞懂了微觀就很容易搞懂宏觀。這個經濟業務的賬我們都會做了,我們還不懂財稅體制的改革嗎,是不是?我們在微觀領域從賬的層面我們都能解決,你說我們去理解那個宏觀層面的財稅體制改革,是不是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把握,更有我們的優勢。

很多會計人問我,馬老師,我的那個借和貸老是搞不懂,為此,我也苦苦思索了很長時間,最後在與汪一凡、汪致正教授探討左右記賬法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會計上的左右手定律,當時我將我的發現告訴兩位老先生時,他們都很激動,認為我在左右記賬法的基礎上,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對於基礎會計的教學可能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實際上我們如果把「借和貸」分得非常清楚的話,會計處理理解起來就會相對簡單。財政部制定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都告訴我們做賬的借貸分錄了,只要我們能看懂借貸分錄就能很清楚地理解這些規定,我們看借貸分錄怎麼看懂呢,很多時候,大家糾纏於借和貸兩個字,糾纏於為什麼記借,為什麼記貸,我們一定問問自己,我們的借貸分錄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它要解決的實際上是這個科目的增加和減少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它的借和貸的問題,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從思維上一定要把這種狀況扭轉過來。我為了拋棄借貸這兩個字,曾經嘗試用「來去」,「取予」,「起止」,「始終」,「出入」,「上下」,「陰陽」,甚至「黑白」等去取代「借貸」,但是自從我和汪致正、汪一凡兩個人交流之後,我在兩汪左右記賬法的基礎上,成功地發現了「左右手記賬規律」。下面我來給大家說說這個「左右手記賬規律」。

你看我們的賬戶,類似一個T字賬戶,分為左邊右邊,是吧?我們記賬時有的時候記在賬戶的左邊,有的時候記在賬戶的右邊,實際上是要解決賬戶的增減和方向這兩個問題。什麼時候記左邊,什麼時候記右邊呢?這個就是左右記賬法,它直接把借改成左,把貸改成右,就成了「左右記賬法」,它將「借貸」這兩個字不要了,完全拋掉,用「左右」兩字取代了。這在我們會計實務中是行得通的,但是,由於我們的會計準則規定了必須採用「借貸」這兩個記賬符號,所以說我考慮這個借和貸兩個字還是要保留的,那保留的情況下,如何讓大家有所突破。有一天我突然就悟出來了,那天我坐在沙發上,好像來了一道靈光,我想起了物理學上有一個左右手定律,馬上伸出雙手,我一看自己的這雙手,我說,有了,會計上的借貸記賬法可以與我們人體的雙手完全結合起來,並且,可能會對會計基礎教學產生革命性的變革。

下面我來演示一下會計上的左右手定律,請大家伸出雙手來試一下。比如說那個最簡單的「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大家肯定很清楚吧。現在我的左手負責的是左賬戶,所謂的左賬戶就是資產類賬戶,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制權益,資產是不是在左邊?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是不是在右邊?那麼我就把資產定為左賬戶,我右手負責權益類賬戶,也就是負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我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賬戶定為右賬戶。

這樣的話,我們的左右手天然就是一個記賬符號,非常簡單。你看,左手的大拇指是在左手的什麼地方?左邊吧,左手的小拇指是在左手的右邊吧。右手呢?右手的大拇指是在右手的右邊,右手的小拇指是在右手的左邊,是吧?那麼大拇指是不是顯得大,小拇指是不是顯得小,我就是根據這個大小來判斷,大的(大拇指)代表增加,小的(小拇指)代表減少。大家現在看一下,比如說資產的增加記在什麼地方?資產的增加,資產哪一隻手管?左手管,資產增加,哪個手指大?大拇指大,記在左邊吧?是不是?左邊代表資產的增加。資產的減少呢?是不是記在左手的右邊,是不是?因為我這個資產是左手管,資產減少就記在左手的右邊,對吧?那麼對資產而言,右邊就是貸,左邊就是借,多簡單啊。

所以說我們要是看不懂會計制度時,把手這麼一擺出來,就完全清楚了。比如說負債,負債的增加記在什麼地方?右手的什麼地方?右邊,右邊是大拇指大。我還債了呢?是不是記在左邊?小拇指小,是不是?比如說貸款,我從銀行裡面借了錢,資產增加了吧,是不是?負債是不是也增加了?你看是不是一個記在左手的左邊,一個記在右手的右邊。我要還了錢呢,資產減少了吧?負債是不是也減少了,是不是?你看是不是一個記在左手的右邊,一個記在右手的左邊。比如全部是資產類的同類賬戶的話,就一增一減,這不,擺出手來,全部都清楚了,方向還會搞暈嗎,對於權益類的一增一減,也是同樣的道理,是不是?非常清楚。

這就是我提出來的會計上的左右手定律,以後我們看分錄的時候,特別是以後看財政部會計司出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裡面的核心內容就是借貸分錄,你要是不懂,就伸出這個手比照比照一下,真的是清清楚楚啊。因為我們要解決的就是一個賬戶的增減問題,而不是解決借貸問題。不要在借貸兩字上糾纏,資產的話,左手的左邊就是增加右邊就是減少,負債的話,右手的左邊就是減少右邊就是增加,天然對應。

掌握了我發現的這個左右手定律,對於沒有學過會計的人,學習基礎會計通常需要的五十個學時可以縮短為三、四個學時了。對於一個小企業,它的業務不是很多,我們有小企業會計制度,都已經告訴你怎麼來記賬了,我們再把左右手定律一弄,什麼地方增加,什麼地方減少,就清清楚楚,現在我們又有會計軟體,你只要會記憑證分錄就行了,其他的,比如賬簿、報表都是可以自己出來,你說會計難嗎?如果難的話,只是一個思維上的難,而不是會計上的難。

有一個學會計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CCTV採訪他,問他為什麼畢業一年多還沒有找到工作?他說在學校里老學一些理論,我不會做賬。他學了四年,竟然能說出這個話,這就是思維上有問題。什麼叫理論?理論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不是?實踐之中總結出來的就是理論,那麼我們能夠把握住理論,實際上是可以反過來去指導實踐的。只是說,我沒有去做而已,怎麼能說你不會呢?是不是?這就是一個思維上的一個誤區,而不是說會計記賬有多難。

對於會計上的報表,只要圍繞著錢這個字出發,我想理解起來也是很簡單,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報表。我發現「左右手記賬規律」以後,我打一個比喻,會炒菜就會做賬了,會炒菜,有些人可能會較勁,他說我就不會炒菜,那真沒辦法。

會計工作,它是由單、賬、表組成,是不是?單的話,有外來的,有自製的的原始單據,比如發生業務了,就會取得發票這些單據。證,就是記賬憑證。表就是會計報表。那麼單據的收集、填制、審核是不是相當於做飯前的買菜、清洗、切菜過程。記賬憑證就是配菜,怎麼來配,就是怎麼來找到這個科目去記錄這筆交易事項,這個會計制度上都已經告訴你了,這好比菜譜。至於報表,就是炒出來的一盤菜,供誰吃呢?供總經理、董事會、稅務局、投資者這些人吃的。

講一個真實的笑話,有一次在酒桌上,有一位自稱懂風水的夥計,嘮嘮叨叨了半天,搞得大家雲里霧裡,我只好告訴他,其實風水無非就是兩個字「平衡」,你要失去了平衡就風水不好,所有的東西都這樣。平衡才是最美的。所謂看風水就是來看這個地方是不是平衡。包括我們的內心世界也是一樣的,我們得到了平衡,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我們會計人每天記賬編表都是為了平衡,是不是?所以說我們會計人其實最懂風水,搞會計的都是風水師。我的這些話將那位風水師驚得目瞪口呆。

再聯繫一下現實,用會計平衡觀給大家說說什麼是成功。成功並不只等於工作上的一個成就,也根本不應該只是銀行存款,真正的成功是生命的一種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兼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工作也有休閑,有愛情也有自己,有財富也有健康。也就是生活中的任何兩面,我們一定要找到那個平衡點,才能成功,才能找到我們的真正的幸福。會計,其實跟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做企業,做利潤,最終是要回到原點的,也就是要回歸到「錢」這個原點。會計上講平衡,哲學上講平衡,人類社會的發展更要講平衡,如果說沒有回到這個原點,都會出問題的。在會計上,目前的體系強調的是利潤,我剛才講了,有利潤你能用嗎?是不是?這裡做過會計的人,你的老闆看到企業賬表上有利潤,他要錢卻得到沒有的回答后,可能會咆哮:表上不是有那麼大的利潤嗎?但是我們做會計的就知道,有利潤卻沒錢,這是很正常的。不過,你也不能說利潤和錢沒有一點關係,我想,只有一毛錢的關係吧,因為我們有很多種利潤,有現金利潤,有應計利潤,有債務重組出來的虛擬利潤,還有外來的利潤,也就是政府補貼,還有就是資產增值的這塊利潤,也就是資產的持有利潤,而這些利潤中只有現金利潤與現金有關。

比如很多盈利的上市公司,大家都說,你不是賬上盈利那麼多嗎?為什麼不分點紅,非得做一隻鐵公雞?很多人不懂利潤的真實含義的話,還真理解不了,就會指責上市公司管理層太摳了,捨不得分紅。實際上,可能這些上市公司有苦難言,拿什麼來分呢?比如說這個利潤大部分沉澱在應收賬款裡面,沉澱在所謂的資產增值裡面,沉澱在債務重組這些莫須有的東西裡面,你叫它拿什麼來分紅啊?因為分紅就得要拿出真金白銀來,這就是鐵公雞的難言之隱,為什麼說有的上市公司,它多年來在賬面上一直表現為盈利,但是在分紅上卻是鐵公雞一隻,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說它真小氣,不是這樣的,是它真拿不出錢來的。

原因很簡單,利潤是可以做出來的,現鈔是不能用假幣。目前至少有100多家上市公司,超過10年,沒有以任何形式對投資者進行分紅,這些都是鐵打的鐵公雞啊。盈利了,真的沒錢。所以說,我一直強調一定要圍繞錢來分析,所有的盈利,要看它質量,也就是含金量,這個盈利裡面有多少含金量,沉澱了多少貨幣資金在裡面,這才是真正可以用來分紅的利潤,如果說這一塊是虧本的話,或者說根本沒有賺多少錢的話,你這個賬上有多少的利潤,有什麼用呢?是不是?不過,話說回來,除了沒法分紅之外,有用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比如可以再去圈錢、可以提升股價、可以避免「披星戴帽」。

那麼鐵公雞的難言之隱,就是我一直講的,一直說的,利潤是什麼?我說利潤不是東西,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有了權責發生制后,利潤就擺脫了現金流的束縛,它跟現金流沒有太大的關係了,比如說應收賬款就可以計入到利潤中,是不是?那麼我要多少就有多少,我不就是找一個托嗎?所謂的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現在上市公司或者說其他的一些企業,它如果要把利潤做大的話,它也不會那麼愚蠢,存在真正的法律上的關聯關係,它完全可以找幾個在法律上沒什麼關聯的「哥們」來配合,這就叫關聯交易非關聯化,從法律上看起來他們根本就沒有關係的,但它們真是哥們、是托兒,這不就行了嗎?我要多少利潤,我只要記這麼一筆賬,記應收賬款增加,再記收入增加,再交點增值稅,要多少就有多少。並且我們還可以對開發票,背靠背交易,對吧?對開發票,我給你開一張,你給我開一張,背靠背交易就是這樣子的。

那麼公允價值也是一樣,資產增值也可以產生利潤,利潤不用依靠經營活動了,等著資產升值就可以了。金融資產還有投資性房地產,就是我們會計上幾項資產允許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比如說這棟樓,它是出租的,屬於投資性房地產,如果它升值了的話,按目前的會計準則就可以改寫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我們為什麼在資產沒有實現這部分增值之前就要改寫它們呢?實際上是為了讓上市公司做大利潤的需要,這就是我為什麼說他們總是那麼急不可耐地去提前確認損益。實際上,你升值了在附註中進行說明就可以了,等到它真正處置的時候,它的增值才真正實現了。大家都知道,會計準則強調不能提前確認收益,實際上,公允價值這個準則現在就是說,沒有實現也可以確認收益了,為什麼?這些交易性金融資產升值了,我沒有把它拋掉,我沒有把它給處置,但是我已經記錄到利潤表裡面去,影響到了我的損益,影響我的資產了,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難道不能等到處置的環節來處理這些損益嗎?我們的資產無非是購入、持有、處置三個環節,我們在持有的環節就去處理這個資產價值的增增減減,急於體現到利潤裡面去,你說價值的起起伏伏這些東西有用嗎?沒有用的。

債務重組更是這樣,賴賬都可以賴出利潤來,債務重組這些概念其實都是很簡單的,債務重組實際上就是我欠你的錢,我現在沒有這個實力還,我說哥們,能不能作點讓步。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欠了銀行1.5個億,它有一棟破樓,大致值個三千萬,它說,你看看我們來做一個債務重組。你肯定會問,說那家銀行怎麼會那麼傻,欠銀行1.5個億,怎麼可能用三千萬那個破樓就給抵了?實際上,誰都不傻,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經濟生活中有很多陰陽合同,是不是?陽合同的話,就是明面上的債務重組,陰合同的話肯定還有一個桌底下的協議,是不是?

比如說他們達成一個債務重組協議,第三年的時候,那家上市公司再用1.3個億把這個樓給買回來了,不一定是他自己買回來,也可以安排關聯方把這個樓給買回來,是不是?所以,對於債務重組協議,我們要看幾年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就能明白當時為什麼這麼進行債務重組了。

我們現在不少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佔有上市公司資金,雖然證監會一直明令不能這麼幹了,但我想辦法繞個圈子佔用也是大行其道的。比如上市公司把這個錢打給供貨商,繞幾道程序,供貨商再打給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本質上還是一樣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所以說最重要的,還是錢這個字,搞清楚了它的來龍去脈,就基本上抓到了主線。

審計也是這樣的,審計就是審錢,如果說不懂審錢這個「道」的話,根本就不要去審計了。財務分析也是分析那個錢,不分析錢的話也就不懂財務分析之「道」了,你說天天計算那些個指標,最重要的是腦袋裡一定要有一個錢的概念。

由於利潤不是東西,所以就有下面的故事,利潤就是誰想怎麼定就怎麼定,我想給稅務交多少錢的稅,我就定多少利潤,我想到銀行里貸多少錢的款,我就按照銀行的貸款考核指標要求,定出了比較合適的利潤來,全是這樣的思維,招投標也是一樣,證監會所有考核的指標全是圍繞利潤的體系來的。

那麼我們目前這個以利潤作為考核指標的會計體系,你要多少利潤我都能往裡加,加的結果反而會損害我們的現金流,是不是?因為虛增的收入和利潤是要交稅的,會更惡化企業的現金流,讓企業更沒錢。

這邊再補充說明一下,為什麼有些企業有巨額的未分配利潤,卻沒錢分紅,實際上這個概念與你有很大的利潤卻沒錢分紅是一樣道理的。因為我們賺多少利潤,是要結轉到資產負債表裡面的未分配利潤中去的,這樣看未分配利潤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這麼一種思路,就是分析未分配利潤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可能是應收賬款,可能是應收票據,可能是交易性金融資產,也可能是投資性房地產,等等。也就是說,利潤和未分配利潤大,並不代表有錢。這就是我說的,你要不去思考這些的話,很有可能我們讀報表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怎麼有那麼大的未分配利潤,幹嘛不分紅呢?我們現在應該明白過來了吧。不過,雖然它分不了紅,但是它可以做其它的,比如增加盈餘公積,因為這個相當於就改個名字,它又不需要拿出什麼去,分紅的話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其它的只是換一個名字,改一個科目而已。

因此,一切從錢這個角度出發去理解,就很好理解了,包括我們對報表的理解也是一樣的。從錢的角度去理解,看報表的時候,基本上順帶連財務分析到底應該如何分析也出來了。所謂的財務分析,不就是你要判斷這些會計報表到底它的真實程度有多大嗎?對於資產負債表,最重要的就是看左邊的資產方,負債和所有權益方,企業如果想動一動也是不太好動的,因為負債涉及到第三方,是不是?你說我欠你180萬,你說,哥們,經過一年了,我提個減值,那人家還不要跟你玩命?對於資產方的話,我想怎麼弄就怎麼弄,資產是我把控的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判斷創作的,我的地盤我做主。所以,我們所謂的報表造假,90%以上是發生在資產方,很少發生在負債方,為什麼?這就是前面我講的,資產方是我的地盤我作主,負債方如果要造假,是要先溝通交流,底下要有債務重組協議配合等等,你要真不還的話,人家會打官司的。

那麼我們從錢的角度來看一下這些報表,從錢的角度,什麼是存貨?錢壓在貨上、商品上,這就是存貨,沉澱在這個裡面。現金是什麼?錢放在保險庫裡面就是現金了。什麼是銀行存款,錢放在銀行裡面,叫銀行存款。那麼什麼是應收賬款,我給了你東西了,錢還在你手上,這就是應收賬款。什麼是應付賬款,就是說你給了我東西,我錢還沒有付給你,這就是應付賬款。

錢用在設備廠房上面叫固定資產。研發錢用在研發,並有成果,這個就是無形資產,錢是投入的,那麼就記到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裡面去,為什麼說會記到資本公積裡面去?因為有一家企業要是經營得好,你後來想加一棒,比如你要佔10%,按10%的話,1000萬的註冊資本是100萬,到時候你肯定要掏出三百萬、五百萬甚至更多,人家才願意讓你來,這就是資本公積的概念,它是資本的溢價。

錢投到外面的子公司裡面去了,就是長期股權投資,就是錢投到那邊去了,那麼我們分析時就可以追蹤,這個錢有可能是某些上市公司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去洗錢,最後再來一個全額計提減值準備,一衝了事。

錢是借來的,一年之內就是短期借款,一年以上就是長期借款,錢是佔用內部員工的,就是還沒有發工資,應付職工薪酬。錢是賺來的,那麼目前的話還是放在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裡面。

錢自由自在地放在銀行裡面,就是銀行存款,「自由自在」,就是說我可以存取方便,銀行凍結了的話就轉到其它長期資產。有很多時候我們看上市公司,你們怎麼有那麼大的貨幣資金?怎麼還要借那麼多的錢?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這些錢很可能就是被凍結了,不能用了,所以它還要不斷地借錢,不能用的還放在貨幣資金裡面是不對的,它實際上應該放在其他長期產裡面來了。

錢已經花出去了,但是要幾個會計期間才能夠攤銷完,就是長期待攤費用。

錢放在股市債市裡面,就是交易類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些名字是直接從西方翻譯過來的,大家也不要覺得理解起來費勁,其實就是以前的短期投資、長期投資。

從這個角度,那麼我們怎麼來分析資產的質量?錢壓商品裡面,這個商品裡面壓的這些錢到底值不值那麼多錢?這不就是資產質量分析出來了嗎?錢在別人的手上,我到底能收回來多少,錢壓在廠房,用在廠房,固定資產裡面,到底這些還值不值那麼多錢?搞清楚了,是不是資產的質量就分析出來了?所以說我們一定是圍繞著錢出發的。

利潤表怎麼來看,你看到營業收入,馬上就應該反應到資產負債表上來,它對應的是資產負債表裡的現金和應收賬款項目,營業收入,這裡面含了多少應收賬款,含了多少現金,營業收入裡面的含金量就出來了,你不會考慮這個含金量,你說你去看報表,看什麼呢?你到底是看報表中的數字還是看它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營業成本,就是由於銷售活動從資產負債表裡面轉走的那些存貨。轉走多少存貨,是不是應該轉,轉多轉少等等,都是我們應考慮的問題。企業會不會為了操縱利潤,滯後轉、提早轉,這就是一個營業成本真實度的問題。那麼,從什麼地方可以分析出來?毛利率,毛利率就是說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因為一般企業的毛利率基本上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值,如果說這家企業的毛利率出現了很大的波動,跟行業內平均值差距很大,這可能就有問題了,那可能存在轉多轉少了成本的問題,是不是?或者是你收入虛增了,收入虛增是需要關聯方配合的,所以我們要將這些東西都結合起來考慮。

營業稅金及附加,這個就是做生意的流轉稅,做生意要留下過路錢。你只要有收入,只要有流水,你就得交。是不是?而所得稅是你有了利潤才交,這樣結合起來,所得稅也可以理解得很好了。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些很簡單,銷售費用就是跟銷售有關的費用,包括銷售人員的費用、廣告、運輸費這些。管理費用就是管理人員的費用,很多時候我們很多人會患上一種思維障礙,比如我們看報表的時候,如果我們有一個常識,我們有一些平均值,如果背離的話我們要分析它的具體原因。

財務費用,一般就是借錢發生的利息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因為資產要是減值的話,減值了不值那麼多錢了,資產減少了當然是損失,這個會影響到利潤。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實際上就是持有的這一塊資產價值增增減減的問題,因為目前這個體系,前面我講過,有些資產是要用公允價值來核算的。但是我們要清楚,公允價值持有的損益是沒有實現的損益。我們學會計的時候,會計理論一再告訴我們說,沒有實現的那些損益,你就不要去確認。但我們目前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處理,是不是提前確認損益了。這就是說,本身我們這個會計體系就有矛盾的地方,從理念上我們一直排斥損益提前確認,但是在實踐中,又將沒有實現的這一塊利潤提早確認了,因為這一塊資產還沒有等到處置,在持有期間就確認,是不是提早確認了?

營業外收入,現在上市公司,通過正常的經營活動沒法盈利,那怎麼辦?那就只能指望政府的金手指了,通過財政補貼盈利。我們要知道這一塊錢的性質,它現在是記到營業外收入裡面去了,那麼我就知道這一塊利潤是政府給的,不是企業經營產生的。按照我的觀點,這一塊補貼最好是記到資本公積裡面去。至少政府出了錢,最後留了個名吧。留名的話只能在資產負債表裡面流,利潤表裡面怎麼留?利潤表裡面,它到年終的時候會結轉的,是不是?它是虛賬戶,虛賬戶就是收入、費用這些賬戶,資產、負債就叫實賬戶。為什麼有虛賬戶?我們要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說大家覺得編製現金流量表複雜而沒覺得編製利潤表複雜呢?真的是編現金流量表複雜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目前的會計體系沒有設計出一套現金流量表科目,如果我們在記賬的時候,將涉及到現金的交易,都單獨記了一套賬,那是不是編製現金流量表與利潤表一樣,是一個匯總的概念,多簡單。現在你編製現金流量表,等於把一年的工作量放在一天兩天中來完成,當然是很難了。

最後再講講財務分析,真正的財務分析就是圍繞錢進行的分析,一個是資產的質量,一個是利潤的質量,另外還有一個現金流的分析。對於資產的質量的具體分析,是要搞清楚的是資產到底值多少錢,有沒有水分,水分是什麼?比如說資產負債表裡面記不記收入和費用,你們說記不記?大家的回答都是說不記,要我說,資產負債表是記錄了收入和費用,資產負債表中的水分就是費用,這就是資產造假;資產負債表中的預收賬款,很有可能不少是沒有及時結轉到利潤表中的收入。至於房地產企業,表現就更明顯,它的收入情況,一定是要結合資產負債表中的預收賬款來進行分析的。

利潤的質量也是一樣,圍繞錢進行分析,比如說我剛才說,我們看到營業收入的時候,馬上就要反應到,它對應到資產負債表裡面是現金和應收賬款,那麼它的含金量是多少?就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除以營業收入,這就是它的含金量。經營利潤的含金量是多少,簡單來講就是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除以經營利潤。我們財務分析上沒有一個說絕對的準確,絕對的正確,我們所要分析的是得出它質量的情況到底如何,做一些判斷。

要更準確一點的話,可以做一些調整,再加上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就是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再減去財務費用,再調整一下,加上長期資產盈餘的現金,那麼凈利潤的含金量就是說,你凈利潤的含金量除以凈利潤,也就是剛才上面的時候凈利潤含金量。也就是話,我們只有圍繞錢才看得清楚,不圍繞錢的話,我們看報表就雲里霧裡。

審計也是圍繞錢來審的,你不審錢審什麼?從錢的角度,所以我說我提出建議,把審計改成審錢,把查賬改成查錢,查清楚現金流才能搞清楚賬表是不是存在財務造假的舞弊行為。任何不以現金流為核心的審計都是扯淡,因為它不是審錢。

總結起來,會計之道從靜態來看是錢道,一切項目都是由錢衍生出來的,而從動態來看,這個道也就是體現為複式記賬法,管理錢的變化和它的運動的過程。真正理解了這些方面,那麼我們就差不多悟出了會計之道,所以悟出會計之道就是開竅。

謝謝大家,我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

天一講堂:如何計算一個企業它有多大的賺錢能力?這個能力能否真實地計算出來?

馬靖昊:應該來講可以真實的計算出來,實際上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就是現金的利潤表。如果說我們在分析的過程裡面排除了我們剛才說的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這些內部之間的一些調整,那麼它反映的這個數基本上就是說我們賺了多少錢。所以說很多時候要看我們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和凈利潤,它的背離的程度,它有沒有背離的程度。如果說你賺的凈利潤含金量很高,那麼它的背離程度很小。這裡面當然還要做一些調整,比如說投資活動,有些收回來的收益是以現金的形式收回來的,做一些簡單的調整是完全可以計算出來的,並且我們會計上已經有了這樣的表,這就是說我們的現金流量表裡面包含了其中的一張現金利潤表,這是它的第一部分。

天一講堂:我們國家的會計制度與國外的會計制度,最大的差異在哪裡?現在有不少學生,到美國去學習發達國家的會計學,那麼國外會計學的制度和國內的是否可以通融?

馬靖昊:很多人問這樣的問題,其實這樣的問題也是一個思維問題,你說現在的會計都是趨同了,都是參照國際會計準則來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是美國控制的,的會計體系應該來講與它們搞的那一套都是一致的。你如果是學了美國的會計,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比學的會計更全面,。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把他們自己的會計體系搞得比還要複雜,很多一些新的提法,比如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等等,都是它們提出來的。可以說,近一百年來是以美國為首的這麼一套應記制的體系在全世界成功推開了,而且我們國家,為了趨同這個會計語言的統一,是全面接軌的,也就是講,學好了美國的會計在是沒有問題的。

天一講堂:能否就現實情況對營改增政策作出階段性總結和評價?

馬靖昊:一開始,我覺得營改增政策找上海試點,找北京試點,找那麼幾個地方試點,覺得這種稅收的政策,它就不應該先在幾個地方試點,這樣的話就不平衡。應該講,一個新的稅收政策一推開就要在全國實行,全國試點,而不是有選擇性的,不然沒有試點的地方是不是很多時候就開不出這個增值稅的票?這就是一個不平衡。也就是從國家的政策層面,現在應該來講,國家也意識到了,一個重大的稅收政策的出台應該是全國試點,而不是說幾個,上海、北京這些地方先行。

所謂的營改增,很多會計處理的方法,跟我們增值稅是基本上是一致的,目前你會做增值稅的賬,營改增的話,它為什麼說要營改增,實際上就是避免營業稅重複徵稅的這麼一個缺陷。因為營業稅我賣給他,他賣給他,他賣給他,每一個都是按照總額來徵稅的。增值稅是在流轉的過程里,根據它的增值額來交稅,也就是說它有一個抵扣。對於企業稅負,目前國家測算的話是略有下降,不過,可能有些行業可能還會提升,為什麼?因為它可能很難去取得增值稅票,那麼它很有可能會提升。但是總體上來講,還是一個稅負結構性調整的稅制改革,結構性調整所要達到的目標,總體的稅負還是要下降的。

天一講堂:近年來大家也關注到,「管理會計」的方法和模式層出不窮,但是不少企業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個最好的應用良方,到底目前存在著怎樣的一種矛盾,桎梏了管理會計的一些優秀方法的推廣和應用?

馬靖昊:管理會計的話應該來講是企業內部的事,可以有各種方法,主要還是要適合企業的實際的情況,所謂的管理會計他跟財務會計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我要利用財務會計的一些信息去預測未來,要對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我們財務方面的一些建議,這些是跟企業的內部的管理水平,跟財務人員的素質,都有關係的。

也就是講,從制度層面上的話,是很難去推行一套指引,管理會計的指引,但是我們就是可以,根據企業內部的特點、方法以及企業,就是對老總,要跟他們強調會計的重要性,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是在什麼地方,目前財務會計是反映歷史,反映歷史的話再重要也是過去了,那麼我們一定要預測未來,這就是管理會計要解決的問題。那麼預測未來的話,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不一樣的情況,這就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我們的財務的信息去做出預測。

天一講堂:您覺得會計美麗嗎?

馬靖昊:太美了,平衡之美,科學發展觀就是平衡發展觀,會計產生了文字、數字,終極的問題也是要靠我們會計去解決、去平衡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