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小暑|小暑溫暾,心靜自然涼

何為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暑是「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古人真是玲瓏心,用大小二字把寒暑分了輕重,把這暑熱小出幾分輕巧。

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溫風至。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唐代元稹有詩曰:「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蟋蟀居宇。《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八月在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鷹始鷙。這一侯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另外一種說法是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搏殺獵食的技術。

小暑習俗

食新。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人們品嘗最新收穫的糧食,並舉行一系列重要的祭祀儀式,表示對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

天貺(kuàng)節是在夏季農閑、濕熱、莊稼初熟之際,通過民間節慶方式,調節人與自然、人與人自身和諧的歲時節日。「貺」的意思是賜贈,即天賜之節。

天貺節的來歷,有說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也有傳說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濕,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晒乾,后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為皇帝曬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晒衣服,以後此舉成俗。在六月六還有一種藏井水的風俗。這種藏水、晒衣是講究夏季衛生的良好民風

天貺節又稱「回娘家節」。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后,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女兒回娘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曆六月農閑期間,才為女兒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娘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天貺節的風俗。安徽大別山更是把天貺節辦成了隆重的民俗文化節。

詩詞中的小暑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這首節氣詩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隨著小暑的到來,熱風撲面;大雨來臨之際,竹子在風中喧鬧,雷聲中山色灰暗;一場場雨下來,門窗上有了潮濕的青靄,台階上長有綠苔;鷹感肅殺之氣將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蟋蟀羽翼開始長成,居穴之壁。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自夏至一陰生,到小暑已經伏藏了些許肅殺之氣,肅殺之氣也就是秋氣,秋屬金,所以說:「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消 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面對暑熱,心靜自然涼,靜坐也許是對抗暑熱的最好辦法,一直坐到「眼前無長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來的涼風。

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

能賦堂烹茶(其二)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詩人筆下的小暑溫熱得如此愜意。約上好友,烹上好茶,敘舊海聊,別是一番滋味。

喜 夏

金·龐鑄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釭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涼無一事,步屟到西廂

「青奴」就是竹夫人,古時消暑用的器具。古人深知「煩夏莫如賞夏」,所以詩人說「小暑不足畏」,用上竹夫人,時時處理公務,聽竹林鳥鳴,雨打荷葉,傍晚涼爽,閑暇無事,穿上木屐到西廂去。

小暑養生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人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