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解密「大家」傅瑩:五年的「中國敘事」風

原標題:解密「大家」傅瑩:五年的「敘事」風

傅瑩說:希望在場的世界媒體多了解的「新故事」。

2017年3月4日午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落幕。這是傅瑩女士出任十二屆全國人大發言人的最後一年。五年,五場發布會,68次提問與應答,這可以看作最高權力機關的「形象代言人」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互動,而貫穿68次問答的,是這五年的「故事」。在我看來,梳理五年來雲集人大發布會的中外記者提問,以及這一任發言人的應對溝通邏輯,是近距離觀摩一個時代官方敘事的捷徑。如果說「被誤讀」是崛起面臨的常態,那麼直面外界「誤讀」背後的假設,呈現內部複雜迅速的變化和真實的內政外交構想,是過去五年人大發言人講述故事的邏輯內核。

2017年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的傅瑩

對過去五年發布會提問稍加統計可以看出:軍費預算、大國外交、法治建設、人大監督、環保民生構成五年來人大發布會上的最高頻提問。這也是國際輿論場上的常常面對的尖銳議題。面對這些議題,代表著最高權力機關形象的傅瑩所展現的氣度,不禁讓人想起「大家風範」一詞。在詞典中,「大家」這個詞的第一義項就是「古代對女子的尊稱」,而這,也正是「大家」的本意,就像漢代的「曹大家」班昭那樣,以言行而流芳。傅瑩以其旁徵博引從容呈現的,正是通過重塑「故事」進而改變「想象」的一種歷史過程。

表1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發布會上的高頻提問

軍費問題應對:剛風勁健,坦然糾正誤讀

君子之德風,「大家」總在不經意間展現出風範。在人大發布會上,的軍費開支及其中影射的對外意圖是外媒的最大關切。五年來68次提問中,軍費問題從未缺席。2013年,即傅瑩擔任人大發言人的第一年,路透社拿到外媒第一問,問軍費的使用與規模。其後四年,國防開支與周邊外交意圖始終是人大新聞發布會的必答題。

這是崛起的整體語境。一個在幾十年間改寫世界經濟實力對比的新來者,它的內部正在進行怎樣迅速的變化,它的強大與複雜會給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投影?

2013年傅瑩出任全國人大發言人後的首場發布會

對過去五年人大發布會文字實錄稍作文本分析,不難發現這一任發言人的應對特點:在回應外界憂慮之前,先回應外界憂慮背後的邏輯,是緩衝,也是坦誠,將意圖與關於意圖的「假設」區分開,並明示這樣的「假設」本身已經構成對的「誤讀」。

這樣的回應方式並非生硬,而是以平白、輕鬆的開場切題。2013年面對軍費提問,傅瑩的第一反應是,「我觀察了一下,這個問題似乎是人大新聞發布會的必答題,前面幾任發言人都回答過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國際關注。好像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釋為什麼我們要加強國防建設。」

2015年,她在正式切題前再次提到,「每次外媒都要問軍費,據說我的前任也是如此,前任的前任也是如此,好像據說是外媒到我們這個發布會來, 主要關心的就是軍費。而且在人大之前,早早的他們的文章都寫好了,軍費如何如何,就等著今天這個數。」

到了2016年,傅瑩回應軍費預算的第一句是,「我們整個預算的大盤子是明天提交給人大代表,我每年都解釋,外媒在我的記者會上希望早點拿到軍費預算的數據,但是我提前講單項預算又有搶跑之嫌,但是我要不講,你們是不是有點心塞,所以我還是給你一個大致的數。」

在2017年最後一場發布會上,傅瑩在回應其他問題時仍不忘帶過「軍費必答題」這個梗。

剛風,意思是高天強勁的風。傅瑩的邏輯推擋方式並不妨礙正式回應的堅定果毅,正如剛風之勁健。她以平白、家常的方式,於談笑間明示,對軍費的過度憂慮本身即是一種「誤讀」。

外交問題應對:惠風和暢,堅守「和平」邏輯

過去五年,外界關於外交政策的尖銳討論不絕於耳。單在人大發布會上被明確問及的就包括中美關係、美國的亞太存在、的海洋藍圖、南海問題、中日摩擦、朝核問題等。2017年發布會,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后的中美交往與博弈被多次問及。

縱覽過去五年,「和平」一詞在發言人的相關回應中共出現39次。其中2015年、2017年相關提問相對較少,但「和平」一詞仍分別被強調2次和1次。這是發言人在處理外交關係提問時始終返回的邏輯核心。「和平」背負的不僅是對未來的願景,也是人的歷史記憶。

表2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發布會上發言人使用「和平」一詞的頻次

和平外交是的一貫原則,而傅瑩也以惠風和暢的風格,講述著外交的故事。在五年間的發布會問答中,對棘手的外交話題的回應圍繞「和平」這一內核自由延展。應答提問的方式可以和風細雨,站在對方的體系里思考,理解預判甚至誤讀的傳統邏輯;也可以措辭強硬,明確指出何種情況下必須果斷應對、面對和處理。但釋放的信號始終是「和平」,守護秩序、守護共識,以和平的智慧與初心終結「強者必霸」的歷史。「和平」是五年間一再重複的敘事邏輯。

法治問題應對:候風有信,傳遞法制精神

對於一個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而言,法治化應是不可逆轉的選擇。鄉土與現代並存的兩幅面孔,本身即意味著法治建設的任重道遠。全國人大作為最高立法機關,在法制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猶如依季節而來的信風,作為最高立法機關的發言人,傅瑩在回應法治問題時,強調以法治思維與法治的方式應對國家治理,體現出立法機關的公信力。與此同時,她從更微觀、具體的法律層面切入,以她眼中的實際立法與執法情況來講述一個制度化進程中的。

表3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發布會上發言人提及具體法律書目

2013年,面對反腐提問,傅瑩以探討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務員法、反洗錢法、政府採購法、招投標法來講述防腐、懲腐的法治思路。2014年,面對信訪問題提問,她列舉行政訴訟法與行政複議法將信訪問題納入法制軌道,清除「民告官」的阻礙。2015年,面對人大立法權虛置的提問,她分享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審議作為大會議程的進展。2016年,面對民法典編纂問題,她細緻梳理幾代立法人推進民法典編纂的歷史與決心。2017年,她就老齡化、農村留守兒童等社會趨勢,對民法典相應制度編纂方向進一步說明。在國家監察體制問題上,她指出把行政監察法修改為國家監察法的工作已經開始,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可依的精神必須堅持。

觀察統計五年間人大的立法修訂工作本身,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屆立法者的著力點。其中,民生問題受力最重,相關法律法規達88條;其次是依法治國相關,即與法治建設本身相關的法律法規高達18條;和平崛起相關法律法規14條;稅收相關5條;香港問題相關2條;人大自身完善相關1條。

從時間維度看,2013年後立法工作進程提速顯著,2015年抵達高峰,2016年稍有回落但仍高於2014年水平;2017年剛剛開始,相關進展較少。期待今年的立法工作持續推進,並朝著不同立法領域更加均衡的方向調整。法治的定力需要魄力與決心,更仰賴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

表4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立法分佈

表5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立法數目

「橡皮圖章」問題應對:薰風解慍,讓質疑脫敏

2013年人大發布會的最後一問來自CNN,問題直向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發言人的應對之策是正面回應。她坦誠分享自己與國外朋友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探討,以「一家之言」傳遞道路自信。五年來,關於體制的提問從未間斷,尤其包括對人大自身監督體制有效性的質疑。傅瑩以實例講述相關制度的改進修復,將問題攤開一一回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這是五帝時的舜帝所作,其中倡導的,正是面對敏感質疑,要以薰風的熱情去直面化解。

2013年,面對人大代表構成的提問,她不迴避提問背後對人大選舉過程的疑慮。除了回答具體數字,她指出當年人大選舉即按照2010年新選舉法產生,城鄉之間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以期朝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及民族平等的方向努力。2014年「兩會」前出現衡陽代表賄選醜聞,傅瑩在當年發布會上正面回應,提出人大絕不姑息養奸,依法選舉得從基本基層做起。2015年,有記者就39位人大代表被免職發問,她指出有39位被終止代表資格正是反腐與監督的結果。2016年,她細數人大對「一府兩院」監督的六步曲,講述監督鏈接中的近年創新,以直面質疑、攤開問題為體制問題「脫敏」。2017年,她介紹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實質動作,將其稱為具有全局性影響的政治體制改革。

2016年人大發布會上的傅瑩

霧霾問題應對:柔風輕拂,女性的視角

表6 2013—2017年全國人大發布會上發言人提及環境與環保次數

在五年發布會的民生問題中,霧霾與環保是高頻詞。如傅瑩在2017發布會上所言,如果說軍費是每年外媒拋出的必答題,霧霾則是媒體聚焦的必答題。對而言,霧霾和環保問題是生活化的煩惱,也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宏大議題。發言人以生活化視角切入,以私人思考帶出社會發展的脈胳。

這一私人化視角被不止一位上會記者提及:發言人自曝自己與女兒的口罩,她早上拉開窗帘的感慨,以及從前在兵團勞動時不曾留意的藍天白雲。她不諱言「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很少笑,我認為他壓力山大」。在講述環保立法、治污行動之前,發言人首先以私人視角坦承問題,分析問題,猶如柔風輕拂,這在當下的政府公眾溝通中並非典型思路,卻被證明有效的路徑之一。

結語:春風風人

2013到2017年,是世界格局歷經深刻轉型的五年。在這面時代大幕前,作為一年一度最繁忙政治季節的發言人,傅瑩更多呈現的是和煦春風、平白家常。她不刻意強調之大,之強,轉而坦率剖析它面臨的關切,煩憂,它日漸發展時鄰人的好奇與預判,沸議與圍觀。她講述的是一個因其迅速變化而被誤讀的,一個被誤讀但堅持自己道路的,一個因為背負歷史記憶而信守和平智慧的。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她的講述不動聲色,不著痕迹,卻盡顯一個大國的氣度風華。

在五年來的最末一場發布會中,傅瑩稱,希望在場的世界媒體多了解的「新故事」,同時稱人自己亦需努力,使更多訊息通達國際。傅瑩式「敘事」仍在進行。

(作者陳晨晨,系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實習研究員萬科麟、艾瑋寧、張岩、劉延潔、劉典對本文亦有貢獻。全文製表:萬科麟。全文高頻詞分析文本來源自新華網2013-2017年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人大曆年立法數據源自人大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