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香港電影死了······

香港電影作為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時代標籤,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烙印。每一部經典的港片,都是一道時代的刻痕,每一句台詞,都是時代的話語。

1993年,一部《霸王別姬》紅遍大江南北,張國榮越身一線演員,離香港回歸還有5年;

【不瘋魔,不成活】

霸王別姬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文無第一,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所以加上之一更加準確。

這部電影的愛和情的表現十分微妙,無肉無欲。在亂世、謊言與背叛之中,它講述的是一段"從一而終"的苦戀。

故事情節的戲劇衝突和張力,妓女、同性戀,哪怕在現代和平年代,社會觀念已經如此開放,這些還是一樣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物,其身上本身就有豐富的題材。把下賤、下九流的人和最華麗精美的國粹京劇結合在一起,文化的傳承和人物的低賤的衝突,再把這種衝突放到動蕩的歷史中,畸形的愛,對藝術的愛,不得伸張的愛,被屢屢打斷破壞的愛。

1995年,《大話西遊》讓很多人笑開了懷,也讓很多人笑出了淚,香港回歸還剩2年;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

我希望是一萬年】

要說起穿越時空的愛情,港片電影《大話西遊》可謂是早期穿越電影裡面食材豐富,不可多得的一部經典之作。它「無厘頭」和「後現代」的語境完全顛覆了我們當時的審美習慣,更奠定了星爺(周星馳)在喜劇界大師的寶座。

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普遍陷入一種彷徨和逃避的狀態。當年賣座的《無間道》剖析內核核心正是描述的當時香港回歸在即,各社會層次人群一種普遍的缺失感和迷茫感,而1995年出道的《大話西遊》導演的初衷本就是一部「用喜劇的方法表達的悲劇」,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入民心,正契合回歸後港民逃避現實的心態。

這是一部痛徹心肺的喜劇。

世界是巨大的枷鎖,你不得不重複自己或是別人的生活。

你的周圍充斥著無數來不及,你卻只能在最後說: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在猶豫了!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1997年,香港回歸,舉國歡慶,但是有的人卻在破舊電影院看一部《春光乍泄》看得落淚;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20世紀的香港電影,王家衛一定是不可繞過的一筆。在被人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王家衛用自己獨特的才情和視角審視人生,對快速發展社會中都市男女的情感作出了自己的表達。《春光乍泄》也許並不是王家衛受眾面最廣的片子,但於我而言,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春光乍泄》拍攝於1997年,對於香港,這是一個敏感的年份,97年到了,香港即將回歸祖國,很多香港人此時的心態是茫然的,他們無法預計到回歸后的香港會變成什麼樣子,於是有的人外遷移民,有的人選擇得過且過。

而在他所有的片子中我認為技術最為成熟的當屬《春》(截止至《2046》)。沒有過多的炫技,一切調度都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氣氛,讓觀眾感受到了鏡頭的美。彷彿攝影機在這裡已不單作為一個記錄者,而更像是一位演員同時參與了表演,如同片中的探戈一樣,讓人心醉。

2002年,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每個時代都有江湖,而那個時代的江湖,屬於《無間道》;

【對不起,我是警察】

2002年香港電影持續走下坡路,港片出一部死一部,單部港片票房都在200萬港幣左右,有500萬已經算很好的了。但最終《無間道》在香港收穫5500萬港幣,並被美國華納公司以175萬美金拍下重拍權,創造亞洲電影之最。

黑幫電影一直是香港最主要的類型片之一,但95年之後有不復當年之感,很多類型片難以拍出新意,觀眾不再買賬。《無間道》厲害之處在於大膽選用黑幫卧底題材,並且匠心獨運,筆墨最重的部分不是放在黑幫與警察對立,而是置於人心的糾纏,警匪身份的倒置,人世道義的層面,某種意義打開了香港電影的思路。

電影受到表現主義,荒誕戲劇的影響。全電影通過緊張的節奏,現實與想像內容混合剪輯,讓觀眾浸淫在和兩個主人翁一樣焦灼而壓抑,充滿疑惑和情感。最後故事本身既合理又荒誕,而且三部曲盤繞錯節打亂時空,讓人覺得一遍遍無休止的輪迴感。而其中交織的愛恨情愁,是非正義,不論是警還是匪,一樣陷在貪嗔痴里。沒有人是勝利者。

是的,這就是無間地獄。由人的心造成的。不斷的輪迴。

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沒有盛大的慶典,《無間道》沒能拯救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奄奄一息。

記得我在那時看港片的感覺是,不管什麼片子,哪怕看完會說爛,從片子一開始,我就能被帶進去,跟著它的節奏走。這說明一方面彼時港片「接地氣」,另一方面一味追求數量和進度使得每部即使有亮點,也只是淺嘗輒止。

自《無間道》起,港片真正進入「精緻化」的階段,這種精緻化主要表現在:視覺表現的精緻化和故事寫作上強調整一感拋棄隨意化。看《無間道》之後的港片,再普通的片子也會努力像拍廣告大片一樣把畫面做得好好的,故事再無聊至少也往完整上講。

最關鍵的,香港電影不再親切了。

簡而言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那種港片風格,2007年基本已喪失殆盡,《無間道》是新時代的序幕,更是舊時代的輓歌。這種變化無論其影響,其實都是應對變局的無奈之舉。

2017年,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人人都在慶祝香港回歸,但是香港電影死了。

這個概念死掉,不是說它不再做電影了,只是說在電影界地位不重要了。這麼多年的積澱擺著,而且背後還有依舊龐大的娛樂業,香港仍然是一處電影重鎮。而香港的電影人依舊會在華語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像杜琪峰為首的銀河、許鞍華、林超賢等導演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並且也不時推出佳作。但這些都無法挽救香港電影這個概念的死亡。

這是一個對工業要求無比嚴苛的電影時代,香港電影沒有工業,只有師徒制,打游擊、賺快錢的方式,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沒落是一定的。

不只是香港電影沒落,香港的電視文化、音樂文化、文學等等,都在沒落。

這座城市正在老去,

這個地方的規則和秩序正在被丟棄,

這個時代的歷史正在消亡,如同記憶中的香港電影一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