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確保農產品戰略安全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鎖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於農業發展內外部環境變化,明確提出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其中,調優產品結構、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高端供給以及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都被視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確保農產品戰略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8月2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在新華社總社舉辦了「農產品戰略安全與政策供給」課題研討會,政、產、學、研等相關專家出席會議,共同為的農業供給側改革貢獻智慧。

新華社瞭望智庫董事長兼總裁吳亮表示,「農產品戰略安全與政策供給」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重點研究課題,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市場需求側變化,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保證有效農產品供給,提升優質農產品的自給率,減少對海外農產品的依賴度,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戰略安全的保障機制,並促進農民增收,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認為,當前國內的農產品安全現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農產品數量安全基本解決,雖然目前大豆、乳清粉等項目仍需大量進口,但已經基本可以保障食品供給;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特別是水土污染、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要引起重視。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高延敏認為,首先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標準體系,其次要實行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政策,要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體系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誠信制度,此外食品安全的信息發布平台也要建立起來,並且信息向社會公開。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巡視員許正斌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明顯提升,但也要看到,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外部壞境問題增多,比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氣污染等。

「目前小而分散的農戶在國內佔主體,這部分監管有難度。」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巡視員黃修柱透露,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部這些年一直在致力建設全國性的安全保障體系。

據了解,2008年,農業部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經過推動,現在各省均有農產品監管局和監管處,88%的市縣有監管處,75%的市縣有監管科,特別是鄉鎮這一級建立了監管站,農業監管體制和動物疾病防控體系已經建立起來。

黃修柱表示,下一步工作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第一是標準化生產,比如通過標準引領農民,每個步驟怎麼施肥怎麼用藥。第二是綠色化發展,農業用水很大,在生產中要控制水的使用,尤其是在缺水地區。此外要減肥減葯,據了解,到2020年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要實現零增長。第三是規模化經營,發展合作社,鼓勵搞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第四是品牌化發展,抓好「三品一標」和「三同產品」的生產及推廣。

的農產品未來如何發展?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認為,從政策方面來講有5個層面值得思考。首先,應大力發展農墾集團,培育的國際糧商。目前國際上有四大糧商,他們對國際糧食貿易的控制量達到80%,甚至擁有世界糧食的定價權。在,農墾的土地都是國有的,組織化程度很高,機械化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65%,規模效益很突出。這是優勢,應該把農墾這個國家隊好好整合,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最重要的是抓好農業源頭,解決良種問題。第三,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期貨農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期貨法律、管理制度建設,這有利於把握農產品定價權,還可以預期價格,套期保值,減少風險。第四,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保險機制,增強農產品的抗風險能力。具體來說有3個問題要細化,一是要精準保險,要落實到土地的實際經營者;二是保險要活,目前農業保險基本是政策險,都是財政給補貼,要探討政策險和商業險的結合;三是保險業要介入農村的管理,核心是應該提升農產品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第五,要大力發展智慧農業。

「農產品安全要想有保障,最重要的四個方向要把握好。」劉兆彬指出,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組織的現代化;二是加大農業法制化建設;三是大力發展城鄉一體化;四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首先要保證安全,一旦安全出了問題,農業多年努力就都白費了。」國家衛計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指出,農產品的營養和健康水平要提升,但最重要的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國際間糧食貿易、食品貿易保持暢通的情況下,不能在食品安全方面給進口商可乘之機。

許正斌提出,農業需要在生產方式、技術層面、監管體系方面做全面的升級。在市場監管上,除了依法監管、加強監管執法,還可以考慮引入聯合懲戒。一旦有違法違紀或者失信,將在所有的行業都走不通。此外要深入推進農村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的新產業、新業態,比如「互聯網+」等。

「國家應該從儲糧於倉變為存糧於地、存糧於技術。」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朝才指出,國內糧食生產要確確實實地增加科學技術含量,在糧食的「主戰場」實現現代化,「非主戰場」實現市場化。

用消費拉動農產品升級

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志紅強調,政府應該制訂政策,教育和引導消費者優先選擇優質的國產農產品,建立各種各樣的平台來幫助優質國產農產品做宣傳,鼓勵各個方面進行與農產品相關的食品安全營養和食用知識的科普。

原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建議大力發展全穀物食品。全穀物食品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利,還能減少糧食的浪費,提高糧食的利用率,發展全穀物食品對供給側結構調整以及保證糧食安全都具有戰略意義。據了解,全穀物食品的發展非常迅猛,2016 年全球有 7533 種全穀物食品進入市場,而 15 年之前僅有 218 種,15 年增長了 33 倍。高俊才希望國家進一步完善措施,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推動全穀物食品的發展。

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認為,農產品首先要安全、優質,其次就要朝著營養化、功能化發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以滿足消費需求,這應該成為一個趨勢和方向。比如花生中的高油酸花生是保健食品的一個重要原料,應進一步研發提升其附加值。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表示,製造要向創造轉變,唯有持續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更多層次的需求和更高水平的期待。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洞察消費者需求,伊利在行業內率先打造了大數據雷達平台。該平台覆蓋250 多個數據源,有效數據量級達到全網 90%以上,能夠全方位掃描、抓取、分析消費者存留於互聯網線上、線下各類場景中的海量數據,並對 500 多萬銷售終端、10 億級消費者和數量龐大的合作夥伴提供的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從而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實時洞察與精準分析。這樣的平台為伊利創新研發提供了有效依據。

把「油瓶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年來,食用油的自給率越來越低,有統計表明,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耗量從 2008 年的20 公斤上升到 2016 年的 24 公斤,每年都呈增長態勢。與食用植物油需求上升趨勢相反的是,油料油脂的總產量卻不斷減少,自給率越來越低。

有數據顯示,2015—2016 年度,食用油的消費總量為 3426.5 萬噸,利用國產油料(扣除大豆、花生、芝麻和葵花籽等 4 種油料部分直接食用外)的榨 油 量為 1105.5 萬 噸 , 國 產 食 用 油 自 給 率 僅 佔32.2%,這就意味著 67.8%的食用油需要依賴進口。

在山東魯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東偉看來,這種情況明顯威脅到國家食用油的供給安全,與「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也不相一致。

為了緩解油脂短缺、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必須實施多元化的油脂發展戰略。早在 2016 年 4 月份,農業部就曾印發 《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 年)》,明確了油料的品種結構調整重點—— — 兩油為主、多油並舉,重點發展油菜和花生。

根據這份新的食用油發展構想,花生作為具有傳統優勢及第二大油料作物,以其畝產量高、出油率高、極耐乾旱、不與糧食爭田等優勢,成為解決食用油短缺問題的生力軍。

公開信息顯示,山東魯花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擁有食用油和調味品兩大支柱產業,經過 30 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花生從良種培育、繁育推廣,到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孫東偉表示,魯花在 30 年的發展中,與億萬花生種植戶的增收致富、花生產業的健康發展及食用油的戰略安全已經緊密聯繫在一起。

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原首席科學家禹山林研究員指出,相對其他油料作物,花生具有生產規模大、種植效益高、油脂品質好、國際競爭力強的特點。目前傳統的油料作物大豆、菜籽、葵花、芝麻等已經失去優勢,大都依靠進口,唯獨花生一枝獨秀,蓬勃發展。2016 年,全國花生種植面積為 7000多萬畝,今年是 8000 多萬畝。由於種植效益高,種植區域廣,花生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大,將成為油料作物的主力軍。

一直以來,的花生育種主要以高產為主要目標,對花生品質方面的研究關注度較低。然而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對產品營養健康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用高油酸花生良種取代普通花生品種的第六次更新換代工作,迫在眉睫。

目前高油酸花生在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的種植已開始推廣。如果高油酸花生良種不能夠快速研發及推廣,促進花生良種的更新換代,作為老百姓主要「油瓶子」的花生,就會面臨著新的產業危機。在這種背景下,魯花於 2009 年成立了農業科技公司,專門從事花生良種的引育試驗、生產示範、經營推廣。2013 年以來,魯花農業科技公司聯合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參與研發了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產量、高含油量」的花生新品種10 多個,發展高油酸花生良種繁育基地 3 萬多畝,並計劃在 2—3 年時間內發展基地 1000 萬畝,致力於優質花生基地建設,促進高油酸花生良種的更新換代。然而,儘管魯花培育的花生新品種在油酸含量、畝產量方面均具國際領先地位,但在良種擴繁和產業推廣上仍面臨許多難題。

對此,孫東偉提出了四點建議:建議國家和政府拿出一定的扶持資金,扶持花生良種推廣企業,加快良種成果轉化速度;建議國家在土地流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支持或補貼 (每畝 500—1000 元);建議國家能針對花生種植出台相應的補貼政策,加大對花生良種推廣的扶持力度;建議國家相關部門一方面政策性鼓勵農機科研部門,另一方面持續加大花生機械的補貼範圍和補貼力度,以加快花生機械的普及率,提高花生的生產效率。

詳見今日食品報第2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