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慈善學人 | 當公益組織遇上專業社會工作和社區 ——以常熟市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編者按:隨著社會體制轉型及城市化的迅速發展,社區內的治理關係也隨之出現新變化。社區內部問題主要來源於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及居民之間的關係不協調。特別是現代商業小區的出現后存在著較為複雜、動態的社區問題。在這一問題中,社區居民及社區自組織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為社區自身提供服務,如何由訴求對抗轉化為居民主導、多元參與成為目前社區治理的重要議題。本期社區專欄從各個角度理論聯繫實際解讀大陸現階段各種社區現象,期待能夠和各界關注社區的同仁溝通交流。

——本期主持人 吳楠

南京互助社區發展中心、翠竹社區互助中心理事長

作 者

周 艷

常熟理工學院副教授、博士,

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

吳彥彰

常熟市中教師

流水琴川義工協會、

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

正 文

1998

互聯網興起,一群網友因文結緣,相聚網路。

2002

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流水琴川」。

2005

5月

流水琴川網站開設「弱勢關注」板塊。

2005

08.27

第一批愛心網友為一個簡單的善念走到一起,流水琴川義工團成立(掛靠團市委,未獨立註冊)。

2005

2015

十年公益,

初心不移,

堅定前行。

2015

07.05

流水琴川義工協會在常熟市民政局註冊成立,致力於推動現代化、專業化的公益事業。

12年來,流水琴川人始終弘揚「上善若水」與「和合仁愛」的公益精神,通過外塑品牌、內強建設、規範服務、提升品質,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現代化的適合本土公益組織發展的具有常熟特色的「品質公益」之路,志願服務領域涉及助老、助學、助殘、生態環保、文明交通、紅十字、擁軍優屬、文化義工等。

截至2016年底,團隊共有註冊義工4100多人,累計為社會服務時間超過24萬小時。

2016

常熟市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簡稱「和愛社工」)成立,是流水琴川義工協會發起的非營利性專業化、職業化社會服務機構。

機構秉持「和合、包容、專業、仁愛」的和愛價值觀,遵循「助人自助」社工理念,融合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知識,讓專業社會工作助力公益事業再發展。

2017

4月常熟市社區服務社會化試點項目啟動,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作為項目承接方中標了兩個管理區(方塔管理區、興福管理區)及四個社區(北門大街、顏北、常福、明暉)的社區服務社會化試點項目。

成立「和愛社工」並進入社區的推動力

通過對機構發展歷程的簡單介紹可以發現,流水琴川是一家有著12年歷史的公益組織,而且在專註於志願服務11年之後,又遇上了社會工作和社區,開啟了組織發展的新篇章。這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呢?

1

環境影響——社會工作大發展的外部環境

表1梳理了2009年以來國家層面出台的社會工作相關文件。

表1:國家層面出台的社會工作相關文件

年份文件文號
2009《關於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通知》民發〔2009〕145號
2010《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發〔2010〕6號
2011《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組發〔2011〕25號
2012《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中組發〔2012〕7號
2012《關於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指導意見》民發〔2012〕196號
2013《關於加快推進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民發〔2013〕178號
2014《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意見》民發〔2014〕80號
2016《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意見》民發〔2016〕186號

資料來源:民政部網站

通過表1可見,2009年之後,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相關文件密集出台,這些文件主要集中在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和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支持方面。

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和推動之下,地方各級政府也同樣加強了對所轄區域內社會工作人才和機構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促進了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和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大發展。

(1)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發展

2006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規劃正式納入國家頂層設計,當年10月,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自2008年6月至今,共舉行了9次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

至2016年底,累積已經產生近30萬名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全國範圍內已初步建成一隻76萬人規模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到2020年,預計達到145萬。

近年來,江蘇省社會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在政策創製上出台了《江蘇省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

至2016年底,全省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數達到3.7萬餘人,居全國第二,規劃到2020年全省持證社會工作人才要達到6萬人,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人才7名以上。

在蘇州市,2016年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數為2052人,通過人數全省第一。同時,蘇州市持證社工人數達到9672人,列全省首位。

從全國到江蘇省到蘇州市的政策傳導效應影響之下,常熟市也積極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民政局出台三年激勵計劃,通過考前培訓和持證后獎勵等措施,使得報考和通過人數屢創新高,至2016年,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總人數已達到1087人。20174月,常熟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成立。

流水人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開始接觸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和理論知識,開始積极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並且在2016年首次有8名成員報名參加考試並有6名成員通過,獲得助理社工師的職業資格。

(2)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發展

2003年,第一家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樂群社工服務社在上海浦東新區成立。

2009年,民政部出台了《關於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通知》;2012年,民政部、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指導意見》;2014年民政部又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意見》。

在政策的許可和大力支持之下,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的普遍做法,民辦社會工作機構進入發展的黃金期。

據統計,全國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10年前只有幾十家,2011年為750家,到2015年底增長到4689家。

常熟市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正是在全國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大發展的背景之下由流水琴川義工協會發起成立的。

「和愛社工」成立伊始,就提出「讓專業社會工作助力公益事業再發展」的發展目標,致力於在流水琴川義工協會的基礎之上,探索走專業社工與義工融合發展、「兩工」互動的公益發展新路。

2內在驅動——機構專業化提升的內在需求

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之外,推動流水琴川向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更為重要的原因則在於機構專業化能力提升的內在需求。

流水琴川義工團,在十二年中所做的工作都是「助人」,怎樣更好地助人,是義工們在志願服務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而自從接觸到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使大家找到了解決困惑的法寶和理論依據,也正因為如此,團隊中掀起了學習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的熱潮。

這裡舉兩個小例子來說明:

(1)授魚與授漁

  • 專業社會工作提升支教助學品質

細雨初夏北川支教、「黔蘇夏令營」貴州支教助學項目是流水琴川義工協會持續多年開展的品牌項目。

項目負責人為「常熟一客」和「尚湖」,一個是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的老師,一個是尚湖中心國小的語文老師,兩人都是流水琴川的理事。

支教團隊彙集了常熟市重點學校的優秀師資力量、大學生以及其他義工,所有參加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面試和培訓。

在多年來支教助學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尤其是在接觸到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更加清晰了對「助人自助」理念的認識,並且在一次又一次團隊討論甚至觀點交鋒的過程中不斷優化項目設計,有意識地將專業社會工作的方法運用其中,只為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更有效果的幫助

(2)樂享晚年、高齡互助、陪伴增能

  • 專業社會工作助力為老服務事業再發展

為老服務是流水琴川義工協會自成立以來就堅持不懈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

但是,原來的為老服務活動通常僅僅限於義工到敬老院或者社區中的困境老人家中進行定期探訪,與老人聊聊天,為老人做些理髮、打掃等簡單的幫助。

在接觸到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之後,為老服務的方式有了新的變化,設計了「樂享晚年——高齡老人互助計劃」。

以專業「小組工作」、「個案工作」方法為指導,以「助人自助」為服務宗旨,鏈接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心理專家和愛心企業支持,緩解獨居高齡老人的孤獨感與寂寞感,提升獨居老人交際、互助的能力,激發潛能,協調關係,用生命影響生命。

該計劃的實施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從前期的義工帶領老人活動、問診、分享交流心得。

到後期老人們提出自主活動,以小組形式組織下棋,煙雨社區的徐本堅老人主動請纓給其他老人講述常熟歷史文化,至今已開了多堂課,不僅在座的老人們聽的津津有味,義工和社工都從歷次的聽課中學習了很多。

而且有的老人還主動參加到流水琴川的義工隊伍中,從受助者成為了助人者。

這些鮮活的事例實現了項目的初衷,使得流水人對社會工作 「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3政策指引——社區服務社會化的項目支持

「社區服務社會化」是整個蘇州地區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的又一重大舉措,是繼「政社互動」和「三社聯動」之後的新探索。

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是以「培育社區力量、助力社區發展」為使命,探索建立以社區為樞紐平台,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依託,以專業社會工作為理論支撐的「三社聯動」新型社區服務機制。

社區服務社會化的項目支持使流水琴川「和愛社工」以整合性社區社會工作的方式進入社區,開始從整體上關注本地的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問題。

表2列出了常熟市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的目標要求,涉及到街道和社區兩個層面,涵蓋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一種整體打包的方式。

表2:常熟市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目標要求

街道層面3社區層面31、轄區內社會組織的培育
(1)建立社區服務需求發布、資源對接、應急響應等機制和隊伍; (2)搭建「三社聯動」運作平台;
(3)形成適合本轄區實際的規範化社會組織培育流程和機制。
1、轄區內2類弱勢群體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1)服務對象:低收入家庭、失獨家庭、單親家庭、家暴家庭、困境未成年人、殘疾人、高齡空巢老人、吸毒和服刑人員家庭、新市民家庭等;
(2)分類調查需求、建立服務檔案和跟蹤服務記錄;
(3)開展社會倡導、鏈接社會資源,營造良好環境。
2、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能力
(1)與街道(鎮)、社區(村)共同開展需求調查、制定培訓計劃;
(2)組織實施各類符合社區工作者需求的培訓;
(3)為社區工作者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技術和方法、情緒支持等督導服務。
2、轄區內居民自治專業化能力提升
(1)對社區焦點問題進行調查分析,重點圍繞公共空間使用管理、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群租屋管理、停車難、物業糾紛、失地農民市民化、無物業老新村引導居民自治等,探索建立「兩平台雙議事」機制;(2)協助社區居(村)委會開展鄰里守望、樓道文化等各類社區活動
3、轄區內社會組織公益坊或者公益資源集成等實體化平台建設
(1)指導並承擔孵化基地或公益坊的運營管理和專業技術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包括項目研發、機構培育、供需對接、資源集散、交流合作、公益推廣及志願者隊伍建設等各方面; (2)根據需要,為培育基地鏈接或引入所需資源。
3、轄區內社區公益服務的指導和策劃
(1)會同社區居(村)委會制定社區志願者服務發展計劃,協助招募志願者,做好培訓、督導等工作;
(2)搭建居民線上線下交流平台,顯著提升社區志願互助網路和社區治理參與度,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並提升其活力、服務能力和獨立運作能力,提升年輕居民參與度

資料來源:

《常熟市關於開展社區服務社會化工作的實施意見》

機構的優勢

筆者2016年12月受邀加入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擔任該機構的理事,開始對這一組織的工作進行深度介入,迄今為止已有七個月的時間,這期間逐漸地參與、觀察和思考,總結出該機構的幾方面優勢。

1根植於本土的深厚社會基礎

流水琴川是一支名副其實的草根組織。理事長「遠風」,真名吳彥彰,是常熟市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

1998年是互聯網興起之時,當時網友們還是在網上的論壇(聊天室)里進行交流,常熟的一群文學愛好者藉助網路平台形成了一個「以文會友」的小群體,而「遠風」也因為愛寫些小文章而成為其中的一員。

2002年,這個網站取名為「流水琴川」,此名源於明代詩人沈玄描述常熟的一首詩《過海虞》:「吳下琴川古有名,放歌落日偶經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到了2005年5月,網友們將目光投向了身邊的弱勢群體,在流水琴川網站開設了「弱勢關注」板塊,並從線上走向線下,開始了自發組織,攜帶物資到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開展慰問活動。

於是,2005年8月27日,第一批愛心網友共同發起成立了流水琴川義工團。

直到現在,流水的義工們仍然保留著用網名相稱的習慣,也算是一種獨特的組織現象。

12年來,流水人憑藉自己的努力與堅守,逐步發展成一支擁有四千多名註冊義工的公益組織,服務領域涉及助老、助學、助殘、生態環保、文明交通、紅十字、擁軍優屬、文化義工等,成為虞城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該組織也成為常熟市家喻戶曉的志願服務組織,獲得市民好評無數。

2016年,共有1507名流水琴川義工參加志願服務,累計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時長達8.8萬小時,團隊年服務時間與人均年服務時間均遠超蘇州各公益組織,位列全國前茅。

榮獲江蘇省優秀社區志願服務組織、蘇州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蘇州市最佳志願服務團體等榮譽稱號。

2豐富的各行業人力資源儲備

人是組織發展的根本。

可以說流水琴川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公益道路上前行的過程中彙集了來自於各行各業的人力資源。

在四千多名義工之中,有中學老師、大學老師、學校校長、醫院醫生護士、公務員、國企總經理、私企老闆、律師、心理諮詢師、企業員工、服務人員等等。

這些人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技能和擅長之處,如組織協調、攝影、計算機、護理、寫作、文藝、理髮、園藝、應急、維修等等。

在流水琴川,每一位流水人都是「益家人」,這個組織既為他們打造了提供志願服務、貢獻時間甚至金錢來幫助他人的平台,使義工在提供志願服務的過程中獲得內在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發揮自己特長和才能的平台;更為重要的是,還為每個成員提供了家一般的溫暖和歸屬感,通過時間銀行的志願者反哺機制,將來義工們也將會獲取更多的褒獎和多方面的支持。

3強大的多元化資源鏈接能力

一方面,多年來紮實的志願服務,使得流水琴川與諸多政府部門、企業、單位、社區等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他們都成為機構可以鏈接的資源。

另一方面,每一個流水人也都是機構賴以依託的重要資源,而且不僅僅是一個人,還連帶涉及到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以及這個人的其他社會關係網路。

總之,每一個流水人又成為一個個的核心結點向外擴散,從而構成了一張強大的資源鏈接網。

上述兩點,就使得流水琴川具有了強大的多元化資源鏈接能力。

4

不斷完善的管理和組織體系

12年來,流水琴川逐步從鬆散、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細化、民主化、規範化管理。

流水琴川義工協會以章程為統領,以創新為驅動,進一步理順了理事會、秘書處(分會)及微區、微隊各工作部門的權責關係,進一步完善了微區微隊管理制度、秘書處制度、培訓制度、監察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項目+微區(微隊)的協作協調機制、協會會員的管理髮展制度、大數據協同工作微平台使用規範等配套制度,努力實現義工團隊的分權分層、精緻細化和高效管理。

2016年,通過崗前培訓、義工見習、正式義工轉正等流程化管理,正式入編新義工達644人,全年新義工活動參與率達94.5%,義工的參與率和保有率再創歷史新高。

目前包括城區、鄉鎮片區的微隊總數已達41支。在網路平台上能夠清晰地看到個人及各微隊的志願服務時間和排名,在微隊間形成一種無形的競爭壓力,從而有助於實現一種良性高效的團隊自我管理機制。

此外,2015年,流水琴川義工協會黨支部成立,開創了常熟市公益組織黨支部建設的先河。

同樣,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自成立伊始也注重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和組織體系。

2017年,「和愛社工」黨支部成立,黨建+公益,黨建引領社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將黨建工作實實在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總之,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效的組織架構、自主開發的網路平台等,保證了規模不斷擴大的組織能夠良性運行,也使得流水琴川的義工協會與「和愛社工」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互補態勢,為「專業社工與義工融合發展」、「兩工互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基於文化引領的學習型組織

隨著流水琴川的不斷發展,團隊建設已經由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項目建設向義工文化的內涵建設發展。

「推動公益服務,傳播公益文化,成就公益夢想」,「百年公益,和愛人生」成為流水人永恆的公益使命和願景,「上善若水——奉獻、堅持、包容、追求」的精神成為流水人傳承的價值基因,成為組織和個人行為的基本準則。

每一位流水人都有志於做一個願奉獻、能堅持、懂包容、有追求的新時代義工,使志願服務更上一個新台階。

公益知識學習

流水琴川里有一支專業的公益講師團,講師團在弘揚公益文化與志願精神、研習公益政策與前沿理論、推廣現代化社會組織治理經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累計為各服務隊、各共建單位進行專業化的公益宣講和能力培訓達100多場次。

社工知識學習

機構負責人吳彥彰是高中的物理老師,多年的公益實踐以及把這支公益團隊帶得更高更遠的內在驅動力使得他對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知識求知若渴。

在團隊中,他帶頭學習社工知識,考取助理社工師資格,還報名參加了蘇州市第二期督導培訓班學員,成為常熟市第一批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蘇州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理事,常熟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目前,已有6名流水琴川義工成長為專業社工。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正式成立,揭開了流水琴川專職化、專業化發展的新篇章。 如今,流水人已經掀起學習和自覺運用社工理論與方法的高潮。

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的推進與成效

上述優勢,為流水琴川更好地助力社區服務、為社區建設錦上添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憑藉12年義工團隊的發展,引入專業社工管理,流水人積極探索「義工+社工」「三社聯動」「社區服務社會化」等現代化社會治理新模式,讓專業社會工作助力社會公益事業再發展。

1整體策劃

項目以社區及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和」與「愛」為兩大主題,圍繞「3+3」總目標,切實擴大居民參與、激活組織活力、促進社區發展,讓社區多元主體共唱「和愛」歡樂頌,共建「幸福家園」。

圖1:和愛理念與和愛社區的實現途徑

(1)和愛服務

綜合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等專業工作方法,重點服務轄區內空巢老人、殘疾家庭、困境青少年等弱勢群體,協助服務對象緩解問題,構建社會支持網路。

累計服務不少於40戶,其中不少於10個個案。

(2)和愛調查

通過社區調查與分析,挖掘居民的精細需求,掌握社區資源,讓「幸福家園」、「時間銀行」、「授漁計劃」、「社區義巡」等流水琴川品牌服務項目落地社區、服務社區、激活社區,增強社區自我發展的能力。

(3)和愛公益

公益課堂:整合資源,鏈接團隊,在社區內開設公益課堂,課程內容涵蓋黨建、司法、心理、健康、手工、親子、花卉、智能生活、虞山文化、志願精神等。

公益隊伍:建立以流水琴川公益微平台為載體,以社區時間銀行為激勵支撐的社工引領、志願參與、互助自治的社區新型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理髮、測量血壓、小家電維修、環保、巡邏、日間照料、鄰里互助等社區志願服務)

公益企業:跨界合作,多元共益。構建社區愛心商戶聯盟。讓善商支持公益、公益惠及居民、居民點贊商戶。

(4)和愛活動

協助社區開展鄰里守望、樓道文化等各類社區活動。

開展社區文化巡訪、社區尋寶、納涼晚會、社區公益集市、手繪社區、社區公益嘉年華、社區春晚等活動,共同營造群眾性社區文化生態圈。

(5)和愛議事

發掘和培育社區領袖,組建社區自治議事會。透過開放空間議事模式,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共商共治。

組織居民議事1年不少於4次,議事內容形成項目化方案並解決不少於2例。

(6)和愛培力

以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名義,每年開展4次轄區內社工增能培力課程,年終形成本轄區社區工作者調研報告和社工人才庫。

區域內社會組織負責人輪訓每年不少於2次,建立社區服務需求發布、資源對接、應急響應等機制和隊伍。

組建三類街道層級社會組織;培育或提升5個社區社會組織。形成本區域服務需求發布流程和培育機制。

2穩步推進

在項目總目標和總體策劃的基礎之上,項目組採取穩步推進、穩紮穩打的方式,形成一個首尾相連、循環往複的閉環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項目推進過程循環圖

上述項目推進過程循環圖是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磨合而形成的。

在每個月開始之前,都要召開一次甚至多次團隊督導會議,會議包括社工培訓、案例討論、經驗交流、下月計劃制定等環節。

督導會議之後,項目的駐點社工根據會議討論結果制定出具體的工作計劃。

然後,召開街道和社區的對接會議,與街道和社區負責人就下一個月的具體工作計劃進行討論,協調安排時間,聽取街道和社區意見,對計劃進行修改完善,從而敲定最終的計劃。

按照計劃安排時間表,社工將計劃付諸實施。每月結束進行經驗總結,並開啟下一個月的工作,如此循環往複。

3多方協力

在整個項目開始之前,我們就充分意識到社區服務社會化不應是社工獨角戲,而是街道+社區+和愛機構+愛心企業、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多方共益、多元聯動的「協奏曲」。

因此,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方協力、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局面。

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注重建立「管理區+落地社區+和愛機構」之間的三方「協奏」機制,以「1+2+N」(即社工督導+駐點專職+多方支持資源的項目團隊),紮實開展各項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工作。

同時,通過社工服務+公益實踐+公益課堂+社區志願+善商聯盟,實現友愛、互助、志願的「社區之愛」;通過文化營造+協商自治+增能培力+組織培育+和愛機制建設,實現和睦、和合、和諧的「社區之和」。

4效果初顯

雖然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運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在最近的一次由民政局、管理區、試點社區和流水琴川「和愛社工」共同參加的討論會上,各方如是說:

常福社區秦書記:社區服務社會化試點之後,和流水琴川接觸,他們是一家根植本土的組織,深入社區居民之中。

我們和他們深入接觸之後,互相交流,活動結合進去,比如上次七一,流水琴川把四個社區的黨員集中到尚湖開展活動,支部書記們都感覺很新穎;父親節的時候,流水琴川組織的活動,上門去送花,居民很激動;還有夏至送粥,老百姓也沒有想到,很高興。

另外,在職黨員,本來要求到社區報到的,我就試了一下,在在職黨員群里和微信公眾號里發布信息,號召在職黨員參加到流水琴川的義巡活動中,後來有二十來人報名,我們就幫他們排了表,效果很好,促進了社區中青年人的參與。

我們社區轄區大,小區多,社會組織來,我們最希望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為老服務;第二是小區比較分散、活動組織不起來,所以我們希望社會組織進來,引導居民參與,共同解決治理難題,例如養狗問題、亂種菜等問題,引導居民自覺按照文明方式來做。

興福管理區徐主任:領導也很重視,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通過三個多月溝通、交流、開展活動,成效還是很明顯的。社區居民的認可、參與。

社區建設方面,光靠社區自己的力量是很有限的,社會組織是一個很好的助力,真的是減負,現在其他社區也感覺到好處了。

目前(我們管理區)只有兩個社區的試點,其他社區看到發的信息很羨慕,都在問為什麼不是所有的社區都有社區服務社會化落地。

民政局副局長周青:聽了大家的發言,感覺非常好。

  • 首先,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三方融合比較好。我們的目的是增進居民參與,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要緊密配合,也要全力參與。目前來看,社工機構的理念和專業化程度比社區工作者要強很多,社會組織不可能永遠在這裡幫助你們,你們實際上是在「偷師」,要跟社會組織學習。社區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一起開展工作。

  • 第二,多方協調做得挺好的,各方資源逐漸協調到社區來。

  • 第三,公益活動開展得也很好,但是社工也不是萬能的,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把基礎打好。

案例研究的幾點啟示和思考

本文以常熟市流水琴川和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較為詳細地描述了一家紮根本土、從事志願服務的草根公益組織遇上專業社會工作和社區的前因後果。

通過對該案例的深度剖析,有以下啟示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1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非常必要

雖然的社會工作教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恢復重建,但是發展卻十分緩慢,由於整個社會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提供足夠的崗位,因此多年來即使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學生,也很少從事對口的工作,而整個社會中則很少有人知道什麼是專業社會工作。

而近些年來,之所以社會工作大發展,直接源於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這樣,大量的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成員、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才開始有機會去接觸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方法,用以改進原有的工作。

另外,也正是因為各級政府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性舉措,才推動了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發展,並促使其進入社區並與社區組織合作進行社區社會工作的實踐和探索。

2充分發揮本土社會組織的作用

眾所周知,社會工作的開展,僅僅依靠社工是不行的,而是需要社工能夠帶動和鏈接義工等多方面的資源。

本土社會組織,尤其是有著多年來根植於本土的公益實踐經驗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本土社會組織,具有多重優勢,例如深厚的社會基礎、良好的社會信任、豐富的義工支持、強大的資源鏈接能力、完善的管理體系等等。

而在這些基礎之上,再生長出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將會產生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社工機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3社工機構與社區的關係與定位

社工機構與社區的關係和定位問題是專業社工機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入社區開展工作時不可迴避的問題,而且在各地的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少矛盾和衝突。

這一現象也已經引起學者的關注,如朱建剛和陳安娜通過對一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個案分析,揭示了專業社工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嵌入原有的行政社會工作之後,引發了街區治理結構中的「排異現象」而陷入困局(朱健剛,陳安娜,2013)。

我們認為,應從目前和將來兩個維度,引入時間變數來看待此問題。

目前,社區服務社會化的項目試點,目的是在社區面臨行政化困境、負擔沉重、能力不足等問題,而三社聯動的創新實踐也因為主體缺位(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人才缺位)和能力欠缺(社區能力不足、社工能力不足)而效果有限的情況之下,由政府來購買專業社工機構的服務。

其目標是多元化的,強調社工機構以整體性社區社會工作的方法來開展工作,其中既包括社區工作、小組工作和個案工作的實踐探索,也包括對社區組織和社區工作者的示範引導和增能培力。

因此,在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開展的過程之中,需要社區和社工機構的密切配合與協調,那種社工機構與社區居委會相互隔閡甚至衝突的狀態是我們在項目開始之初就極力避免的,這一點從民政局到試點單位已經基本達成共識。

當然,從長遠來看,社區居委會和民辦社工機構可能都將面臨著轉型與重新定位,至於對未來的展望,筆者已經另撰文進行分析。

4治理的真諦在於多元協商共治

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的進展,促進了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商共治。

民政局、鄉鎮和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之間在共同的目標指引之下形成了定期進行溝通與協調的機制,大大增進了各方之間的互信和理解。

此外,社區居民、愛心企業、其他政府部門、高校、大學生、各單位等資源也被鏈接進來,共同關注社區治理和社會建設,為社區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活力,也帶來和即將帶來無限的可能。

總之,治理的真諦在於多元主體的協商共治,多元主體的參與、互動、溝通、協調、合作、包容等是根本的前提。

5於實踐中促進各方學習與成長

通過多年來對社會實踐的觀察和思考,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社會的變化是緩慢的,變化來自於政府、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民辦社工機構等幾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作用。

同時,實踐中各個主體的學習能力也是強大的,因此,相關各方(尤其是政府)都要有足夠的耐心,於實踐中促進各方的學習和成長,也要允許多種實驗甚至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也不失為是一種進步。

註:本文為原創內容,如轉載請與微信 charitieschool 聯繫相關授權事宜。

撰稿 | 周艷、吳彥彰

  • 耿雲、王笑展、張建波:基於社會網路分析的社區治安模式比較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

  • 柴定紅:參與式互助社區,創一體化自治平台

  • 原珂:分類治理:城市社區衝突

  • 韓君:授人以漁還是改造漁業:社區基金會在英國的發展

  • 范傑臣:新建小區社區營造前置操作探索-以嘉定區信義嘉庭為例

  • 李曉壯:城市社區治理體制改革創新研究—基於B市ZGC街道DSY社區的調查(上篇)

  • 李曉壯:城市社區治理體制改革創新研究—基於B市ZGC街道DSY社區的調查(下篇)

  • 章敏敏: 「自治」的爭論與「城市社區社會組織自治」辨析

  • 陳建國:行政的實踐和自治的理想:國內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研究述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