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物專家解讀石濤觀音像石刻碑

石濤疊石作品片石山房

石濤是「清初四僧」之一,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對後來的「揚州畫派」影響深遠。石濤擅長畫山水,很少有人物題材,2010年,在高旻寺內發現了一塊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文物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對石濤荷衣觀音像原畫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逐一考證。昨天,邗江文管辦公布了該石刻碑最新研究成果,原畫是丙寅年除夕有感而作,在石濤去世33年後依據原畫鐫刻而成,目前未發現該畫紙質母本,跋文中的「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是石濤書畫理論的初步總結。

石碑現供奉高旻寺內

依據石濤荷衣觀音像鐫刻

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原存於揚州霍橋鎮五里茶庵,「文革」時被村民藏匿於田塘。上世紀90年代末,霍橋鎮村民種田取土時,意外將其挖出。出於對觀音的敬畏之情,當地村民將此石碑奉為至寶,爭相供奉,一時間香火繚繞。當時,經過邗江縣人民政府協調,荷衣觀音像石碑作為文物由邗江文管辦收藏,該石碑現供奉於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之一的揚州高旻寺內。

邗江文管辦主任朱育林介紹,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材質為青石,高154厘米,寬86厘米,厚16厘米。碑身主體陰刻一體態豐腴、面容端莊慈祥的觀音菩薩像,畫中的觀音頭覆荷葉,手持凈瓶,下面為荷葉座。此外,石碑右上部題有:「一法不立,一法不舍,趙州石橋渡驢渡馬,良哉!觀世音又憑么去也?這一轉語,合是凈瓶,道得良久,云:噫啞噫啞。丙寅除夕夜清湘濟再題。」落款處,還刻有「臣僧原濟」、「苦瓜和尚」兩方篆文印章,石碑左下方刻有「乾隆六年南呂月與志堂敬鐫」字樣。

根據專家鑒定,石碑上的荷衣觀音像是以畫家石濤的荷衣觀音像為母本鐫刻而成。根據石碑左下方「乾隆六年南呂月與志堂敬鐫」字樣,朱育林推斷,此石碑的鐫刻完成時間應為乾隆六年(1741年),「南呂月」是農曆八月的別稱,石碑刻成的時間是為1741年8月(乾隆六年八月),此時距離石濤去世已有33年。

原畫作於丙寅年除夕

年後將北上京師有感而作

石濤是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在已知的石濤字畫中,並未發現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的紙質母本流傳至當世,這塊石刻碑也成為研究石濤荷衣觀音像的唯一資料。

邗江區文體新局文物科科長李智告訴記者,常見的觀音造型多以「端坐蓮花台,手執蓮花」的模樣示人,但這幅石碑中的觀音並未端坐在蓮花台上,而是頭戴荷葉,身著荷葉衣,端坐於一片碩大的荷葉上,反映了石濤在繪畫創作上不因循守舊,出奇制勝的創新精神,對研究石濤的畫風留下寶貴資料。

荷衣觀音像畫創作於何時?根據碑文中的「丙寅除夕夜清湘濟再題」,李智推測,荷衣觀音像原畫完成時間為丙寅年,而石濤生於1642年,卒1708年前後,在其生卒年月之間,只有1686年符合丙寅年的條件。再翻閱萬年曆可知,「丙寅年除夕夜」,是丙寅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日夜(這一年臘月沒有三十日),也就是說,石濤是在公曆1687年2月11日夜創作的這幅畫作。

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石濤應南京勤上人之邀抵居南京,住長干寺一枝閣。1684年康熙南巡駐蹕南京,石濤奉旨畫「江南之勝」,畫作得到宣州司馬鄭瑚山的賞識。次年,康熙帝南巡駐蹕南京,並巡幸長干寺,石濤與寺中僧眾一起接駕,康熙皇帝看過他的畫,還知道他是旅安和尚的門人,石濤受寵若驚。在滿清皇室貴族博爾都的勸說下,石濤也「有意北上京師」,謀求發展。丙寅年除夕夜,石濤獨守在南京長干寺一枝閣,身在佛門,卻心向塵世,憧憬著即將到來的新年,還有新年過後就將北上京師,突然靈感襲來,感懷萬千,這幅作品即是他的感悟之作。

題跋有何說法?

石濤書畫理論的初步總結

碑文題跋中寫道:「一法不立,一法不舍,趙州石橋渡驢渡馬,良哉!觀世音又憑么去也?這一轉語合是凈瓶,道得良久,云:噫啞噫啞。」這些字,傳遞了什麼歷史信息呢?

李智研究發現,明末清初,隨著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畫壇日漸呈現出一派陰柔、萎靡的風氣,居畫壇正統的「四王」,倡導以古人為師,造成當時的畫家大多競相仿古、摹古,繪畫作品缺乏創造力和生命力。石濤明確反對這種毫無創新的「師古人」的做法,他在這幅荷衣觀音圖中首次提出了「一法不立,一法不舍」的觀點,是說要在臨摹、學習古人之筆墨法的同時,探索、領會古人美學思想、創作心境,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取捨」,從而實現突破古法古迹,逐步「立」自己的筆墨新意,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照搬古人之筆墨法。這是石濤對自己畫論的初步總結,這一論斷的提出是他幾十年來不斷學習和實踐的結晶。

1692年2月,石濤作《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跋中再次寫到「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這句話正是對五年前「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書畫理論的完善和補充。同年,石濤在京師為伯昌作畫,題畫詩跋中寫道:「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來,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頭地也。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頭地也。冤哉!」

李智稱,碑文中的「趙州石橋渡驢渡馬」是一個典故。相傳,河北觀音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趙州石橋,有位和尚想去拜訪觀音寺的禪師,順便瞧瞧這座有名的石橋,但卻沒看到石橋,就問禪師:「我聽這裡有座趙州石橋,但我卻只看到一座獨木橋而已,石橋在哪裡呢?」禪師回答:「渡驢渡馬,渡一切迷惘的人生。」這個典故里,觀音寺的禪師告訴和尚,有形的橋只能渡驢渡馬,而佛祖是無形的橋,正在渡一切迷惘的眾生。也許石濤對這個典故有頓悟,於是將所悟寫了下來。

當年居住在大東門外

片石山房為石濤疊石孤本

「石濤的理論和實踐,給畫壇吹來一股新風。他開闢的畫壇先風,對『揚州八怪』的形成起了決定性作用。在清朝300年中,『揚州畫派』獨領風騷,到了清末,影響更是遍及全國。」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鏵稱,根據相關記載,石濤當年在揚州住在大東門外,名「大滌草堂」,現已無蹤跡可尋。在大滌草堂,石濤曾收下比他小47歲、後來「揚州八怪」著名畫家之一的高翔。石濤將繪畫方面的創新理論與心得傳授給他,並深深影響了其他八怪成員。所有的八怪成員都臨摹過石濤的作品,在藝術創新發展方面,他們與石濤一脈相承,同時在情感方面心靈相通。石濤還畫過多幅揚州題材的山水作品。晚年的石濤自己在平山堂一帶選好墓址。1707年,石濤在揚州逝世,葬於蜀岡南麓。史料記載,高翔「每歲寒食,必祭其墓」。

此外,何園裡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和尚之手,也是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專家認為,片石山房疊山之妙,在於獨峰聳翠,秀映清池,當得起「奇峭」二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