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北京中考物理,難在哪裡?

先簡要說說2018年北京中考改革。走聯考的改革思路,將取消文理分科,變為文理混搭自選。各個科目,將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思維能力的考察,學科理論與生活實際結合的考察。物理,作為自然科學之首,這個特點必定體現得尤為突出。普天歡慶,萬眾期待。這必定是教育發展又一次大的進步。然而,重大的變革,往往不是突然「斷層」,它需要一個前期過度,讓廣大老師和學生能夠提前適應。2017年中考,便是中考改革的過度年。中考物理,今年,可能又會成為中考後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究其原因,就是這個學科不變則已,一變,很多數人難以適應。難以適應的原因,是考題更加靈活了,物理純理科標籤似乎得作出變更,現如今的物理,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文科基因。以下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張傑老師對中考物理試卷進行評析。

考試剛結束,手機就炸開了鍋。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區已經被學生的吐槽瘋狂佔領。還收到幾百條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各種詢問。其中心思想就是:物理題難。尤其是實驗探究。寫了,但不知道答案對不對。其實,物理學科一直以來都是讓很多學生「懼怕」的一科,「難」是物理的天然屬性。不同的是,15年以前的難,主要體現在力學和電學繁雜的過程分析和數學計算,那時的物理,更像是「升級應用版的數學」。如今物理的難,那是真難,更像是「升級應用版的語文」,探究實驗的靈活多變,科普閱讀的不確定性,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困擾,答案的「『靈活不確定性」,成為了物理新的特點。然而,那是不是說,物理就不能像過去那樣有邏輯嚴密的解題思路呢?答案是否定的,再靈活的考題,也有不變之處,學生們懼怕焦慮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還沒有找到物理中不變的點所在。如果找到了並熟練掌握,物理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讓人焦灼。下面,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張傑老師從概念定律理解、實驗綜合探究、科普綜合閱讀、物理綜合計算四個方面,對今年物理試卷進行簡要的評析。一方面,讓17屆考生回憶,為自己高中物理學習做準備。另一方面,讓18屆考生憧憬,提前調整學習思路和方法,迎接我們改革背景下第一次考試。

第一,物理概念定律的準確理解與記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學好物理,考得高分的前提。

注意順序,是先準確理解,然後精準記憶,而且,是結合生活實例的去記憶。這也是比較傳統的學習過程。比如,單選考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學生就需要深度理解功與能的關係,能量的轉化與轉移。與此同時,需要儲備大量的實例:做功改變內能有哪些例子,熱傳遞改變內能有哪些例子。再比如多項選擇,近似概念的對比理解。內能與溫度、熱量。抓住它們之間的差異:內能是什麼?能量的一種,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溫度是什麼?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量又是什麼?熱傳遞過程中轉移內能的多少。吸收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一定改變,但是溫度卻不一定改變,例如晶體熔化與凝固。對比理解+實例記憶,在任何時候,對於學習物理,都不會過時。再比如,多選考察相互作用與二力平衡的區別,抓住它們的差異:相互作用,就是A給B一個力,B給A一個力,體現「禮尚往來」,一定作用於兩個不同的物體。二力平衡則是同一個物體受到兩個一樣大的力的作用,概念完全不一樣。

第二,實驗綜合探究,是現如今物理成與敗的絕對關鍵。掌握實驗設計的核心概念,掌握實驗設計的邏輯思路,多動手,然後進行一定數量的專項練習,是高分的秘訣。

實驗探究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是理解「變數」。遇到探究實驗,首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1)自變數是誰?它變了么?它變了幾次?(2)有控制變數么?它控制不變了么?(3)因變數是誰?它測量或者計算出來了么?測了幾次或者算了幾次?如果能準確駕馭這三個問題,實驗的核心概念,我們就算是掌握了。展開解釋一下,關於變數,就是我要研究問題A,它可能會受到B的影響,那麼,B的變化會導致A的變化,B就是自變數,A就是因變數,其餘的自變數,都需要控制住為定值。關於次數問題,「有關無關」,我們就做2次,形成對比,「越越」,一般做3次,如果是「正比反比」,亦或「函數表達式」,就做6次或者以上。附上實例,實驗選擇題的22題「會發電的衣服」,25題「可探究的科學問題」,29題「控制變數」問題,34題「自變數確定」,37題「過濾效果實驗評價」,都屬於變數理解問題。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實驗探究過程的邏輯設計。包括過程設計和語言設計。第一類,是學生們最懼怕的證偽實驗。讓你設計實驗去推翻一個觀點。這類問題的痛點,是學生找不到答題題眼,然後組織精確的物理語言去進行邏輯論證。其實證偽實驗也是有套路可尋。目前常考句型就是2種:第一種,是某同學為代表的學渣得出一個錯誤或者片面的結論。我們的核心思路,應該是舉反例,改變自變數,設計一組對比實驗,得出跟原結論不一樣的結論或現象,去推翻他。例如,今年考題第39題,任何情況下,F都與V成正比,我只要找一個不成正比的情況,就可以了。第二種,是辯證句式「』是A不是B」。也有套路可尋。例如,設計實驗,證明,「鉛塊吸在一起,是分子引力,不是大氣壓力」,「碘升華管出現紫色碘蒸汽,是升華,不是熔化再汽化」,都屬於這一類。我們的核心思路,應該是破壞或者約束B的發生條件,使B不能成立,再去看原實驗現象是否繼續存在,通過對比得出結論。

第二大類,就是實驗步驟的邏輯設計,且往往實驗步驟題都是實驗的壓軸題,分值高難度大,細節處難以把握。今年中考當然不例外。40題設計實驗:液體溫度的變化與比熱容有關。41題設計實驗,槓桿平衡下動力的函數表達。這類實驗題雖然內容多變,也是有「套路」可尋。實驗設計也有自己的邏輯特點:實驗準備-變數測量--數據記錄-表格設計。詳細版本,可以用6個字來形容,就是「裝」、「測」、「改」、「仿」、「算」、「表」。組裝實驗器材,變數準確測量,控變說明清楚,次數達到標準,表格設計到尾。然後,再把握實驗中的細節,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實驗板塊花的筆墨較多,因為這是廣大學生最核心的痛點所在。總結一句話,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靈活多變的實驗考題,一定有其答題的「『根」所在。如果說實驗題是漂浮在天空的氣球,掌握了實驗的核心概念與邏輯思路,抓住了這個「』根」,就好比抓住了氣球的線,球是跑不掉的。

第三,科普綜合閱讀,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理論結合實際能力。是中考改革背景下意義最深的一道題。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的教育理念是「終生學習」。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相對較短,人生更長的階段,是離開校園之後。學習能力最好的體現,無論文科還是理科,無疑就是閱讀。閱讀輸入和信息輸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信息輸出上,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考,這也是試題靈活的原因之一。今年的閱讀題《洛陽橋》,把這個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方案,述說理由。外加橋墩的優點闡述,實際應用。題型上,已經有點像學士和碩士論文了。反推我們的物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過去的課本外加機械做題上。過去學習了壓強,是深度訓練各種難題,如今學習了壓強,我們更多的,是要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會應用到壓強,如何用壓強,去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第四,物理綜合計算,考察的是學生對電學和力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記憶與應用。難度和過去相比(15年以前的中考計算),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這也進一步表明了中考改革背景下,物理考試重心的轉移。

2017年中考物理已經結束,雖然學生們整體反應有點難,有點「超乎想象」,但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張傑老師表示個人仍要為試題點贊,為題目背後的邏輯點贊。整套試卷作為中考改革過度年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它非常清晰的向我們傳遞了如下幾條信息:(1)學習物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準確理解核心概念與定律,並能理論結合實際,是前提。(2)多做實驗,多練實驗,並完成實驗報告,是如今物理學習的核心。具備實驗的基本思路,具備實驗的邏輯設計能力,是考試高分的秘訣。(3)課本很重要,但不能只局限於課本,要多閱讀多實踐。提升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表達一句我個人觀點,也算是勵志。物理難,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怕,難才有意思,挑戰難題更能凸顯出我們的能力,知難不退更能證明我們的堅毅。大家在新一輪物理學習中更換思維,享受快樂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