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朝歷代的豪門大姓

常言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姓也是這樣。在過去,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名門大姓,每一個名門大姓都有自己的興衰故事。在這些姓氏中,要說第一個影響最大的姓,應該是相傳由黃帝而來的姬姓了,它也是的第一個大姓。西周時期,姬姓成為國姓。

西周以後,最重要的王朝是漢代。西漢皇帝姓劉,劉姓變成了國姓,當然也算是名門大姓了。它來源於古代的劉國和名人劉累,儘管歷史輝煌,但它能夠從其他姓氏中脫穎而出仍是漢代的事情。兩漢時期的劉姓既是一個大姓,也是當時的貴姓,其興旺發達不僅與當時開國皇帝劉邦有很大關係,而且與西漢的賜姓政策、「和親」政策以及劉姓諸侯王的生活方式有關。

劉邦開國后,推行分封政策,同時又給功臣賜姓,這些都有利於劉姓人口的增加。後來,這些政策也都被其他皇帝繼承。所以,如果從這個方面看,劉姓在漢代能夠迅速崛起,成為大姓,仍然與他有關。

東漢以後,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天下大亂,王朝更替很快,稱王稱霸的人物大多是曇花一現,所以他們的姓氏並沒有幾個成為當時的大姓。相反,倒那些在東漢時期逐漸興起的豪門大族則如日中天,子孫繁衍,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其中如魏晉時期的王姓,便是較為著名的一個。當時有個「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意思是說,王姓貴族與司馬姓皇帝共同擁有對天下的統治權。後來,即使是在魏晉以後,每當人們提到姓氏,不是王、謝、袁、蕭,就是崔、盧、李、鄭、王,其中都有王姓,說明它已經是大姓了。

隋朝的大姓,無疑要算楊姓了。此前以及,楊姓的來源與「桐葉封弟」的傳說有關,封地所在的地方就叫做楊(今天的山西洪洞),再後來便有了楊姓。至於隋朝皇帝的楊姓,則最早發源於陝西華陰,與後來的「楊家將」同屬一支。

唐朝的大姓,則是李姓。隴西李氏李淵滅隋,建立唐朝,奉李姓為國姓。唐太宗修《氏族志》,將李置於諸士族姓氏之首,更將有功之臣賜姓李,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為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到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言李者稱隴西」。後世李氏多自稱隴西,有些也是附會。

唐代以後,宋朝的大姓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已見上述。宋朝以後是元朝。當時的皇族由於出自少數民族,還不習慣使用姓氏,只有名字。像鐵木真,就是寶石的意思。不過,當時的漢族人仍有大姓,像張、王、劉、李、趙這五個姓氏,還被稱為元朝的五大姓。後來,在明朝時,朱姓人口增長很快,特別是在明朝的特權保護下,迅速成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姓,而在此之前,它的人口不僅不多,在社會上也不曾引起關注。根據近代人李濟《民族的形成》一書的研究,明朝的十個大姓是王、陳、張、劉、郭、吳、楊、李、胡、朱,可見,朱姓只不過是明朝的大姓之一。但是,大約因為朱與「豬」同音,聽起來不雅觀,皇帝很少把朱姓賜給他人。這樣一來,儘管朱姓人口增長很快,卻很難超過張、王、李、趙、劉、楊等超級大姓。例如宦官鄭和,他原本姓馬,姓名馬三寶,因為遠下西洋有功,被皇帝賜姓。但所賜姓氏不是朱姓,而是鄭姓。

至於明朝以後清朝的大姓,主要是陳、李、張、黃、何。不過,就政治地位而言,清朝廷曾規定漢人的第一大姓是孔姓,也就是孔子所使用的姓氏。為了給孔子避諱,在雍正三年(1725)還專門下了一道詔書,不準老百姓再寫他的名字,實在無法迴避時也要故意缺筆不寫。相傳,等詔書一下,天下的丘姓人都為難起來:一方面是祖宗傳下來的姓不能隨便改,另一方面又是天命難違,違反了就要殺頭。最後,他們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也就是在原來的「丘」字右邊加上一個「耳」旁,變成了「邱姓」。從此,民間又多了一個傳說,叫做「雍正以前無邱姓,從此丘姓變成邱」。

清代尊崇孔姓和為孔子避諱,目的都是顯而易見的,也就是通過尊孔崇文來達到收買漢族人心的目的。今天,我們在評價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將其動機置之不論,僅就實行的後果看,對於加速滿族與漢族的融合,弘揚傳統文化,都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總之,經過幾千年的民族融合、文化養育,百家姓無論是大姓還是小姓,都是由中華民族的成員共同使用的,終於形成了今天的狀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