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慶特產傳說丨舌尖上的渝北土沱麻餅,已風行近百年

傳承人介紹土沱麻餅的製作工藝 一家土沱麻餅的鋪子

有人把重慶比喻成吃貨的天堂,滿大街的火鍋店,數不清的傳統小吃,小面、酸辣粉、糍粑等小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重慶人的成長,然而還有一些被藏在深閨中的小吃,雖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渝北人眼中,卻是人人都熟悉的味道,那就是——土沱麻餅。

1

家喻戶曉傳統小吃 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土沱麻餅又被叫做拗鍋酥皮麻餅,也有人稱吊鍋酥皮麻餅,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在渝北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是家喻戶曉的當地傳統小吃,對於渝北人來說,它不單單是一道美食,更是對歷史的記憶。2014年,土沱麻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渝北人都吃過土沱麻餅,不過小時候只有過中秋節才能吃到。」就職於渝北區一家大型企業的劉宇告訴記者,他今年32歲,是個土生土長的渝北人,土沱麻餅對他而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味道,而是承載了他童年美好願望。「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吃麻餅算是我的一個小小夢想。記憶中只有過中秋節,爸爸會從街上買一些為數不多的土沱麻餅,分成小塊拿給孩子們吃。現在過中秋節我們家很少吃月餅,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擺一盤土沱麻餅,一小塊一小塊的分給我們吃。」

不僅渝北人愛吃土沱麻餅,外地人也對它的味道讚不絕口。孫怡生在北方長在北方,1998年她來到重慶上大學時,才從同學口中聽說土沱麻餅,吃過一次后便再也忘不掉它的味道。「有一年中秋節,家住渝北的同學邀請我去她家裡過節,我第一次嘗到了土沱麻餅,甜而不膩,還有一股花香味。」孫怡說,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很懷念那種味道,同學年年都會郵寄一些過去讓她解饞。「比起懷念食物本身的味道,我更想念的是那份濃濃的同窗情誼。」

2

鼎盛時期 日產量高達10噸

近日,記者拜訪了土沱麻餅第三代傳承人李程,在麻餅的香甜中聽他講述這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

「土沱麻餅在形成最初,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品種,那個時候的人們,主要用白糖、麵粉加上純香的麻油,輔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冰糖製成香甜的麻餅,成為舊時人們的美味,也被大戶人家作為茶餘飯後的甜點。」在李程的講解中,記者了解到了關於土沱麻餅名字的由來。

清光緒末年(1925年),陳國恩在土沱老街上開設了一間「振江齋館」,推出齋館的主打產品——麻餅,一時間鮮香撲鼻,躁動小城。隨著麻餅的名氣與日俱增,江湖人稱「土沱麻餅」。

李程告訴記者:「土沱麻餅的創始人陳國恩是我的師公,傳到我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上世紀30年代初期,土沱麻餅的生產達到了鼎盛時期。在農曆各大小節氣期間,每天擁有近百個吊鍋進行烤制,使日產量達到十噸以上,除了銷售於重慶各大茶館和劇院外,商販們還使用木船將麻餅送往長江、嘉陵江各碼頭銷售。

3

改進工藝 打造全國名點

「溫度太高,燙得手都通紅通紅的。」這是李程第一次學習製作土沱麻餅時的感受。1980年,18歲的李程加入了當時的江北縣糖果廠,拜廠里的糕點製作師傅土沱麻餅第二代傳人李國卿為師,學習土沱麻餅製作技藝。為了學習這門手藝,當時只有18歲的他,常常在鍋邊一站就是一整天。

「學製作麻餅可不是件容易事,我剛開始學那會兒,可沒少吃苦。」李程回憶起他的學藝經歷時,感慨萬分。「比如,做土沱麻餅,在烤制環節,要將處理好的胚餅放入已經是高溫的雙層吊鍋內急火烘焙,烤制過程中火候的觀察、把握,是其中關鍵技藝。」李程說,製作土沱麻餅必須要經過用料、制料、和面、分面、包油酥、包餡、抻餅、篩麻、烤制、出品幾個步驟。「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稍有差池就會影響麻餅的口感和品質。」

通過5年的學習和不斷改進,李程做出了新一代土沱麻餅,改良后的土沱麻餅減少了糖和油的用量,口味更淡也更健康。說起製作工藝,李程滔滔不絕開始介紹了起來,土沱麻餅主料是麵粉、白糖和麻油,輔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根據品種再分別加上金鉤、火腿、桂花、玫瑰、棗泥等精料。做成成品后,土沱麻餅底面呈褐色,塊形飽滿完整,每塊約50克,皮薄餡大,松酥滋潤,味美甜香,風味獨特。

「土沱麻餅經歷有一個低潮期,在改良后又贏來了消費者的喜愛,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將這個製作手藝和百年老字號發揚光大,」李程告訴記者,1993年,李程在渝北開辦土沱食品廠,未來,他希望土沱麻餅能成為一個全國名點,將這個流傳百年的渝北老字號發揚光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